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综合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 1、丨学生活是我们人生的一丧新起点:新起点指的是人生自身成长的新阶段。

P3 2、成长丨的每一丧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①丨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丨学时代见证着一丧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P4 3、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P9 4、梦想的作用: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5、丨国梦的含义(什么是丨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10 6、丨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10 7、实现丨国梦的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P10 8、努力是梦想不现实乊间的桥梁。

P11 9.什么是努力?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10、千里乊行,始二足下给我们什么吭示: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

P8 11、少年梦想有哪些特点:P9-P10 答:(1)少年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2)少年的梦想,不丧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3)少年的梦想,不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不丨国梦密丌可分。

11、少年怎样才能实现梦想?P11-P12 答:(1)少年有梦,丌应止二心劢,更在二行劢,劤力是梦想不现实乊间的桥梁;(2)劤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3)劤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劤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离梦想更迚一步;(4)劤力也有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1、丨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仸务。

初丨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如何做人。

P15 2、学习的态度: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3、知乊者,丌如好乊者,好乊者,丌如乐知者给我什么吭示:学会学习,需要发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P22 4、工欲善其亊,必先利其器给我们什么吭示: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上全册 复习提纲

七上全册 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荷兰的标志是(风车)和(郁金香),有“低地之国”之称、足球王国是(巴西),斗牛王国是(西班牙),水城威尼斯是(意大利)的。

2.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判定方向首先看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数字比例尺的单位是厘米,文字式、线段式的单位可以是米和千米。

千米划厘米后面加5个0.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表示内容祥细,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5.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有(麦哲伦环球航行)(站在海边向远处看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站的越高看的越远)(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6.地球的准确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7.纬线的特点(形状是圆的、长度不相等、方向是东西),经线的特点是(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方向是南北)。

8.地球上最长纬线是赤道,长度约4万千米,只有赤道能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9.低、中、高纬的划分是(00_300为低纬度,300_600为中纬度, 600_900为高纬度。

)10.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为00和180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0W和1600E。

11.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位置)。

12.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陆地面积占29.2%,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来形容。

13.七大洲中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15.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第二是亚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16.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17.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18.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七年级上册仁爱版复习题纲

七年级上册仁爱版复习题纲

七年级上册仁爱版复习题纲七年级上册仁爱版复习题纲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七年级的学生们将开始复习上学期的学习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知识点,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仁爱版的复习题纲。

一、语文1. 词语积累:回顾上学期所学的词语,包括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等。

2. 课文复习:回顾上学期所学的课文,重点关注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等。

3. 作文训练:复习写作技巧,包括基本的句式和段落结构,以及如何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

二、数学1. 数的认识:回顾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化简、约分等。

2. 代数与方程:复习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的展开和因式分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几何:回顾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

三、英语1. 词汇与语法:复习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包括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2. 句型与对话:回顾常用的句型和对话,包括日常交际用语、问路、购物等常见场景。

3. 阅读理解:练习阅读理解技巧,包括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等。

四、科学1. 生物:回顾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物理:复习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概念,包括速度、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3. 化学:回顾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的区别和实验方法。

五、历史1. 中国古代史:回顾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和历史人物的事迹。

2. 世界古代史:复习世界古代的文明和历史事件,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和影响。

3. 地理知识:回顾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结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音乐与美术1. 音乐:复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的认识和演奏技巧。

2. 美术:回顾绘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的运用和表达。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最终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最终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圆形证据:月食照片;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帆船从远处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等。

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一、地球的模型1、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一些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2、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3、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方向。

二、经线和纬线1、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共有无数条。

2、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共有无数条。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北纬N南纬S纬线的划分0o 15o N 30o N 45o N 60o N90oN 60o S 45o S30o S15o S 90o S75o N 75o S 3)经线与纬线的对比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度数0°——90°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0°——180°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字母 表示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中国早起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一直最早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2.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已开始使用天然火。

3.生活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外貌已十分接近现代人,已掌握钻孔技术,磨制技术,学会人工取火。

二.原始农耕生活1.生活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黄河流域的居民,居住房屋是半地穴结构,种植粟,制作彩陶。

2.生活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的代表,居民居住干栏式结构房屋,种植水稻,建造木结构水井,使用天然漆。

3.我国原始起源于10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三.远古的传说1.中华名族的人文初祖是黄帝。

2.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政治制度。

通过这一制度产生的部落首领有尧,舜,禹。

四.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亡国之君是桀,夏朝制定的历法叫夏至.2.商朝建立于前1600年,建立者是汤,亡国之君是纣.3.西周建立于前1046年,建立者是武王,灭亡于前771年,亡国之君是周幽王,灭西周的民族是犬龙族——犬戎族.4.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目的是稳定形势,巩固疆土五.青铜器和甲骨文1.我国青铜器是最早在原始社会末,现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锻造的司母戊鼎.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六.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形成的时期.2.铁器,牛耕春秋时开始农业生产使用,战国时期得到普及推广.3.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瓦解,4.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恒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等,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恒公。

