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合集下载

苏少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七上美术知识要点

苏少版七(上)美术知识要点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双钩法线条细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④题款:瘦金体(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荃②时代:五代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双喜图》①作者:崔白②时代:宋代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8)《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9)《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②题款:八大山人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10)《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②绘画特色:没骨法(11)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③《静物》:法国马蒂斯(4)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5)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工具,会使同一组物品呈现不同的趣味。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第五课微教案

第五课微教案

枣庄八中南校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微课教学案例微教案系列
课题: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及表现这种题材目的,明确中西方写生。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及绘画特点
难点:理解中西方写生画面的“动静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绘画题材
1、花鸟画的题材:花卉、翎毛、走兽、草虫、蔬果、树石、鳞介、器物、林潭、
草地等
中国画家常用的花鸟画题材为:梅兰竹菊、荷花、松树、仙鹤。

2、西方静物画的题材:花卉、蔬果、器皿、书册、动物标本。

二、中西方关于写生的不同认识
中国:写物之生意,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体现在画面当中追求灵动的动态感觉。

西方: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

体现在画面当中是将美好事物定格
在一瞬间。

三、通过画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借助事物的品质
和高雅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再就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而西方画家则是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追求一种真实再现。

四、微练习:可以根据徐渭《葡萄图》写一篇观后感。

五、微反思
对于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包括之前的两课的知识内容,我觉得不能单纯
的割裂开讲,但放在一块又太大,内容更多,这里我仅从题材、写生、上着
重进行区分,主要是我觉得这两点非常具有典型性,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深度
和广度上都可以进行挖掘和与拓展。

各位同仁不妨也可以从这几点切入进行
多维度和高层次的开发和提升。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讲解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讲解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金鱼》法.马蒂斯
《静物》法.格利斯
《花前女郎》德.凯尔希纳
西方现代派画家,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艺术变形,表 达了他们对传统写实手法的突破。
西方静物画: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静止形象

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中国花鸟画: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对
下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欣赏中国水墨画的关键,
是体会画家用笔、用墨的力

度和虚实变化;体会画家在
画面上对“画”处与“空白”
处巧妙的艺术处理。
焦 湿 浓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 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 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
《 春 天 的 花 苹 果 和 梨 》 ( 法 ) 拉 图 尔
《静物》(法)塞尚
《一篮水果》(法)塞尚
《水果静物》(法)勃纳尔
水彩画 中秋时节 刘文甫
均衡 牡丹 王雪涛
《芋头》朱屺瞻
《荔枝北瓜》朱屺瞻
《插了梅花便过年》 李苦禅
齐 白 石

荷 花 鸽 子

齐 白 石

花 果 册 页
“写生即写物之生意” 。“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特传其形似,贵其神似。”
形象
从“写生” 一词在中西绘画中 的不同含义,我们 可以初步把握中国 花鸟画与西方静物 画的不同。
西方静物画突 出“静”,是对静 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
画则追求写实的形 象再现,用完整的 惟妙惟肖的空间刻 画,展现逼真的视 觉效果。

2020年 中考美术带图知识点

2020年 中考美术带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芙蓉锦鸡图》①作者:赵佶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筌②时代:五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墨葡萄图》①作者:徐渭②时代:明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借物抒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

5.《花卉册》①作者:恽寿平②时代:清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没骨法)6.没骨法:花鸟画家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画法。

7.《游鱼》①作者:朱耷②时代:清代8.《蟹篓图》①作者:齐白石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不同的工具表现的苹果。

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淡彩画的作画步骤:(1)用素描的方法起稿(2)用彩色铅笔继续画(3)再加上淡淡的水彩。

3.《花绘练习》①画种:素描②作者:达·芬奇③国家:意大利第四课《人类的朋友》1.临摹《兔子》的基本步骤:(1)用线画出兔子的轮廓(2)开始加一点明暗(3)利用明暗充分的描绘(4)最后用水彩轻轻罩上一层。

第五课《耕牛·战马》1.《五牛图》①作者:韩滉②时代:唐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2.《五马图》①作者:李公麟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白描)④艺术特色:画家在画中着力尝试运用线条来表达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

极大地丰富了线的表现性,体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六课《花的变化》1.花卉图案设计式样:①单独纹样②适合纹样③连续纹样: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第七课《图案之美》1.图案的分类: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2.图案的形式美的基本规律:①对称②平衡第九课《外国静物画》1.静物画作为独立画种始于17世纪的荷兰画派。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比较研究

