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已知氯气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H2(g)+Cl2(g)=2HCl(l) △H1H2(l)+Cl2(l)=2HCl(g) △H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H1>△H2B.两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均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g)时放出的热量多于生成1 mol HCl(l)时放出的热量D.1 mol HCl(g)具有的能量小于1 mol HCl(l)具有的能量答案:B【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又因为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则反应H2(g)+Cl2(g)=2HCl(l)放出的热量大于反应H2(l)+Cl2(l)=2HCl(g)放出的热量,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即△H1<△H2,故A错误;B.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所以两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均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故B正确;C.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则相同条件下生成1 mol HCl(g)时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1 mol HCl(l)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相同的物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时具有的能量,即1 mol HCl(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Cl(l)具有的能量,故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C.H2(g)+F2(g)=2HF(g) △H=﹣270kJ•mol﹣1,则相同条件下,2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D.500℃、30MPa下,N2(g)+3H2(g)⇌2NH3(g) △H=﹣92.4kJ•mol﹣1;将1.5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答案:C【详解】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反应吸热,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错误;B.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而2H2(g)+O2(g)=2H2O(g) △H=﹣483.6kJ/mol中H2O不是液态水,气态水变为液态水释放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B错误;C.H2(g)+F2(g)=2HF(g) △H=﹣270kJ•mol﹣1,说明反应放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因此相同条件下,2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C正确;D.500℃、30MPa下,N2(g)+3H2(g)⇌2NH3(g) △H=﹣92.4kJ•mol﹣1,△H是指完全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而将1.5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为可逆反应,仍不能完全进行,放出热量小于46.2kJ,D错误;答案选C。
(必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A.H2(g)+12O2(g)=H2O(g) △HB.2C(s)+O2(g)=2CO(g) △H C.S(s)+O2(g)=SO2(g) △HD.H2S(g)+12O2(g)=S(s)+H2O(l) △H答案:C解析: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叫作燃烧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反应H2(g)+12O2(g)=H2O(g) △H中气态水不是稳定的氧化物,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A错误;B.反应2C(s)+O2(g)=2CO(g) △H中,一氧化碳不是碳完全燃烧的产物,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C.反应S(s)+O2(g)=SO2(g) △H中,符合燃烧热的定义,反应热是燃烧热,故C正确;D.反应H2S(g)+12O2(g)=S(s)+H2O(l)中,硫化氢没有完全转化为稳定的氧化物,反应热不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C。
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金刚石的燃烧热ΔH=-395kJ·mol-1,则x的值为A.619.7B.792.5C.1239.4D.1138.1答案:B【详解】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形成4个碳碳键,每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共有,则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形成2个碳碳键,由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可得:-395kJ·mol-1=2×345.6 kJ·mol-1+498.8 kJ·mol-1—2x kJ·mol-1,解得x=792.5,故选B。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g)+O2(g)=2CO2(g)反应的∆H=-566.0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28.7kJ/molD.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答案:A【详解】A.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是燃烧热,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g)+O2(g)=2CO2(g)反应的∆H=-566.0kJ/mol,故A正确;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40g氢氧化钠和强酸完全反应放热57.4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故C错误;D.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但是反应是放热的,焓变是带有负号的,所以∆H1<∆H2,故D错误;故答案选A。
山东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卷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需加热才能发生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化学键断裂一定要吸收能量答案:D【详解】A.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气体的液化放热,为物理变化,A说法错误;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加热才能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为吸热,常温下可进行,B 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成正比,C说法错误;D.提供的能量达到一定数值,化学键才会断裂,则化学键断裂一定要吸收能量,D说法正确;答案为D。
2.已知煤转化成水煤气及其燃饶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0B.ΔH1< ΔH2C.由ΔH3可知,该步反应的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若用C(s)和H2O(l)转化为H2(g)和CO(g),则ΔH2变小答案:B【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故A错误;B.C(s) + H2O(g)=CO(g) + H2(g)为吸热反应,ΔH2>0;碳燃烧放热,ΔH1 < 0,所以ΔH1 < ΔH2,故B正确;C.燃烧反应放热,ΔH3<0,该步反应的反应物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C错误;D.H2O(l)的能量小于H2O(g),若用C(s)和H2O(l)转化为H2(g)和CO(g),根据盖斯定律,ΔH2变大,故D错误;选B。
