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剧《粉·墨》中舞美设计的作用以及美学意义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舞剧《粉墨春秋》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所创作的一部舞剧作品,其创作时采用了许多传
统戏曲元素,并将其运用进了舞剧当中,以此展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魅力。
本文就来
探讨一下,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是如何被运用的。
首先,从表演形式上来说,《粉墨春秋》采用了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如高潮戏的主唱、反唱,以及大将军的锣鼓响起等等。
这些元素为舞剧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表演方式,也
使得演出更加生动。
其次,从角色刻画上来说,《粉墨春秋》中的角色形象多源于戏曲之中,每个人物都
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并且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
比如,角色“韦小宝”在舞剧中被刻
画为一个风趣、搞笑的角色,他的舞蹈动作也显得轻松愉悦,表现出他的豁达性格;而角
色“柳如是”则被塑造成一个清秀高贵、婉约温柔的形象,她的舞蹈动作则显得柔美流畅,展现出她的优美之姿。
此外,舞剧《粉墨春秋》中还采用了戏曲中的道白、念白等元素。
在舞剧中,这些元
素被运用到了唐代宫廷的场景之中,使得整个演出更具有历史感和戏剧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舞剧《粉墨春秋》中舞美设计也运用了不少戏曲元素,使得整
个舞台场景更具唐代风情。
如舞台上的彩旗、道具、服装等,都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
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综上所述,舞剧《粉墨春秋》中的戏曲元素运用丰富而多样,不仅仅包括表演形式、
角色刻画、道白念白等方面,舞美设计中也使用了许多传统元素,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共
同呈现出了一幅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画卷。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舞剧《粉墨春秋》是中国著名编剧、导演陈舒执导的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原创舞台作品。
该舞剧以明清时期的京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爱情、友情和背叛的故事。
在该舞剧中,戏曲元素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舞台表现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粉墨春秋》中戏曲元素的运用,以及其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在《粉墨春秋》中戏曲元素的影响可以在舞美设计上得到体现。
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元素均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设计风格,通过色彩鲜艳、线条优美的设计,为整个舞剧营造了唯美的氛围。
舞台上的梧桐树、汉白玉玉照、衣冠楚楚的官服等元素都让人感受到了京城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展现了传统中国戏曲的魅力和美感。
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角色刻画和表演也充分展现了戏曲元素的运用。
在这部舞剧中,主要角色的表演方式和动作设计都深受京剧的影响。
一些经典的戏曲动作如“虎口”,“折子戏”等都被融入了表演中,并与现代舞蹈形式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角色的服装与化妆也采用了京剧的设计元素,通过脸谱和服饰的设计,为每个角色赋予了独特的人物特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富有戏剧性。
音乐和舞蹈在《粉墨春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同样与戏曲元素的运用密不可分。
音乐方面,舞剧中采用了一些京剧、评剧等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让观众更加容易进入戏剧情境。
舞蹈方面,舞剧中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如扇子舞、旗袍舞等,这些舞蹈元素不仅丰富了舞剧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舞剧《粉墨春秋》在剧情和台词设定上也有着明显的戏曲元素的影响。