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花鸟画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包罗万象,除基础的花卉和鸟之外,还包含昆虫、动物等一系列题材。

在创作中,中国花鸟画强调意境方面的追求,尤其是对生命的选择,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一个显著特征。

西方静物画往往被拿来和中国花鸟画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静物画中的一些题材和中国花鸟画非常相似,部分人认为西方静物画和中国花鸟画是同一类型绘画的两种表现形式。

但从根本上来看,二者的不同非常明显。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入手,全面比较和分析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画面;技法;中西对比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更加倾向于意境的表达,而西方绘画更多倾向于写实[1]。

虽然西方绘画中也出现了抽象画派,但从根本上,其所表达的并非意境,而是艺术。

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艺术在“内容”上相似的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虽然二者在意境、美学思想上有所不同,但题材内容较为类似,都是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所以,充分研究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之间的关系,能非常好地了解二者的区别,并在实际绘画中对二者进行有效区分,避免出现绘画误区。

同时,这也有利于二者更好地发展,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从而实现艺术方面的大融合,是目前艺术领域进步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在起源与发展方面的比较(一)中国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花鸟画的起源非常早,基本上在我国绘画艺术出现时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文明时期。

但隋唐五代以后,中国花鸟画才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单独的分支。

自此以来,中国画家都在积极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内容,尤其文人士大夫对绘画的介入。

到了宋代,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至元明清时期大家辈出,中国花鸟画久盛不衰。

(二)西方静物画的起源与发展从起源方面来看,西方静物画的起源和中国花鸟画相差不大,在原始时期就有所记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绘画更加看重对单一物体的绘画,如人物、标本等,很多西方静物画的内容都是后面的衬托[2]。

中西绘画对比

中西绘画对比
•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静止物象为内容的绘画。在国画中 称“花鸟画”,在西方则是“静物画”,西方静物画 突出静,是对静止事物形象的刻画。中国花鸟画突出 的是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连想的 表达。中国画讲究“用墨”和“墨色”。
1、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
中国画家注重的是动植物的生活 环境,且画中多带有主观色彩。
2
得研 西 如究 方 真、 的 如描 风 幻绘 景 、景 画 空物 , 间的 善 深真 于 远实 从 的形 特 视象 定 觉, 角 美力 度 景求 深 。获 入
、 中 景国 山 水 画 与 画西调起重要作用。
中国的山水画所表达的是想象中的 山川,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便是 画某地具体风光,也绝不会完全真 实写照。
中国人物画是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人物面部表情和性格特 征进行准确描写,从而表现独特的艺术形式。
西方是写实美与理想美的结 合,以明暗、色彩、透视为 造型语言。
中国画人物求“神似”, 神似重于形似,造型以 线条为主。
中西绘画的异同,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 不同;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在 深一层,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 识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异,东、西分别以白 描、素描来训练基本功。 西方画家更注重表现人物的 运动感,而中国画家倾向于 客观事物的静思状态,也就 是人物的内在精神。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鲁美版教科书高一美术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教学课件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鲁美版教科书高一美术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教学课件

朱 耷 作 品
鹌鹑图
荷花水鸟图
朱耷作品
构图多“折枝式”,形象怪异, 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这 已形成了八大艺术的一大特色。
朱耷山水构图也是别具一格, 常绘“残山剩水”的景致,却能表 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虾 趣



画国ຫໍສະໝຸດ 齐画白 石
齐 白

狗 当代水墨画
金鱼 油画 法国 马蒂斯
向日葵 油画 荷兰 梵高
❖书画同源
❖ 中国绘画与书法使用工具相同
❖ 水墨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通 之处






石 图
写竹竿用篆法 写枝用草书法 写叶用八分法

墨色的变化
通过墨的深浅变化我们能感受到画面中虚实远近的变化
❖墨分五色
❖ 焦、浓、重、淡、清,每一种墨色又有 干、湿、浓、淡的变化。
墨 葡 萄 图 轴 中 国 画 明 徐 渭
蓝色花瓶里的花束 油画 弗兰德斯 扬.博鲁盖尔
构图手法不同
❖ 中国花鸟画 折枝构图
抓住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
❖ 西方静物画 完整构图
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花篮图 中国画 宋 李嵩 水果篮 油画 意大利 卡拉瓦乔
塑造方法不同
❖ 中国花鸟画 :
以线造型 平面化
❖ 西方静物画:
利用色彩、光影、空间、质感的表现手法塑造形体
蓬莱一中 李晓
双 喜 图 中 国 画 宋 崔 白
兔子 油画 法 夏尔丹
写生观不同
❖中国花鸟画
突出“动 生动效果 表现神 抒发情怀
❖西方静物画
突出“静 形象刻画
表现形 实景再现
喜鹊在民间美术中是好运和福气的象征, 有着美好的寓意,年画和剪纸作品中常有 “喜上眉梢”、“双喜临门”等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

