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讲解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花鸟画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包罗万象,除基础的花卉和鸟之外,还包含昆虫、动物等一系列题材。
在创作中,中国花鸟画强调意境方面的追求,尤其是对生命的选择,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一个显著特征。
西方静物画往往被拿来和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静物画中的一些题材和中国花鸟画非常相似,部分人认为西方静物画和中国花鸟画是同一类型绘画的两种表现形式。
但从根本上来看,二者的不同非常明显。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入手,全面比较和分析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画面;技法;中西对比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更加倾向于意境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更多倾向于写实[1]。
虽然西方绘画中也出现了抽象画派,但从根本上,其所表达的并非意境,而是艺术。
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艺术在“内容”上相似的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虽然二者在意境、美学思想上有所不同,但题材内容较为类似,都是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所以,充分研究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之间的关系,能非常好地了解二者的区别,并在实际绘画中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避免出现绘画误区。
同时,这也有利于二者更好地发展,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从而实现艺术方面的大融合,是目前艺术领域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在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一)中国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花鸟画的起源非常早,基本上在我国绘画艺术出现时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文明时期。
但隋唐五代以后,中国花鸟画才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分支。
自此以来,中国画家都在积极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内容,尤其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介入。
到了宋代,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至元明清时期大家辈出,中国花鸟画久盛不衰。
(二)西方静物画的起源与发展从起源方面来看,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中国花鸟画相差不大,在原始时期就有所记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绘画更加看重对单一物体的绘画,如人物、标本等,很多西方静物画的内容都是后面的衬托[2]。
花鸟与静物—十九世纪东西方两位大师的作品比较

花鸟与静物—十九世纪东西方两位大师的作品比较
在19世纪,东西方各自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其中以中国
的花鸟画家和欧洲的静物画家最为有名。
本篇文章将会比较两位大师的作品,分别是中国的齐白石和欧洲的卡拉瓦乔。
齐白石是中国二十世纪的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其画风简洁、写意自然。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而卡拉瓦乔则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主要绘制静物、人物、宗教题材等。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色彩为特色,代表了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画风上,齐白石的花鸟画风格特别鲜明,以勾勒轮廓、点染构图为主,把握住了物象的精华。
他的花鸟画中,色彩鲜明、构图妙趣横生,富有浪漫情趣和生活气息。
卡拉瓦乔的静物画风格则更为写实,擅长描绘材质,尤其是铜、银、玻璃等物体,他的构图十分精致,将主体与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关于光影的运用,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在表现手法上,两位大师也有不同。
齐白石花鸟画作品的线条简单明快,用零乱的点描构成图案,通常不涉及紧凑的画面结构,而卡拉瓦乔的静物画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更加复杂,涉及很多繁复的细节和构图技巧。
总体而言,两位大师的作品都是当时艺术的代表作,不同的风格和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这些作品仍然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杰作。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5《xx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我将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版本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西方静物画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中西方静物画的差异。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西方静物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和审美追求。
(2)能力目标:理解和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深入学习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xx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本课的难点是:xx花鸟画如何追求“写物之生意”。
二、说教法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教学:1、自主探究法:通过欣赏图片设问、启发学生探究分析作品;2、对比法: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对比展示启发学生从中比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xx古代花鸟画幻灯片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根据课堂情况鼓励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同时提问学生你所喜欢的这幅画是幅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由此引出第一个环节——古代花鸟画的分类(1)古代花鸟画的分类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第一篇: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
,是……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美术鉴赏”选修一册中的第二单元“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中的第五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一、本节课通过讲述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各自的发展史及其各自的写生观、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对今后的独立欣赏美术作品起到指导作用。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通过讲述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各自的发展史及其各自的写生观、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
认知目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对今后的独立欣赏美术作品起到指导作用。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独立欣赏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作品,并把对作品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历史,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了解中西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传统。
美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教学课件

齐白
虾
石
拉图尔油画作 品
中国画的线极富表现力,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
静物画视觉真实 , 写
实
。
以面造
型
蓝色花瓶里的花 束 初]
扬 . 勃鲁盖尔 [17 世纪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不同
表现方式
写生观 造型方式 构图
色彩
空间处理
写意 花鸟画 (写
物之
生 意)
以线 造型
静物画
写实 以面 造型
表现形式 (1 )构图:中国花鸟画 ---- 折枝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步入艺术 殿堂
中国花鸟画
与西方静物画
• 作品欣赏,思考下列作品中哪 些属于中国花鸟画?
《奔马》徐悲
采薇图 宋代 李唐
(1 ) (4 )
( 2)
( 3)
(5 )
(8 )
(9 )
(6
(7
)
)
( 10
属于中国花鸟画的有:(1 )( 3 )( 4 ) ( 7 )( 9 )
夏(
年
尔 丹
宋 代
()
法
双
喜
图
崔 白
中西对“写生”一词的不同用法 :
中国花鸟画突出
“动”,
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
( 宋
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 代
的表达。
) 双
喜
图
崔 白
郑板桥
郑板桥
疑 衙 是 斋 民 卧 间 听 疾 潇 苦 潇 声 竹
花鸟画善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运用 比喻、象征、寓意的手法赋予花鸟虫 鱼 以人的品质和节操 .
