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3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下雨啦|冀教版(2014秋),(2)】一年级美术下雨啦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下雨啦|冀教版(2014秋),(2)】一年级美术下雨啦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下雨啦|冀教版(2014秋),(2)】一年级美术下雨啦》摘要:三、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创设情景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讨论雨感受,教师问你这么喜欢雨那你细心观察雨像什么吗,3教师问学生们想象真丰富雨和雨有什么不美术教学设计《下雨了》教材分析雨是生活常见然现象下雨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雨奔跑、嬉戏情景儿童看下雨是件有趣而令人激动事情这是节绘画练习课般说孩子们创作容致会偏重两类是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线、表现出雨画出己对雨感受;二是表现雨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雨活动有可能是真实回忆也有可能是建立真实基础上想象教材出示学生作品这些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某些启发教学目标选择长短、疏密、走向不线条表达出对雨感受回忆下雨感受表现出下雨真实情景或己想象3体验用绘画形式表达己感受乐趣教具、学具 l电脑多媒体、课件、手偶机器猫、构图对比作品让学生观察下雨情景及雨人物、景物特征教学程、引导目标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我给带样物品谁能说出它叫什么?什么用?(出示雨伞)学生由发言、拿我再出谜语能猜出吗?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朋友们可真聪明!你们这么可爱我就给你们变魔术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随着风空变成了无数水滴漂漂洒洒滴滴地落如地怀抱这就是雨雨滴越越渐渐连成了线地上有了水漩涡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画笔把下雨美景描绘出愿吗?学生愿(兴趣盎然)教师下雨啦(板下雨啦)三、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创设情景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讨论雨感受欣赏雨树花草建筑 (二)讨论雨画法教师问你这么喜欢雨那你细心观察雨像什么吗?根椐学生描述黑板上画出雨各种样子(边听边画) 3教师问学生们想象真丰富雨和雨有什么不?黑板上“雨”添加雨放雨画成雨(边画边做分析) 5教师问学们观察都很仔细那你猜猜雨都到哪了?落下以是什么样子6结朋友们真是细心孩子你们对下雨情景观察真仔细相信你们定能把这幅画画如你们总做这样细心孩子观察然你会发现更多更美景物呢!我们随都可以用我们巧手描绘它们(三)对比分析讨论构图教师老师己把美丽雨景画了下(出示画)瞧这只青蛙雨唱歌呢!老师还有幅唱歌青蛙(出示画二)比比哪幅更漂亮?什么?(学生回答)结通这两幅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画画不要画太要画画面而且颜色搭配要漂亮(四)引导学生用绘画形式表达己感受教师老师画雨景己让欣赏了现我想听听你准备画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3结学们描述雨景真美老师真想马上就看到你们作品快用你们画笔把它们画下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赏析共享把学生完成作品贴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评。

小学美术《下雨啦》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美术《下雨啦》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美术《下雨啦》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啦”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成因、形态以及雨天的景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雨的景象,培养观察自然、表现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成因、形态以及雨天的景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雨的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观察自然、表现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景象,把握雨的形态和氛围。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雨的景象,提高绘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绘画示范作品、绘画材料。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引入课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下雨天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讲解雨的成因、形态以及雨天的景象。

(2)展示绘画作品,分析画家如何表现雨的景象。

3. 示范讲解(15分钟)(1)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绘制雨天景象。

(2)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4. 学生练习(4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雨的景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下雨啦2. 板书绘画步骤和技巧:(1)观察雨天景象,抓住特点。

(2)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的形态。

(3)注意画面氛围的营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下雨啦”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点:(1)抓住雨的形态,如雨滴、雨丝等。

(2)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氛围。

(3)注意画面的构图和细节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调整教学方法。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下雨了》教学设计二、点播请学生择其一,在纸上进行雨的“二画”。

3、引导学生表演情景剧。

头饰:蘑菇、小蝴蝶、小蜗牛花、小兔、小狗、小姑娘……4、出示根据情景剧,画的两幅作品(1)蘑菇为小蝴蝶和小蜗牛遮雨(2)小姑娘、小狗、小兔和花的故事3、想象并体会雨中感受,表演情景剧:(1)下雨了小蘑菇在慢慢张大—一只小蝴蝶的翅膀被雨淋湿了,恰好附近有大蘑菇……小蜗牛的房子要进水了,大蘑菇看到了它……(2)雨下大了,小兔、小狗去为小花遮雨,小姑娘看到了,也过去为它们撑伞4、观看作品,了解观察——感受——表现的作品创作过程。

