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五年级音乐上册 春节序曲教案1 苏少版

合集下载

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教案

苏少版音乐五上《春节序曲》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内容:欣赏《春节序曲》随春节片断用打击乐伴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

2、理解乐曲,体验乐曲欢腾热烈的情绪。

3、用打击乐为乐曲作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及艺术情感。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为乐曲作伴奏。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电脑、课件、节奏挂图、部分打击乐器、颜色卡片、红绸带等。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方法:1、听唱动演奏多种形式结合2、奥乐夫教学法3、学生全体参于体验法教村分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开始是引子,它概括了全曲的情绪和音调等节奏特点,前奏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快、强力度乐队全奏开始,烘托了乐曲气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新年好》2、课件播放:A、歌曲《今儿个高兴》B、歌曲《欢乐中国年》小朋友们,这两首歌表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气洋洋的景象,他们都比较欢快、热烈,谁告诉老师,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节日?生:春节师:是的,画面上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都在喜气洋洋,载歌载舞欢渡春节。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欣赏一首《春节序曲》,让我们在乐曲声中体会过传统佳节——春节的兴奋、激支……二、初听音乐放CAI课件,边听音乐看画面。

课件显示: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1、画面上是什么时间,人们在干什么?生甲:这是节目,春节时的情景,人们放鞭炮,贴对联生乙:看《春节晚会》拜年……师:除了以上过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

生甲:还有穿新衣,包饺子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说的很好,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吾气洋洋的,贴春联、放鞭炮……说说看你知道些什么春联?生1:爆竹声辞旧岁,哭语阵阵迎新春。

《春节序曲》的教案设计

《春节序曲》的教案设计

《春节序曲》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序曲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春节序曲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春节序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春节序曲的演奏版本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音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章:曲调分析2.1 教学目标熟悉春节序曲的主题曲调理解主题曲调的旋律特点学会主题曲调的演唱方法2.2 教学内容分析春节序曲的主题曲调学习主题曲调的旋律和节奏练习演唱主题曲调2.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演唱和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音乐谱例供学生学习和演唱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讨论第三章:节奏与拍子3.1 教学目标掌握春节序曲的节奏和拍子学会正确演奏节奏和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春节序曲的节奏和拍子特点学习正确的节奏和拍子演奏方法练习演奏节奏和拍子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演奏和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音乐谱例供学生学习和演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讨论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表达和情感分析春节序曲的作曲技巧4.2 教学内容欣赏春节序曲的演奏版本分析春节序曲的音乐表达和情感学习春节序曲的作曲技巧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音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学习春节序曲的作曲技巧创作个人的春节序曲作品5.2 教学内容学习春节序曲的作曲技巧创作个人的春节序曲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5.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创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创作指导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展示第六章:音乐与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序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理解春节序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6.2 教学内容探讨春节序曲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分析春节序曲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了解春节序曲在不同地区的演奏特色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音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七章:实践活动7.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春节序曲的理解和感悟7.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春节序曲的演奏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进行课堂表演和评价采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和表演第八章:音乐与情感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理解春节序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共鸣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春节序曲中的情感表达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进行音乐情感表达的练习8.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演奏和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音乐作品供学生学习和表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分析和情感表达练习第九章:评价与反馈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理解评价的重要性和反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技巧进行个人和小组的音乐作品评价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的练习9.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提供评价标准和反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的练习10.1 教学目标理解春节序曲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发展10.2 教学内容反思春节序曲的意义和价值规划未来的音乐学习和发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课程导入重点环节2:第二章曲调分析重点环节3:第三章节奏与拍子重点环节4: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重点环节5:第五章创作与表达重点环节6:第六章音乐与文化重点环节7:第七章实践活动重点环节8:第八章音乐与情感重点环节9:第九章评价与反馈。

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八单元春节序曲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八单元春节序曲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八单元春节序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八单元的一首经典作品,它以我国传统的春节为背景,描绘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

本节课通过学习《春节序曲》,使学生了解我国春节的习俗和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春节序曲》这首作品,学生可能对一些民族乐器和演奏技巧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序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哼唱《春节序曲》片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演奏技巧。

2.针对重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丰富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春节序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春节序曲》片段,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展示: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6.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及音乐作品,拓宽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春节序曲》片段,表现为优秀。

2.学生能基本演唱《春节序曲》片段,表现为良好。

3.学生对《春节序曲》有一定的认识,表现为一般。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年级音乐上册节序曲教案1苏少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节序曲教案1苏少版

春节序曲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春节序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音乐课本第九册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1:本课是一节以鲜明热烈的陕北秧歌节奏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2:作品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展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再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重难点的解决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难点是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

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

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五、教学过程部分(分为四个环节)(一)导入(约3分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知识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春节序曲|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春节序曲|苏少版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

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难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音乐片段请同学们听一听,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欣赏《春节序曲》(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设计意图:感性欣赏,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音乐教学就要让学生从音乐的本身感受音乐。