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舞剧中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剧情结构,如悲剧性的结局、惊天动地的情感纠葛、奇情离奇的情节安排等,这些元素都为舞剧的情感表达和戏剧冲突增加了层次和深度。
在台词设定上,舞剧中也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戏曲的台词,如对联、唱词等,这些台词不仅为舞剧增加了中国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舞剧的文化内涵。
简评舞剧《粉·墨》

92简评舞剧《粉•墨》尹浩 温州大学《粉•墨》是一部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为55周年校庆所推出的一部原创古典舞舞剧,总导演梁群,1991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舞蹈国家一级编导。
《粉•墨》自首演之后即在舞蹈圈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当时业内一致认为,《粉•墨》的推出成功的为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开拓出了一块新的并且十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的精品教学成果。
在2016年,北京舞蹈学院面向社会将《粉•墨》一剧进行了改编复排,新版《粉•墨》在总体结构上较于老版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在部分篇章进行了修改与加工。
时隔7年,《粉•墨》在精益求精的北京舞蹈学院更趋于完整。
《粉•墨》一剧区别于一般舞剧是没有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等若干要素,而是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于中国古典舞本体语言的表达。
创作的意象和形式源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理念,舞蹈的空间变化和调度方式取材于中国古典绘画的构图,而动作语言则主要运用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
整部舞剧依次分为解、形、体、淡、色五个篇章,分别表现卦象、女子体态、戏曲人物钟馗以及水墨文化。
每个篇章均以抽象、写意的创作手法融入了儒释道、易经八卦、戏曲、水墨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巧妙的将“跷”、“袖”、“发”、“剑”等道具与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身体语汇相结合来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气、神、韵,这种探索性的创作传神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也为中国古典舞的创作找到了一条更合适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的音乐与布景也是别具匠心。
布景中飞动的泼墨画,舒缓的汉字,时隐时现的太极图,都对彰显舞蹈的中国文化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上的中西乐结合,古典乐与现代乐的结合以及打击乐的运用,使得这部舞剧显得“好看”、“好听”了许多。
中国古典雅乐的遥远淡泊与现代交响乐的雄浑壮阔在这台舞剧中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整部舞剧欣赏下来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美,它美在中国古典舞的本体,更美在能对欣赏者联觉上造成冲击的意境。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运用舞剧《粉墨春秋》是以古代士人墨客的艺术与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代盛世文化和社会风貌。
在该舞剧中,不乏运用了戏曲元素,使得舞台效果更加生动、丰富,展现出传统艺术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
一、打破角色的定位舞剧《粉墨春秋》中,通过运用戏曲元素,打破了传统剧中角色的定位,展示了更多不同角色的风格与形象。
例如,舞剧中的女主角杨婕妤,她既有单纯的少女形象,也有雍容华贵的贵妇形象,甚至还有戏曲中女侠的英姿飒爽。
这样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更容易辨认角色特点,更能够把握剧情。
二、用舞蹈表现出不同形态舞剧《粉墨春秋》中,也运用了舞蹈来表现不同人物形态,例如仿佛有水生灵的多彩绚烂,形象清雅的荷花,以及毫不掩饰的秀丽身段等。
这样更加精细化的形象塑造方式,也更具有抒发感情的力度。
三、更具视觉效果的舞台表现舞剧《粉墨春秋》更多的要去呈现的是一种奢华华丽的感觉,戏曲元素就可以用来扮演这一角色。
开场极为华丽的京剧服饰、豪奢的宫殿环境,都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而且戏曲元素所带来的色彩宽广、线条流畅、肢体姿态丰富的元素,可以进一步的把握观众的眼球,达到视觉的追求。