展学生思路;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艺术源于生活,观察是表现的基础。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第二次铺垫。

通过情景剧表演,和画面的呈现,再次提示学生,绘画作品的呈现,源于画者对生活的感受、观察与提炼。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做第三次铺垫。

(三)雨中人物提出思考问题:下雨的时候人怎么办?请学生再次通过视频进行观察,并以绘画的视角看雨中的人,观察雨具的表现方法。

(视频——雨中的观察雨中人物的细节。

积累绘画素材。

观察与提炼绘画元素,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四)相关作品1、欣赏大师或同学们的雨中作品。

2、提出思考问题:你想要画一张怎样的雨中作品?是什么样的雨?雨中你和谁在一起?雨中你们在做什么?是否有雨具或使用什么样的雨具?1、观看作品,积极动脑。

2、根据老师所提问题,与同学进行语言交流。

拓展思维,汲取素材,通过与同学的主题交流,进一步清晰绘画思路,启发创作思维。

三、造型表现三、造型表现1、通过课件,演示先确立主体再进行绘画的方法。

1.2.3.4.5.2、行间巡视,对课堂根据教师的提示,在雨滴形的彩纸上,大胆快乐地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绘画技巧,了解绘画的步骤、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锻炼学生围绕主题构成画面的能力。

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控。

3、将黑板装饰为草地作为学生作品展区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立足于在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注意观察生活,善于从中提取所见所闻事物,加以想象和概括,能够表现生活感受这一新课程理念。

冀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是一节绘画课,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雨天景象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来学习。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雨天景象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雨天景象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并能够表现出雨天的氛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雨天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雨天景象的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滴、雨伞、房屋等绘画模具。

2.材料:水彩颜料、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雨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和想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景象,并讨论雨天景象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雨天景象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模具和材料,进行雨天景象的绘画。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绘画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雨天景象。

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度和场景,增加绘画的趣味性。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60)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60)

下雨了一、教材分析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只有关注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美,并借助一定的美术语言,才能真正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号的作品。

《下雨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的课业,本课选取了生活中下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材中不仅展示了一些有关下雨时的场景,还穿插了韩羽简练而潇洒《听雨图》,以及形象生动的学生作品。

这些图片很好的表现出雨中人的动态,能充分地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雨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疯疯闹闹,都是很有意思是事情。

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这是有利于创作的因素。

但由于年龄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大部分动手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雨景较为合适。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下雨情景的回忆,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知识与技能:学生尝试各种雨滴的表现方法,了解雨中人物、动物等形象、动态的表现。

3、过程与方法:大胆的用线、色和剪贴画及动作等各种方法表现雨中的人和物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生动地表现下雨时的各种情景。

六、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制作的乌云、雨滴、小人七、教学过程(一)、声音导入、引出课题播放下雨的声音师:这是什么声音?生:下雨的声音师:雨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下雨了(二)、讲授新课1、出示教具,让学生了解雨的不同师:今天老师吧雨娃娃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想见见他吗?生:想师:那老师就把他请出来。

小学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下雨啦》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下雨啦》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下雨啦》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选择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感受。

2.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的想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2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绘画练习课,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和雨有关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丰富联想引发回忆。

一般来说,学生创作偏重于画雨和雨中的情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认识,以便更好的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
选择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感受,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的想象是本课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
4.1教学活动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导目标,激发兴趣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绿。

落到水里看不见。

活动2【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放音乐,讲故事。

传说,在入梦似幻的仙境中,各路神仙掌管着人间的一切,金鳞巨龙就是掌管下雨的神,每当要下雨时,在玉皇大帝的安排下,他和各路神仙聚集到天上。

风婆婆首先鼓起风袋,向人间吹起凉爽的风;步云使者马上把步云旗一挥,这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公公躲在乌云后面敲起天鼓,“轰隆隆”,随着雷声,一道道耀眼的闪光不时划过阴暗的天空,此时,海龙王们现出龙身,在空中盘旋飞翔,从嘴里冒出一股股水柱,喷洒到人同,随着风在空中变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漂洒洒,大滴大滴地落如大地的怀抱,这就是雨
2、课件展示课题
活动3【讲授】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美版(2012) (1)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美版(2012) (1)

