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旱灾心得体会:西南特大旱灾之殇我们能做什么-范文精品
有感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

有感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媒体频频报道的西南旱灾,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在成都读书时亲身经历的那场灾难。
当时只知道是四川遭灾了,具体遭的什么灾,我也没有过多地关注。
现在想来,可能就是旱灾吧。
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学校食堂里没有见到过一根青菜,每天都是以胡豆代替蔬菜。
那平时就很干且浮着一层虫子的白米饭,再配上同样很干且黑乎乎的胡豆,实在令人难以下咽,以致后来吃得只想哭。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逃难的乡下灾民成堆地坐在道路两旁,看上去惨不忍睹。
在学校附近,我曾经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少气无力地独自坐在路边上,无助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他穿得干干净净,个子高挑且面目英俊,一看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我忍不住同情地多看了他几眼,但同样身无分文的我却不能给他任何帮助,因为每个月发的十四元饭菜票,也只够我勉强维持生命。
也是在成都上学时,曾经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偏远山区学农一个月。
那艰苦的条件是我不曾想象到的。
我们每天的任务是挑土,用一根扁担挑起两个装满土的竹筐,来来回回地往返于几百米远山路上。
土是刚挖出来的,很潮湿很沉重。
对于一个北方平原长大的人来说,无疑是很苦的。
除了体力上的苦外,吃住条件其实更苦。
我们一个班的三十个女生,一个紧挨一个地睡在一户老乡家的土地板上。
由于太挤,连翻身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
更可怕的是,每天晚上,都有成群结队的老鼠从头上来来往往。
用水更是困难,村边有一个大水塘,村民们在这个大水塘里洗衣、洗菜、甚至洗澡。
吃水要到一个很深的小山沟里去挑,那里有一个小水源,每天有涓涓的山水流下,流到一个小小的水坑里。
山坡很陡峭,山路很难走,挑一次水很困难,所以乡亲们用水也很节省。
我们为了给老乡省水,每天早上洗脸,都是好几个人同用一盆水。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真的不知该怎样生活了。
令我惊讶的是:每天收工回来,都会看到村口的竹子林旁,有一个梳着一条又粗又长大辫子的外系女生,坐在一个低矮的小板凳上,高声地唱着《老房东查铺》这首歌。
西南干旱的感想

看着这些图片、报道和文字资料,我的心中真是无比的酸痛。
我们总是认为水是可以再生资源,所以经常无用途的浪费水。
可是人们都不知道,有许多再生水是已经被污染的,已经不能给人们所使用了。
我决心一定要好好的珍稀水源,尽自己的力量,不让水源在被破坏了。
我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一方有难,应当八方支援。
我虽不能去再去做人力工作,但我可以给他们捐献一点经济资源,虽然这些钱十分的微不足道,但它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呀。
我真以往西南地区的干旱能够快点结束,让西南地区的人们早点过上幸福的日子。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携手共度难关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携手共度难关随着温度的上升,我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身边的树木萌发了新绿,百花也竞相绽放,好一派美好的早春景象。
可是,于此形成鲜亮对照的是,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一场旱灾却愈演愈烈。
这次西南的旱灾,从去年的10月开始,到如今大约已持续半年的时刻。
在这半年里,西南不少地区的人民都过着饮水相当困难的日子。
别仅是人民的饮水是咨询题,地里的庄稼缺水也很严峻,,由于旱灾的时刻较长,因此今年的西南地区春耕受到了严峻的妨碍。
往年的那个时候,,地里本来是一片蓬勃的生机,,小麦正挺拔的向上生长,油菜花也该开了,田地里金黄色的一片;而今年由于旱灾,土地严峻开裂,如梅花桩般一块块儿。
土地宛然在冒烟,像是用嘶哑的嗓音在向上天求救:给我点水吧!给我点水吧!让人看了心中别禁一沉。
灾区的动物更惨。
一张记者拍到的照片生动的拍到一头水牛喘着粗气,在鞭笞下徐徐往返于取水点,别时偷偷舔一下背上的水桶洒出来的水珠,此时此景无别让你心痛无奈。
西南越来越干旱,受灾的人数已达到几千万同时还在增加,不少农作物都已绝收,不少人甚至是五六岁的小孩子都在为寻水而努力,为没水而发愁。
这别禁一起了我们的考虑,是什么引起了这次大旱灾。
据有关人士称,从去年开始,极地涡旋就浮现明显的异常,北极地区冷空气向南扩展。
冷空气主题位子偏南是造成北极地区偏暖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异常偏冷。
特别是12月份未来,这种异常特征就更加明显并向来持续到如今。
目前,北极冷空气大范围持续向南侵袭,由此造成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被大范围冷空气笼罩,所以浮现了大范围的、持续多天的雨雪天气。
就气温偏低来说,受妨碍的要紧是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北部,并且冷空气的频聚南侵,又导致华南地区诸如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气温持续偏低。