四、丰富了舞蹈时空的背景舞蹈所要表达的时间、空间因素十分重要,舞剧《粉墨春秋》在借鉴戏曲元素时,从衣物、配乐、布景、舞步等环节进一步深化了对该舞蹈背景的描绘。
舞蹈和戏曲作为文化瑰宝,是一种历经风雨历久弥新的艺术手法,深受观众欢迎。
通过运用戏曲元素,可以使舞蹈在时空背景上更具优美性、完整性,让观众感受到更多文化传统之美。
总之,舞剧《粉墨春秋》通过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成功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特点。
戏曲元素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打破角色定位、舞蹈形态、视觉效果、时空背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观众在观赏之余,也能够更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一
一
… ~
原 有 的 样貌 摄 入 “ 镜子 中来” , 在忠实于对象的同时 , 也 并 不排 斥 做 某 种集 中和 概括 。 现 实 主 义强 调 了 对社 会 现 实 的能 动反 映 和 再现 , 是 透 过 现 象 看本 质 , 具 有 深 度 揭 示 社 会 意 义 的 现 实 价值 , 提倡
义, 或 者 某 种 主 旨 。 内心 萌 生 的一 种 感 觉 : 而‘ 意蕴 ’ 指 的 是 艺 术 作 品或 景 象 的 神韵 , 给 人带 来 的 回味 ” 。 而 中 国 古 典 舞 蹈 的 审 美 意 蕴 则 是 更 深 一 层 次 的 对 其
族 的吉 祥 图 腾 。 象征着 “ 和” 等文化意义 在里面 , 如“ 年 年 有鱼 ” 等: “ 伞” 也是其 中的一个点睛之 处 , 中 国 神话 故 事
中图分 类号 : J 7 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6 ) 2 3 — 0 1 1 7 — 0 3
中 国古 典 舞 自创 立 至今 六 十 多 年 的 实 践 历 程 中 , 一 代 又 一 代 艺 术 学 者 不 断 思 考 和 完 善 其具 有 中困 传 统 文 化
I Y i n Y u e W u D a o ・ 音乐舞蹈I ■ ■ ■ l
浅谈 中国古典舞作品《 粉・ 墨》 的文化传承
李 新磊 浙 江金 华 艺术 学校
摘要 : 中 国 古典 舞 是 中 国传 统 艺术 文化 中的 一 朵 奇 葩 . 而 中国 古 典 舞 作 品 《 粉・ 墨》 更 是其 中 的瑰 宝 《 粉・ 墨》 首演 于 2 0 ( ) 9年 . 时 至今 日 。 复排 版 的《 粉・ 墨》 于2 0 1 6年 7 月在 北 京 舞 蹈 学 院 舞 蹈 剧 场 成 功 上 演 , 这 其 中的 精
粉墨舞剧观后感

粉墨舞剧观后感(最新版1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粉墨舞剧的背景和创作团队2.观后感:对粉墨舞剧的剧情、表演、音乐和舞台效果的评价3.总结:对粉墨舞剧的整体感受以及对创作团队的敬意正文(篇1)粉墨舞剧,一场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舞蹈艺术的视觉盛宴,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舞剧由著名导演、编舞家、演员组成的团队精心打造,以高度的艺术水准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呈现给观众。
首先,剧情紧凑,引人入胜。
粉墨舞剧以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为创作基础,通过巧妙地融合现代舞蹈元素,让观众领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盛宴。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戏曲的意境之中,感受着传统艺术的魅力。
其次,表演精湛,精彩纷呈。
舞剧的演员们技艺高超,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角色中,将一个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主演们的精湛表演,更是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再者,音乐优美,余音绕梁。
舞剧的音乐在继承传统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整部作品的音乐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时尚的气息。
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最后,舞台效果美轮美奂,令人陶醉。
舞美设计独具匠心,灯光、布景、道具等元素的运用恰到好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舞台世界。
