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儒林外史》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官场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描写,表达了对明代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反思。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和章节概括,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主要内容:《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曾国藩的县学秀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故事。
小说以曾国藩的视角,通过描述他的奋斗历程和身边的一些人物,揭示了明代官场的腐败和虚伪现象,以及儒家道德观念的虚假与矛盾。
2.主题思想:-官场腐败:小说通过描写官场的黑暗面,暴露了官员们的贪污、腐化和虚伪表面。
-儒家伦理观的虚伪:小说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呈现是有讽刺意味的,人们常常在表面上宣扬儒家的伦理观念,实际行为却与之相悖。
-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小说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人们往往在面对利益的选择时,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3.人物形象:-曾国藩:县学秀才,勤于学习,努力进取,最终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受到皇帝的赏识。
他时常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表示不满,但最终也受到了官场的腐化影响。
-石头:曾国藩的朋友,具有一定文学才华,善于讽刺和抨击官场的丑恶现象,是小说中最具戏剧性的人物之一-吴三桂:武将,为人忠诚正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因为不愿投降清朝而遭到皇帝的迫害。
4.金句语录:-“世之英杰,非门衰者也,凡推己及人,所谓知遇之时候耳。
”-“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受之有愧,不受又偷。
”-“世上皆有数,渴饮匹夫无愧。
”5.章节概括:-第一回:曾国藩的出身与成长经历。
-第二回:曾国藩参加科举考试和官场之路。
-第三回:曾国藩在官场上的奋斗和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
-第四回:曾国藩之父去世和官场上的争斗。
-第五回:曾国藩调任另一个地方任职,与地方官员发生冲突。
(后续章节概括略)6.练习题:1.《儒林外史》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吴敬梓b)罗贯中c)曹雪芹d)施耐庵2.小说以谁的视角来讲述故事?a)曾国藩b)石头c)吴三桂d)皇帝3.《儒林外史》揭示了明代官场的什么现象?a)腐败与虚伪b)公正与勤政c)荣耀与品德d)拜金与权力4.曾国藩最终在官场中取得了什么成就?a)得到皇帝赏识b)成为吏部官员c)成为皇家家族的一员d)做了市长5.下面哪句话出自《儒林外史》?a)“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梳理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但,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的家庭可说是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吴霖起去世,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吴敬梓是嗣子,便给了他们以可乘之隙,于是发生了吴敬梓《移家赋》中所说的“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的争产纠纷,乃至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攫夺财产的事件。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第1-4章)方鸿渐的感情史 围 第二部分(第5章) 前往三闾大学 城
第三部分(第6-7章)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第四部分(第8-9章)婚后生活
方鸿渐的感情史 介绍方鸿渐的感情史和十里洋场社
交的各色人物。
前往三闾大学 写方鸿渐感情失意,前往三闾大学。
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三闾大学的教授拉帮结派,相互倾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 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
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 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 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 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鲜明的 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 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 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 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 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孙柔嘉 外表天真柔弱,骨子里却精明厉害,不 但颇有主见,而且工于心计。
苏文纨 虚伪做作,高傲强势,自我感觉良好。
唐晓芙 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自然纯真。
艺术特色
《围城》以其鲜明而独到的讽刺艺术特色成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优秀的作品之一,是我国讽刺 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另外,在《围城》中,比喻、双关、象征层出不穷, 比拟、讽喻、夸张应有尽有,使得该书具有诗一般 的审美特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 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 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 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 以及奶奶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 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名著片段,完成相关各题。
话说A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江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儒林外史》作者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手法刻画了众多儒生形象,展示了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其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
2.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1)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子弟。
(_____)(2)为人慷慨、品行高尚的贤人。
(_____)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3.《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是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4.请根据有关《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5.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6.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①_______;读《儒林外史》我们认识了屡试屡败,因中举而发疯的②________;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 ③________,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认识了出生在湖南湘潭的④_______,他自小喜欢读书,并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4.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 恶劣的文痞)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 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 感动。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 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 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 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 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 义,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学习目标
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 作者的情感态度 。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 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作
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者
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
介
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 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 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 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 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 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 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 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阅读拓展
15回
• 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 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 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 “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 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 “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 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 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 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人物王冕课件

表现七:洞察时局,有运筹帷幄之能。
历史上的王冕与吴敬梓笔下的王冕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的形象意义
“读书人既有此一条容身一路,把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天可怜见,将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王冕的人物形象三
表现三:成名后依然坚守本心,勤奋苦读,不逐名趋势,淡泊名利,傲视权贵。
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得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P4)
敷陈大义 隐括全文讽刺伪儒 照应真儒
吴敬梓重塑名流王冕的形象,有什么深意?
