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学论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1.经济实力特征
所谓经济实力特征,是指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违法犯罪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通过违法犯罪手段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并非黑社会组织犯罪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所独有,事实上,通过违法犯罪手段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是大多数刑事犯罪人所追求的目的。因此,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通过违法犯罪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特征,既无法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分,也无法反映出黑社会性质其组织犯罪所独有的特点。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特征,应当说是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组织的特征之一,但是对于作为黑社会犯罪组织初级阶段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而言,这一要求显然过高。在当前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并不多见。因此,前述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领导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解释中,所指的“只要采用非法手段敛财,或以其他手段获取一定经济利益,即使目前经济规模不大,也应认定具备该特征”,实际上就是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特征的折衷或者变相的取消。
----------------------------------------
注释:②参见范德繁:《浅析我国刑法中的黑社会概念》,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2期。
----------------------------------------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特征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解释》第1条对此进一步解释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组织结构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显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2)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3)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4)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欧、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领导也指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关键要把握“性质”二字。在办案中,要正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中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第一,在组织结构特征方面,只要犯罪集团有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有一定数量的成员,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不论其是否有组织名称、书面章程、固定活动场所,只要该集团有较为明确严格的“帮规”、“家法”等行为规则或“约定”,不论其内容是简单还是繁琐,即成立该特征。第二,在经济实力特征方面,只要采用非法手段敛财,或以其他手段获取一定经济利益,即使目前经济实力规模不大,也应认定具备该特征。第三,在行为方式特征方面,只要该犯罪集团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非法手段称霸一方,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即具备该项特征。第四,在社会背景特征方面,不应以结果论,即不应以最后是否将国家工作人员拉下水为具备这项特征的要件。上面四个特征中前三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第四个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也应同时具备,但在实践中,也可以视具体案情有适当的灵活性。①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领导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解释,与《解释》第1条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解释相比,其论述更为详尽清晰,条件也较为宽松,但二者的共同点也较为一致,即与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规定相比,除了刑法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活动特征外,这两种解释还强调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实力特征和社会背景特征------------------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分析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分析作者:刘炳岐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10期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其以谋取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同时其积累的经济基础又是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