由于高温度地区的冷空气别断向南扩散,并长时刻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分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别能按照正常的循环进入我国的西南地区。
所以云贵地区浮现了持续时刻这么长的干旱气象灾难。
西南旱灾的感想

西南旱灾的感想
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省落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许多地点,农田干旱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旱灾持续时刻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实属罕见。
别管承认与否,人类经济与科技进展的过程,本身算是一具“涸泽而渔”的过程,严峻说来,算是一具饮鸩止渴的过程,而且,现代化的程度与“涸泽”的程度基本是成正比的。
在进展的过程中,注重与别注重环境咨询题,却能决定人类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时刻长短。
这种论调当然悲观,更可悲的是,这恰恰算是我们将要或者差不多面对的现实。
别人进展而我们别进展,是行别通的,因为降后必定挨打。
我们能做的,惟独在进展的并且,尽可能少地妨碍到环境。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谈何容易。
因为可供我们白费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供我们破坏的环境是有数的,而时刻却是紧迫的。
对自然存敬畏之心,对同胞存相惜之心,对微小存怜悯之心。
这些基本上我们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一辈人缺乏的。
越多的人越早一天认识到这些,我们便能享受的长久一些。
西南大旱心得体会——考虑旱灾以后的问题

西南大旱心得体会——考虑旱灾以后的问题中国西南五省大旱,差不多将近半年了,一幕幕旱象让全国人民揪心。
但是,在大伙儿议论这是百年一遇依然九十年一遇的旱灾的争论中,怎么救济灾区的同胞,大概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说到底,西南的旱灾似乎差不多是强弩之末,等雨季到来旱情就能够缓解了。
如今首先要办的情况是:第一,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旱灾与地震、洪水灾难别同,少有人员伤亡、房屋伤害,所以显性的救灾工作大概别是特别紧迫。
但是,别在灾区的人们确信别了解灾区人民的疾苦,咨询一咨询灾区群众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什么,是灾区之外的人们应该做的。
全国范围的捐款、捐物运动应该及早进行。
第二,以往水源充脚的西南诸省,没故意识到会受到旱灾的突击,下一步怎么未雨绸缪早防御,也必须及早预备。
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南方诸省,一向落雨比较多,今年的旱情当属异常,由此暴露的水利设施别力,缺乏抗旱意识,也是弊病之一。
假如有一具完备的水利设施,面对半年无雨的旱情,至少能够运用水利节节反抗,尽量减少损失,而别是束手无策。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如今规划出一套科学的水利工程,也还来得及。
往事别可谏,来者犹可追,别要一错再错。
另外,大旱之后说别定会有大涝,也要做好预备。
这就考验水利的基建设施防涝的功能了。
应付旱情也许说没有预备,假如应付洪涝也别利,那么,西南地区主管水利的官员们就尽早辞职回家,听后人民的处置吧。
第三、科学进展,把投资向基础设施倾歪的经济进展方向必须确立。
少把建设项目关注到房地产,而是把目光投向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基建方面。
盖房多盖经济适用房,让老百姓别要因为房价高而别敢消费,而无法拉动内需。
在农业、服务业、军工等方面,让百姓感到安全、舒适、有工作,自然会拉动经济的引擎,使国家少受制于人。
西南旱灾感想:关于西南旱灾,关于捐款

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终于忙完了好多事情,才发现大西南已经旱了半年了。
实际情况,我还要从旱灾的开始,去年10月讲起。
那时候的贵阳,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下雨也是经常事,但是不大。
空气黏黏腻腻的,有点烦。
天气慢慢变冷的时候,唯一期望的就是冬天不要太冷。
这的冬天没有暖气没有公共取暖设施。
即使看到天气预报是零度以上,加上无数的水蒸气,冰冷的气息也要从骨头里面往外透。
每每这时,晚上就算我再困,也要在电热毯上烙饼烙热了才能入睡。
庆幸的是,最冷的时候寒假开始了。
假期返回时我里面只穿了一条保暖裤回来,热得我半死。
到了宿舍赶紧把裤子脱掉,穿了单衣出门。
好景不长,一轮轮的冷空气纷至沓来,我感冒了,至今未愈。
一直没怎么下雨,看新闻报道,有些地方半年没下雨了,想想都觉得恐怖。
龟裂的土地,旱死的秧苗,困苦的面容,无一不让我觉得心痛。
听同学说,有些居民楼已经停水,于是我随时做好停水的准备,天天放那一大桶水。
每次洗澡和洗好衣服后总在呆呆地想,这次收拾好后,如果停水了,要距离多久?一个星期前,班里统计了一批家在灾区符合条件且处于贫困库里德同学名单。
一天前,班里组织给灾区捐款。
上了大学,什么照顾什么奖学金都是在贫困库里出。
悲剧,因此对于我这种三无学生,什么都没我的份,除了交钱。
每次学校组织什么捐款,都是班费出50,其他的自愿捐,结果到最后报到学校,每次都是50。
这次出现了意外。
处于灾区的同学们格外踊跃。
朋友跟我说,你要是捐款的话,也帮我捐点。
