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赵烽;熊鹰;张仲子;张武;任云峰【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18)013【摘要】背景:髓内钉、钢板和外固定支架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以及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4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治疗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
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与髓内钉和接骨板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5 h;出血量100-400 mL,平均出血量200 mL;骨折愈合时间4.0-6.0个月,平均4.5个月。
手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肢体功能评价,优40例,良2例,中3例,优良率为9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骨折生物力学内固定的特性,是集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优势为一体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的治疗上具备操作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的特点,是股骨干粉碎骨折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总页数】6页(P2127-2132)【作者】赵烽;熊鹰;张仲子;张武;任云峰【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云南省昆明市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再骨折 [J], 孙志波;杨述华;禹志宏;曾洪;李相伟;江剑2.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J], 程兆佳;廖忠林;张学来;赵为夏;曾志军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护理体会 [J], 王璞;金艳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 [J], 赵烽;熊鹰;张仲子;张武;任云峰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骨折 [J], 孙球;熊雪梅;诸葛天瑜;方苏亭;汤志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梁洞明【摘要】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于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骨盆骨折提供理疗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该院接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对其实施治疗,同时分析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骨折复位效果等.结果此次研究的10例患者手术时间90~200min,出血量为200~1000ml,随机访问4个月~1年,此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没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或者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另外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患者骨折全部治疗愈合,不但不存在延迟愈合的情况,同时也没有畸形愈合.结论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使用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其具有治疗灵活性较高、固定效果相对较为可靠及并发症的出现率相对较低等优点.早期的愈合往往效果非常好,而对于远期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则需要未来长时间的考察.【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6【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作者】梁洞明【作者单位】广西省桂林市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五区,广西兴安54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3所谓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现象,占骨盆骨折的三分之一左右[1]。
该种类型的骨折非手术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一般会伴随疼痛、功能障碍等,而临床研究显示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方法[2]。
而在手术治疗中,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则又是手术治疗中的主要手术方法,其中该方法的很多观点是现阶段部分手术所不具备的。
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接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于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器械结构所谓桥接组合式的内固定系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设备,由多个装置连接组合而成,该种装置一般可以根据连接棒的直径分为多个类型,有2.5,3.0,4.0,5.0以及6.0这几种,此次研究使用的为3.0以及4.0规格的。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熊鹰;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43)11【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笔者科室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min,出血量200~1200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总页数】4页(P137-140)【作者】熊鹰;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作者单位】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650051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J], 张仲子;熊鹰;赵烽;张武;任云峰2.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体会 [J], 许传金;蓝芳令;韦铭;阮才政;肖菊芳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 [J], 汪亮;王忍;顾卫东;熊亚林;吉林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AO-C型骨折 [J], 万世勇;孙道植;梁柱;徐健;关诚君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C型骨折 [J], 官昊月;韩健;粟玉斌;谢小军;胡军祖;王洪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多段复杂骨折6例的临床体会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多段复杂骨折6例的临床体会作者:胡一峰韩智刘海荣王治兵李战伟韩晓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多段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股骨干多段复杂骨折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1~2.5h),出血量600ml(300~80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4~6个月)。
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 平均9个月, 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骨折生物力学固定的特性,在治疗股骨多段复杂骨折上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广(内固定系统长度可随意调节)、临床疗效满意的特点,是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桥接内固定系统;股骨;多段复杂骨折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1]。
我院处在重工业地区,因工业创伤及交通事故致股骨干多段复杂骨折较多见。
此类骨折类型复杂,骨折粉碎或多段骨折合并粉碎,肢体短缩畸形严重,多伴有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较大。
以往在固定装置选择上,一般方式包括髓内钉、钢板系统以及外固定架等。
有时不得已使用两块钢板固定,每种方式各有优势及缺点[1]。
髓内钉及钢板存在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复位困难、螺钉固定点角度及方向不可挪动等弊端,最大障碍是内固定物长度不够,无法全长固定骨折两端,出现术后内固定不可靠,骨折延迟愈合,无法早期功能锻炼,致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出现[2]。
外固定长度合适,但会出现针道感染、影响功能锻炼等诸多问题。
基于AO内固定的治疗理念,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使用桥接组合式骨折内固定装置,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骨折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共6例,均为男性;年龄26~42岁,平均38岁。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邓中华,胡明君,张 勇(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探讨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手术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
用BCFS 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用BCFS 手术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
[关键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手术;复杂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20-0047-04Effect of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limb fracturesDeng Zhonghua,Hu Mingjun,Zhang Yo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uining Sichuan 629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bridg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BCF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limb fractur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omplex limb fracture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0) and control group (n=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CFS surgery,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internal fixation. Then the efficacy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shorter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BCF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limb fractures, which can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Key words] Bridging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surgery; Complex limb fractures;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complications2 结果2.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 2及PaCO 2相比,P >0.05。
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对照分析