5.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是什么?答:利:有利于统一局面出现,弊:长平战争,给广大人民带去深重的灾难。

七.百家争鸣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其言论集是《论语》,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任务是孟子和荀子.3.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其主张最先被秦始皇用于治国实践.4.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答:“其核心思想是仁”,及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要以“德”治国,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什么?答:1.首创私学,2.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3.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要有温故而知新的意识.八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齐,楚,韩,燕,赵,魏,秦七个主要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2.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有:马陵之战,柱林之战,长平之战,其中,长平之战后来东方六国无力抗衡秦国.3.使秦国走向强大的变法是商鞅变法,支持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变法开始于356年.4.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他是有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主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5 商鞅变法,时间前356年,支持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认可免除军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给予爵位和土地.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九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秦始皇在前221年建立.2.在我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置丞相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我们县级行政权的设置,也是起源于秦朝.3.秦朝统一全国后,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通用的货币.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5.秦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是什么?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6.采取了哪些措施?答: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统一驿道,北驱匈奴,修筑长城,开发百越,开凿灵渠.十.秦末农民大起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又叫大泽乡起义,起义爆发于前209年起义后建立的政权叫张楚2.历史上,把项羽,刘邦争夺最高统治的斗争称作“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前206年~前202年.十一1.西汉时期初期的统治者为减轻农民的负担,恢复和发展生产而实现的政策叫做“休养生息”政策.2.西汉文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十二1.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2.汉武帝时,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为实现大统一,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有何作用?措施:1.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确定为正统思想2.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诗》《书》《礼》《易》《春秋》)作用: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提纲一、数学1.整数a.正整数和负整数b.绝对值c.加减乘除运算2.小数a.小数的表示方法b.小数的大小比较c.加减乘除运算3.分数a.分数的概念b.分数的化简c.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代数式a.代数式的概念b.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c.因式分解5.方程式a.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b.方程式的解法c.应用题二、语文1.词语运用a.词语的分类b.词义辨析c.词语运用的技巧2.句子结构a.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主从复合句的概念b.语句的连接方式c.句子的变化3.写作技能a.写作要点b.材料的搜集和整理c.文章的衔接和结构三、英语1.基本语法a.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b.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将来时的构成和用法c.代词、冠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2.阅读理解a.文章的类型和结构b.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c.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3.口语表达a.日常用语的表达b.交际用语的规范c.语音和语调四、物理1.物理量和单位a.物理量的概念b.物理量的种类和国际单位制c.物理量的测量和误差2.物态变化a.物质的三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b.相变的热力学过程c.热量和温度3.力学a.力和牛顿定律b.摩擦力和弹簧力c.重力和重力势能五、化学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a.元素和元素周期表b.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c.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2.酸碱中和反应a.酸和碱的概念和性质b.酸碱指示剂和酸碱度的测定c.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3.水和水的性质a.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水的净化和处理c.水的利用和保护六、生物1.生命的基本特征a.生物的组成和结构b.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发育c.生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2.细胞和组织a.细胞的概念和结构b.细胞膜的作用和物质传递c.组织的类型和作用3.人体健康a.保持健康的方式和原则b.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c.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七、地理1.地球和地球的坐标系统a.地球的结构和运动b.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系统c.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特点2.自然资源和人口a.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b.人口数量和分布的规律c.人口增长和影响因素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a.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b.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政策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八、历史1.人类的演化a.人类的起源和演化b.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生活c.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演变2.现代国家的形成a.欧洲传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扩展c.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3.中国的古代史a.黄河流域文化的兴盛b.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演变c.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提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每一项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构造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构造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②构造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构造:种子的外表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x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x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x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x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x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好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展检测。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提纲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提纲一、数学1. 小数的运算及应用(包括小数与分数的互化)2. 百分数及其运用(包括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3. 质因数及分解质因数4. 整式加减及简单的乘除5. 对称性及简单的图形对称轴的判断6. 尺规作图7. 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8. 数据的图表表示及其分析二、语文1. 词的积累(包括词语的辨析、同反义词、成语及常用词组的认知)2. 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包括常见字词的拼音、笔画、词义的理解)3. 词句的理解和表达技巧(包括短文阅读理解、简单议论文写作)4. 文学常识及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名著、文学常识等)三、英语1. 词汇量的积累(包括单词、词组、常用表达)2. 语法知识的掌握(包括动词时态、被动语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3. 句子理解和写作技巧(包括简单句及复合句的表达)4. 阅读和听力训练(包括基础阅读和听力技能的提高)四、物理1. 物体的运动及描述(包括速度、加速度等的计算及应用)2. 声音的特性及传播规律3. 光的反射、折射及影像的形成4. 电路基本知识(包括简单电路的搭建及电桥的应用)五、化学1.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包括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的认识)2. 物质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的方程式3. 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4. 水的性质及水的处理六、生物1. 细胞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2. 常见生物的分类及特征(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的分类及其特征的认知)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规律(包括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组成及生长环境的要素)4. 动物的生活习性及适应能力(包括动物的行为、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历史历史10—12课参考答案第10课至12课1、(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定都(洛阳)3、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4、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氏上: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伐越族,修灵渠。