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创立及发展阶段,使用暴力手段及从事不法和垄断经营是其完成资本积累的主要方法,在其寻求转型和掩盖自己所作所为的阶段,政治投资和洗钱又是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组织;资本积累;转型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9-0066-03作者简介:刘炳岐(1993-),男,山西孝义人,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刑事侦查学专业,辅修金融学。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world property organizationAbstract:Underworld property organization is a special kind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making economic profits is its fundamental goal,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mulation of economic foundation is the premise of the its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 the founding and development stages of underworld property organization,the use of violence and engaged in illegal and monopoly is the main way to accomplish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in its quest for a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cover up his actions,political investment and money laundering is the main measure taken.Key words:The underworld property organization Economic organiz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Transformation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更加严密和隐蔽,组织更加成熟,发展更为迅速,牵涉的经济利益也是更为广泛,一件件大案要案无不显示出这些黑社会性质组织令人震惊的经济实力。
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研究的论文

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研究的论文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以及分配方式的改变,有着帮派血统的犯罪模式开始“重出江湖”,集团组织性质的“涉黑”案件数量与日俱增。
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应具备组织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及经济性特征。
厘清特征,才能对研究“涉黑”组织犯罪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展开分析。
论文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集团组织“涉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修正案中,立法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做了较为明确的诠释和定义。
总体说来可以从表面和内在两个层面进行解释,从内在层面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和内部结构方面都较为固定,每一层阶都有特定的任务和信息传递方式,为完成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又不同功能的分工;从外在层面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不法手段或者是披着合法外衣的不法勾当来扩大影响,加强对地区、行业的控制力。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笔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应具备组织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及经济性特征。
一、组织性特征在《刑法修正案(八)》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模组织性被描述为应具备“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组织性的核心是具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特征。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提到了“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该款事实上是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式特征进行了诠释。
笔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形式应该分为几个方面理解,首先,内部的结构应具有层级性,从上到下呈金字塔结构展开,各个层级的分工合作较为清晰,并且层级数量不少于三个。
其次,有严格的帮规或者是戒条。
这种准则行的纪律会贯彻到整个组织的上下,并且在该条规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犯罪活动。
所以,一些省市有这样的规定,在组织形式特征中应体现以“有被组织和成员认可的帮规、戒律、家法等行为规则或约定俗成的规矩,但不要求必须具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纲领、章程、文字规约等作为必要条件”其三,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会披上合法的“外衣”,已成气候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逃避法律打击和惩治,利用之前积累的非法资金成立公司,借助公司的合法外衣,从事更大的非法活动。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成因、预防与控制日期:2008年6月17日| 来源:不详| 纠错补充| 建议投诉| 书签收藏(三)个人原因1、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扭曲。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作出一些违法的行为甚至犯罪。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由于受外来不良文化以及不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造成很多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2、个人的不良交往。
不良交往是指个体所进行的可能产生妨害其心理健康后果的交往活动。
实践中,由于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以及学校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青少年从小就有不良交往。
譬如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离异、父母对孩子管教不严、家庭的不良交往等都能造成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同时由于现在学校多追求升学效率而划分好差班、快慢班而使一部分本不是很坏的学生和一些坏学生呆在一起最终导致一部分人误入歧途。
(四)经济原因。
这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追求高额利润,摄取巨额财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根本目的。
他们多通过贩毒,控制卖淫、开设赌场、实施抢劫、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以及向合法行业渗透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但要保证这些利润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的使用武力保障。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预防和控制体系(一)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
