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合集下载

2013高考优秀作文山东卷 点评

2013高考优秀作文山东卷 点评

2013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为作家作品挑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来斗雅量雅量者,旷气宏度也。

古有魏晋名士,襟怀旷达,狂草一笔指文瑕;今有名家文豪,文甲天下,细纠别字尽笑纳。

这些大家不仅有佳作流芳百世,更有其气度蕴于字里行间。

字句的锤炼需要借于他人的评价,而接受他人的批评来完善自己,更需要一样珍贵的东西——雅量。

富兰克林言:“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

”莫言、铁凝等作家对《咬文嚼字》杂志指出的错别字虚心更正并表示感谢,这不单是他们对自己文章细节的完善,向大处想,这亦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作家本人秉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文字的正确性,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会带动这个社会认真对待文学的风气,还感染了更多尊敬他们的读者有此“雅量”,寓于人际交往和人生行路中,更是一种无形的功德。

雅量的核心,是闻过则喜。

人非圣贤,天生热爱被赞美的人性,使得闻过则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像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已经名扬天下的作家这样举足轻重的人。

没有雅量的人屡见不鲜,不肯听从批评而带来的恶果自古有之。

初入文坛的莫泊桑,文采绝艳,年少轻狂,视批评为空物,凭着塞纳河左岸混出来的小有名气而自命不凡,结果一直没有写出真正的文章上品。

直到遇到了良师益友福楼拜,一语批评点醒他行文目的要单纯、做事要专注,才有了后来的《项链》、《羊脂球》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大唐有良臣魏征,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

2006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

2006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

2006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 页。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纸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写在试题卡或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宫殿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略地B. 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C. 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D. 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答案】D【解析】A“珠光宝器”应改为“珠光宝气”,B“貂婵”应改为“貂蝉”C“捅漏子”应改为“捅娄子”【考点】该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易错点】“婵”“漏”这些字极易出错。

【备考意见】高考试题中的错误字形都是别字,没有错字。

而别字又可以分为同(近)音字、形似字、音同(近)又形似的字。

识记字形一定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______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 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 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______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叶子和花都有毒。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与范文剖析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与范文剖析

审题: 1.找关键词法。可从材料里找到 有关核心事件及情感态度的关 键词——“确有”“差错”,“ 积极回应”,“诚恳地感谢” ,“表达”“谢意”。那么整 个事件及当事人的态度也就一 目了然了:我确实有错,被别 人指了出来,对此表示感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由果求因法。铁凝、莫言都表示感 谢,为何?因为他们作品中有错误, 被别人指了出来;由此他们和读者都 有所收获。 3.多角度分析法。就本则材料而言, 可从三个角度分析:杂志角度——有 错就挑,不管你名气有多大;名人角 度——放下了名人的架子,虚心接受 别人指出的错误;从两者的角度—— 你有错,我指出;你进步,我发展。
立意:从杂志角度1.敢于向名人说“ 不”;2.不迷信权威;3.该较真时就 较真;4.认真严谨是一种科学态度。 从名人角度:1.放下架子更显高大; 2.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是一 种美德;3.赞歌只会让你停止不前; 4.逆耳之言会让你更清醒,促使你更 进步。 从两者角度:1.双赢;2.进步发展之 道。
①心态、胸怀、眼界、见识。什么样的心态、胸怀、眼界、 见识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当然这也是人们看到不同风景的原因 之一,这属于最佳立意。 ②乐享人生,战胜挫折。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以乐观的心态 对待人生,你也将收获幸福,享受人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 无尽的困苦和意料之中的失败。山东卷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写积极面对人生应算是切合题意。 ③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告诉我们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不同,人生也大不相同。 ④境由心生。你心中有什么,便能够看到什么。人生境界也是 由心所决定。 ⑤窗外的风景。作文材料前面的关键是窗子,后面的关键则是 雅、俗、闹、静。写窗外的风景正是看中了窗子的作用,算是 比较好的立意。

2005——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及其解析

2005——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及其解析

2005——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及其解析2005年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皇帝造屋,百工齐集。

木匠、石匠暗暗竞赛。

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

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

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

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

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

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

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

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话题体现较强的思辩性。

面对竞争,是拚个你死我活,还是扬长避短,发挥个性,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达到双赢?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会思考甚至做出抉择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对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明智;合作对话,互惠互利越来越多。

因此在竞争中要运用智慧,巧妙合作,达到双赢。

话题中“智慧”是手段,是方式,“双赢”是目的,是结果。

这篇作文可写成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2006年2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星星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今年作文貌似话题作文,实则为材料作文。

