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教案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word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word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教师针对以上内容设计以下讨论问题,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ā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并发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台儿庄战役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2.通过史料,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讲述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故事。

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题检测目标1.2.学生能结合史料,通过组内合作,条理、清楚的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保家卫国的情感。

实现目标3附:板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台儿庄战役二、武汉会战三、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设计
实,包括:时间、地点、指挥、战果。

出示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出示相关图片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结合相关史事,小组合作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二、保卫大武汉
1、出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掌握台儿庄战役
的具体情况,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分析材料的
方式使学生更能
明确地掌握台儿
庄战役的意义。

通过讨论使学生
更深刻明白台儿
庄战役胜利的原
因,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赛课教学设计_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材版本: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分析】从单元体系上看,本课位于第六单元第三课,前承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与后面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并列关系,一起为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做了铺垫。

本课是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课程内容上看,本课主要内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三次比较突出的重要战役,分为三目。

第一目:台儿庄战役。

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材从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结果及意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第二目: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的重要转折点。

教材介绍了武汉会战的战前部署、典型战役以及其重要意义。

第三目: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的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会战,更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虽然对抗日战争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了解不多,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向学生介绍、列举正面抗战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涉及到学生家乡武汉的抗战历史,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乡土资源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来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了解武汉的抗战历史。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视频、图片、史料等,来了解台儿庄战役的基本史实;2、设计武汉保卫战战事报道的小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武汉会战的基本史实,并通过对正面战场的数据分析和史料分析,让学生理解虽然武汉失守了,但是武汉会战也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3、观看《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微课,学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重要意义及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梳理正面战场22次会战,认识并理解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地位和作用;5、学习正面战场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感受中国军民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战役,展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精神风貌。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及其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役,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役图片、地图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役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教师辅助讲解,阐述战役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战局变化及其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原因: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师: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抗战中国民政府最大的一次失败。
拓展延伸
材料: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从上述史事中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2.分组讨论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学生读书、看视频,简单讲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概况:
时间
1941年12月
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经过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时间
1938年春
地点
山东台儿庄
指挥员
李宗仁
主要战绩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学生各抒己见
师:体现了中国爱国军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等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合作交流
4.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生讨论,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
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重点: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保卫大武汉。

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台儿庄战役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材料二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了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材料三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烈争夺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开辟华北战场;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开辟华东战场。

(2)1938年3月,日军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企图与华东日军会合。

(3)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台儿庄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2.影响【材料链接】材料一材料二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问题探究】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答案提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
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结论:(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

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

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

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探究二】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
结论: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时间、指挥者
意义
保卫大武汉: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

”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B)
①南昌起义②九一八事变③卢沟桥事变④平津战役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D)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D)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4.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这些数字主要说明(C)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5.
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战役的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的是(D)
A.消灭北洋军阀统治的决定性战役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国民党军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6.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哪场战争?
(2)“此后半个世纪”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
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1)甲午中日战争。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

(3)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