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个体心理基础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个体心理

心理学个体心理

心理学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

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包括能力和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

个体心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的经验等。

遗传因素提供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但环境和经验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都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个体心理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心理学家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个体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成长。

总的来说,个体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涵盖了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对个体心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心理面貌上的差异整体性—是ㄧ个统ㄧ的整体稳定性倾向性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艾森克—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外向代—情绪稳定—内向表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人卡特尔特质有规律性物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阿尔波特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心理分析论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个性类型论(荣格麦迪)婴幼儿期— 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个性的形成过程 · 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文化传统因素 ·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第二节 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先天)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 抑制过程— 特征: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特征:是与生俱有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 驾驶员麦迪 高忧虑低忧虑 外向 紧张 激动 情绪不稳 爱社交 依赖 镇静 有信心 信任 适应 热情 爱社会 依赖 内向 紧张 激动 情绪不稳 害羞 镇静 有信心 信任 适应 温和 冷淡 害羞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的行为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扬长避短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现:通过气质的动力特征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气质的心理倾向性对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2、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所以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③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后天)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个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是人脑的技能其共同基础是神经类型·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由人脑同ㄧ活动实现的区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性格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和影响着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性格的特征结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阿尔波特)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性格是个性的核心)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克里斯·阿吉里斯)?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和胜任工作的相关心理特征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相互制约彼此统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性格的特点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二、能力的结构、差异及其应用皮尔曼:能力二因素代表人物赛斯登:群因素吉尔福特:“智慧结构”学说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量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ㄧ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其才。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SUD
1、考前一周想到考试
20
2、考试前一天晚上想到考试
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0
4、在考场外等候时
50
5、进入考场
60
6、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
70
7、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进行的考 80 试时
行为治疗技术
—厌恶疗法
又称“对抗性反射疗法”。这是一种应用具有 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宜不良 行为的方法。多用于戒酒、戒烟、性变态以及 青少年不良习惯的矫正。
自我防御法
压抑
将具有威胁性或痛苦的念头与感情排除在意识之外,而抑制到潜 意识层面
否定
将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没有发生,以求得心理平衡
替代
改变冲动施加的方向(对象成了替罪羊)
投射
将自己的想法、态度转移到其他事物之中(包括人与物)
合理化
为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补偿
用其它方式弥补自己的过失与内疚
案例1:害怕看电影的小女孩
问题概念化
影院恐惧的来源:银幕里有“魔鬼”
个案特点
学习成绩优秀,想象力丰富,胆小、害羞
干预措施
“银幕后面有什么?”(改变错误认知) 正向情感体验“电视节目真好看” 系统脱敏:当如果出现的时候(想象、松弛训练)
• 如果影院灯灭了,如果影院音乐响了,如果银幕上出现画 面了,如果银幕上出现恐怖画面了
行为治疗理论基本评价
主要贡献
可操作性、明确性 改善行为效果明显
主要局限
忽视人的动机、态度与信念 难以解决深层次心理问题
比较机械
三、认知心理治疗理论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贝克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错误逻辑推理:
①极端思维:即用全或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 ②主观臆断:即没有支持性或相关证据就武断做出消极的结论; ③选择性概括:即仅凭某一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 ④过度引申:由一个偶然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情况; ⑤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事件或情境; ⑥个性化:即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
(四)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避免精 神上的痛苦、缓解矛盾冲突、达到心理平衡而表现 的心理反应体系。
1.压抑 2.否认 3.反向 4.转移 5.退行 6.投射 7.升华
二、精神分析理论评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在病理心理学领域。在当时的年 代,它不仅消除了心理障碍的神秘感和超自然解释,还开创了 全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开创了以精神分析疗法为代表的深层 次的心理治疗,被认为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开端。弗洛伊德提出 的系统的人格理论对人性的解释也是划时代的。
二、人本主义理论评述
❖ 人本主义心理学突破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 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治疗诸方面独树 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 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的发展,将治疗的着眼点放在 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 有评论认为,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 而马斯洛则将心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理论的依据缺乏有力 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性本能的压抑 是人格发展不健全和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过分强调无意识冲 突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而且其 结论大多来源于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与正常人的情况有较大的 区别,因此结论的代表性也受到质疑。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课后习题解析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A 高B 低C 中间程度D 难以确定(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为。

A、控制感B、自我效能感C、习得性无助感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 B.反比 C.正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D. 思维(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B.20%C.50%D.100%(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B. 继发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B.生理动机C.社会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原发性动机(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含义(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与成长实现。

(二)学习的特征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

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

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

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

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既不包括个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的成熟或由发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由于疾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行为变化。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另一类是虽然没有计划,但在生活中因偶然情境获得某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

第三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个人特点
1.情绪
情绪对人类行为有巨大的影响,愤怒、喜悦、恐惧以
及悲伤等都能为行为提供能量并影响心情。
2、驱力与动机
驱力是促使人们作出某种特定行为的某种力量,它既可能存在于个体内部,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之中。驱力与动机的种类和性质会对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个人早期经历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八
——文化因素
1.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角色
每一个社会团体都对他们的后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得它的成员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属于某种"基本的人格类型"。在一个社会团体中对青少年的教育越正式、越彻底,社会成员之间就越相似。在同一文化环境下的不同的团体,如家庭、年龄、性别、社会阶层、职业以及宗教团体等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常模,使他们都适应于特定的社会角色。
3.社会生活中的变化
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工作、家庭生活、业余活动等都经常发生变化。生活中经受重大变动的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生理问题。 4.偏见与歧视
在我们的社会中,无数人经受着自
尊心的打击。除种族、民族歧视外,很
多日常生活中的偏见也对人们产生着
第三章 影响个体
第三章 影响个体
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遗 传
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结
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结
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
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受遗传的影响很大,但也与环境有
关。
智力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与

