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坎儿井 课文

合集下载

坎儿井3PPT课件

坎儿井3PPT课件
第五课 坎儿井 我的
2分钟 1、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坎儿井工程的 伟大?
2、传说中我们知道吐鲁番地区的哪些情 况? 3、与坎儿井相比新的灌溉方式有什么优 点?
自学指导2
本篇课文可分几个自然段几个大段
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坎儿井的概况。
3.学习 句型: “之所以…是因为…” 这个举行表示因果关系,先说结果,然 后说原因。例如 1)新疆的瓜果之所以有名,是因为 特别天的缘故 。 2)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信 任你。
第二段(3~4自然段) 1.天神降服了巨龙,于是出现了火焰山 和吐鲁番盆地。 2.天神引来了一条河,河水滋润着大地。 3.巨龙挡住了河水,人们挖坎儿井引水。 叙述了一个流传在新疆的有坎儿 井的故事。
第三段(5~6 自然段) 1.新的灌溉方式取代了坎儿井。 2.人们建了博物馆,并开发旅游。
造句 1.怨声载道: 2.庞然大物:
3.给予:
4.欣欣向荣:

第五课 坎儿井 —— 课件

第五课   坎儿井 —— 课件

关于坎儿井的来历,在新疆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在坦里库特山中,住着一条巨龙。这条龙非常凶恶,每年秋 天都要出来毁坏许多果园,吃掉很多人,给周围的村庄带来 无穷的灾难,人们怨声载道,叫苦连天。天上的神得知这一 消息后,非常生气,就下了一场沙暴,把龙住的地方淹没了, 还在旁边挖了很多石头和土压在龙的身上。天神把这堆起来 的沙石烧得通红,那条巨龙就被压在了火山下。这座山就变 成了火焰山,而挖下去的大坑就成了吐鲁番盆地,从此,人 们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是,自从天神发了脾气以后,一直 也没有下雨,果园、天地都荒废了,人们的生活也没有了保 障。这时候,天神又不得不降低火焰山的温度,并引来了一 条河。河水经过火焰山,流入月泉湖,清澈的河水滋润了树 木和庄家。农民们在无边的大地上种植了玉米、小麦、棉花; 牧民们养起了羊、马、牛、骆驼,人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 的景象。
同学们,你们关于坎儿 井知道一些什么呢?一起观 看下面的视频,了解坎儿井 吧!
从这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坎儿井的 构造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坎儿井
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关于坎儿井的来历,在新疆流传着这样一个神 D 话故事。 ( )
坎儿井的由来和传说
三种说法: • 一是中原传入说。 • 二是当地人民创造说。 • 三是从波斯和埃及传入说。
坎儿井的由来和传说 一
•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流传着三种说法:一 是中原传入说。据《史记· 河渠书》记载, 西汉时,有一位名叫遍地开花熊罴的人上 书汉武帝刘彻,建议开凿龙首渠,引洛河 水灌溉大荔平原。他说,如果渠修成了, 就可以把100多万亩的盐碱地改造良田。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征调1万多 民工修渠。由于傍山的渠岸经常崩塌,渠 水地我法通过,遍地开花熊罴便带人先在 山上测出渠道要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线 凿出一眼眼直井,再把各井从地下挖通, 使之成为一条和山两面三侧的地面渠道相 连的地下渠道,渠水就从这地下渠道流过 山去,到达大荔平原。这种井下相通引水 的输水技术,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 内地人民大量迁徒到西域从事屯垦,渐渐 传入新疆。

初中说明文 坎儿井(转载)-精品

初中说明文 坎儿井(转载)-精品

坎儿井(转载)坎儿井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

它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

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

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

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它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新疆坎儿井按其成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山前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直接截取山前侧渗的地下水,集水段较短。

第二种是山前河流河谷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

第三种是平原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主要分布在灌区域内,地层多为土质、水文地质较差,出水量较小。

第五课 坎儿井(课文)

第五课 坎儿井(课文)

【作业设计】
1. 熟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2. 独立完成练习册。 3. 预习副课文及其中的生词。
谢谢你的参与
再见
三大工程
京 杭 大 运 河
随堂检测
流传:( D ) A流行 B传说 毁坏: ( C ) A烧毁 B打坏 怨声载道: ( A A充满 B装运 享用: ( D ) A享受 B使用 到满足 C传话 D传下来 C损坏 D搞乱 ) C记录 D登记
C开始使用 D使用并得
根据课文选择正确答案
吐鲁番人之所以发明坎儿井,是因为: ( C ) A这里干旱炎热,不宜修渠道 B这里没有河水 C这里地形地貌特殊 D坎儿井是灌溉系统 下面那一项不对? ( D ) A井多渠长 B由直井、暗渠和明渠组成 C巧妙复杂 D井水源源自地下水
坎儿井已被现代灌溉方式所取代。 这结论已被实践所证明。
据…说,… 。
据当地人说,坎儿井投资大见效慢。 据老师说,他得了一百分。
课文中的量词
一条龙 一条河 一派景象 一座山 一个洞 一个办法 一个(片)湖 一场沙暴 一口坎儿井 一股泉水。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一段介绍坎儿井位置和结构。第二段 讲一个关于坎儿井的来历的神话故事。第 三段介绍退出历史的原因和人民对它的思 念。 坎儿井是我国三大(长城、京杭大运河、 坎儿井)伟大建筑工程之一,它与吐鲁番 葡萄一样闻名中外。虽然他即将退出历史 舞台,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有其重要作 用。它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 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结晶。
要保持生命,我们需要一些什么呢?
我们好像忘了说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
第五课 坎儿井
比记忆力
享誉 毁坏
xiǎng huǐ
干旱 干涸
hàn

