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析工程力学微课教学-精品
工程力学教案-(详细讲稿)

理论力学教案 1课题第1讲——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工程力学的任务、地位、作用和学习方法,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杆件变形的形的形式。
2.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使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概念。
3.了解工程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主要内容1、简单介绍四种基本变形重点难点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讲授为主,使用电子教案课后作业练习预习:第二章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浅谈大学《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技巧

浅谈大学《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技巧覃卓萍 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工程力学》主要适用高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生学习,普遍被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谈谈大学《工程力学》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技巧。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学习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4-000452-02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该学科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知识领域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
该学科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其最基础的部分包括“静力学” 和“材料力学”。
本文将结合“静力学” 和“材料力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列出以下几点学习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为今后学好《工程力学》这一门课程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难点之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包含的知识领域广泛,与其他基础学科如数学、高等数学、物理和工程制图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只有掌握好这些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的前提下,才能更容易的更好的学习《工程力学》这一门课程。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推导较多、例题计算量较大及学习要求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些原因使理科科目学不好及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不爱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这部分学生认为:基础打不好,学习更深的知识谈何容易。
最终这部分学生抱着勉强学习的态度学习,在学习中稍遇到一点困难就没信心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既然学科基础打不好,那么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把以前学习的与《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知识相联系的内容重温一下,只有把相关的知识真正掌握了,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才能有动力有信息去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1.3 单位制和量纲介绍国际单位制(SI)和常用力学单位。
强调量纲一致性的重要性。
第二章:静力学2.1 概述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2 力的分解和合成讲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提供实例演示和练习。
2.3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静摩擦和动摩擦的区别和应用。
第三章:运动学3.1 运动学基本概念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学概念。
解释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2 直线运动讲解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提供直线运动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3.3 曲线运动介绍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等曲线运动的形式。
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解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2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提供动量定理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4.3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材料力学5.1 概述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应力、应变和材料强度等基本概念。
5.2 应力和应变讲解应力和应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提供应力和应变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5.3 材料强度和失效介绍材料强度和失效模式的概念。
解释弹性极限、塑性极限和断裂极限等材料强度的性质。
第六章:梁的弯曲6.1 弯曲基本概念介绍梁的弯曲现象及其基本参数,如弯矩、剪力、弯曲应力。
解释梁的弯曲理论,包括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
6.2 弯曲强度计算讲解梁在弯曲状态下强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梁弯曲强度的因素,如材料属性、截面形状和尺寸、加载方式。
6.3 弯曲变形介绍梁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梁的弯曲变形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体会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体会及教学方法的探索引言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力的作用规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建筑、机械、航空等各个工程领域的基础和核心。
在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工程力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体会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为工程力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工程力学教学的体会1.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工程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学功底要求较高,而且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理解不深刻。
在授课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往往对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力学教学内容晦涩难懂,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工程力学的应用,增强他们对学科的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3.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力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让他们了解工程实践的本质和要求,培养他们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和原理。
还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受力分析问题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受力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受力分析时所遇到的困惑,提出了一些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工程力学受力分析思路一、引言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是将原属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的内容,加以融合、贯通和相互渗透,形成新的工程力学体系。
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械类、土木类、材料类、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和工程联系极为广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其实践性在高职教学中表现为既重视知识层次的要求,又重视技能层次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力学知识,又要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计算简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正确的绘制受力图是学生学好工程力学的第一步。
课程中的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是计算等都要正确绘制受力图之后才能进行。
所以,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绘制受力图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
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受力分析时,常常会将高中物理中的受力分析用过来,对力的三要素理解不够,对静力学公理和推理不能正确掌握,对约束和约束反力没有深入理解,所以在绘制受力图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
为此,我们总结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这一难点内容,正确绘制受力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基本概念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
1.力的概念,其中要强调力的三要素。
举例1:试画出图1中小车的受力图。
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部分的学生都画成了图2所示的样子,而正确的受力图应为图3,这就是因为对力的三要素理解不够清楚,要跟学生解释在《工程力学》受力图中要强调力的作用点的位置,不能像中学物理中一律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约束与约束反力。
首先要跟学生讲清楚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总是以各种形式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其他物体的限制,这种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限制其运动的力,称为约束反力。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将来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职院校中,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打的基础。
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从事实际工程技术操作的,因此工程力学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力学原理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工程力学课程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的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高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和条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通常会面临教学资源和条件相对薄弱的问题,对于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工程力学课程的重视,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比如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一些企业实际工程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评估和改进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力学基础微课教学设计

力学基础微课教学设计引言微课教学是一种以小节、碎片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短小的学习单元,将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解构和组合,以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力学基础作为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微课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力学基础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设计在力学基础微课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力学基础课程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可以确定课程设计的框架,使得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在力学基础微课教学中,我们的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帮助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力学基础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程内容设计力学基础微课的内容应该包括力学基础的主要概念、定律和公式,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应用。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包含一个特定的主题和相关的知识点。
针对每个学习单元,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以确保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使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模拟软件、实验设备等,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在力学基础微课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向学生传递知识。
2. 问题导学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力学基础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力学基础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模拟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评估设计在力学基础微课教学中,学习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和评价。
合理设计学习评估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力学的研究对象。
2. 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 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4.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
5. 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结合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 利用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力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3. 讲解力学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4. 讲解静力学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和力矩方程。
5. 讲解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6. 讲解摩擦力、弹力和接触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力学定律的应用能力。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评价标准:(1) 课堂提问: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准确。
(2) 作业批改:题目正确,解题过程清晰。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教学难点:(1) 静力学方程的灵活运用。
(2) 物体受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下面是lw54小编搜集整理的浅析工程力学微课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时间短,突出主要知识点,便于移动学习、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本文根据目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研究,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拓展,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力学;微课;高职
1 微课简介
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在教学中出现。
高职界在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微课比赛,使得微课在各高职院校逐渐开始了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1]。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2011年佛山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首创“微课”模式[2]。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视频短片10-20分钟,时间紧凑,利于集中精力;突出重难点,便于掌握;资源多样,易于接受。
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Bradley T. Vander Zanden教授研究,成年人可以一丝不苟的集中自己的精力在某个事物上的时间平均约为20分钟,而未成年人还达不到20分钟。
微视频的时长符合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间。
2 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工程力学》是铁道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平衡状态下物体的静力分析和杆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问题。
是培养学生发现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理论知识欠缺,不喜欢计算性的学科,讲授的知识点,即使课堂掌握了,等过段时间再去做题时,又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对于他们来讲,力学课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和相关联,又与高中物理有联系。
工程力学知识点多,包含《理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