当前,我国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仅存在于《刑法》第297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且可操作性都不强。
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以有效打击和控制此类犯罪,也使执法者有法可依。
(二)加强司法执法力度,健全监督机制。
有很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由于打击不力而形成的,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执法者往往很难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有效的打击,或者是由于执法者的放纵,或者是有人打招呼而使违法者得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终使这些黑社会组织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可能转变为黑社会组织。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对策

转标包,从中渔利 。但值得注 意的是我国也已有个别地区的黑社会性 事。对重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的犯罪 ,要 从其侵害 的直接 客体 、造成
质犯罪开始 出现这一趋势 ,应 引起我们 的高度 重视 。
的 社 会 危 害 和 政 治 影 响 综 合 认 定 犯 罪 的 性 质 ,依 法 严 惩 。
(二 )犯 罪活动大多数 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 )加 大反腐 败力度 ,清除黑社会性质犯 罪组 织的 “保护伞”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增多 、蔓延 的原 因,与同时期社会上产 生的 消极腐败现象 并呈蔓延发展有关。遏制此类犯罪 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
如敲诈 勒索、收取 保护费、开设地下赌场等等 而这些犯罪手段 是基层政权 、政法 队伍 是否廉 洁高效 。要逐步 改善 基层干警办案条
(三 )经济 目的明显 ,而政治 目的 尚不突出
(三 )加 强思想道德和观念体 系的建设 .
我 国 目前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活动大 多数仍 以获取非法经济利
公众既可以是犯罪的最大同盟者 ,也可 以是犯 罪的最大抵抗者 。
益为主要 目的,尚未大规模向政治领域渗透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把 从本质上说 ,有组织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市民社会道德和 自我 约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暴力手段 的使用 。包括对外和对 内两个方
犯罪 灾难 ”之 一。
面。对外,它是一种犯罪手段 ,通常采用 武力威 胁恫吓、殴打 、凶杀 、伤
20世 纪 8O年 代末,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 国大陆开始 出现 。 害、爆 炸等手段,他们拥有专门的打手 、杀 手,使用 管制刀具和各种枪
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只是黑社会组织的初始阶段 ,具有黑社会 的一些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 ,处 于普通犯罪集 团向黑社会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特征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特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一些非法组织,其成员通常从事非法活动,如暴力犯罪、勒索、贩毒、走私、恶意敲诈等,以实现其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组织。
这种组织通常具有一定的行为特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特征:1.暴力和威胁行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通常以暴力手段来进行恐吓、威胁和打击对手,并维护自身的权威地位。
他们可能使用暴力手段对违规成员施加惩罚,也可能对反抗他们的个人或团体使用暴力。
2.利用恐吓和敲诈勒索:这些组织经常以恶意敲诈和威胁来获取金钱、财物和资源。
他们可能威胁要毁坏商家的财产、威胁殴打顾客和员工,以此达到获取金钱的目的。
3.贩毒和非法活动: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往往与贩毒、非法赌博等非法活动有关。
他们可能走私毒品、合成和分销药物,并从中获利。
这些组织还可能组织非法赌博和其他欺诈性活动,以获取不法利益。
4.社会渗透和控制:这些组织通常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渗透和控制,例如在娱乐、教育、经济等领域影响力的扩展。
他们通过资金投资、经济活动和非法手段获得社会地位和权力。
5.有组织犯罪网络: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通常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网络,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分工明确。
他们可能通过合伙人关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以及其他非正式的组织方式来实现协作和合作。
6.高度保密性:这些组织通常保持高度的保密性,避免与执法机构和其他有关联的组织产生过多的接触。
他们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保护组织成员的身份和行动,例如使用代号、加密通信,以及限制对外界的透露。
7.社会影响力: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常常通过暴力手段和其他非法活动来建立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他们可能在一些社区或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对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8.招募新成员:这些组织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招募新成员,可能通过暴力威胁或诱骗手段拉拢年轻人加入。
他们可能以提供经济帮助、保护和身份认同等方式吸引新成员,以扩大自己的力量和影响范围。
总之,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具有一系列的行为特征,包括使用暴力、进行恶意敲诈、从事贩毒和走私等非法活动,并通过渗透和控制社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经济学视角考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1]
![从经济学视角考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1]](https://img.taocdn.com/s3/m/827f8afd0242a8956bece452.png)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jjglgbxyxb200803010.aspx
万方数据
