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苏少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④题款:瘦金体(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荃②时代:五代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双喜图》①作者:崔白②时代:宋代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8)《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9)《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②题款:八大山人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10)《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②绘画特色:没骨法(11)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③《静物》:法国马蒂斯(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第五课微教案

枣庄八中南校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微课教学案例微教案系列
课题: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及表现这种题材目的,明确中西方写生。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及绘画特点
难点:理解中西方写生画面的“动静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绘画题材
1、花鸟画的题材:花卉、翎毛、走兽、草虫、蔬果、树石、鳞介、器物、林潭、
草地等
中国画家常用的花鸟画题材为:梅兰竹菊、荷花、松树、仙鹤。
2、西方静物画的题材:花卉、蔬果、器皿、书册、动物标本。
二、中西方关于写生的不同认识
中国:写物之生意,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体现在画面当中追求灵动的动态感觉。
西方: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
体现在画面当中是将美好事物定格
在一瞬间。
三、通过画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借助事物的品质
和高雅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再就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而西方画家则是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追求一种真实再现。
四、微练习:可以根据徐渭《葡萄图》写一篇观后感。
五、微反思
对于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包括之前的两课的知识内容,我觉得不能单纯
的割裂开讲,但放在一块又太大,内容更多,这里我仅从题材、写生、上着
重进行区分,主要是我觉得这两点非常具有典型性,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深度
和广度上都可以进行挖掘和与拓展。
各位同仁不妨也可以从这几点切入进行
多维度和高层次的开发和提升。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讲解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金鱼》法.马蒂斯
《静物》法.格利斯
《花前女郎》德.凯尔希纳
西方现代派画家,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艺术变形,表 达了他们对传统写实手法的突破。
西方静物画: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静止形象
写
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生
中国花鸟画: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对
下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干
欣赏中国水墨画的关键,
是体会画家用笔、用墨的力
淡
度和虚实变化;体会画家在
画面上对“画”处与“空白”
处巧妙的艺术处理。
焦 湿 浓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 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 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
《 春 天 的 花 苹 果 和 梨 》 ( 法 ) 拉 图 尔
《静物》(法)塞尚
《一篮水果》(法)塞尚
《水果静物》(法)勃纳尔
水彩画 中秋时节 刘文甫
均衡 牡丹 王雪涛
《芋头》朱屺瞻
《荔枝北瓜》朱屺瞻
《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
齐 白 石
《
荷 花 鸽 子
》
齐 白 石
《
花 果 册 页
“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特传其形似,贵其神似。”
形象
从“写生” 一词在中西绘画中 的不同含义,我们 可以初步把握中国 花鸟画与西方静物 画的不同。
西方静物画突 出“静”,是对静 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
画则追求写实的形 象再现,用完整的 惟妙惟肖的空间刻 画,展现逼真的视 觉效果。
《中西方绘画比较》PPT课件

《鹳鱼石斧图》 河南临汝庙底沟型
.
13
五代宋时期 黄筌《写生珍禽图》
画面描绘龟、蝉、麻雀、蜡嘴、蚱蜢、蜜蜂等20余种昆虫、禽鸟、
动物。形象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形象刻画细致,用笔细劲,笔14 痕不明显,设色艳丽。
界画
界画是我国古代以描绘建筑、车船等器 具为主的绘画种类。因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而得名。
砍 受到卡拉瓦乔的深刻
下 何 乐 弗
影响。画面明暗对比 鲜明,富于雕塑感。 她能够极其生动写实
尼 地表现出织物等的丰
的 富质感。
头
》
真
蒂
.
莱
38
▪ ▪
绘用并造种用德 型线还中勾中
画线不型本光国 。都是国出国
的,是是领表的 主而说其。现诗
积人画轮画 累物无廓以
一
要是西手说得人 语说洋段明神歌 言光画之西态德
了衣论、线 、
非服是质存 常的山感形
形
来可完一洋活称 表以全。画现美
丰褶水、,
体
富皱的体通
现作排但用的术
的,皴积过
的为斥这光那有
线纹法来线
。
。
.
39
李 公 麟
《 白 描 人 物 手 卷 》
物象之形、神、光、色、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
大。因白描作品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
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
谨。
.
50
近
近
代
代
齐
徐
白
悲
石
鸿
《
《
马
虾
》
》
.
51
意大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年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花鸟画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包罗万象,除基础的花卉和鸟之外,还包含昆虫、动物等一系列题材。
在创作中,中国花鸟画强调意境方面的追求,尤其是对生命的选择,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一个显著特征。
西方静物画往往被拿来和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静物画中的一些题材和中国花鸟画非常相似,部分人认为西方静物画和中国花鸟画是同一类型绘画的两种表现形式。
但从根本上来看,二者的不同非常明显。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入手,全面比较和分析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画面;技法;中西对比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更加倾向于意境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更多倾向于写实[1]。
虽然西方绘画中也出现了抽象画派,但从根本上,其所表达的并非意境,而是艺术。
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艺术在“内容”上相似的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虽然二者在意境、美学思想上有所不同,但题材内容较为类似,都是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所以,充分研究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之间的关系,能非常好地了解二者的区别,并在实际绘画中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避免出现绘画误区。
同时,这也有利于二者更好地发展,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从而实现艺术方面的大融合,是目前艺术领域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在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一)中国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花鸟画的起源非常早,基本上在我国绘画艺术出现时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文明时期。
但隋唐五代以后,中国花鸟画才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分支。
自此以来,中国画家都在积极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内容,尤其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介入。
到了宋代,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至元明清时期大家辈出,中国花鸟画久盛不衰。
(二)西方静物画的起源与发展从起源方面来看,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中国花鸟画相差不大,在原始时期就有所记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绘画更加看重对单一物体的绘画,如人物、标本等,很多西方静物画的内容都是后面的衬托[2]。
花鸟与静物—十九世纪东西方两位大师的作品比较