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B.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C.101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答案:B【详解】A. 因为所给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A错误;B. 因为分子变成原子要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B正确;C. H2的燃烧热是1mol氢气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101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C错误;D.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C+CO2Δ2CO,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属于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B。
(必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N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890.3 kJ/mol,则CH4(g) +2O2(g) =CO2(g)+2H2O(g) △H<-890.3 kJ/molC.500℃、30 MPa下,N2(g)+3H2(g)2NH3(g) △H = -92.4kJ/mo1,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 kJ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的△H=+566.0 kJ/mol答案:D【详解】A. HCN是弱酸,HCN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A错误;B.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小于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890.3 kJ/mol,则CH4(g) +2O2(g) =CO2(g)+2H2O(g) △H>-890.3 kJ/mol,B错误;C. 500℃、30 MPa下,N2(g)+3H2(g)2NH3(g) △H = -92.4kJ/mo1,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实际消耗的氢气不足1.5 mol,放出热量小于46.2 kJ,C错误;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1molCO2(g)分解产生1mol CO(g)和0.5mol O2(g)时吸收热量283.0 kJ ,故2CO2(g)=2CO(g)+O2(g)的△H=+566.0 kJ/mol,D正确;答案选D。
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NH Cl固体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2I和4B.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O气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2D.用图4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答案:B【详解】A.I2受热升华,遇降温在烧杯底部凝华,而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且在烧杯底部重新化合生成NH4Cl,则无法分离I2和NH4Cl,故A错误;B.Cl2易溶于NaOH溶液,则利用图2可完成喷泉实验,故B正确;C.纯碱为易溶于水的固体,不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应选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故C错误;D.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D错误;故答案为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碘单质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I2(g)+H2(g)⇌2HI(g) △H =-9.48 kJ/mo1②I2(s)+H2(g)⇌2HI(g) △H=+26.48 kJ/mo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1 molH2(g)和足量I2(g)充分反应,放出热量9.48 kJB.该条件下,碘升华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2(s)⇌I2(g) △H=+35.96 kJ/molC.相同条件下,Cl2(g)+H2(g)⇌2HCl(g)的△H>-9.48 kJ/molD.反应①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答案:B【详解】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该条件下,l mol H2(g)和l mol I2(g)充分反应,转化率达不到100%,因此放出热量小于9.48kJ,A项错误;B.按盖斯定律:②-①得出:碘升华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2(s)=I2(g)△H=+35.96kJ·mol -1,B项正确;C.非金属单质越活泼,与氢气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因此氯气与H2反应比碘蒸汽与H2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H的绝对值更大),由于放热反应的△H为负值,则△H更小,所以相同条件下,Cl2(g)+H2(g)=2HCl(g)的△H < -9.48 kJ·mol-1,C项错误;D.由于固态碘具有的能量低于气态碘具有的能量,因此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与反应①是放热反应无关,D项错误;答案选B。
2.十氢萘(C10H18)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C10H18→C10H12→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
反应Ⅰ:C10H18(l)−−→C10H12(l)+3H2(g) ΔH1反应Ⅱ:C10H12(l)−−→C10H8(l)+2H2(g) ΔH2在一定温度下,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1>ΔH2>0B.ΔH1=E a1-E a2C.该脱氢过程速率的快慢由反应Ⅰ决定D.C10H18脱氢过程中,不会有大量中间产物C10H12积聚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和Ⅱ,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均大于反应物能量总和,说明反应Ⅰ和Ⅱ均为吸热反应,结合△H=生成物能量总和-反应物能量总和,则ΔH1>ΔH2>0,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E a1为反应Ⅰ的活化能,E a2为反应Ⅱ的活化能,ΔH1>E a1-E a2,B错误;C.由图可知,E a1>E a2,则说明反应Ⅱ比反应Ⅰ速率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由慢反应决定,则该脱氢过程速率的快慢由慢反应Ⅰ决定,C正确;D.由图可知,E a1>E a2,则说明反应Ⅱ比反应Ⅰ速率快,即消耗C10H12速率大于生成C10H12,所以C10H18脱氢过程中,不会有大量中间产物C10H1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好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CO (g )的燃烧热:-1ΔH=-283.0 kJ mol ,则222CO (g)=2CO(g)+O (g)反应的-1ΔH=+566.0 kJ molB .用稀氨水与稀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计算得到的中和热的ΔH 偏小C .若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此反应为吸热反应D .一定条件下将21 mol SO 和20.5 mol O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79.2 kJ ,则:2232SO (g)+O (g)2SO (g)ΔH=-158.4 kJ/mol答案:A【详解】 A .在一定条件下,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已知CO (g )的燃烧热:-1ΔH=-283.0 kJ?mol ,则222CO (g)=2CO(g)+O (g)反应的-1ΔH=+566.0 kJ?mol ,A 正确;B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吸热,用稀氨水与稀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计算得到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焓变小于0,则ΔH 偏大,B 错误;C .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若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此反应为放热反应,C 错误;D .一定条件下将21 mol SO 和20.5 mol O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79.2 kJ ,由于可逆反应,因此1mol 氧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58.4kJ ,D 错误; 答案选A 。