属于西方静物画的有:(2 ) ( 8 )
中 国 花 鸟 画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比较作为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在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堪称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
就创作目的而言,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还是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静物画,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绘形”之作,而是借助对客观物体的描绘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似的。
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普遍差异,以及艺术家的社会背景、所属流派、生活地域的不同,造成了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一定的不同性。
接下来我们就几个方面对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进行简单的比较。
起源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原始人用时刻或陶器表现着日常的生产生活,所见所感。
隋唐五代时期,花鸟画逐渐成科,成为中国传统绘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经过几百年的战争、王朝的更迭,中国进入唐代这个比较稳定、统一的时代。
文学、绘画空前繁荣,宫廷设画院,画家众多。
作画的几乎都是文人。
这个时期已经有少数人开始画工笔花鸟画。
唐代以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中。
相对稳定的西蜀和南唐吸引了各地的画家,发展成南北各异的风格流派,北有黄荃,南有徐熙,发展成后来的“工笔”和“意笔”之分。
花鸟画在这个时期真正独立了。
隋唐五代之后,花鸟画迅速发展繁荣。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鼎盛时期。
明末至清朝,花鸟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近现代,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花鸟画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等,新的民族特色花鸟艺术形成并发展。
在起源上,西方的静物画与中国的花鸟画大致相同,可追溯到爱琴文明中的陶器彩绘、壁画等。
早期的静物在欧洲的美术史中不过是人物画中的背景和道具,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倡导使艺术的关注转向人的自身。
于是,静物画逐渐的从人物画的从属地位中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
而后,17世纪和19世纪西方的静物画发展达到顶峰。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中国的花鸟画家
善于托物言志、缘物寄
情。明末清初的八大山
人,把在花鸟画中借物
抒情发展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他笔下的鱼、鸟
形象,冷落孤寂、白眼
向天,表现了愤世嫉俗
的情怀(右图),这位
画家B 是( )
A郑板桥
B朱耷
c石涛
D倪瓒
4 、 下列两幅作品分别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 乔的静物画(图一)和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 花鸟画(图二)。西方静物画突出___静___是 对静止形象的深入刻画;中国花鸟画突出 ___动___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受和作者审美 联想的表达。
(图一)
(图二)
❖再 见!
❖ 西方静物画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 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知识总结:
中国花鸟画
西方静物画
“写生”观不同
突出的是“动”,把 所描绘的对象看作是 与人相互关联的生命 体。
突出的是“静”,被描 绘对象往往被认作是身 之外物
构图形式不同
独创的“折枝”构图 法,以少胜多特色鲜 明
中国花鸟画 与 西方静物画
中国花鸟画 西方静物画
讨 论:
中国花鸟画
西方静物画
“写生”观不同
构图形式不同 审美追求不同
❖ 1.中西绘画不同的“写生”观 ❖ 西方的静物画突出的是“静”,是对静止物
象的深入观察
与刻画;
❖ 中国的花鸟画突出的是“动”,是对花鸟形 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3.“书画同源”与“墨色”
中国绘画有“书画同源”一说,中国绘画和 书法都起于原始图画,也指水墨画的用笔 方法和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
中国传统绘把墨赋予了色彩的含义,有墨分 五色之说。“墨分五色”一般指“焦、浓、 重、淡、清”。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

xx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比较作为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在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堪称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
就创作目的而言,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还是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静物画,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绘形”之作,而是借助对客观物体的描绘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似的。
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普遍差异,以及艺术家的社会背景、所属流派、生活地域的不同,造成了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一定的不同性。
接下来我们就几个方面对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进行简单的比较。
起源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原始人用时刻或陶器表现着日常的生产生活,所见所感。
隋唐五代时期,花鸟画逐渐成科,成为中国传统绘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经过几百年的战争、王朝的更迭,中国进入唐代这个比较稳定、统一的时代。
文学、绘画空前繁荣,宫廷设画院,画家众多。
作画的几乎都是文人。
这个时期已经有少数人开始画工笔花鸟画。
唐代以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中。
相对稳定的西蜀和南唐吸引了各地的画家,发展成南北各异的风格流派,北有黄荃,南有徐熙,发展成后来的“工笔”和“意笔”之分。
花鸟画在这个时期真正独立了。
隋唐五代之后,花鸟画迅速发展繁荣。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鼎盛时期。
明末至清朝,花鸟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近现代,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花鸟画融合了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等,新的民族特色花鸟艺术形成并发展。
在起源上,西方的静物画与中国的花鸟画大致相同,可追溯到爱琴文明中的陶器彩绘、壁画等。
早期的静物在欧洲的美术史中不过是人物画中的背景和道具,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倡导使艺术的关注转向人的自身。