1.行为性成本。行为性成本,是指犯罪人为实施犯罪所必须作出的行为支出。不同的犯罪行为,其行为性窃者的行为性成本,盗窃者的行为性成本高于受贿者的行为性成本,抢劫的犯罪客体相同时,犯罪对象的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而且领导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行为性成本一般来说往往高于其他犯罪形式,水平和更大规模发展,以实现“规模效应”。罪工具,维持组织运转,贿赂,逃避侦查,逃跑等所支出的费用。单个人及一般的共同犯罪由于资金能力限制,无法从事需要较高投入的犯罪活动,其犯罪规模也停留力,通过加大物质性成本的投入,扩大组织规模,购买先进的通讯和交通工具,甚至枪支弹药,使犯罪规模不断扩大,犯罪水平不断提高,以获取巨额犯罪收益。施犯罪前后所经历的恐惧、惶惑,悔恨等消极情绪的势单力孤和易受打击的心理。一般说来,黑社会性质罪价值观,组织成员之间意气相投,相互强化了反社会的心理,降低了责罪感。同时,黑社会性质组织内部分工协作、共同犯罪,又通过各种方式编织保护网,提高了犯罪的成功率,降低了受法律惩处的风险,因此,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恃无恐。由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惩处成本大大降低[2]。(二)惩罚成本犯罪收益。但是,惩罚成本是预期成本,因为犯罪人因犯罪而受惩处只是一种可能性,即其可能遭受惩处也式相比,具有较强的自我防护能力。黑社会性质组织逃跑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通过金人员,编制保护伞,为黑社会性质组织通风报信,开脱说情,为查处黑社会性质组织设置障碍,或不依法履动,使其能够逃脱打击,在较长时间内,为非作歹,称霸一方,极大地降低了惩罚成本[3】。(一)从广度和深度上大规模拓展犯罪市场限性,其犯罪市场是局限的。员的分工协作,较强的资金和先进的装备能力,则能突破这些界限。从地域看,黑社会性质组织可以实现看,黑社会性质组织不仅可以从事走私、贩毒、赌博、欺行霸市等非法活动,同时还以合法名义开办各种企业,大规模介入212商活动[4]。(二)垄断犯罪市场,获取巨额垄断利润有市场就有竞争,同样.在犯罪市场上也存在着竞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打击,后者如不同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犯罪集团相比处于有利地位,往往在竞争中获取进而控制一定地域或垄断某些行业,获取巨额垄断利润。同时,在竞争中,不同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间为了自身利益也可能达成协议,划分势力范围进行合作。从经济理论上讲,只要犯罪效益大于1,犯罪就有可能存在。我们可以看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基于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加大对行为性成本和物质性成本的投入、大幅度削减心理惩处成本和惩罚成本,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垄断犯罪市场,使之几何级倍数增加犯罪收益,从而有可能使犯罪收益大于1或远大于1[5]。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质组织越来越猖獗,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学分析,能够使我们加深和拓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现象,其组织同样遵循成本与收益等经济规律。加强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在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掌握主动,使公安司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文献][1]詹姆斯·s·科尔曼.黑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Ez-I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i-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_001.[3]张穹.关于。严打”整治斗争中的法律适用问题[N].检查日报,2001,(3).1-43赵秉志,于志刚.论我国新刑法典对有组织犯罪的惩治[J].法商研究,1999,(6).1-s3黄京平,石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刍议[J].法学家,2001。(5).[本文编校:柴歌]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经济学探析

人实施 犯 罪行 为投 八 的资源 , 因投 资于其 他 识 、 价 值 认 同和 行 为 方 式 上有 较 大 差 异 , 对 面 和 详 细 的研 究 。 刑 罚的 经 济 学分 析 , 旨在 合法 行为 可能 获得 的 收益 。 种 种原 因导 致 的 人 类社 会 的发 展 不 起 主导 和 决 定 作 用收益 。 三是 罪 犯逃 脱 击 。 因此 , 黑 社 会性 质 组 织 犯 罪 于刑 罚 的 确 也 是 蛮横 的 。 ” ① 这 些思 想 体 现 了朴 素 的成 司 法追 究 的成本 , 由于大 多数 黑社 会 性质 组 定 性而 言 , 相对 较低 。 本一 收 益分 析方 法 , 闪耀 着经 济学 思维 的光 织 已通 过 贿 赂 寻得 了保 护伞 , 因此 其逃 跑 、 4 . 其他 成本
文《 犯 罪和 刑罚 》 奠 定 了犯罪 经济 学 的基础 ,
预设 了资源稀 缺性 的理 论前 提 。 具体而言, 犯 罪 的机 会 成 本 是 指 犯 罪
处, 往往 形成 了共 同的 犯罪 文 化 , 有学 者 称 之为 犯罪 亚 文化 ⑦ , 即 与主流 文 化在 观念 认
波 斯纳 则 在 前 者 的研 究 基 础 上 , 在《 法 律 的
芒。
隐匿的成 本 比较高 , 但相 对“ 安全 ” 。 具体而言, 刑 法 的经 济 学 分 析 可 以分 2 . 犯 罪 的机会 成本 借 鉴 了 微观 经济 学机 会 成 本 的概 念 :
此处 主要 是 指 心 理 惩 处 成 本 , 即 社 会 对 罪犯 的 评 价 降低 以及 罪 犯 自身心 理 受 到 负罪 感 的谴 责 , 以及 担心 受 到 司法机 关 追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史学论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
为特征分析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法史学论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关键词:非法商务活动;垄断;暴力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指由3人或3人以上组成的人数众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并建立起一定的势力范围和保护伞的非法组织所实施的犯罪。
目前,理论界有人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主观特征不能概括为追求经济利益,追求财富、荣誉和权力的三位一体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目的。
当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的观点比较准确的。
笔者赞同主流观点,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而且在经济上有很强的贪婪性。
考察历史上的帮会组织及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现状就发现他们均是在主流社会控制相对薄弱的区域建立的反社会、反主流的亚文化群体,他们所追求的不是政治地位和政治理念,而是巨额的经济收益,这也是他们实施犯罪行为的组织犯罪组织的巨大动力。
从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犯罪的初期即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大多从事走私、开设赌场、聚众赌博、诈骗、绑架、非法经营等非法活动获取经济收益,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会寻求合法的经济实体来掩护非法的所得,或者当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能够在一定地区或行业内获得巨大收益会使用暴力对同行之间进行排挤、打压,从而保证该组织在此行业、地区内的绝对的优势,进而获得更丰厚的犯罪收益。