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2H 2(g)+O 2(g)=2H 2O(g) △H=﹣483.6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1C .H 2(g)+F 2(g)=2HF(g) △H=﹣270kJ•mol ﹣1,则相同条件下,2mol HF 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 氢气和1mol 氟气的能量之和D .500℃、30MPa 下,N 2(g)+3H 2(g)⇌2NH 3(g) △H=﹣92.4kJ•mol ﹣1;将1.5mol H 2和过量的N 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答案:C【详解】A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 >0,反应吸热,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 错误;B .燃烧热指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而2H 2(g)+O 2(g)=2H 2O(g) △H=﹣483.6kJ/mol 中H 2O 不是液态水,气态水变为液态水释放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B错误;C.H2(g)+F2(g)=2HF(g) △H=﹣270kJ•mol﹣1,说明反应放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因此相同条件下,2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C正确;D.500℃、30MPa下,N2(g)+3H2(g)⇌2NH3(g) △H=﹣92.4kJ•mol﹣1,△H是指完全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而将1.5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为可逆反应,仍不能完全进行,放出热量小于46.2kJ,D错误;答案选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天然气可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CO 、H 2),其有关反应如下:①CH 4(g)+CO 2(g)=2CO(g)+2H 2(g)ΔH 1②CH 4(g)=C(s)+2H 2(g)ΔH 2=+75kJ·mol -1 ③C(s)+12O 2(g)=CO(g)ΔH 3=-111kJ·mol -1 ④C(s)+O 2(g)=CO 2(g)ΔH 4=-394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②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B .CO 的燃烧热为283kJ·mol -1 C .若3molC(s)燃烧生成1molCO(g)和2molCO 2(g),则损失的热量为111kJD .在上述反应①中,ΔH 1=-247kJ·mol -1[ 答案:B【详解】A .该反应的△H>0,△S=S 后-S 前>0,由自发进行的判据△H-T △S<0知,该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A 项不符合题意;B .表示CO 的燃烧热的方程式为:221CO(g)+O (g)=CO (g)2△H 5,根据盖斯定律,△H 5=-△H 3+△H 4=(111-394)kJ/mol=-283kJ/mol ,即燃烧热为283kJ/mol ,B 项符合题意; C .若完全3molC 完全燃烧,为生成3molCO 2(g)放出的热量,但是3molC 燃烧只生成了2mol CO 2(g)和1molCO(g),可知损失热量等于1molCO(g)燃烧放出的热量,即283kJ , C 项不符合题意;D .根据盖斯定律,△H 1=△H 2-△H 4+2△H 3=+247kJ/mol ,D 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 ·mol −1,则H 2SO 4和Ca (OH )2反应的中和热△H =2×(-57.3)kJ ·mol −1B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 =-890.3kJ ·mol −1,则CH 4(g )+2O 2(g )=CO 2(g )+2H 2O (g )ΔH <-890.3kJ ·mol −1C .已知:500℃、30MPa 下,N 2(g )+3H 2(g )2NH 3(g )ΔH =-92.4kJ ·mol −1;将1.5molH 2和过量的N 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D .CO (g )的燃烧热是283.0kJ ·mol −1,则2CO 2(g )=2CO (g )+O 2(g )反应的△H =+566.0kJ ·mol −1答案:D【详解】A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 水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中和热ΔH =-57.3kJ /mol ,但H 2SO 4和Ca (OH )2反应生成CaSO 4放热,所以H 2SO 4和Ca (OH )2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故A错误;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吸热,所以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故B错误;C.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完全,所以将1.5mol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46.2kJ,故C错误;D.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g)=CO2(g) ΔH=-283.0kJ•mol-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566.0kJ·mol-1,故D正确;故答案选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1章综合检测1

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食物所含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谷类只提供糖类B .蔬菜是某些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C .油脂主要提供脂肪,特别是必需高级脂肪酸D .鱼、虾、蛋、奶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质【解析】 谷类不仅提供糖类,还能提供维生素B 等营养素。
【答案】 A2.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葡萄糖――→氧化CO 2和H 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 .纤维素――→水解葡萄糖――→氧化CO 2和H 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 .油脂――→水解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氧化CO 2和H 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解析】 纤维素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它在人体内主要是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
【答案】 B3.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缺钙会造成骨骼和牙齿脆弱。
当从食物中不足以得到人体所需的钙时,就要用含钙的药品来“补钙”。
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补钙药品的是( ) 【导学号:72062159】A .CaCO 3B .CaOC .Ca(OH)2D .Ca【解析】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等,影响人的生长发育。
可以作为补钙药品的应是钙的盐,金属钙、氧化钙、氢氧化钙都不能作为补钙药品。
【答案】 A4.苹果切开后的剖面在空气中会很快变黄,有人称之为“苹果生锈”。
若将维生素C溶液涂在新切开的剖面上,剖面就不会迅速变成黄色。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导学号:72062160】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解析】苹果切开后被空气氧化变黄。
涂上维生素C溶液后不变黄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答案】 B5.以下物质可能是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的是()C.CH3CH2COOHD.CH3CH2CH2OH【解析】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均为α氨基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1.我国继启动了食盐补碘工程之后,今年又启动了补铁工程。我国补铁工程的载体主要是
A 食盐 B 淀粉 C 酱油 D 食油
2.人剧烈运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
式为 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体现该物质酸性的基
团是
A.羟基 B.甲基 C.乙基 D.羧基
3.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
A 纤维素、脂肪 B 蛋白质、高级烃 C 淀粉、油脂 D 蛋白质、硬化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都能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