因为命题人特别提醒考生“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 ,即必须以所给材料的主旨为作文的中心来写,否则就可能被判为离题,这正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之所在。

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备考

高考作文分析分析研究山东五年高考题,探寻已经考过是作文试题的特点及规律,力求能为2013年的备考提供一点借鉴。

一、我们对山东省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全方位分析2008年,话题作文“春来草自清”出自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歌《乐道歌》,为唐朝天宝年间诗人明瓒和尚所做,其末句是“兀然无事做,出来草自青”。

在流传过程中意义有所改变,现在多为:顺应自然,服从本性,反对人为,反对主观、强求、勉强做事。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题,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

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题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再主题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

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等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

由于话题的特殊性,考生很难用记叙性文章来阐释话题,所以议论文的文章较多,在议论文的文章中,多数考生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材料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显得牵强。

笔者以为,这不怪学生,因为在基础教育时期,我们总是灌输积极进取、天天向上的思想,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春来草自青”的“等”“顺”思想不合时宜,用来支撑这类观点的材料不多,考生没话说,有话又说不好,这是命题的愿意。

体裁适合于议论文,内容在于阐释主客体关系,探讨作为主体的生命个体,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

2009年2005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分析报告强烈要求“变脸”的情况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采用材料的形式,紧接着2007、2008年连续两年采用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真题及优秀例文赏析

高考作文真题及优秀例文赏析

山东卷高考作文真题2005年卷(双赢的智慧:社会、人生处世)、2006年卷(一首诗的联想:生命、人生)、2007年卷(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人生、生活)、2008年卷(话题“春来草自青”:人生、生活)、2009年卷(命题“见证”:人生、社会)2010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考查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引导考生正确对待人生、社会中的挫折与阴影。

2011年卷作文(60分)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考查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012年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惟我辈即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⑴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⑵自拟题目;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⑷文体特征鲜明。

考查导向:意在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触动梦想、激扬文字。

2013年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却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错误。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05———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2005———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2005———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2005年高考作文山东卷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皇帝造屋,百工齐集。

木匠、石匠暗暗竞赛。

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

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

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

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

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

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

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

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高考作文山东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详解在经历了“七年之痒”的话题作文之后,今年山东高考悄然回归材料作文。

虽然还是富有文化个性的寓意作文,但和去年的寓言故事比起来,今年的诗歌更难理解和把握。

2005年的“双赢的智慧”是一篇标准的话题作文,把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理置于现代生活场景之中,规范明确可操作性强。

而今年的诗歌语言含蓄,意义蕴藉,感情强烈,且没有明确的引导语来表明命题者的意图,加上考生平时疏忽审题的训练,考场中出现了大量的离题、偏题作文,以致一个文化大省没出现太多的满分作文,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眺望》人类在创生之初,就有贪婪的好奇,人们总是不断追寻,不断探索,遇到一座高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另一面有什么,遇到一层薄纱,就想掀开来,瞅一眼隐藏的秘密。

而在无尽的探索中,我们常关注的是什么,是否已经丢失了一些东西?直直地紧盯眼下的双目,可曾在远方眺望过美丽?牛顿在探索了一生之后,终于歇下脚步,他将精力转向了似乎与科学背道而驰的神学,人们都在叹息,甚至抛弃了他,然而,他真的失去了本真了吗?真的所谓精神失常了吗?不!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只看重成果奖项的人的话,我知道,牛顿在穷其一生的科学研究之后,已经顿悟,宇宙之大,不会在乎人生自鸣得意的小智慧,越是深入地探索,越是能体会到造物主的深奥与不可窥探,只有肤浅的人才会拿着一点点小发明高喊:“我看清了世界!”牛顿探究上帝,更不是祈求通往天国的路,他只是在山脚下,眺望山顶美丽的风光。

周敦颐有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是中国人关于距离美的含蓄表达,难道称不上精辟吗?绝世的美人难道非要将毛孔放大到清晰可见才看得见美?五彩的油画难道必须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色斑才能体味?精妙的诗句一定要把一个字扩展成一段话才能欣赏?这个世界已经够繁琐了,一定要将细节一一展现吗?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俗世间滚爬,不如畅游山巅,共红日之沉浮。

南山下的雏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地位,声名,然而,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真正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着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第一部分:论证分析一、常用论证方法:一阵见血,以理服人的逻辑推理过程(一)事例论证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二)引用论证1、要准确、贴切、自然2、要精辟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三)比喻论证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3、一定要有分析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1、对比要鲜明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3、要有分析!二、常用的说理方法:分析1、因果分析2、意义分析3、揭示实质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5、假设分析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7、正反分析2006———2013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分析20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点拨】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