看着他们捐款,我明白了什么。
虽然这是不记名,但是同学周围谁捐了,捐了多少,每个人心里还是明白的。
最终的捐款,到的也是这些灾区同学的手中。
双赢的手段。
所以我选择放弃。
大西南属于我国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物价还很高。
缺的是水,捐的是钱,假如你更需要的是饭,你会用钱去买什么?有些爱心企业和城市给灾区运去了矿泉水。
众所周知,矿泉水的主要成本是水瓶,如果循环利用一些水瓶,是不是更好呢?最后披露一下我们学校最近的用水状况。
西南旱灾感想

西南旱灾感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与不注重环境问题,却能决定人类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时间长短。
这种论调固然悲观,更可悲的是,这恰恰就是我们将要或者已经面对的现实。
别人发展而我们不发展,是行不通的,因为落后必然挨打。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到环境。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谈何容易。
因为可供我们浪费的资是有限的,可供我们破坏的环境是有数的,而时间却是紧迫的。
对白然存敬畏之心,对同胞存相惜之心,对弱小存怜悯之心。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一辈人缺乏的。
越多的人越早一天认识到这些,我们便能享受的长久一些。
同志们: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一一20亿生命之所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防、治并举,不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努力增加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但总的看,我市的环境质量仍不尽人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水、大气、噪声污染都不同程度存在。
主要是城市污染综合处理还不能完全达标,结构性污染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境内河流都不同程度被污染,噪声扰民屡禁不止,个别企业甚至为一已之利,经常停运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
可以说环保方面的问题很多,形势也相当严峻。
当前,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影响到我市招商引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对此,市委、市政府为了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准备痛下决心,全面进行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营造“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必须对环境保护常抓不懈。
旱灾心得体会——由西南五省旱灾想到的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旱灾心得体会——由西南五省旱灾想到的同在一具国度里,我大概应该庆幸我还能安逸地在这个地方书写博客,而在稍偏西南一些的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灾民正在备受旱灾的煎熬,此时他们全部生命的意义,也只能落低到寻觅水源。
在大自然面前,人也别得别落低自认为崇高的尊严,谋得生存之机。
在这个地方,我祈祷老天能仁慈些,及时下雨,缓解这些地点的灾情。
发生如此的现象,一方面与地球环境大的气候变化有关,但也别得别承认局部的人为破坏,也必须为这起天灾承担别可推卸的责任。
为何一具落雨量历年统计全国排名第三的省份,一具曾经拥有亚洲最大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现在也面临着枯水的噩运。
地球经过无数年的自然演变,形成了今天稳定的格局,而我们人类的干预和破坏打破了如此一种稳定,必然会出咨询题。
昨晚看到凤凰的一档访谈节目,一位环保记者说,西南干旱的很大一具原因算是,人们将原始的生态林破坏,种植上大量的经济林,如用于造纸的桉树,用于橡胶创造的橡胶树,这些树种原本并别是在这个地方生存的。
在《中国地理》一期上也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地点为了进展经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政府的支持和号召下,大片大片的原本极具生物多样性的雨林被砍伐,代之以单调的经济林的同一绿色。
在同一时间,北方的沙尘暴也开始肆意侵略,宛然给20xx年刚开始的中国就打上了多灾多难的标记符。
这一切都来得是那么偶然,却又是那么巧合。
几十年的西北防护林工作,并没有阻挠黄沙的南下,每年浩浩荡荡的植树节为那个地球增添的绿色,关于挽救那个日益变黄的星球,简直是杯水车薪,何况多少树在被轰轰烈烈的种下去后,再也无人咨询津其死活。
工业革命以来的时刻,相关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而言,是多么的短暂,而这段阶段地球遭遇的创伤又是多么地惨烈。
事实上人类,事实上国家那个名词让全人类的关系走向疏远,让全球陷入一种无止境的利益纷争中。
如果我们真是善良的,如果我们真是把全人类看做自己在那个星球上的同胞,我们就该多想想那个星球上还有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有多少人在面临疾病的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灾心得体会:西南特大旱灾之殇我们能做什么