教育心理学第3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3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要学生对一些想象出来的火星上的动 物图片进行分类,并形成自己分类的原则。在学生从事完 分类任务后,要学生报告他们是怎样进行这项学习任务的。 结果发现,学生使用的假设的类型以及建立分类系统的方 式表现出有趣的差异。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 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涉及一个属性。这种策 略被称之为“系列性策略”,就是说,从一个假设到下一 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 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 涉及若干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就是指 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青少年儿童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发展存 在着个别差异,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有较大偏离的异 常发展儿童称之为特殊需要儿童。
西南大学
一、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也被称为天才儿童,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 发展水平的儿童。
教育多采用“加速制”和“充实制”。跳级、缩短修 业年限和提早入学等是实现加速的主要方式,充实主 要有水平充实和垂直充实
西南大学
2、结构说 一“多元智力”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 (1)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三维结构模型 (2)阜南(P.E.Vernon)的层次结构理论 (3)希来辛格(I. M. Schlesinger)的二维结构模型
西南大学
3、信息加工 戴斯(J. P. Das)的智力PASS模型 计划性(P) III 输 出
西南大学
(2). 三元智力理论
“第十名现象”引发的思考
在工作中表现最出色 的人不一定是在学校 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 生,而往往是那些成 绩稍次,但各方面能 力均衡的学生。
西南大学
1. 成功智力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
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2
管理心理学
第3章 个体心理基础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能力
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态度
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性心 理倾向
价值观
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 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即个性特征,是 个性差异的具体 表征,包括气质、 性格和能力
即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 中的核心和最高的层次,是 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8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4 个性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理论 是以本能性欲为核心构成 的。他认为个性由本我、 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16
管理心理学
3.2 气质
3.2.2 气质的类型理论
体液说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 生、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 克拉底就提出著名的气质 体液说。经过不断演化, 逐步形成了气质按体液特 性可以划分为多血质、黏 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 种类型的学说。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7
管理心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气质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 性格、能力等心理成分, 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具有 决定意义的典型心理活动 和行为。
6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2 个性的性质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3 个性的心理结构
即个性自我调 节,是自我意 识(如自我评 价、自我感受、 自我控制)对 心理与行为的 控制和调节
个性倾向性,包括志向、兴 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 值观等心理成分,表示人对 事物的不同态度以及行为方 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 基本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 性格、能力等心理成分, 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具有 决定意义的典型心理活动 和行为。
5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1.1 个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பைடு நூலகம்12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4 个性结构理论
勒温的个性结构理论
库尔特·勒温引用拓扑学中 的非数量方式表述形态属 性和图形在空间相互配置 的内在关系,用向量学中 表述空间路线的距离、方 向的向量分析来表示各 “心理力”的方向及其间 的动力关系,把个性结构 描绘成一个直观的空间体 系,建立了勒温的个性结 构模式。
3.1.5 个性与管理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心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气质
3.2.1 气质的概念
概念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 大师盖伦最先提出了“气质”这一 概念,用气质代替了希波克拉底体
液说中的人格。
气质(temperament)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 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认识、情感、言语、 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 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觉、思维) 原始的情绪状态 (紧张、恐惧、愤怒)
人的生理机能 (饥、渴、性机能)
11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4 个性结构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阶层说
卡特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 出了以特质结构说和特质 动力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人 格理论。卡特尔认为人格 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特质 因素构成的复合结构。卡 特尔在多年测查、筛选工 作的基础上,找出了他的 16项根源特质。
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个性既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特点,也包含其心理特点, 反映出个体观察、思考、行动和感情等方面的总体倾向。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个性倾向性,包括志向、兴 趣、动机、信念、理想和价 值观等心理成分,表示人对 事物的不同态度以及行为方 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 基本动力。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4 个性结构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是美国学者 巴里和芒特(M R Barrie and M K Mount) 于 1991年提出的,受到理论 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青 睐,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人 的性格差异的诊断方法。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3.1.4 个性结构理论
罗撒克的人格分层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罗撒克于20 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格分 层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 若干层次构成的,高级层 控制低级层,使中低级层 的机能表现为符合社会价 值的行为方式,中低级层 的心理机能又是较高级层 心理机能的基础。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社会性心理特质 (性格、道德、价值) 有意识的心理过程(知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范逢春 主编
管理心理学
第3章 个体心理基础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个性
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
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 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认识、情感、言 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 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9
管理心理学
知识库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弗洛伊德,犹太人,医生、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派 的创始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 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 神分析引论新编》等。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对人类 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 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3.2.2 气质的类型理论
神经说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 两个,即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平 衡性和灵活性。根据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 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气质可划分为 四种基本类型。
高级
神经过程的基本 强度的外在
神经 气质
特性
表现
活动 类型 强 平衡 灵活 感受 耐受
引导案例
一代传奇乔布斯
3
管理心理学
第3章 个体心理基础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本 章 重 点
4
管理心理学
3.1 个性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1.1 个性的概念
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个性既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特点,也包含其心理特点, 反映出个体观察、思考、行动和感情等方面的总体倾向。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