可以从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切入立意,同时还可以从《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给名人挑错、铁凝莫言等名人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所持有的态度等角度着手。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20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点拨】这则材料是个多义性的材料,内涵十分丰富。

立意的角度很多。

最好抓住一个角度重点写,这样能写出深度,也能保证中心的集中和突出。

战胜困难,直面挫折和牺牲,顽强和毅力,改革与勇气,责任,理想,立志,献身真理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的角度。

总之,角度首先要选准,选准了角度,就确保了符合题意,不至于跑题,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文章取材的范围很广,可大可小。

但对于大处着笔者,一定要注意防范大而空泛的毛病,不要写成革命史式的文章,切记空喊口号。

最好能结合实际尤其中学生的实际来写,也要善于结合时代要求,使文章富有时代气息。

材料虽已有百年历史,但是于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

2011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审题立意】今年山东卷作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这世界需要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和现实意义。

从题目本身短语的组合构成来看,还是沿用了辩证分析的关系型话题形式,类似“春来草自青”“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以及“光与影的辩证”。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世界需要你”中“这世界”三个字具有现实的指示性,需要我们认识到“这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种世界的现状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

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我们受益的哲理,这些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但是,现实不仅仅是光明,背后还有更多的不平,更多的阴影,世俗红尘的拜金主义,管二代富二代的霸权和为非作歹时时冲击着我们的耳膜,道德的滑坡,食品安全的缺憾,人情的淡漠,法律的践踏等等,都需要我们对此作出一个中肯而不是偏激的评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可以让我们当下的中学生深思该如何塑造我们的灵魂,确立我们良好的价值观。

这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向性价值。

从人文素养的角度考虑,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

文题“这世界需要你”的关键词是“你”。

本处的“你”,亦应该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

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但是,题目中的“你”更多的的是指向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针对现实世俗世界道德的滑坡,信仰危机和金钱权利的膜拜,“你”更重要的内涵应该放在形而上的价值意义上思考。

因此,更完整的理解是:我们当今的这种世俗世界需要我们呼唤良知,呼唤道德,呼唤理想,呼唤诚信。

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价值失衡的现实,缺失某些东西,需要我们深思。

写作对象“你”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但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潜在的丰富信息。

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都不应该局限于人物本身,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但必须注意是“你”,而不是“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

“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这种实在人物的罗列定位,必然会归为跑题作文。

另外,“这世界需要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易于我们呼告式的议论等。

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或用“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偷换概念,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根据读后的感悟与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今年的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来说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

材料选取了托尔斯泰的一则名言,这种命题形式在平时也一定训练过多次,应该说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

但是,人们在考前对命题作文的期待更大一些,因为前两年考的都是命题作文,多少有一点让某些专家有些失望。

从整个的材料的拟情来看,它应该是从这个社会现实中发现我们社会,我们一个整体或者我们一个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次材料应该说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有指导性。

从一些生活的具体现象来看,比如说我们现在连续的出现了汶川地震,随后又来玉树地震还有世界各地出现海啸、风雪灾害等等,这些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就是灾害是无情的。

但是人间往往是有爱的,灾害可以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阴暗面,而人间的友爱,人间的情谊则是光明的一面。

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我们现在对各种信息媒体都比较广泛应用,人们对社会中一些阴暗的现象或者阳光的一面都应该关注,先进与落后也常常有所比较,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的腐败问题,这个现象引起我们的一个思考。

另外比较近一点的我们全国各地出现了跳楼、自杀等等这些社会现象,还有刚刚在年后3、4月份以来的侵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们的事件,应该说这次的材料作文从这个社会的大脉搏上,做了一个很好的切入。

从切入角度来讲,第一个可以从社会大方面来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第二个也可以从自己一个小的生活,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也行,只要你能够阐述人生中光明和阴暗是一种辩证存在就可以。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它是引导青年人定位自己的人生走向。

从当代社会青年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以及人格的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完善上来看,这次的作文应该说是注重了引导青年人从感性走向更加理性,从年轻的冲动而又走向轻松成熟的过程。

换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它是非常有利的出现了我们教育改革中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一个三维目标,这是我就这次作文它符合的三个大的原则。

另外这次作文还存在的几个特点,就本次作文来看,有利于学生展开自自己的思维,关注生活,展示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观念和认识,展示自己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最终能够引导学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能够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

2009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目分析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推进山东省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为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命题非常有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非常吻合。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

因此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好。

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

因此,高考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就表现在这里。

如果对这个题目还是理解不透,那么所给的那段材料表述十分清楚,既解释什么是“见证”,又指出写作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