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对于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掠夺领土或建立经济、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眼中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所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承重的打击。
反地方封建这五个字中,封建指的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夺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清政府十分腐败,而且极其地懦弱,不断地被外国列强瓜分,所以一些农民阶级决定进行反抗。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6.评价:(1)积极方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准备:(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作 用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④揭开了近代中国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 农民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探究问题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 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谢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C )
A.封建统治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自然灾害严重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是在1856年。
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
的历史事件是
(C)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
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 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未看到太平天国的军事失误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 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的错误在于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故选A项。
A.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C.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D.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E.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F.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G.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H.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 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

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始于1850年,终于1864年。
这场运动不仅是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挑战,也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一种爆发。
以下是一则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试图捕捉那个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心声。
在广西省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
李明自幼聪明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未能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
他对周围的贫困和不公感到愤慨,渴望能为改变自己和同胞们的命运做些什么。
1851年,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在广西爆发,他宣称自己接受了天命,要建立一个“太平天国”,实现“天朝太平”的理想,消除贫穷,建立平等、公正的新社会。
这场起义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南部。
李明听闻这个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希望。
他决定加入太平天国的行列,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战。
李明很快就在太平天国的军队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不久被提拔为小队长,领导一支小队参与了多次对清军的战斗。
在这场运动中,李明亲眼见证了太平天国军民的勇敢和牺牲,也目睹了清军的残酷镇压和双方的惨烈战斗。
尽管太平天国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由于内部分歧、外部的强大压力以及清军的反攻,太平天国的形势逐渐变得严峻。
1864年,太平天国最后的堡垒南京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李明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最后一刻,心中仍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同胞们未来的美好愿景。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但它深深地震动了清朝的统治,揭示了深层的社会矛盾,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种下了思想的火种。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真实的。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也是对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公的一次大规模挑战。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和失败的教训,更重要的是它对平等、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更加公正社会的无尽向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优秀ppt

事件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1853年
1856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1祥8、5311年李8855开开31部3年始芳8年西5春派进3年 征定,林 行赖 ;顺凤 北都汉江英天东率京 伐。后下因占,孤1领军8太5南深5年平京入石,、天达改开国名西颁 给烈养牺突布度1为与权不牲8围天清。5《》足。2北征捷京政1,年8天;军后上。府5全春3潘 ,。朝进正 对年部,阳 进式 峙颁壮田 行湖 入建 的布口 江亩 北立 政了大 西制 伐。
A.均贫富 B.等贵贱 C.平分土地 D.推翻封建剥削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4、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是
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
国救民的道路
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天王
洪仁玕
天京变乱 韦昌辉
杨秀清
陈玉成
李秀成
石达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汉湘 口军
武昌
寿
淮军 清扬
州
军州
庐
天京
州
三河镇
安
庆
杭
州
上海 慈溪
1864年夏,洪秀全在 天京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阶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洪秀全称“天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 定都天京(南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为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①有很大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②反映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概括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其背景、爆发、发展和失败都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内容的概括: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末期,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腐败无能,
百姓生活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广西地区的农民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为了生存和反抗压迫,选择了起义。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农民起义,随后攻占了永安城,初
步建立了政权组织。
3.发展:太平天国在永安城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和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并设立了各种官职和机构。
随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4.失败:然而,太平天国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和
腐败,以及清政府的镇压,太平天国逐渐陷入了困境。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城,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失败。
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应该看到这场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压迫,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反抗精神。
然而,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告诉我们,单纯的农民起义是无法战胜封建制度的,需要更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三、治国方案 《 天朝田亩制度 》 1、前期: (1853年冬颁布) 2、后期: 《 资政新篇 》 (1859年颁布)
①内容
向 西方 学习, 以 法 治国, 官吏由 公众 选举 发展 工商业 ,奖励 技术发明 开设 新式 学堂
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 的设想 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 实现 ,其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 和民族 资产阶级 尚未产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三、治国方案 《 天朝田亩制度 》 1、前期: (1853年冬颁布) 土地分配:按 人口 和 年龄 平分土地 ①内容 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 国库 。 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 土地 的愿望, 建立四同两无社会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原因
李 鸿 章
曾 国 藩
湘 军
淮军
洋 枪 队 头 目 华 尔
洋 枪 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天京事变 ( 由盛到衰 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
②评价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三、治国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它具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 ①反封建同时反 侵略 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发展 资本主义 的设想
③遭到了 中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农民战争的 最高峰
原因
天王府模型
天王宝座
天王府花园
天王府西花园—煦园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源自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天京事变 ( 由盛到衰 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失败) 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 ,反对势力过于强大 原因 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 提不出切合 实际 的革命纲领;滋长 腐朽 思想, 争权夺利
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准备 ,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序幕
△随堂练习——《全品》第11课“典题探究”
(见《全品》第28页,略)
《全品》课时作业(十一) △作业: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天京事变 ( 由盛到衰 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 提拔 陈玉成 、 李秀成 指挥军事, 让 洪仁玕 总理朝政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天京事变 ( 由盛到衰 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失败)
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 全盛 时期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天京事变
①逼
洪
④杀 天京事变 ⑤疑
⑥走
杨
②杀
韦
③责
石
⑦亡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由于 孤军深入 ,最终失败。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金田起义(开始)
北伐和西征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金田起义”浮雕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邬德发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 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阶级 矛盾空前激化 2、 列强侵略 激化了阶级矛盾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二、兴亡过程
三、治国方案 《 天朝田亩制度 》 1、前期: (1853年冬颁布) 土地分配:按 人口 和 年龄 平分土地 ①内容 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 国库 。 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 土地 的愿望, 建立四同两无社会 革命性: 反映了农民愿望, 否定了 封建 土地制度 ③评价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脱离 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