于是,静物画逐渐的从人物画的从属地位中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
而后,17世纪和19世纪西方的静物画发展达到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金鱼》法.马蒂斯
《静物》法.格利斯
《花前女郎》德.凯尔希纳
西方现代派画家,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艺术变形,表 达了他们对传统写实手法的突破。
西方静物画: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静止形象
写
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生
中国花鸟画: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对
下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干
欣赏中国水墨画的关键,
是体会画家用笔、用墨的力
淡
度和虚实变化;体会画家在
画面上对“画”处与“空白”
处巧妙的艺术处理。
焦 湿 浓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 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 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
《 春 天 的 花 苹 果 和 梨 》 ( 法 ) 拉 图 尔
《静物》(法)塞尚
《一篮水果》(法)塞尚
《水果静物》(法)勃纳尔
水彩画 中秋时节 刘文甫
均衡 牡丹 王雪涛
《芋头》朱屺瞻
《荔枝北瓜》朱屺瞻
《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
齐 白 石
《
荷 花 鸽 子
》
齐 白 石
《
花 果 册 页
“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特传其形似,贵其神似。”
形象
从“写生” 一词在中西绘画中 的不同含义,我们 可以初步把握中国 花鸟画与西方静物 画的不同。
西方静物画突 出“静”,是对静 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
画则追求写实的形 象再现,用完整的 惟妙惟肖的空间刻 画,展现逼真的视 觉效果。
《梅竹双清图》清.赵之谦
朱 笔
墨 笔
中国宋代文人苏轼曾用朱笔画竹子,遭到别人质疑:“世上难道 有朱竹吗?”苏轼当即反问道:“世上难道有墨竹吗?”墨色和红色 在这里都已不是直观的色彩本身,而是一种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
技法对比
西方静物画:整体对比法。色彩、 光影、质感、空间
中国花鸟画: 局部生动法。讲求书画技法和立 意。“墨分五色”;“书画同源”
表达对比
西方静物画:客观之真,理想之美
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表达个性
绘画方法
《花篮图》宋.李嵩
《水果篮》(意大利)卡拉瓦乔
《花》(法)库尔贝
色彩
质感
空间
从中西传统花鸟画和静物画的不 同“写生”观,以及构图手法、造型 手法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 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 手法对景物作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 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光影
书画同源
是指中国绘画与书法使 用同样的工具,也指水墨画 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 同之处。
例如画竹,竹叶、竹竿 的画法就吸取了写毛笔字用 笔的方法,“写竹竿用篆法, 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 (元.《稗史集传.柯九思 传》)。
诗
画
书
印
中国传统绘画还有“墨
分五色”一说,意思是说画
家通过运笔技巧和墨色在笔
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表
西方静物画:客观之真,理想之美
达Leabharlann 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个性
西方静物画: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 构
图
中国花鸟画:折技法。进行立意的组合
西方静物画:整体对比法。讲究色彩、光影、质感、空间
技
法
中国花鸟画:局部生动法。讲求书画技法和立意。(墨分五
色;书画同源)
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 其神似,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 和作者审美理想的表达
表达
勃《 鲁蓝
《 有
盖色
银
尔花
器
瓶
与
里
水
的
果
花
的
束
静
》
物
(
》
弗
(
兰
荷
德
兰
斯
)
)
霍
杨
达
.
《带烟斗的静物》(发)夏尔丹
西方静物画利用光影色彩塑造 出真实客观的空间形象,表现 了客观之真、理性之美
中国花鸟画自由写意的“折枝法”构图,使 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 具体观察角度和环境的限制。折枝法构图方式为 借物言志表达方式提供了空间。
“神”
中国花鸟画 突出“动”,也 就是“生意”。 是对花鸟形象的 生动感觉和作者 审美联想的表达。
在秋风呼啸的旷 野,小草伏地 两只
喜鹊扑翅鸣叫,褐 兔回首仰望。整个 画面“动”态十足。
写生对比
西方静物画: 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
静止形象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刻画,展 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中国花鸟画:
》
齐 白 石
《
荷 花 影
》
齐 白 石
《
牡 丹 图
》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 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 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不仅仅是指墨色的变化也指用墨技巧
干
焦
浓
湿 淡
中国画有工笔 与写意之分,工笔画 精细工整,设色艳丽 和谐。水墨大写意作 品笔法恣纵挥洒。
在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 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写生是指描绘花果、草木、禽兽等的绘画。它指的不 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花、真 鸟去描绘,却要求作品不仅要描写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
白海棠图 清代 邹一桂
墨 荷 图 清 代 李 鱓
中国画家借花鸟形 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 己内心的诗意情怀。运 用比喻、象征和寓意等 方式,托物言志,缘物 寄情,赋予自然的花鸟 虫鱼以人的品格、节操。
构图对比
西方静物画: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 摆放,看得见、摸得到的进行写生
中国花鸟画:折技法。进行立意的组合
中国花鸟画
与
西方静物画
A
《B
有
银
器
与
水
果
的
静
物
》
(
荷
兰
)
霍
达
宋 李嵩 花篮图
C
D《一篮水果》(法)塞尚
牡 丹
王 雪 涛
• 通过对比的手法概括讲述中西美术在 花鸟画和静物画这一领域创作中的异 与同。
原因:
• 地域差异导致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中 西不同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的根 本原因。
写生
• 中西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在中西 不同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中,“写生” 一词具有不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