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诗词赏析:杜甫《狂夫》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狂夫》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狂夫 唐代:杜甫 万⾥桥西⼀草堂,百花潭⽔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裛红蕖冉冉⾹。
(篠通:筱) 厚禄故⼈书断绝,恒饥稚⼦⾊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笑狂夫⽼更狂。
译⽂ 万⾥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个⼈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秀美光洁,飘⾬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
当了⼤官的朋友⼈⼀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脸凄凉,让我愧疚⽽感伤。
我这⽼⾻头快要扔进沟⾥了,⽆官⽆钱只剩个狂放,⾃⼰⼤笑啊,当年的狂夫⽼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注释 万⾥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桥的西⾯。
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流沧浪江,古代以⽔清澈闻名。
《孟⼦·离娄上》:“沧浪之⽔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安之意。
筱(xiǎo):细⼩的⽵⼦。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的荷花。
冉冉⾹:阵阵清⾹。
厚禄故⼈:指做⼤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恒饥:长时间挨饿。
填沟壑(hè):把⼫体扔到⼭沟⾥去。
这⾥指穷困潦倒⽽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赏析 这⾸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带地处⽔乡,景致幽美。
杜甫《狂夫》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杜甫《狂夫》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阅读答案《狂夫》拼音版注音:wàn lǐqiáo xīyīcǎo táng ,bǎi huātán shuǐjícāng làng 。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fēng hán cuìxiǎo juān juān jìng ,yǔyìhóng qúrǎn rǎn xiāng 。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hòu lùgùrén shūduàn jué,héng jīzhìzǐsèqīliáng 。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yùtián gōu hèwéi shūfàng ,zìxiào kuáng fūlǎo gèng kuáng 。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翻译: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狂夫》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
杜甫唐诗《狂夫》全诗赏析

杜甫唐诗《狂夫》全诗赏析《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注释】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⑷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⑸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⑹恒饥:长时间挨饿。
⑺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
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狂夫》白话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狂夫》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狂夫》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杜甫唐诗《狂夫》全诗赏析

杜甫唐诗《狂夫》全诗赏析《狂夫》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注释】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⑷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⑸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⑹恒饥:长时间挨饿。
⑺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
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狂夫》白话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狂夫》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狂夫》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杜甫《狂夫》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

杜甫《狂夫》原文翻译及古诗赏析《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狂夫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狂夫》原文唐代: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译文及注释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注释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狂夫》出处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狂夫》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
“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狂夫》原文及翻译赏析

《狂夫》原文及翻译赏析《狂夫》原文及翻译赏析1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诗简介《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旷放。
颔联写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
尾联写出这种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翻译/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注释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⑷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⑸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⑹恒饥:长时间挨饿。
⑺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
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赏析/鉴赏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杜甫《狂夫》译文及赏析

杜甫《狂夫》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篠通:筱)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
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
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这花一溪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
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
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
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
“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 )令人不觉痕迹。
“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
“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
“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
“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
《狂夫》原文、翻译及赏析

《狂夫》原文、翻译及赏析《狂夫》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狂夫》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狂夫唐代: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篠通:筱)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
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狂夫》注释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有随遇而安之意。
筱(xiǎo):细小的竹子。
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裛(yì):滋润。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冉冉香:阵阵清香。
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
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恒饥:长时间挨饿。
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
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狂夫》创作背景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
这首诗就是作于这期间。
《狂夫》赏析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中“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
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
上句的“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请结合尾联赏析诗人“狂夫”的形象。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 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 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 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 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而是“自笑狂夫老更狂”。诗 人不禁哑然“自笑”:这是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用自己的话概述横线处的内容:本诗写“狂夫”,如 优美景致 果没有前半部分 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 潦倒生计 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 的 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
狂夫Βιβλιοθήκη 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 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 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 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 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 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 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 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翻译: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 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 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 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 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 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 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 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 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 无官无钱只剩个狂
《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 之地,心情舒展旷放。颔联写浣花溪的美丽景 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 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 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 地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尾联写出 这种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 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 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