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观众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戏曲的世界,感受着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总之,粉墨舞剧是一部集剧情、表演、音乐和舞台效果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它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还为现代舞蹈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舞剧《粉·墨》中舞美设计的作用以及美学意义

蹈 学 院创 作的古典舞剧 粉 ・ 墨》第 一部分和 第五部分来 讲述 舞美设 计在 舞蹈 、舞剧 中的应用 ,以及对舞 台 表演 具有 的影响。 【 关键词 】 舞美设计;舞台表演; 粉・ 墨》;古典舞;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J 7 1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2 2 . 0 1并演出。 ( ( 粉 ・ 墨》 是 根 据 唐 代 张彦 远 ( ( 历 代 名 洒 下 ,紧 接着 在 大 面积 的墨 上 又洒 下 一 片水 来 ,水洒 下 画 记 中的诗句 “ 运 墨 而五 色具 ,谓 之得 意 。意在 五色 , 的地 方 就 是 其 中一 位 主演 站 在 舞 台上 的位置 ,一 位主 演 则 物 象 乖 矣 。”创 作 的 ,全 剧 共分 为五 个 章 节 ,每 一 个 意为 水 ,另 一 位 意 为墨 ,作 画 的时 候 墨有 浓 有 淡 ,表 现 章 节 的风 格 都 不 相 同 ,笔者 以 《 粉 - 墨 中的第 一 章 和 的就 是这种 意境 。 随后 舞 台上 下布 景 形成 了太 极八 卦 的画 面 ,舞 蹈 演 第 四章为 例 ,分析 其 中舞美 的 奥妙 。
舞 美 ,是 舞 台演 出 中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是 根 据 作 品
这 段舞 蹈从 开始 到现 在 讲述 了混沌 初开 , 生命 出现 。
内容 和演 出的 特殊 要 求 ,运 用 艺 术 手段 ,创造 出作 品 需 水 和 墨 的结 合 ,好 像 是 把 这段 故 事 画 在 画布 上 。突 然 , 要 的舞 台气氛 、 环 境 、空 间等 。舞美 主要 包括 灯光 、 道具、 音 乐 急促 起 来 ,舞 蹈 演 员 的动 作 也 随着 音 乐 变得 热 烈 起 服装 、舞 台布 景 、化妆 等 ,舞美 在 舞 台演 出 中起 着 非 常 来 ,形 成 了一个 满 天 星的 队形 。舞 台上 方 白布 和 舞 台都 重要 的作 用 。 出现 了随意 泼 墨 的 画 面 ,舞蹈 队形 4个 八 拍 变 换一 次 , 随着 时代 的 发展 、科 技 的 进步 ,人 们 的审 美 要 求 越 非 常 随意 、随性 。这里 把 “ 解衣 磅 礴 ”的 另一种 解释 “ 行 来越 高 ,所 以舞 美 的 作 用也 越 来 越大 。舞美 被 应 用 到 了 为 随便 ,不 受 拘 束 ” ,通 过舞 美 与 舞 蹈 、音 乐 的配 合 , 各 种 艺术 实践 、艺 术探 索 当 中。 表 现得 淋漓尽 致 。 现在 的舞 蹈表演 , 不 单单要 求 舞者 具有 高超 的技 术 , 音 乐 缓 缓变 慢 ,出现 竹 笛 和古 筝 的旋律 ,舞 蹈 演员 舞 美 设 计 也需 要 精 益求 精 。 现代 的舞美 设 计 可 以直 观 地 此 时分 成 两 组 ,两 组都 围绕 着 中间 的舞 蹈 演 员 ,主 演们 把 舞 蹈 中需要 的气 氛 、环 境 、空 间 烘 托 出来 ,使用 特 殊 突 然站 起 来 ,围着 他 们 的其 他 演 员突 然 散 开 ,意 境 中出 的艺 术 手 段 把作 品 中的 音 ( 音 乐 ) 、画 ( 舞 蹈 )有 机 统 现 了墨 滴 入 水 中融 化 的景 象 。 配合 古 典 优雅 的音 乐 和 随 起来 , 呈现 给观 众 的是一 部具 有现 代审 美观 点 的作 品 。 性漂 流 的墨 色 ,意 境 非常 突 出 ,直 接 把观 众 带 入 作 画 的 舞 剧 粉 ・ 墨 是 2 0 0 9年 北 京 舞 蹈 学 院 庆 祝 建 院 情境 中。两组 舞蹈 演 员慢慢 退去 ,舞 台上 只 留下 了主 演 , 5 5周 年 教学 成果 展 演 作 品 ,由北 京 舞蹈 学 院 中国 古典 舞 这 时舞 台上 方 白布 与 舞 台都 好 比画布 ,大面 积 的 墨直 接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作者:李新磊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3期摘要: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更是其中的瑰宝。
《粉·墨》首演于2009年,时至今日,复排版的《粉·墨》于2016年7月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成功上演,这其中的精彩令观者无不称赞,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审美意蕴、文化传承、复排意义三点论述其文化传承意义,以此让经典作品《粉·墨》的文化得以传承,令其悠久留存。