《下雨了》教案教材分析:《下雨了》是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学期的一课。

按照新课程标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一课的内容,具体的讲:就是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胆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

欣赏美术作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

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学情,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画出五颜六色的雨伞,略微了解雨中人的动态和形象。

教学目标: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

2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课前准备师:同学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欣赏一首歌曲。

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啊?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

春雨贵如油,种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小雨了。

雨景不仅美丽动人,雨水还可以滋润它们成长!一、聆听导入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呀?(出示课题)师:雨娃娃真来到我们教室了。

它就躲在这朵乌云后面。

它还有礼物要送给你们呢!看!什么从乌云后面落下来了?嘀嗒、嘀嗒、、、师:要下雨了。

猜猜雨娃娃要给我们下大雨还是小雨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雨?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雨线又少又稀)师:非常好!又少又细就是小雨。

(板书)想不想在小雨里玩玩呀?让我看看你们有多开心?师:他在用小脸亲小雨。

他在用小手接小雨。

嘀嗒嘀嗒,下雨啦。

下雨可不一定要下小雨呀!二、初步感受“雨”师:你们看,谁来啦?雷公公带着很多乌云一起来啦。

这雨大不大呀?大雨真的来啦!你看!(出示道具)师:这个大雨跟刚才的小雨有什么区别?(雨线又多又密)(板书)非常好,又多又密就是大雨。

师:再来看,有风的时候雨线还是直的吗?是什么样子的?斜的。

师:要下大雨了,赶紧找个东西挡挡吧!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用书本挡,我还发现了一对特别友爱的小朋友。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1)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下雨了|冀教版(2014秋) (1)

《美术》第二册第十七课《下雨了》教案设计课题:下雨了课时:1节课型:绘画基础课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雨中情景进行回忆,体验、想象、表演,使已有的生活经验成为学生创造的源泉,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体验,表现雨中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人的动态。

教学方法:谈话、表演,从感知体验到理性思维。

教学思路:根据生活实际在雨中引入绘画创作情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乐导入新课:1.听音乐《小雨沙沙》;2.提问:这是什么歌?3.展示《听雨图》,配雨声录音。

4.学生齐唱《小雨沙沙》。

(肯定唱得真不错。

)5.提问:“沙沙”是什么意思?(小雨的声音。

)下大雨是什么声音?(哗啦哗啦、唰唰唰……)三、谈话说“雨”:1.提问: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对雨的想法和看法)2.表演雨中的情景:小朋友们在雨中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雨中的情景?(让学生放开胆子,尽情表演,不能造作扭捏,真实地把自己在雨中撑着伞小心翼翼地在泥泞道路上行走、在逆风大雨中艰难行走,或者冒雨奔跑在雨中、和同学相互撑把伞在雨中行走……表现出来。

)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不错,大家也看得十分认真。

老师示范画出大家刚才表演的情景。

3.再想一想:下雨时小动物们在雨中是怎样的?(小燕子、小蚂蚁都干什么去了?)4.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一齐表演。

“小树”(身躯)在雨中摇摆,“树枝”(手臂)在风中晃动。

四、观察与体验——下雨了:小朋友、小动物、小树苗……她们都在干什么?你们一定非常盼望下雨吧,现在,请你们再感觉感觉下雨的情景吧。

(老师一边喊下雨了,一边用喷水壶浇洒“细雨”,让学生观察细雨下落的情景。

)(学生们欢呼雀跃:“下雨了,下雨了!”课堂掀起高潮。

)五、画雨中的情景:1.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下雨,让我们把雨中的情景画下来吧。

大家相互讨论,说说你们对雨中的什么印象最深?学生们讨论,发表想法,老师细听,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以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冀美版一年级下册《17.下雨啦》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
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雨时,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嬉戏的情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

教材把《下雨啦》安排在第7课,对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来说,这时正是秋季,秋日的小雨清凉缠绵,能够给孩子带来创作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

教材中还提供了一些和下雨有关的情景图片,是要引导学生悉心观察,丰富联想,引发回忆。

这是一节绘画练习课,一般说来,孩子们创作的内容大致会偏重于两类,一是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教材中出示的学生作品在这些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某些启发。

学生在进行本课题的创作时,一般会涉及到描绘下雨时的某种“场景”或“情节”,和前几课的创作相比,画面内容会更加丰富,往往容易把握不好画面的构图,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引导,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在下笔前有意识地区分画面表达的主次,安排画面,以便能更好地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