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测 定及其临床意义
检验科
概述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又称激肽酶Ⅱ或肽基-羧基肽酶,系统命名为肽基二肽水解酶。属血管内皮细胞膜结合酶,由肽的C端将氨基酸切为两段变换而
来,可使肽链C端二肽残基水解。ACE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Ⅰ(十肽)水解成八
肽的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2)酶偶联法:
①当底物pH 8.0,GGCN 1.0mmol/L,GGT6.7ku/L时,ACE活性与吸光度值有良 好线性。线性范围大,即使ACE在1500U/L,不用稀释也可获得理想结果。 ②GGCN浓度选择:本反应体系中GGCN既是测定酶ACE的受体,又是指示酶GGT 的供体。以1.0mmol/L的GGCN最理想,在此浓度下GGCN与吸光度保持良好的线 性。 ③GGT对测定的影响:本反应利用GGT将双甘肽与GGCN偶联,生成黄色的3-羧 基-4-硝基苯胺,其加入量可直接影响测定结果。GGT高浓度可使底物过度消 耗,使吸光度偏离曲线;低浓度GGT又使吸光度偏低,灵敏度不高。每次加入 0.335 U GGT,可获得理想吸光度与线性。在此浓度下,酶基质液的空白管吸 光度<0.1A。
(2)酶偶联法:
①50mmol/L HEPES缓冲液:称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1.191g,加双蒸 馏水100ml溶解,用于配制GGT、CGCN和基质缓冲液。 ②20kU/L GGT贮存液:取HEPES缓冲液5ml,加入GGT 100U,混匀后分装小瓶, -20℃。保存。 ③6.7kU/L GGT应用液:将上述贮存液用二倍量的HEPES稀释配制。
⑦10mmol/L双甘肽标准液:称Gly-Gly 52.9mg加双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ml,此为贮存液(40mmol/L)。1份贮存液和3份双蒸馏水混合即为应用液。

ACE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ACE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ACE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新发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ace是同源物,ace2可能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i)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作用,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ace2水解angii并产生ang(1-7),ang(1-7)可以通过其自身受体在功能上与angⅱ生物学作用相互拮抗。

本文就ace2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1-7);心血管疾病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9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人类生理功能调节的一个重要机制,它通过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等的影响,维持着机体的血压稳定与水盐的平衡。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ii,angⅱ)是ras中的重要产物,也是ras的中心调节者,其生成除经典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途径外,还有非经典的旁路途径。

近十余年间,人们又相继发现了其他血管紧张素片断,如ang(1-7)、ang(1-9)和ang(2-8)等,其中以ang (1-7)最为重要并且其生物学作用与ang ⅱ相拮抗,这一发现为ras调节开辟了新的通道。

2000年donoghue 等[3]和tipnis等[4]分别所属的研究机构几乎同时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它可以将部分angii转化为ang(1-9)或者ang(1-7)。

由于ace2及其产物的发现以及对它们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具体作用研究,使得ras较以前研究所报道的结果更为复杂,从此也极大地扩展了ras的范围,使人们对ras有了新的认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摘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是一类通过抑制循环系统和组织局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而发挥一系列重要功能的药物。

该类药物早期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后由于逐渐认识到其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多领域。

本文就ACEI 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疾病、心房颤动及冠心病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72-02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饮食习贯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攀升。

ACEI 抑制剂作为抗高血压一线药物,用量也呈上升趋势,基于抗高血压药物类别的前3位[1-2] ,临床上常用ACEI 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以及贝那普利等。

ACEI 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肾、脑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发现 ACEI 在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脑卒中复发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ACEI 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心房颤动及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ACEI 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活性,从而抑制循环系统及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Ang)Ⅰ转化为 Ang Ⅱ,使Ang Ⅱ生成减少,抑制缓激肽降解,促进细胞释放NO,从而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其他的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和逆转心肌重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ACEI 还能够减少尿蛋白,有效防止肾小球硬化,扩张出入球小动脉,不增加肾小球灌注压,起到保护肾脏作用[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一.发展历史ACEI 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并在抗高血压药作用途径方面取得了突破,WHO 于1993年建议将其作为治疗轻度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1970年,巴西科学家从涉毒中分离出多种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物质,同年研制出首个ACEI并命名为卡托普利,于1981年在美国上市;1976年,日本药物学家从酞嗓系列诱导体中筛选出第2代ACEI药物依那普利,并于1984年在德国上市。

之后ACEI的研究发展迅速,上市新药近百种,用于临床达20种。

二.作用机制与结构特点1、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是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激素系统。

当血压降低时,肾脏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I(AngI),AngI经ACE作用而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Ang Ⅱ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活性,使血压升高;Ang Ⅱ也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ALD),ALD 能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体液容量,升高血压。

2、ACEI通过与ACE活性部分的锌匹配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根据其结合基团可分为三类①以巯基结合,如卡托普利;②以膦酸基结合,如福辛普利;③以羧基结合,如依那普利。

ACEI能竞争性阻断AngⅠ转化为Ang Ⅱ,从而降低循环和局部AngⅡ的水平。

ACEI可增加缓激肽水平,同时可增加一氧化氮(NO)和有血管活性的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E2)的释放。

ACEI 还能阻断Ang1~7的降解,使其水平增加,通过加强刺激Ang1~7受体来进一步起到扩张血管及抗增生的作用。

三、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降低血压1、抑制RAS:ACEI对血浆中的RAS有直接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使血浆中的AngⅡ浓度降低,对抗AngⅡ的缩血管作用。