坎儿井PPT课件

坎儿井PPT课件

2020/2/15
2
引入
✓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这么热?
2020/2/15
3
✓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会有绿洲?
2020/2/15
4
✓ 火焰山北部和沟谷绿洲的形成
2020/2/15
5
2020/2/15
6
✓ 火焰山南部地区的绿洲是怎么形成的呢?
2020/2/15
7
坎儿井
✓ 一、坎儿井的概况
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是“井穴”之意,早在《史记》中便有记 载,时称“井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比较常见。新疆坎儿井已经有 2000多年的历史了,鼎盛时多达1700多条,它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 城并成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并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
2020/2/15
8
✓ 二、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大量兴建的原因 ✓ (一)水源
2020/2/15
9
✓ (二)海拔落差
博格达峰 (海拔5445m)
艾丁湖 (海拔154 m)
2020/2/15
10
✓ (三)土质
2020/2/15
11
✓ 三、坎儿井的结构和原理
2020/2/15
12
✓ 开挖清理的通道:竖井
区大量兴建,人们也用上了更加方便的自是作为一项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坎儿
井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无疑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020/2/15
24
✓ 谢谢大家的聆听!
2020/2/15
25
2020/2/15
21
✓ 第三种说法:自创说
✓ 坎儿井是当地各族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与干旱作斗争中,经过实 践逐步创造而成的。

第五课坎儿井

第五课坎儿井
第五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2021/4/6
1
前提测试
• 说说新疆的名胜古迹;
• 浅说“坎儿井”;
• 分读课文;
2021/4/6
2
课文学习
•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伟大工 程之一的坎儿井,讲述了坎 儿井的作用、坎儿井美丽的 传说和坎儿井的历史变迁, 充分展示了勤劳的新疆人民 的伟大智慧。
2021/4/6
3
课文内容导入
• 按照介绍坎儿井材料的先后顺 序,这篇课文共分了五段。请
用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 括每一段的中心意思。
2021/4/6
4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坎儿井的作用
2021/4/6
5
第二段(第2自然段)
• 写——坎儿井的结构;
2021/4/6
6
第三段(3。4自然段)
• 写——坎儿井的传说;
2021/4/6
7
第四段(第5自然段)
• 写——坎儿井退出历史舞台;
2021/4/6
8
第五段(第6自然段)
• 写——坎儿井博物馆。
2021/4/6
9
课后作业
• 1.写篇读后感;
• 2.做练习册;
• 3做阅读(课文二);
2021/4/6
1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6
11

八年级上册语文坎儿井说明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坎儿井说明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坎儿井说明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坎儿井说明文》是一篇介绍坎儿井的文章。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井,它在中国古代的农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本中被选为说明文的范例。

这篇说明文首先会介绍坎儿井的历史渊源,包括它在古代农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会详细描述坎儿井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人们是如何利用坎儿井获取地下水的。

文章还可能会介绍坎儿井在中国农村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这篇说明文可能还会涉及到坎儿井的文化意义,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或者坎儿井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等。

在阅读这篇说明文时,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坎儿井的相关知识,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阅读和学习《坎儿井说明文》,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生活和古代科技,同时也可以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通过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也
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坎儿井说明文》作为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范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课 坎儿井

第五课 坎儿井
布置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必做)
(2)用句型造句。(选做)




我和外星人
外星人给我打电话、
我去机场接外星人、
我向外星人展示地球高科技
告别外星人




授课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能力
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累计和扩展词汇量;
过程与方法
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意识
重点
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累计和扩展词汇量;
难点
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具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件
教法
引导法,讲解法
教 学 过 程
复备
一、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
3、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
二、导入新课
1、做课后练习(1-2)题;
2、修改病句
1)我认为你的意见不对的意见。
2)马路许多飞快的汽车向前奔跑。
五、课堂小结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以悲壮的语气,介绍了罗布泊的消亡及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危机,警示我们环境保护问题的紧迫性。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必做)
2。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选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2.应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提高阅 读能力。 • 3.学会新的句型。 •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5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6.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坎儿井的作用。
第三段: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的形成来。
第四段:坎儿井是怎样形成的。 第五段:坎儿井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第六段:坎儿井带给人们的好处。
中心思想:
课文从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传说和坎 儿井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三方面介绍了坎儿井的 历史变迁。
句型学习
1.“被....所....”
如:这部作品早已被广大观众所熟悉。
话题交际:
新疆是个 美丽的 地方,地域辽阔,人文,自然景观 众多,那么作为一名和田人你知道和田有哪些非 文化遗产? (和田的非文化遗产有:尼雅遗址,策勒小佛寺。
教学难点:体会坎儿井的用途。
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坎儿井是有什么构成的?怎样灌溉农田?
2.天神为什么惩罚巨龙?
3.神话中,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4.神话中,人们为什么要挖坎儿井? 5.坎儿井的命运如何? 6.火州的人们现在是怎样对待坎儿井的? 7.关于坎儿井,你还知道些什么?
第一段: 引出坎儿井。 第二段:介绍了坎儿井的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