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抽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骨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与研究组(38例;桥接系统固定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各项指标均常规组低,P<0.05。
结论:在盆骨骨折患者治疗后采用桥接系统内固定治疗在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骨折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桥接系统;锁定钢板;骨盆骨折;治疗效果骨盆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外伤,多数患者是由高能外伤而造成的,严重时会出现脏器损伤和失血性休克,一旦救治不及时将会导致死亡。
稳定性骨折一般情况下是由低能创伤而引起的,如低速车祸、摔倒等,或由用力过猛致使运动员额前丄棘骨折等。
而不稳定性骨折多数是高能外力而引起的,如高空坠楼、重物砸伤等。
临床治疗盆骨骨折患者多采用传统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耗时长,对患者损伤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桥接系统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患者损伤小,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探讨了桥接系统对比传统锁定钢板治疗在疗效上的差异,便于提高临床治疗和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骨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与研究组(38例;桥接系统固定治疗)。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占24例,女性占14例,年龄在18-60岁区间范围,平均年龄(34.54±6.72)岁。
骨折原因:高空坠落12例,交通事故16例,重物砸伤10例。
其中研究组中男性占20例,女性占18例,年龄在19-58岁区间范围,平均年龄(34.35±6.56)岁。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针对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n=35),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n=3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86%(8/35),(P<0.05)。
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安全性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骨盆骨折是抑制临床常见严重创伤性疾病,其发生与外力击打、挤压密切相关,由于骨盆在机体中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尤其是部分不稳定骨盆骨折,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其治疗难度较大,复位困难,常规的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患者残疾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中,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主要有切开复位治疗,虽然其存在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也有着固定稳定性较弱的缺陷,并且患者创伤较大。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技术固定方案能够实现创伤小、固定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1]。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方案重点分析,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进行分组对照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目的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记录手术时间、出现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
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80 min,出血量300~1000 ml。
随访12~24个月,2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标签: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目前,移位的骨盆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
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外固定架、骶髂关节螺钉、钉板系统、脊柱钉棒系统等,但存在针道感染、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等缺点[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昆明市延安医院熊鹰教授设计的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2],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科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4例。
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16例,其中B1型9例,B2型4例,B3型3例。
C型8例,其中C1型5例,C2型3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加三维重建。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7~21 d(平均10 d)。
1.2方法采用全身麻醉。
耻骨联合分离或近耻骨联合骨折者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髋臼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壁骨折或前方入路髋臼后柱骨折难以复位者加做髋臼后侧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后部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
目的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记录手术时间、出现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
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80 min,出血量300~1000 ml。
随访12~24个月,2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
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标签: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
目前,移位的骨盆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
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外固定架、骶髂关节螺钉、钉板系统、脊柱钉棒系统等,但存在针道感染、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等缺点[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昆明市延安医院熊鹰教授设计的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2],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科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0月~2015年3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共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坠落伤8例,重物压砸伤4例。
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16例,其中B1型9例,B2型4例,B3型3例。
C型8例,其中C1型5例,C2型3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加三维重建。
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7~21 d(平均10 d)。
1.2方法采用全身麻醉。
耻骨联合分离或近耻骨联合骨折者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髋臼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壁骨折或前方入路髋臼后柱骨折难以复位者加做髋臼后侧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后部骨折。
骨折复位后,将选择好的连接块安装于连接棒上,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形态,塑形连接棒,选择合适的方向钻孔,拧紧锁定螺钉,完成骨折的固定,典型病例见图1。
a:术前三维CT重建b:术后X线片
图1女性,19岁,车祸伤致骨盆多发骨折。
a术前三维CT重建示:右侧髂骨、耻骨多发骨折;b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位置良好。
桥接系统根据骨骼形态塑型,贴服良好。
1.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术后第1 d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行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4~6 w开始部分负重,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活动时间。
1.4疗效评定常规摄骨盆正位、出口及入口位X线片。
术后1、3、6、12 个月及以后每年进行随访。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价,优:骨折移位20 mm。
功能评分采用Majeed评分标准,优:≥85 分,良:70~84分,可:55~69 分,差:<55分。
2 结果
本组24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80 min,出血量300~1000 ml。
随访12~24个月,24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
3 讨论
骨盆骨折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与外固定,由于外固定存在复位丢失、针道感染、周围皮肤刺激等并发症,且不利于患者护理及活动,因此外固定支架仅作为严重骨盆骨折的临时固定[3]。
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系统、骶髂关节螺钉、骶骨棒、钉棒系统,其中,钢板-螺钉系统是骨盆骨折固定的常用方式[1,3-4]。
由于骨盆形态不规则,钢板塑形以适应骨骼的不规则形态比较困难,会延长手术时间及伤口暴露时间,如钢板塑形差,会导致钢板骨质贴服差、螺钉植入困难,降低了内固定的强度,同时存在螺钉松动、脱落,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固定强度及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5-6],该系统应用于解剖形态不规则部位的骨折,与钢板螺钉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可塑形性好:连接棒为圆柱形,术中塑形方便,无需精确塑形即可满足内固定与骨质贴服;②术中应用灵活:连接块可置于棒的任何位置,增加螺钉植入的范围,增强了内固定的强度;③万向锁定机制:连接块可绕棒旋转360°,使螺钉方向多样化,更符合骨盆扁平、不规则形态骨质的固定需求,实现万向-锁定机制,可增加螺钉长度,减少螺钉松动的可能。
因此,桥接系统较钢板螺钉系统使用更为方便,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更低。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创新型的内固定装置,我们将其应用于骨盆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郑炜,吴雪华,陈建文.外固定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342-343.
[2]熊鹰,张仲子,赵烽,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137-140.
[3]许海峰,王建东,王谦,等.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内固定治疗现状.国际骨
科学杂志,2015,4:281-284.
[4]刘洪,唐长友,贺健军.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29-1330.
[5]张仲子,熊鹰,赵烽,等.新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27:135-138.
[6]陆继鹏,熊鹰,李群辉,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2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