在人体的肾脏、脑、心脏扥局部组织中也存在血管紧张素受体,局部组织的RAS对血管紧张度的调控起重要作用,ACEI对组织中的ACE也有抑制作用,是血压平稳下降的重要环节。

ACE临床意义

ACE临床意义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管理员 发布:2007年3月15日 浏览次数: 74
在多数病理情况下,血清中 ACE 活性都可能生稿,主要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1 高血压用药的检测:
有 50 %以上的降压药物都属于 ACE 活性抑制剂,有后缀“普利”的一类药物,如西拉普利,卡托普利等,这些有明显的副作用,入皮疹、眩晕、少尿、高血钾、下肢水肿等。为减少副作用的发生,通过 ACE 的浓度来检测控制药量,所以 ACE 活性的测定对高血压病人的控制非常必要。
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ACE 活性升高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人血清 ACE 浓度的检测是防止心肌梗塞的有效措施。
3 结节病
结节病血清 ACE 升高的阳性率在 75 - 88 %之间,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活动与否及病变累及范围有关,结节病人血清 ACE 浓度持续降低预示临床改善,持续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阿狄森氏病病人血清 ACE 活性明显升高。
尿路感染,肾结石病人血清 ACE 活性升高。
甲亢病人血清 ACE 活性升高。 ACE 活性降低, ACE 活性越低,其治愈率越低,死亡率越高。
肺肉瘤患者血清 ACE 活性升高。
5 其它肺部疾病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人,矽肺病人血清 ACE 活性升高。
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血清 ACE 活性下降。
6 其它疾病
肝硬化病人血清 ACE 活性升高,肝外阻塞性黄疸下降。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任晓蕾;杨乐;李玉珍【摘要】目的: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发挥ACE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国内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ACEI类药物的ADR个案(不包括综述)进行分析.结果:ACEI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有刺激性咳嗽、味觉异常及胃肠道不适、皮疹及皮肤瘙痒、头痛及眩晕、血尿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ACEI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卡托普利.结论:ACEI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可消失,部分患者再次用药出现相同症状,提示患者在服用本类药物时要注意过敏史,防止误诊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0(010)009【总页数】3页(P837-839)【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作者】任晓蕾;杨乐;李玉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温和、持久地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

近年来,随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体内神经、内分泌及对血压作用的影响认识的深入,ACEI应用指征逐渐扩大,除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有确切的疗效外,还能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逆转高血压诱导的左心室肥大及改善对肾血流动力学而引入肾脏疾病领域的治疗[1]。

因此,为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现对1998—2009年国内有关ACEI类药物ADR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了解ADR临床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此类药物ADR的认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1998—2009年CNK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收集国内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 ACEI类药物的 ADR个案(不包括综述),并逐篇查阅原文。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为了使医务人员清晰地了解 ACEI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或意义,该 共识文件也采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对有关适应症作了推荐分类和证据 水平的分级。(见附表一)
ACEI可根据其与ACE分子表面 锌原子相结合的活性基因而分成巯 基类、羧基类和膦酸基三类。
各种ACEI吸收率变化很大(25%~ 75%),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 为1~10小时,大多数ACEI及其代谢 产物主要经肾排泄,故肾功能异常 时(肌酐清除率≤30ml/min)需要 调小剂量,而福辛普利、贝那普利 等主要由肝排泄,在肾脏中排泄仅 为一小部分,故一般不必调整剂量。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在心血管病中
应用2007中国专家共识》
宣城中心医院 方向宏 主任医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已广泛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 二级预防,但按照国内外指南的标准, 临床上应用尚未完全到位,无论在剂量 上,还是在应用范围上都有一定差距。 在此情况下,今年3月17日公布的《专 家共识》对进一步改善我国广大临床工 作者应用ACEI的状况,必将会起到积极 作用。
4、对肾脏作用,主要扩张肾小 球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滤过率 保持不变或者轻度下降,ACEI可 预防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 展成为大量蛋白尿,并延缓肾功 能损害的进展,对其它肾病患者 也有类似作用。
不良反应:
1、咳嗽常见,发生率5~10%, 多为干咳,通常发于用药1周至 数月之内,非剂量依赖性,停药 后1周消失。 2、低血压。 3、高钾血症。
循 证 医 学 已 证 明 : ACEI 和 β 受体阻滞剂孰先孰后并不重要, 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得到最大 效益,因此可先用低、中等剂量 ACEI及早加用β受体阻滞剂,也 可以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药理学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言简答题1.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 什么是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动学简答题30.试述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①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

②个体差异大:变异性较大,常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机体状态、疾病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种族、种群间出现酶活性差异,导致代谢速率不同。

③易被药物诱导或抑制: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长期应用酶诱导药可使酶的活性增强,而酶抑制药能够减弱酶活性。

31.简述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区别。

32.试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②半衰期是恒定的;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直线;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②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曲线。

第三章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简答题1.简述受体的特性。

多样性、可逆性、饱和性、亲和性、特异性、灵敏性2.简述受体分类。

根据受体存在部位:细胞膜受体、胞质受体、胞核受体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偶联受体、核激素受体等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五章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简答题1.简述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缩瞳毛果芸香碱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而收缩,瞳孔缩小。

降低眼内压缩瞳使虹膜向中心拉紧使其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变宽,房水回流通畅。

调节痉挛激动M受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适合看近物,而视远物模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