花鸟与静物—十九世纪东西方两位大师的作品比较
在19世纪,东西方各自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其中以中国
的花鸟画家和欧洲的静物画家最为有名。
本篇文章将会比较两位大师的作品,分别是中国的齐白石和欧洲的卡拉瓦乔。
齐白石是中国二十世纪的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其画风简洁、写意自然。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而卡拉瓦乔则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主要绘制静物、人物、宗教题材等。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色彩为特色,代表了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画风上,齐白石的花鸟画风格特别鲜明,以勾勒轮廓、点染构图为主,把握住了物象的精华。
他的花鸟画中,色彩鲜明、构图妙趣横生,富有浪漫情趣和生活气息。
卡拉瓦乔的静物画风格则更为写实,擅长描绘材质,尤其是铜、银、玻璃等物体,他的构图十分精致,将主体与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关于光影的运用,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在表现手法上,两位大师也有不同。
齐白石花鸟画作品的线条简单明快,用零乱的点描构成图案,通常不涉及紧凑的画面结构,而卡拉瓦乔的静物画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更加复杂,涉及很多繁复的细节和构图技巧。
总体而言,两位大师的作品都是当时艺术的代表作,不同的风格和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这些作品仍然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杰作。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 它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的总称。根据绘画的内容可分为:花卉、翎 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其技法多样, 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 画和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 异,分为水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 鸟画和没骨花鸟画等。
经典探究
水果篮 意大利 16世纪
花篮图 中国宋代
请同学们讨论: 这两幅画在表现上有何异同?
文化背景 作品 表现形式 中国宋代 花篮图 工笔画
表现手法的异同
用毛笔勾线; 表现物体外部生动的轮廓; 以不同花叶的固有色渲染 立体的变化; 对花蕊进行传神的刻画。
意大利 水果篮 16世纪
油画
运用光影、色彩,对 物体的形体、质感与 空间进行真实逼真的 再现。
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的一个 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 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静物 画的描绘对象多为食品、餐炊具、 花卉、蔬果、书籍、乐器、灯具或 死去动物的标本等。
小结:
虽然静物画描绘的是客观物体,但静物 画也往往表达某些精神内涵,或被赋予某 种象征意义。这种状况在西方早期静物画 中尤为流行。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 受难;描绘骷髅、计时器、蜡烛等寓意生 命短暂、时间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 菜等象征时令变化和四季转换等。另外, 静物画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理想,这在近现代西方美术中尤为普遍。
2、“画中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梅的——、兰——竹、——、菊——。
3、“出水芙蓉”比喻的荷是——花,同荷时——花还有“淤出泥————而不 染”
的美誉。
实物
4、在西方绘画中,写生色是彩指直接光以影———质—为感对象空的间绘画方式。 5、西方画家善于通过————、—客—观——、————理、想————的表现手法 对景物作深入的写实描绘,把————之真与————之美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黄艳敏
课题:《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版本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西方静物画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中西方静物画的差异。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西方静物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和审美追求。
(2)能力目标:理解和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深入学习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中国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本课的难点是:中国花鸟画如何追求“写物之生意”。
二、教学方法
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通过动手临摹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和审美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三、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欣赏图片设问、启发学生探究分析作品;
2、对比法: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对比启发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白海棠图》和《春天的花苹果核梨》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根据课堂情况鼓励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同时提问学生你所喜欢的这幅画是幅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由此引出第一个环节——什么是花鸟画,展示图片《人面鱼纹彩陶盆》等,老师作引导并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新授:
(一)、花鸟画的分类
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从画法上分为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又可以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工笔花鸟可以分为白描(线描)、淡彩花鸟和重彩花鸟。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以上各类的特点,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拿出自己的习作和收集的花鸟画作品让学生传着欣赏。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传看作品。
(二)中西对比探讨花鸟画与静物画的差异
展示1组中西美术作品的图片。
教师提问: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相同么?不同在哪儿?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首先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然后再作概况总结:
1、写生内涵不同:在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
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实景物去描绘,不仅要描写景物的形,更要描绘景物的神,“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2、构图手法不同:西方传统静物画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中国花鸟画采用“折枝法”(折枝就是指所画的花卉树木只是画了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来构图,使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角度与环境的限制。
3、西方静物画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
中国花鸟画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审美联想的表达。
通过以上作品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了中西方绘画的区别,肯定学生们所阐述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环节——作品赏析作好铺垫,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展开讨论。
(三)、作品赏析
提供清代画家朱耷的花鸟作品《荷花水鸟图》》以及画家的生平,展示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蓝色花瓶里的花束》,分别展示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作品,介绍“南吴北齐”,郑板桥的《竹子谦恭》王冕的《墨梅图》。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讨论、回答问题。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总结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的艺术特点,引申出中西传统绘画不同的艺术特点,而这种艺术特点恰恰反映了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
四、动手体会:
动手体会笔墨情趣:学生按原来的分组分成9个小组,3个小组画线描,3个小组临摹老师发的写意画稿,3个小组用油画棒临摹西方静物画。
播放音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学生活动:学生临摹体会作品。
教师巡场指导。
作品发布会:收集学生作品,挑出几张比较优秀的进行展示并适当给以鼓励星的语言。
五、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把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对比着来学习,并且结合了大量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中西著名的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调动的比较好。
对比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理解中西绘画的特点及其所反映出来的中西不同的传通文化。
大量的图片及作家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中西艺术的碰撞,激起了艺术欣赏的火花。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动手临摹,亲身体验,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中西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课虽结束了,但学生的艺术热情空前高涨,欲罢不能,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