B.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水是营养物质
5.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
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
B. 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
C. 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7.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
确定它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
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 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
B 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
C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D 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不相等
8.蛋白质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下列有关蛋白质及水解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多肽通过氢键形成具有螺旋状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B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一种纯净物质
C 某多肽的结构如下,则该多肽水解的最终产物有4种
NHCH(CH3)CONH(CH2)2CONHCH(CH3)CONHCH(CH2SH)CONHCH2CO
光能
叶绿素
(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等)+O2
CO2 + H2O + 微量元素(P、N等)
D 如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可服用大量的鸡蛋白解毒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10.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4小题: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
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
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
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
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
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新制氢氧化铜,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
管。
11.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 )
A.A和C B.A和E C.C和E D.A、C和E
12.有一支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 )
A. A B.C C.E D.不能确定
13.液体颜色不呈砖红色的原因是()
A.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
B.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无还原糖
C.淀粉酶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D.淀粉酶在100℃时失活
14.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
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A.淀粉完全水解
B.淀粉部分水解
C.淀粉未能水解
D.淀粉酶与碘反应
15.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
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
“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可能符合题意的是
A “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B “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C “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D “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Cu(OH)2↓
16.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但不一定都溶于水
B.葡萄糖和果糖性质不同,但分子式相同
C.蔗糖和葡萄糖都是单糖
A B C D E F
甲组(20℃)乙组(40℃)丙组(100℃)
D.摄入人体的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为葡萄糖
17. 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B. C. D.
18. 调味剂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向其中加入盐酸适当处理可得谷氨酸,谷氨酸具有两性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将一定量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C.食盐是咸味剂,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钠
D.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甜味剂,它属于多羟基化合物,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19.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9O
C.滴定时碘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D.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20.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oger.D.Kormberg,他提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细胞如
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B.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C.蛋白质均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D.人造丝和蚕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时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1.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盐,如锌营养盐、钙营养盐、硒营养盐、低钠营养盐、
加碘营养盐等十多种营养保健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单质碘
B.钙营养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氯化钙、碳酸钙等含钙物质
C.低钠盐中的钠离子比氯离子少,所以低钠盐是一种带负电的物质
D.这几类营养盐的主要成分都氯化物
22. 美国天文学家在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察台探测到了银河系中心2.6万光年处一巨大气云
中的特殊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表明那里可能有乙醇醛糖分子存在。下列有关乙醇醛糖
(HOCH2CHO)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醛糖是一种有机物,不易溶于水
B.乙醇醛糖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
C.乙醇醛糖与甲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D.1 mol 乙醇醛糖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1 molAg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24. 下列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 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 用食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积存的水垢
C. 用纯碱(Na2CO3)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
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分化纤织物与纯毛织物
25. 下列4组连线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