关键词:审美意蕴文化传承复排意义中国古典舞自创立至今六十多年的实践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艺术学者不断思考和完善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舞蹈本体特征,并且有百花齐放的舞蹈作品相继盛开,而素有“舞台经典”之称的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也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其意象审美的研究和“中国古典舞”的文化传承研究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审美共性必然加入舞台作品的研究,在审美一致的同时有着共性的探讨,当然,研究应当承载起文化性、风格性、民族性建设的重任,舞蹈具有“离形而取其意,得意而忘形”的观点,在此陈述了中国古典舞作品具有程式性和虚拟性,本文拟从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审美意蕴、文化传承、复排意义为切入点,并以传统文化为铺垫,从而为进一步阐述其民族气韵、缩短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距离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审美意蕴“意蕴就是文学或艺术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而…意蕴‟指的是艺术作品或景象的神韵,给人带来的回味”。
而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意蕴则是更深一层次的对其进行阐述和表达,让其在特有的环境中产生对其的一定认识和认知,《粉·墨》的最初版本和本次的复排版本都以“解、行、体、淡、色”这五个篇章为它的整体结构,内容上突出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承载,突出了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和其艺术意境,同时也概括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度与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舞剧《粉·墨》中舞美设计的作用以及美学意义
作者:刘瀚泽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2期
【摘要】舞美设计对于舞台表演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在的舞台表演离不开现代舞美设计。
本文结合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古典舞剧《粉·墨》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来讲述舞美设计在舞蹈、舞剧中的应用,以及对舞台表演具有的影响。
【关键词】舞美设计;舞台表演;《粉·墨》;古典舞;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29-01
舞美,是舞台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作品内容和演出的特殊要求,运用艺术手段,创造出作品需要的舞台气氛、环境、空间等。
舞美主要包括灯光、道具、服装、舞台布景、化妆等,舞美在舞台演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舞美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舞美被应用到了各种艺术实践、艺术探索当中。
现在的舞蹈表演,不单单要求舞者具有高超的技术,舞美设计也需要精益求精。
现代的舞美设计可以直观地把舞蹈中需要的气氛、环境、空间烘托出来,使用特殊的艺术手段把作品中的音(音乐)、画(舞蹈)有机统一起来,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具有现代审美观点的作品。
舞剧《粉·墨》是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庆祝建院55周年教学成果展演作品,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创作并演出。
《粉·墨》是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诗句“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创作的,全剧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风格都不相同,笔者以《粉·墨》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为例,分析其中舞美的奥妙。
一、第一章“解”
(一)“解”的创作动机。
“舞蹈关注入舞的心境,解衣、矣坐、入画、入舞,舞蹈抛开一切,内省其身。
关注舞蹈的起始,舞蹈的呼吸是动作的起始。
呼吸不仅象征作画笔触的原始形态,更是和生命混沌初开的境界息息相关,以解衣磅礴为动作心境,以卦象寻求动作变化,以用墨易理来形成舞动的乾坤。
”
(二)对“解”的阐述。
舞剧开始,灯光昏暗,30个男性舞蹈演员横六竖五成一个小方块排列在舞台中间,如同鬼魅般的音乐突然“咚”的一声,舞台灯光变亮,舞蹈演员迅速半蹲,按掌向下压,这个动作不断循环,犹如心脏在跳动,舞台上面的布景,一片白布上突然出现了一滴墨汁,白布似水,墨汁滴入水中就与水融为一体。
音乐在一段急促的节奏之后,又恢复了平静,一大片墨汁从舞台上方的白布泼下,融入“水”中,乱墨在“水”中游荡。
音乐此时也变成了安静的鼓点,舞蹈演员的动作跟随鼓点一开一合,舞台上的布景和“水”中慢慢飘荡的乱墨仿佛有了生命。
这一开一合的动作又象征心脏的跳动,形成了生命的气息。
这段舞蹈从开始到现在讲述了混沌初开,生命出现。
