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十五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五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对接考场课件

答案: 示例: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国民读史可以使国民知道: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 重要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 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 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 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儒家文化圈,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 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 的发展。1940 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 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题(明确设问要求)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答题语)。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 清晰。) ★第二步:评题 写出钱穆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赞 成或反对)。
★第三步:析题 在评题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观点,要做到持论有据(可结 合中国古代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实),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四步:结论 在分析、论证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 高度,有理论的升华。例如:①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信力;②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③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④多元一体的 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第五步:答案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 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 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 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发展之希望。
《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十六单元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单元知识整合

4.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认识革命史范式。突出把革命史范式 与其他新史学范式结合比较认识历史问题。
【典例分析】
【典例1】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 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 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 发明之功甚巨;讨论斯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
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
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
地写某一同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
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代表作
有贝克特《等待戈多》等。
二、西方不同时期美术流派兴起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1.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
3.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 19 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 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
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
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4.印象画派:19 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
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
A.文明史观
C.现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解析:从“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可以明确看出
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并பைடு நூலகம்此为准则。
答案:D
【典例 2】(2011 年广东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
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
届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三第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复习(岳麓版) (共41张)PPT课件

为什么会兴起?为何是意大利地区? 1、为什么?
为什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式)?
2、是什么?
3、怎么样?
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含有明显的反商意识,也连带禁 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的倾向。14世纪 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 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 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影响
标志古代西方人 的精神觉醒
构成古希腊人文 精神的基本内涵
开创了希腊哲 学的新方向
把希腊哲学的理性 精神发展到顶峰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 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类历史向 近代迈进。
14—17世纪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从压抑人性到顺从人性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达芬奇
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
中世纪的圣母子像
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与发展
单元导读
希腊先哲的觉醒 ——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文艺复兴 ——人该过怎样的物质精神生活
宗教改革 ——人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启蒙运动 ——人该过怎样的政生活
古代人 文精神 的源头
近代 人文 精神 的复 兴和 发展
古希腊哲人的三大思考
思考一:世界本原 思考二:人的价值 思考三:理性与人
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很少见,神圣的 东西仍是中心。
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 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 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
文艺复兴的背景
为什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形式)?
2、是什么?
3、怎么样?
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含有明显的反商意识,也连带禁 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的倾向。14世纪 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 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 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影响
标志古代西方人 的精神觉醒
构成古希腊人文 精神的基本内涵
开创了希腊哲 学的新方向
把希腊哲学的理性 精神发展到顶峰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 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类历史向 近代迈进。
14—17世纪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从压抑人性到顺从人性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达芬奇
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
中世纪的圣母子像
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与发展
单元导读
希腊先哲的觉醒 ——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文艺复兴 ——人该过怎样的物质精神生活
宗教改革 ——人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启蒙运动 ——人该过怎样的政生活
古代人 文精神 的源头
近代 人文 精神 的复 兴和 发展
古希腊哲人的三大思考
思考一:世界本原 思考二:人的价值 思考三:理性与人
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很少见,神圣的 东西仍是中心。
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 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 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
文艺复兴的背景
《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十五单元 第33讲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输业中的种种创造发明,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
家做出,科学对工业尚无多少直接影响。1870 年以后,工业革 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 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现并逐渐成为大工 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史料点拨:材料一反映了蒸汽动力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 产的全面展开,而且为石油、燃气等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工业生产尚未密切结 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的作用却日益凸显。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科学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有引力 定律和__________ 牛顿力学 定律,建立起 2.成就:发现__________ 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同时牛顿也是______ 3.意义
(1)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天文学和现代工程力学等的理
第33讲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考纲 经典力学
课标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
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
气技术的应用 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日心说 ,从根本上动摇了欧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_ 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实验 事实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以______ 近代科学之父 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 __________ ___”。他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4.中国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十五单元单元总结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单元框架建构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讲方法
横向链接
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 见附表
对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不熟
1.没有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一看到这样 的题目就打怵,整理的答案答不到点子上。 2.不会论从史出或史论结合,要么罗列史实、 堆砌材料, 要么把教材中结论性的东西简单罗列,有的甚至将政治 中的观点盲目罗列,使答案与考查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1)哲学思辨方法: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 立与统一等一般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2)历史主义方法:把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放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 光“苛求古人”。 (3)跨学科综合方法: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 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 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 蒙的双重目的。 (2)略。
1.掌握史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 集、史料分类与整理、历史评价。 2.掌握基本的历史评价方法——历史地评价(将 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虑)与辩证地 评价(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待历史)。 一般来讲,高中生研究历史有四种基本方法:
3.不会科学地评价历史,不能把历史事件放在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不会辩证地、 一分 为二地分析历史事件。 4.没有掌握历史学研究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 如史料、史料解释等。
(2012 年江苏历史,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 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 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 《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 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 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 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
单元框架建构
知识纵横链接 阅卷名师讲方法
横向链接
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 见附表
对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不熟
1.没有掌握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一看到这样 的题目就打怵,整理的答案答不到点子上。 2.不会论从史出或史论结合,要么罗列史实、 堆砌材料, 要么把教材中结论性的东西简单罗列,有的甚至将政治 中的观点盲目罗列,使答案与考查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1)哲学思辨方法: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 立与统一等一般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2)历史主义方法:把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放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 光“苛求古人”。 (3)跨学科综合方法: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 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 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 蒙的双重目的。 (2)略。
1.掌握史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 集、史料分类与整理、历史评价。 2.掌握基本的历史评价方法——历史地评价(将 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虑)与辩证地 评价(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待历史)。 一般来讲,高中生研究历史有四种基本方法:
3.不会科学地评价历史,不能把历史事件放在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不会辩证地、 一分 为二地分析历史事件。 4.没有掌握历史学研究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 如史料、史料解释等。
(2012 年江苏历史,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 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 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 《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 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 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 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
整理版必修三_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复习PPT课件