河水枯竭、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
直击灾情,令人触目惊心。
此次特大旱灾,继5.12汶川大地震后,又成祖国西南之殇!
一、灾情概况
贵州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位于重旱地区。
因为上游水源锐减,昔日蔚为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已是由“面”及“点”,出现了“缩水”四分之三的情况。
对此,每天必须定时开启瀑布上游的调节水库,才能够保证它不断流。
云南省文山州水塘村一村支书,在多次帮助村民找水源的努力失败后,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开始挨家挨户劝村民外出打工,或投靠亲戚渡过难关。
“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不少村民有些犹豫,他甚至哭着劝他们离开。
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救灾工作。
温家宝总理及时亲临云南等地指导抗旱救灾。
农业部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重旱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
政府的送水车不间断地为
山区村民们送去生命之源。
面对大旱,全国各地情系灾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时启动“甘霖行动”,当地村民们团结自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行动也令人十分感慨。
二、成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罕见的特大干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西
南之殇?笔者综合专家分析意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天灾因素。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直接带来大气环流异常,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必然会出现极端气候事件。
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50
年以来的最高气温。
降雨少、气温偏高、蓄水少是受灾最直接的原因。
二是人祸因素。
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往往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大肆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
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大面积种植会导致生物食物链断裂,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极差。
这种只顾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惩罚人类极为重要的原因。
其三,脑残的水利工程盲目上马。
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缺少应有的规划,更没有深入可行性研究和听证就密集上马,对流域生态带来了重大改变。
星罗棋布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成为旱情加剧的又一大原因。
三、应对措施
面对灾情,首先,必须加强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
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人的基本生活用水。
其次,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必须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的能力。
四、深刻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气候异常?为什么自然灾害频仍?笔者
始终认为,偶然中定会有必然!要想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必须寻找一个平衡点才能保持稳步前进,否则随时有可能会遭遇不测。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追求经济的发展本身没有错,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务必要权衡这些产业是否产生会严重的后果,千万别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二两猪肉钱三两毛线钱而透支未来,放弃长远利益。
“自作孽,不可活”!任何事物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你胆敢与自然作对破坏生态平衡,必将受到自然界的严惩和无情报复!
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又谈何生存和发展?当“X年不遇”这块遮羞布被无端撕碎,裸露的不仅仅是满目苍痍!如此严重的灾情,引发的恐怕不只是物价的飙升和市场的波动,更是值得我们“欲饮无水、欲哭无泪”后沉重而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