当然,为了使主流社会认可其存在,不查处或不干扰他们的犯罪活动或犯罪组织,也需要其拿出部分的犯罪收益去寻求政治庇护,向政府、执法机关进行渗透、贿赂,甚至直接在政府机关内部担任职务,他们所追逐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尽各种可能是主流社会留出相应的空间让其地下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
黑社会性质组织控制一定社会区域或者行业,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从事局部的非法控制。
但是黑社会组织对社会的非法控制主要是对社会的局部控制,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虽然具有黑社会的性质,对社会有一定的控制和影响力,但它还没有发展到黑社会的程度,不能对整个地区或者社会的较大方面有影响力,只能是控制或者影响一定区域或者行业。
这里的一定的区域,通常是在一个区、县或者乡镇范围内,有些较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势力范围只有几个村庄或者是市场、码头、车站,少数发展时间较长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势力范围能够扩展到一个较大的城市。
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一定区域或行业的非法控制和影响是有限度的,它并不能控制区域或者行业内的所有方面,通常还没有达到使该区域内的正常社会完全受制的程度,只要该组织在区域或者行业内实施了大量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受到欺压、残害,并认识到或者感觉到该组织的非法控制和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受到该组织的严重破坏,就可以认为这一组织对一定区域或
者行业形成了非法控制和影响。
第二,称霸一方,实行垄断经营。
黑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社会,不仅要有管理者、控制者——黑社会组织成员,还必须要有被管理、控制的对象——固定的场所与稳定的人群,而稳定的人群与固定的场所的结合便形成了社区或行业。
这既是黑社会组织控制的对象,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空间。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都控制相对独立的、垄断性的势力范围,在一定区域诸如某一村、乡、镇、县、集贸市场,或者在一定行业诸如建筑业、运输业、娱乐服务业、手工业等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欺行霸市,垄断集贸市场,形成非法控制或者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
同时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同时及形成之后,通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凭借其政治、经济、人员、犯罪装备等资源和实力,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所提供的非法保护,在主流社会行政区域之内划定地下控制范围,并以暴力或其他手段营造黑社会恐怖气氛,把触角伸向一个或多个行业,或称霸一方、或划分势力范围,在主流社会中建立一个社会控制体系,俨然是国中之国。
当然,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争夺和保护自己的地盘,各个组织之间也不惜火拼,以此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其势力范围内插手地方经济活动,控制、垄断某些领域,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从而使合法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此外,他们还在自己的地盘内,向商家强收保护费,要求提供捐款和赞助费等,群众敢怒不敢言,扰乱了社会的安定,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经济贪婪性的特征不断地促使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武装自己,发展壮大队伍,进行新的、更高的手段的犯罪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渗透到经济领域,通常从事非法经营,但也不排除从事合法经营的可能性。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实体在追求经济目的的同时,更在于追求对某一经济领域的非法垄断和控制。
当然,当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发展到高级阶段,已经形成典型意义的黑社会组织犯罪时,不排除黑社会性质组织可能会为了进一步追求合法权而介入政治,直接或间接地掌握政治力。
但是从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现状来看,为了维护犯罪收益会拉拢、腐蚀政府官员或执法人员,其基本的目的不是为推翻社会,改变现状,而是为该组织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提供种种便利条件,使该非主流社会能够长期得以存在和发展。
他们看重的还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此外,暴力性、敛财性和腐蚀性是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三大行为特征,它们共同维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生存。
为了巧取或豪夺,往往在手段上具有凶残性和暴力性,并会针对特定的人和物,用非常手段敛财,和经济的贪婪性紧密相连。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往往软硬兼施。
所谓硬手段,就是暴力手段,既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起家的资本,也是该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软手段,是与暴力手段相对应,主要就是拉拢腐蚀的手段,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收买人心,扩展社会关系网的资本投入。
软硬两种手段并存,交替使用,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两根支柱,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表明了黑社会性质组织要想存在和发展,达到称霸一方,获取丰厚犯罪收益的目标,就必然会实施大量的抢劫、绑架、敲诈勒索、甚至放火、杀人等暴力犯罪行为。
当然不能排除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合法经营的可能性,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往往也会使用暴力手段对其他的经营者进行排挤、打压、恐吓,因此可以说暴力手段也是不同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间争夺地盘、争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暴力手段的使用,包括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
对外,它是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