核心:理性主义 内容:反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消灭专制王权、宗教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自由、民主、 平等。
影响: 1、性质: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3、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
国 人物 代表作品 法 国
孟德斯《论法的精 鸠 神》 《哲学通 信》
德 马 《九十五条论纲 丁 》 路 因信称 义
瑞 士
加 《基督教原理》 尔 文 信仰得救 先定论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 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4、启蒙运动:明确打出“自由、平等”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启导了欧洲乃至世 界范围内民主革命的浪潮。
背景: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思想武器。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反对禁欲;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 从。
评价: 1、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开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对宗教改革起推动作用。 3、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4、局限性: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
主要思想
三权分立 否定天主教会
贡献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 基本原则
伏尔泰
2)认为天赋人权 3)倡导开明君主制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 纪 奠定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卢梭
《社会契约 论》 “三大批判” 名著
1)阐述天赋人权 2)提出人民主权论 人非工具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

• 【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 平治 •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 家统一。 •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 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 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代世界,重 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 一、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 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 第一次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这 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 第二次是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使 西方长期被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 • 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 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 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 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 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至此,西方的人文精 神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 2.从试题难度来看,一方面,强调重视基础,力求避 免大起大落,改变理论要求过高、脱离中学历史教学实 际等命题方法,注重对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史实 考查,注重设问的层次性,由“是什么”到“为什么” 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3.从答案设计来看,紧扣考点,更具开放性,即设问 的答案除要求科学规范又有一定的变通性。
• 1.(2010年广东高三第一次统考)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 起源》发表后,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 “打倒进化论”和“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则称达尔 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了 ( ) •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神创论 ②达尔文的进 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 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欧洲宗教 改革的指导思想
《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十五单元 第32讲 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

(5)内容和重点不同: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 会,针对天主教会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 的利益的思想,强调“人性”,歌颂人生的价值和提倡人的尊 严,所追求的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现世幸福;启蒙运动把斗 争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
性”,主张反对封建制度,斗争的目的既要消灭专制王权和天
人民主权 (3)卢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 __________” 民主主义者 。 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___________ (4)康德: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观点是人不是 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他提出__________ 尊重他人 的原则,“己
人民 。 的口号,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属于_____
3.加尔文教改革
(1)条件: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推动。 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2)主张:人只有靠____ 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 先定论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________
(3)意义: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
性、合理性。他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资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广泛传播,为以后______________ 人文主义 宗 4.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家用_________ 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
所不欲,勿施于人”。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
主体 地位。 ______ 6.影响: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资产阶 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 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 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
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使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客观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9 世纪 60 年代,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 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工业, 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⑤使近代
中国救亡图存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新生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高涨。
同意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转折点。理由:①使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
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 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 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 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制度 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
设。(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对 1840~1919 年的中国近代史(前期),有人认为:中
日甲午战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并阐 述理由。 【答案】同意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理由:①《马关 条约》内容苛刻,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②《马 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③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客观上刺激了
续表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 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 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 内容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体系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冲击作用,对后来的辛亥革命 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 影响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 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未能动 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 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作用
3.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 国正在进行内战,科技无从发展。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左”倾错误和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
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积极学
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并自主创新,目前在高性能电子计算
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
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 却到了美洲。(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 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 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
一、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 政治条件 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 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专制主义文化仍占统治 文化条件 地位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 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 定了基础
洲的历史条件”亦可)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 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
变式训练 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 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关于“新政”中的
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思维建模 ◎
开放探究类设问
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 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 要是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 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
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他们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争相向中 国输出资本,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丧失了一次学习和利用世界科技浪潮的重要机 遇,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客观上使中国自然经
济进一步解体,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课题的方法等。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 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模板
解答开放探究型问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 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1.确定观点。阅读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有效信息,
通过材料把握设问的主题,确定观点。 2.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 观点。 3.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4.论述要全面,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 切忌绝对化。
3.(2011 年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
典例分析(2010 年山东文综)(节选)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
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 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作出判断,然后从哥伦布航 行的背景、目的、结果分别评述说明,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 作答:偶然的;必然的;偶然与必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