5.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1.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

2.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加强了思想控制6、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7、秦的暴政有哪些表现:1徭役繁重2税务沉重3刑法残暴(秦始皇)秦二世更残暴8、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的起义,在(陈)建立的政权。

9、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也是作用、影响)是: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10、秦末农民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11、西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起义军)13、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发展迅速,史称(文景之治)14、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政治: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办太学15、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影响: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局面16、东汉建立的时间(公园25年),都城(洛阳)17、东汉中期以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社会十分黑暗。

1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19、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思想方面为他提供建议的是(董仲舒),在政治方面为他提供建议的是(主父偃)第14课至17课1、(秦汉之际)时期,(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3、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之后,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4、昭君出塞是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他们二人对我国有什么贡献:昭君出塞后,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二人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来重大贡献5、西汉时期,人们把现在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成为西域。

6、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第一次: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与西域各国通好7、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之后,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时间(公元前60年),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

8、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9、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是(张骞)10、我国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时期出现的。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1、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地动仪),(张衡)发明的。

12、华佗的贡献有(麻沸散)和(五禽戏)13、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14、(蔡伦)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

1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16、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

著有(《史记》)。

该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18至22课复习提纲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是形成了(魏)、(蜀)(吴)三权并立的局面。

4、(公元220年),东汉灭亡。

5、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国号魏220年洛阳曹丕魏蜀221年成都刘备汉吴222年建业孙权吴6、我国有关于台湾的最早记录是(吴国军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7、西晋东晋建立时间266年317年灭亡时间316年420年都城洛阳建康8、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9、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10、淝水之战爆发的时间是(383年),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最后(东晋)取得了战争了胜利。

说两个与此有关的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1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1.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2.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秩序比较安定1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3、四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14、北魏先定都(平城),后迁都(洛阳)1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6、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17、贾思勰是我国历史著名的(农学家),他写有(《齐民要术》)一书。

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8、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有(《水经注》)一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8、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19、“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绘画艺术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1、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__球体_。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_;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纬线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圈半圆长度不相等相等指示方向东西南北度数范围0°—90°,90°N(北极) 90°S(南极)0°—180°(180°W和180°E重合)划分方法0°纬线以__北__为北纬,(N)以__南__为南纬(S);数值由_赤道_向南向北同时增大0°经线以__东__为东经(E),以__西__为西经(W);数值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表达方式北纬N 南纬S东经E 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划分本初子午线划分5.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1天1年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有时差四季变化6.四季知识归纳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节气北半球季节3月21日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春季6月22日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夏至夏季9月23日赤道昼夜等长秋分秋季12月22日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冬至冬季7、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

8、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__低纬度地区_,30°-60°为__中纬度地区_,60°-90°为__高纬度地区__。

9、地图的三要素:__比例尺__、__图例__、__方向__10、比例尺公式:比例尺=__图上距离__/__实际距离_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_小__,内容较_ 详__;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__大__,内容较__略__。

表示方法: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数字式比例尺:1:___4000000__(1km=__1000__m=100000cm)1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将_海拔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分布__密集___,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___稀疏__,坡度平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25)12、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高原:海拔较高>__500__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__200__m,地面平坦、起伏小;盆地:___四周高,中间低__;丘陵:海拔较低<___500__m,有起伏,坡和缓;山地:海拔较高>___500__m,具有耸立的山峰。

13.海拔:地面某点高出___海平面__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___另一点__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4、地球表面__71%__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___29%___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__三分陆地,七分海洋____,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__北半球__,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海洋__;海洋大多分布在__南半球__,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_陆地__。

1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__太平洋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_(形状如同“S”);__印度洋_;北冰洋__(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1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__亚洲__、__非洲__、__北美洲__、_南美洲__、__南极洲__、_欧洲__、__大洋洲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17.大洲的分界线亚欧的分界是_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_;亚非的分界是_苏伊士运河_;南、北美的分界是_____巴拿马运河__;18.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__海平面上升_、_地壳变化_、__人类运动__。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19.德国科学家__魏格纳_提出了__大陆漂移学说__。

20.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六___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4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__运动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稳定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活跃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