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保卫黄河的教案

合集下载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保卫黄河》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保卫黄河》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歌曲《保卫黄河》教案一. 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合唱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这首歌曲的演唱难度较大,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逐渐增强。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保卫黄河》的深刻内涵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保卫黄河》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保卫黄河》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2.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3.对比教学法:分析其他同类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保卫黄河》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保卫黄河》的曲调和歌词。

2.学生准备: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合唱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保卫黄河》,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优秀4篇)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优秀4篇)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优秀4篇)《保卫黄河》音乐教案篇一保卫黄河教学目标: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一)初听: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

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三)再次欣赏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3、学生欣赏后回答。

(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缓缓起伏、平稳,描绘了长江水缓缓流淌,委婉秀丽的中下游之美。

)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段,将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绘了长江的雄伟壮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保卫黄河》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掌握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如调式、节奏、音高等,并能够正确演唱歌曲。

3.发扬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合唱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保卫黄河》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合唱的协作和统一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教学内容1.歌曲《保卫黄河》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4.合唱的协作和统一性。

(二)教学步骤1. 歌曲欣赏与介绍1.让学生观看歌曲《保卫黄河》的MV,并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 歌曲教学1.讲解歌曲的调式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

2.培养学生发音正确,流畅,感情充沛的演唱技能。

3.分段练唱,每次集中练习一个小节,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歌曲的分布。

3. 合唱练习1.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唱组,综合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确保合唱的协作和统一性。

2.练习合唱过程中,注重唱组之间的协作和个人之间的合作。

4. 课堂巩固1.针对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课堂小测。

2.让几个小组演唱歌曲《保卫黄河》,展示所练习过的成果,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评估1.教学中课堂小测,检测学生掌握的歌曲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

2.学生成果展示,评估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1.学生可自主发挥,将歌曲的旋律进行二重唱和三重唱的演唱。

2.加强对于教材外素材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保卫黄河》的背景和意义。

六、教学总结歌曲《保卫黄河》是中国革命和抗战中的经典歌曲,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保卫黄河音乐的教学案和的教学设计精选

保卫黄河音乐的教学案和的教学设计精选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导语:《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的内容。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三个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歌曲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吸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创造,并通过欣赏、感受、朗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欣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以及音乐的时代表现力。

2.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正确且形象地演唱二部轮唱;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音乐活动。

3.通过听赏、对比等方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及内涵。

4.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最新6篇)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最新6篇)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最新6篇)《保卫黄河》教学设计篇一《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桑营中心校:王永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

3、了解齐唱、轮唱、合唱等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1、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2、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前4个乐句。

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的来历,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2、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准备PPT课件钢琴一.导入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生:黄河;保卫黄河;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母亲河……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千折百弯的黄河,象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但在1937年,我们的母亲河也曾经受到过让千万代子孙铭记的屈辱。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师结: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

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

作曲家冼星海看到这部诗词,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引入课题:保卫黄河二、初听歌曲:师: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1、播放课件《保卫黄河》师: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非常壮观的流水;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保卫黄河》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演唱技巧。

3. 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保卫黄河》的词曲、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节奏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历史意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保卫黄河》的背景、作者及历史意义。

2. 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教授演唱技巧。

3.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 合唱展示:各组展示合唱成果,互相评价。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保卫黄河》歌曲的词曲、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了解和爱国情怀的体现。

3.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和谐度等。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或相关资料,用于介绍歌曲《保卫黄河》的背景、作者及历史意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 乐谱,用于指导学生演唱。

4. 分组练习的场地。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内的音响设备应保证音质清晰,以便学生更好地聆听和学唱歌曲。

2. 教室内的座位安排应便于学生分组练习和合唱。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抗日战争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歌曲和故事。

2. 引导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相关历史遗址,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保卫黄河教案5则优秀版

保卫黄河教案5则优秀版

《保卫黄河教案》保卫黄河教案(1):教学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用心参与聆听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资料、音乐情绪极不一样表演形式的不一样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资料、音乐情绪极不一样表演形式的不一样效果。

教学难点: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光盘。

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出示有关抗日的资料。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一样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我的祖国。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引入课题:二。

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1。

初听: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聆听回答:生①:十分壮观的流水;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

分析:时代背景、歌曲来源。

播放课件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创作出来的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

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

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抗日救亡歌曲的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

3. 合唱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的旋律演唱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2. 理解歌曲的背景和内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和合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教师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保卫黄河》歌曲及相关背景资料。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

3. 乐谱:提供《保卫黄河》的合唱谱。

第二章:歌曲《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

2.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二、教学内容1. 《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介绍。

2. 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抗日救亡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的片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保卫黄河》歌曲及相关背景资料。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

第三章:歌曲《保卫黄河》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析《保卫黄河》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的旋律分析。

2. 歌曲的节奏分析。

3. 歌曲的歌词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变化。

2. 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歌曲的片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保卫黄河》歌曲及相关背景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卫黄河的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

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

(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缓缓起伏、平稳,描绘了长江水缓缓流淌,委婉秀丽的中下游之美。

)
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段,将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绘了长江的雄伟壮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