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
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
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下列作品中哪些属于中国花鸟画?哪些属于西方静物画?让学生分清什么是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引出课题。

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介绍什么是中国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画科,它是对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的总称。

根据描绘的内容,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

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是一个晚熟的生命,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它的发展史: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作品:《人面鱼尾纹画》;
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作品《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作品《锦鸡图》;
南宋、元代持续发展,并出现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作品《竹子和兰花》、《墨竹》;
明末实现了草书入画,至清初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作品《墨葡萄图》、《荷花水鸟图》;
近现代名家辈出,继承祖先优秀传统,形成了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独特艺术传统。

《墨蟹图》、《虾》。

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西方的静物画,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若以动物画来看,则爱琴美术中已有独立的壁画作品,如《海豚图》;
古罗马时期,静物画比较普遍,技法成熟,作品《鸠》;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美术的兴起使作为独立绘画门类的静物画、动物画基本绝迹;
文艺复兴运动使静物画重新兴起并在17世纪成为重要的绘画形式,作品《花》;
18-19世纪静物画持续发展,风格日趋多样,作品《铜水罐》;
19世纪末进入新的探索阶段,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作品《向日葵》、《水果盘玻璃杯和苹果》。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
欣赏作品《兔子》和《双喜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写生手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它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中国花鸟画:它不是指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

追求“神似大于形似”,它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如作品《春天的花、苹果和梨》和《松鹤延年图》。

欣赏作品《蓝色花瓶里的花束》和《果熟来禽图》,区别二者的不同,得出结论:
构图方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采用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对象的前后空间主次关系、层次
关系,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中国花鸟画:采用自由写意的”折枝”构图法,使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具体观察角度与环境的限制,善于通过剪裁和虚实等手法处理,把作者的意图情趣寄寓形象之中。

如作品《带烟斗的静物》和《白海棠图》。

绘画表现手法不同
西方静物画:注重整体对比,使用明暗造型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

如作品:石膏几何体素描。

中国花鸟画:注重局部生动书画同源墨分五色
(1)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a、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书法和绘画的工具相同—毛笔墨汁。

b、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欣赏《葡萄图》、《菊竹图轴》、《雨晴纪事图》画上题诗或是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欣赏鸡年生肖邮票设计:灵感来自“书画同源”
(2)墨分五色
中国传统绘画有“墨分五色”一说,意思是说画家通过运笔技巧和墨色在笔下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墨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水的变化,墨的干湿度也就是水的干湿。

五色从层次上可分焦、浓、重、淡、清五色。

欣赏中国水墨画的关键,是体会画家用笔、用墨的力度和虚实变化;体会画家在画面上对“画”处与“空白”处巧妙的艺术处理。

比较中西两位画家在描绘同一题材时有何不同
李嵩《花篮图》
特点:用毛笔勾线,表现物体外部生动的轮廓,以不同花叶的固有色渲染立体的变化,对花蕊进行传神的刻画。

卡拉瓦乔《水果篮》
特点:运用光影、色彩,对物体的形体、质感与空间进行真实逼真的再现。

不同:中国花鸟画既以“写生”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

西方静物画则以视觉真实为前提,强调在鲜明的视觉真实基础上揭示客观对象的美感。

西画着重发展了描绘对象形体、量感、质感、色彩感、光影变化等方面的技巧。

从中西传统花鸟画和静物画的不同“写生”观,以及构图手法、造型手法的比较可以看出:
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作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中国画家则不以摹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

四、拓展
中西不同绘画方式与中西不同的绘画手法,是源自中西文明传统的不同。

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其他现象,来比较中西文明差异与特点,用辩证的观点讨论各自的“短”与“长”。

五、课堂总结与随堂练习
小结:应该看到,就根本意义而言,无论花鸟画还是静物画、动物画,它们都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对象的“绘形”之作,而是借助对客观对象的描绘表达人的精神、情感,表现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是真、善、美的寓托。

在这方面中西是没有区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