拓展延伸——科举制度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P12),一语道破科举制度的弊病,也为后文叙述儒林的种种乱象做了背景铺垫。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制度,读书人只有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因此他们会把其他准则都看得轻了。王冕虽出身贫贱,但他不与权贵相与,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作者通过他的嘴,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抨击。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 的离经叛道的勇士。
4、为人善良、正直而慷慨。
他家的娄太爷其实不过是他家先尊的一个门客,少卿却把他养在家 里当祖宗看待,亲自侍奉汤药。他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又把衣服 当了予以接济。后来娄太爷因病回家,杜少卿越发放着胆子用钱, 甚至跟随他的王胡子拐了他二十两银子走了,他也只是付之一笑。
《儒林外史》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繁杂,典型人物分为六类:
腐儒的典型———— 周 进、范进、王玉辉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纯上(马二先生)、鲁编修 真儒士的典型———— 王冕、杜少卿、庄绍光 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地痞恶棍的典型——— 严贡生 —
叁 人物群像———真儒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的高峰
儒林外史 吴 敬 梓
经儒
典家
名著导读(一)
目 录
壹 吴敬梓生平 贰 《儒林外史》介绍 叁 人物群像 肆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
壹 吴敬梓生平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 号粒民,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 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 “秦淮寓客”。
2、安贫乐道,心态安详。
他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别人大多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唯有他不在 乎自己五十岁的高龄,据实上报,结果天子认为虞博士老迈,就给了 他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职。
虞博士名育德,字果行,他的名字来自《易经》: “君子以果行育德”,之所以叫他虞博士,是因为他五 十多岁中进士做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虞博士出身很惨, 三岁丧母,父亲带着他在祁家教书,十四岁父亲去世, 把他托给祁太公。祁太公对他很好,继续让他住在祁家, 带着祁家儿子读书。十七八岁,祁太公又让他去考秀才, 又替他筹划娶亲,娶亲之后,虞育德夫妇仍然借住在祁 太公家。五十多岁考中进士。后主祭泰伯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读名著——《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学【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
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思维导图】【主题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应五)十六回: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
2020/12/3
回环式结构
人物形象
1、八股文士 代表: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匡超人等。 2、所谓“名士” 代表:娄三娄四公子、赵雪斋等 3、官绅 代表:严监生、严贡生等 4、真儒贤人奇人 代表:虞育德、庄绍光、杜少卿等
2020/12/3
高妙的讽刺艺术
——抓住余氏兄弟装模做样的看坟土的神态与样子,生动地刻 画出他们明明是骗人的勾当却要做得惟妙惟肖使人深信不疑的 心理202,0/12/3把两个可憎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2、讽刺手法的多样性。
例:妙用对比,增强讽刺。
(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 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 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 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 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你心!”
《儒林外史》导 读
2020/12/3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 “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 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 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1、笔法客观、真实。
作者退居幕后,作旁观式的笔录,精确白描, 不加任何渲染。
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 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 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 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全篇“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严贡生的表里 不一,虚伪撒谎在他与小厮的对话中昭然若揭。
——对周进进贡院撞号板的表现——“哭”采用了夸 张写法,写出了科举制度下老童生的满腹心酸。
2020/12/3
例:对经典叙事的戏拟
• 娄三、娄四公子:“礼贤”、“三顾茅庐”。 一顾茅庐: “从昨日出门看他们打鱼,并不曾回来。”聋老妪。 二顾茅庐:怕“差人要来找钱”,故意躲开。 三顾茅庐:壁上悬的画是楷书朱子《治家格言》,两边一幅笺纸的联, 上写着:“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上面贴了一 个报帖, 上写:“捷报贵府老爷杨讳允,钦选应天淮安府沐阳县儒学正堂。京 报……”
2020/12/3
结构内容
• 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 第一回:楔子。(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
第一 的文
部分(第二回至 人图谱。
第三十回):
科制度下
• 第文士二的部探分求(。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六回):对理想
• 第三部分:
• 第风四日十下七。至第五十四回: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世
• 第好五。十五回:四大奇人。不屑于功名富贵,洁身自
2020/12/3
2、细节刻画,形象逼真。
余敷正要打开拿出土来看,余殷夺过来道:“等我 看。”劈手就夺过来,拿出一块土来,放在面前,把头 歪在右边看了一会,把头歪在左边又看了一会,拿手指 头掐下一块土来,送在嘴里,歪着嘴乱嚼。嚼了半天, 把一大块土就递与余敷,说道:“四哥,你看这土好不 好?”余敷把土接在手里,拿着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 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也掐了一块土 送在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的嚼。嚼了半日睁开眼, 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尽着闻。闻了半天说道:“这 土果然不好。”主人慌了道:“这地可葬得?”余殷道: “这地葬不得!葬了你家就要穷了!”
胡屠户道:“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 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 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的称呼、文才 的说明,相貌的认可上明显的对比,就活灵活现 地2020勾/12/3 画出胡屠户庸俗势利的市侩小人嘴脸。
例:合理夸张,强化形象。
(60多岁的)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 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 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 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 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 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 来。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 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 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2020/12/3
课堂自读《匡超人》 品味小说的讽刺艺术。(注意: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对比映衬、夸张)
课外阅读《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 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象不永久,
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鲁迅
2020/12/3
自学 P45
2020/12/3
作者简介
• 吴敬梓(1701-1754) : • 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
自号文木老人。 • 出身世家。任达放诞。 • 移家南京。放弃科举。 • 穷困潦倒。社会理想:
注重实学(礼乐兵农) • 作者自况:杜少卿形象。
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小说家
2020/12/3
主题思想
• “功名富贵”说。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 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 柱。”(闲斋老人《序》) • “公心讽世”说。 • “文人命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