水和墨的结合,好像是把这段故事画在画布上。
突然,音乐急促起来,舞蹈演员的动作也随着音乐变得热烈起来,形成了一个满天星的队形。
舞台上方白布和舞台都出现了随意泼墨的画面,舞蹈队形4个八拍变换一次,非常随意、随性。
这里把“解衣磅礴”的另一种解释“行为随便,不受拘束”,通过舞美与舞蹈、音乐的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缓缓变慢,出现竹笛和古筝的旋律,舞蹈演员此时分成两组,两组都围绕着中间的舞蹈演员,主演们突然站起来,围着他们的其他演员突然散开,意境中出现了墨滴入水中融化的景象。
配合古典优雅的音乐和随性漂流的墨色,意境非常突出,直接把观众带入作画的情境中。
两组舞蹈演员慢慢退去,舞台上只留下了主演,这时舞台上方白布与舞台都好比画布,大面积的墨直接洒下,紧接着在大面积的墨上又洒下一片水来,水洒下的地方就是其中一位主演站在舞台上的位置,一位主演意为水,另一位意为墨,作画的时候墨有浓有淡,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随后舞台上下布景形成了太极八卦的画面,舞蹈演员的动作、队形也随之变换,最后变换成满天星,腿部动作变成马步,手部动作呈手抱太极的造型,整个舞台把太极和演员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卦象寻求动作变化、心生太极的感觉描述了出来。
(三)第一章舞台灯光的运用以及美学意义。
“解”这一部分主要运用的舞台灯光效果是追光和昏暗的灯光,整个舞蹈片段没有让舞台灯光全部亮起来,也是为了突出墨色渲染的感觉。
这一部分的舞美设计除了灯光以外,还有就是通过舞台上方白色画布中慢慢往下流淌的墨汁再加上舞蹈动作,突出了这一部分的主题。
运用舞台上的布景,结合舞蹈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轻重缓急,把呼吸、生命、混沌初开、水与墨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把作画时的神闲意定、不拘于形迹,作品造型夸张而能得自然之趣,破锋逸笔草草画出,一气呵成,落笔一挥而成的“解衣磅礴”的意境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第四章“淡”
(一)“淡”的创作动机。
“舞蹈以画论中的‘以淡破浓’,以舞蹈的想象冲淡焦灼,山水波涛、气象万千。
舞蹈以泼墨的大气磅礴开篇,用(下接第131页)身体缓缓绘出山水,独具古典意象的散点画面——‘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孤独颇有生趣;持伞相行的‘画中人’,浪漫而又
典雅;‘众鸟高飞尽’的飞鸟,徜徉在烟云舞霍的气象之中……墨色中的生命的千变万化,娓娓道来。
”
(二)对“淡”的阐述。
这一部分一开始,舞台上就缓缓出现五幅泼墨画,五幅画组成了一幅山与水的泼墨画。
散点上有三个身披黑色衣服、手执黑色丝绸的男演员,男演员象征笔尖,黑色丝绸象征笔尖画出的痕迹。
灯光为冷色调的蓝色,让人有一丝冷意,犹如下雪一般。
这部分开始的舞台布景给观众呈现了画师在创作: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下着雪。
编导大胆采用了意境式的舞台道具布景——画中的山水代替庞大的道具山水。
不但突出舞剧的立意,而且还节省了空间、成本,并且还是一种创新,即把实体道具变成意境中东西,增加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随后,从男演员手执的丝绸中一个渔翁带着鱼竿出现了。
人物手中的道具鱼竿,以及头上的斗笠,立刻将人物特点衬托了出来。
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谁,在干什么。
舞美对舞蹈的重要作用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
“持伞相行的恋人”这一段舞台背景上全是伞,恋人手执雨伞,这里道具的作用很大,作为一个媒介,把两人的爱情烘托出来,用伞来寄托内心情感。
在“持伞相行的恋人”后面是“众鸟高飞的孤鹤”。
随着白纱轻缓落下,藏在手执黑色丝绸的男演员身后的“孤鹤”缓缓出来了,饰演孤鹤的是优秀舞蹈演员高健。
其表演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轻盈,那么舒展。
演员上身画着彩妆,黑色的云朵,白纱上出现了墨色,像云雾形状的墨。
配合轻盈舒展的孤鹤,这段舞蹈将整个意境表达了出来。
所以,舞美与演员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三)第四章舞台灯光的运用以及美学意义。
“淡”这一部分也是整部剧的亮点,独钓寒江雪的老翁、持伞相行的恋人,以及众鸟高飞尽的孤鹤,这些舞蹈片段组成舞剧里完整的一幅水墨画,体现出了意境美。
这部分没有太多的灯光变换,主要是靠舞台布景的转换,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道具与演出服烘托出作画的过程与画中的主体,让观众直观看到一幅完整的画。
三、结语
舞剧《粉·墨》将舞美设计和音乐、舞蹈充分结合在一起,把音、画有机统一在一起,利用舞美设计对舞台进行装饰,利用灯光突出主要演员,以及对整个舞台进行布局。
通过舞美设计,让舞剧《粉·墨》在观众面前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金浩,叶进.古典意蕴现代探求——古典舞作品《粉墨》观后[J].舞蹈,2010.
[2]牟可.中国古典舞《粉·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