24、词五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
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密州,今山东诸诚。
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
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
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
④为报,请告知。
一说为了酬报。
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
⑤孙郎,即孙权。
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尚,更加。
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
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
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⑧会,会当,将要。
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
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
《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
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本人也颇自豪。
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 苍。
锦帽貂裘(diāoqiú),千骑(jì) 卷(juǎn) 平冈。
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江城子·密州出猎》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一、本篇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文章翻译:我虽已年老,却兴起少年时的狂放之志,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起苍鹰,头戴华美的锦帽,身披贵重的貂裘,率领着千骑骏马如同疾风般席卷过平缓的山冈。
这是为了回应全城百姓倾城而出,追随太守我一同出猎的盛情。
在这场狩猎中,我将亲自射杀猛虎,以展现如三国孙权般的英勇。
酒酣之际,我的胸襟更加开阔,胆气越发高昂,尽管两鬓已微微泛白,但这又何足挂齿!我内心期待着,何时能在云中接到朝廷的符节,如同汉代的冯唐被派遣出使,获得重用的机会。
那时,我定会拉满雕饰精美的硬弓,目光坚定地向西北方向望去,瞄准那象征侵扰边境的“天狼星”,表达我愿为国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文章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zhengzhi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文三个方面。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慨的短篇抒情诗。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形式上打破了旧有的束缚,内容上则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苏轼的散文同样卓越,他的议论文深入浅出,记叙文生动形象,书信体则充满真情实感。
除了文学成就外,苏轼在书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自然流畅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山水画,他的画作以简练的笔墨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以下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详细解析:词牌与背景《江城子》是词牌名,本为单调,苏轼在此基础上创新为双调,使其成为一首豪放激昂的抒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苏轼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苏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聊:姑且。
牵黄:拉着黄狗。
擎(qíng)苍:托着苍鹰。
貂裘(diāoqiú):貂皮衣袍。
千骑(jì):众多的人马。
太守:汉代郡的最高长官。
借指宋代的知州。
这里是作者自称。
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曾射杀过猛虎。
持节: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
云中:汉代郡名,在今山西、内蒙一带。
冯唐:汉朝人。
当时的云中郡守将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应予免罪。
朝廷便派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
会:将。
天狼:指天狼星。
古人认为它象征着侵略和贪残。
这里代指当时与宋朝为敌的辽国与西夏。
【大意】想不到,我这个老头儿也会爆发出年轻人的豪兴! 这就姑且算是学学青年人的狂放吧。
你看,我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臂托着凶猛的猎鹰,头戴锦缎帽,身穿貂皮袍,率领着众多的人马,像旋风一般卷过平缓的山坡。
盛大的气势,吸引了满城的人都来观看;为了报答这种盛情,我决心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手射杀那只凶猛的老虎! 庆功宴上,我畅饮着美酒,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虽然我遭到了贬职,鬓发也有些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想当年,汉朝的冯唐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来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让他继续守关抗敌。
说不定哪一天,朝廷也会派人来召我去守边呢! 到那时,我一定会像今天这样,进发出惊人的力量,把那强弓拉得如同十五的圆月,眼望西北,射落那贪残侵略的天狼星!。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参考文献
01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 出版社,2003年版。
02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2年版。
03
《苏轼研究》,中华书局, 2009年版。
THANKS
感谢观看
奏明快,易于传唱。
亮点分析
情感真挚
01
词中表达了苏轼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情感真挚,感
人至深。
修辞巧妙
02
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用典等,使词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意境深远
03
词中构建的意境深远,既有对壮志难酬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
期许和希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06
词的影响与评价
02 03
借景抒情
词中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未来的信心。同时,通过描写壮观的场面和豪情壮志, 词人也抒发了自己的豪迈之情和豁达胸怀。
对比手法
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鬓微霜”与“射天狼”进行对 比,突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胸怀。同时,通过对比 自己与“冯唐”的境遇,词人也表达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 感慨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常见词牌
常见的词牌包括《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鹧鸪天 》、《如梦令》、《青玉案》等。
《江城子》的词牌特点
《江城子》是双调,七句五句,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体较为常 见,仄韵体仅存《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
作者介绍
作者定义
词的作者是指创作并完成该词的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
该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仁宗嘉祐二 年(1057)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 为“三苏”,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词五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相关要求: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冬,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由于不满王安石变
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
可以说当时的他正处于仕途的低谷,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临近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都促使了苏轼词豪放风格的正式形成。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
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
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不仅表现了其非凡的
英勇气质,也有为国家效命的深切意愿。
南宋胡寅曾经说过:”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江城子•密州出猎》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
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
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3、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八年级两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古代诗歌知识,背诵了若干诗篇,这为学习欣赏这首词准备了一些条件,但也应该看到,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还是比较肤浅,所背诵的篇章还很有限,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和状态都参差不齐。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知苏轼豪放的词风
3、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评价任务:
1、能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诵读兴趣,
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
2、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通过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及自己的体验,初步提高鉴赏文学作
品的水平。
学习过程:
环节一:自学释疑
1词萌芽于(填朝代名),形成于朝,盛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初称为“ ”或“___________ ”,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__ \根
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口_________ 。
2、“我所了解的苏轼”
3、词中“太守”指 ________ ;“孙郎”这里借指 ___________ 。
4、需要注意的字词是
环节二:合作探究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词的大意,可以使用描绘性的语言,最好可以形成画面。
上阙:
下阙:
2、文中哪个字是把握全词的关键?
3、如何体会词人的情感?
方法点拨:感受画面、品味词语、探究典故
环节三:交流展示环节四:当堂检测
1、默写全词:
2、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上片中“千骑卷平冈” 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
领直言。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 “酒酣胸胆尚开张”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环节五: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