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时练 含答案01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出土了相当多的稻作工具骨耜。
该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此处先民( )A.种植水稻B.打猎捕鱼C.饲养家畜D.磨制石器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3.考古学家曾在舟山马吞发掘出99个大小不等的土墩。
土墩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凿、石镰等文物,出土的陶罐上还残留有6000年前的稻谷痕迹,这些文物共同印证了6000年前此地(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C.人们开始群居生活D.已经有了原始农耕生活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以下考古发现表明(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C.当时已出现大规模精耕细作D.农业生产广泛使用打制石器5.古人类主要居住在洞穴内,后来他们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大约在1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发展C.原始手工业出现D.磨制石器的出现6.当原始农业种植出现之后,人类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得食物,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障,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7.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的建筑想象图。
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
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B.人工栽培水稻C.饲养多种家畜D.使用铁制农具9.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及答案对于历史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一的历史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 B ②C①② 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⑷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卷七)(含答案)003430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卷七)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使用骨耜工具B.制造彩陶C.住干栏式房屋D.铸造青铜器2. 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种植水稻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D.使用天然漆3.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采集狩猎B.使用天然火C.使用打制石器D.种植粟4. 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
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
这表明当时()A.出现早期国家形态B.进入了阶级社会C.已经出现社会分工D.生产力水平落后5. 图片承载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原始农业B.采集狩猎C.聚族而居D.贫富分化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磨制工具④聚落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7.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北京人制作石器B.相传炎帝发明纺织C.半坡人制作彩陶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8. 下列原始人类中出现了私有财产的是()A.山顶洞人B.大汶口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________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0. 原始农业兴起的地区有____________等流域。
11. 我国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样式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的农作物中在我国最早开始种植的是()A.西瓜、棉花B.水稻、粟C.山芋、玉米D.青菜、烟草2.美国某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3.“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
”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A.种植水稻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D.使用天然漆6.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粟B.黍C.玉米D.稻7.在历史剧“河姆渡人的生活”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稻B.饲养水牛、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骨耜8.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9.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其咏叹的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鱼钩、渔网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1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C )
A.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B. 大汶口文化影响深远
C. 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D. 人们已经学会建造墓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 [2024·江苏无锡梁溪区一模]仰韶村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 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基础通关
1. 下列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远古先民种植的是( D )
A. 大豆和小麦
B. 花生和高粱
C. 甘薯和玉米
D. 水稻和粟
2.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我国栽培粟的起源地是( B )
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定居后出现的生
产、生活场景是( D ) ①人工栽培农作物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靠采集野果为生 ④使用磨制石器
⑤使用农业工具 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
A.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8.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 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C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 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第八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第八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实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描述的是哪一种原始居民的生活(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粮食作物中,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高粱B、水稻C、粟D、玉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
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A、半坡原始居民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半坡人培养出了粟,河姆渡人培养出来水稻,原始人培育出不同粮食品种。
主要原因是( )A、他们生活习俗不同B、他们所处地理环境不同C、他们使用工具不同D、他们所属人种不同【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原始聚落,是我国氏族社会时期的典型代表,当你来到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参观时,你看到了什么呢?( )①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的②那里的居民主要以粟为生③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陶器已成为那时日常的主要用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黄帝【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木制工具C、铁制工具D、磨制石器【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可见世界人把中国认为是产瓷器的地方。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华师大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五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华师大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粟遗存钻孔石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A、稻谷B、半地穴式房屋C、甲骨文D、司母戊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B、大汶口遗址C、北京人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B、大汶口遗址C、北京人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谋人D、北京人【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半坡人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和北京人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2.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
据此,该处的原始居民可能()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C.发明舟车D.铸造青铜器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可以最早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4.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饲养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5.右面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主要功能是()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6.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7.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北京人9.“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
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
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0.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生活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的国家( )
A.小麦和粟 B.粟和水稻 C.小麦和水稻 D.水稻和玉米
5.有一个班级在排演的历史短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以下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
6.下列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粟 C.种植水稻 D.制造彩陶
7.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建造的房屋和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和下列哪些因素有
关( )
A.生活习惯 B.地理与气候 C.生产生活能力所致 D.历史传统
8.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原始居民的家中做客,住在下面房子里的居民是( )
◆ 选择题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农耕时代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的
描述,符合这两个居民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 )
A.开始时用铁制工具 B.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C.推广牛耕技术 D.开始青铜工具
10.穿越历史隧道,我们来到原始农耕时代,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培育两种粮食作物---稻和粟 B.使用了磨制石器收割庄稼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11.观察下列两幅图片,请回答: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是两个原始居民的房屋,他们的房屋特点分别是?这两处居民种植的粮食
作物分别是什么?
(2)这两处原始居民的房屋的建造和什么因素有关?
(3)图一和图二是我国两个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和解析
◆ 读图说史题
◆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以采集、渔猎为
主。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故
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位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
民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位于长江流域。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位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位
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位于黄河流域。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居民培育的粮食作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
渡居民培育出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培育的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特点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可能出现的
情节”,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根据气候和环境种植了水稻;饲
养猪狗等家畜;他们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使用磨制石器进行耕作;半地穴式是半坡居民的
房屋特点。由此可以看出,C项不符合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应排出。故选C。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特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两个原始居民都使用磨制石器;粟是半坡居民种植是粮食作物;水稻是河姆渡居民种
植的粮食作物;彩陶是半坡居民制造的陶器。由此可知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只有A
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气候潮湿,适合种植水稻,他们住在
干栏式的房屋里,有利于防潮、通风、透气;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位于北方,气候寒冷,
适合种植粟,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由此分析他们建造的房屋和种植的粮食和气候和环
境有关。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特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
民位于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气候潮湿,他们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有利于防潮、通风、透
气。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符合这两
个居民农耕时代特征”,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
A项不正确,应排除;逐步推广牛耕技术是在战国时期,C项不正确,应排除;开始使用青
铜工业是发生在商朝时期,所以D项不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农耕文
化特征为饲养家畜和制造陶器。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可能
看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了粮食作物;都
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由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种植棉花,
穿棉布是元朝时期,在原始农耕时期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选D。
11. 【答案】(1)干栏式;半地穴式。水稻;粟。
(2)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3)气候和环境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原因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气候潮湿,适合种植水稻,他们
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有利于防潮、通风、透气;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位于北方,气候
寒冷,适合种植粟,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据此可回答第一问两个居民的房屋分别是干
栏式和半地穴式。据此可回答第二问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和粟。由此分析他们建造的
房屋和种植的粮食和气候和环境有关。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气候潮湿,适合种植水稻,
他们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有利于防潮、通风、透气;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位于北方,
气候寒冷,适合种植粟,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由此分析他们建造的房屋和种植的粮食
和气候和环境有关。据此可回答所问问题。
(3)本题考查的两个原始居民共同特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从事农业生产;
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据此可回答所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