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局限的情况下,真正地去切身体验音乐】(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图片)【设计意图:动是人的本能。

在听觉先导的条件下,以动觉为切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音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声势动作、舞蹈动作、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比让学生强记音乐的主题效果好得多。

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既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还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和深刻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苏教小学音乐-5年级上册《8春节序曲》教学设计(1)

苏教小学音乐-5年级上册《8春节序曲》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春节序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6年级音乐课本第9册的第4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1:本课是一节以鲜明热烈的陕北秧歌节奏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2:作品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孩子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孩子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孩子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展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孩子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再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孩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孩子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重难点的解决根据孩子特点和孩子的认知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难点是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

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5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有: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孩子能力。

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五教学过程部分(分为四个环节)(一)导入(约3分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把知识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让孩子聆听欢快的旋律进入教室,这一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音乐停止,老师问:唱的什么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把孩子带入到春节的情景中来。

《春节序曲》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春节序曲》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春节序曲》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春节序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材分析】本曲选自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五线谱版)第八单元“欢聚与期盼”。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 20 世纪50 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相庆贺的动人图景。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听赏,感受作品热烈欢腾的节日气氛,以及新春时节的民俗风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体验听、唱、奏、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了解陕北秧歌的地域风格,掌握作品的速度、力度与结构特征【教学重难点】在听、唱、动、奏以及模仿互动和对联游戏等教学活动中,了解作品的地域风格与结构特征【教学用具】春联、卡纸、扎红绸带的鼓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起始导入导入欣赏: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它不仅被国内的人们所熟知,更为中外音乐家、音乐团体以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朋友所广泛传播与演奏。

那么,它是什么作品呢?让我们一起聆听。

生:聆听并回忆。

师问:人们通常会在何时、何地或何种场合听到或演奏这一作品?生:(春节)传递信息师出示图片:介绍“春节”相关的风土人情;师:南方人喜欢吃汤圆、年糕,这意味着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的意思。

他们还喜欢看舞龙舞狮;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跳秧歌、踩高跷;不管哪里的人都要放鞭炮,贴窗花对联游戏:1. 游戏规则:师出上联,生对下联,并逐渐递减对联字数。

音乐知识:螺蛳结顶1.激趣:这样对对联的方式是否有趣?2.介绍“螺蛳结顶”并在对联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本节课教材以我国著名的音乐作品《春节序曲》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环节,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乐曲的背景介绍、音乐分析、演唱技巧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鉴赏、乐曲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春节序曲》的熟悉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仅停留在耳熟能详的层面,对乐曲的深入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序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环节,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春节序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变化。

2.分析乐曲的结构,理解乐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表现乐曲的氛围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演唱法:教授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技巧,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乐曲的情感。

4.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春节序曲》乐谱、背景资料等相关教学素材。

3.准备合唱团或乐队等辅助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序曲》的封面、作者简介和乐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春节序曲》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五年级音乐上册春节序曲教案1 苏少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春节序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音乐课本第九册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1:本课是一节以鲜明热烈的陕北秧歌节奏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2:作品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展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再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重难点的解决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形象及艺术情感,难点是乐曲中不同节奏、节拍、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和场面。

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

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五、教学过程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约3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多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知识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让学生聆听欢快的旋律进入教室,这一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音乐停止,教师问:唱的什么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把学生带入到春节的情景中来。

2、播放年画、窗花、秧歌等节日幻灯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置的情景中去。

[设计理念: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用年画、窗花等方式营造春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喜庆的情景之中。

]
(二)初听音乐,获得感知。

(约7分钟)
简单管弦乐的知识。

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我们常见的乐器。

]
(三)学习作品背景(约3分钟)
1、简单介绍作者:
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

2、学习作品背景
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四)欣赏音乐(约22分)
1、打开课本第25页,看着乐曲的引子和图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有3个主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一会老师会给出你们主题的提示。

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播放音乐,在主题变换的时候给出示幻灯片给出主题提示。


2、一曲听完,让人回味无穷。

我知道刚才同学们欣赏音乐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会浮现出一副春节的画面。

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画面呢?
3、复听:大家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到主题变换的时候,
请大家作出手势提示老师。

[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刚开始老师引导听,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知乐曲。

最后的复听让学生在主题变换处给老师作出提示手势,增加了互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

]
(五)拓展延伸(约6分钟)
1、简单介绍民族乐曲在国际上的影响,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自豪感觉,培养学生热爱
民族音乐,热爱祖国文化。

同学们给的主题提示非常到位,说明我们已经抓住了乐曲的灵魂。

《春节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春节时期,这首曲子就会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

我国的民族乐团在国外演出时,《春节序曲》经常作为重要乐曲演出,并获得国际友人很高的评价。

外国友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都这样热爱,那么我们自己呢?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我国民族音乐殿堂里群星闪烁,优秀音乐家和经典曲目数不胜数。

课外,大家可以自己去寻找这个艺术的殿堂,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去寻找,碰到问题还可以找老师帮忙,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魅力。

(下课)
[本环节加入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遵循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