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合集下载

认识高尿酸血症及降尿酸药物

认识高尿酸血症及降尿酸药物

认识高尿酸血症及降尿酸药物610036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也不再是个新鲜事,并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医院常常能见到“90后”甚至“00后”因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患者。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高尿酸血症的男性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且男性处于18-29岁、30-39岁及≥70岁这三个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32.3%、28.4%、19.5%,属于高发病年龄段。

作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了解和认识高尿酸血症是非常有必要的。

1.什么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主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来源。

内源性为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占尿酸总量的80%;外源性是从富含核苷酸的食物中摄取而来,占尿酸总量的20%。

尿酸产生后,约2/3通过肾脏,1/3通过消化道排泄。

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而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的时就会破坏这个平衡,发生高尿酸血症。

2.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是什么?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危害因素。

当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会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

除了痛风之外,高尿酸血症还与心衰、动脉硬化、血脂代谢异常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吗?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有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4.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如何管理?(1)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是治疗高尿酸血症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最好大于2000ml,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饮水以白开水为主,牛奶,淡茶,咖啡等也可适量尝试,而果汁以及所有富含果糖的饮料都应当尽量避免食用。

多食用新鲜蔬菜、鸡蛋,适量食用富含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豆制品。

高尿酸血症——精选推荐

高尿酸血症——精选推荐

⾼尿酸⾎症概述⾼尿酸⾎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状态下,⾮同⽇两次空腹⾎尿酸⽔平男性⾼于420µmol/L,⼥性⾼于360µmol/L,即称为⾼尿酸⾎症,尿酸常由嘌呤代谢合成,通过肾脏及肠道排泄,因此常常由于排泄障碍或者尿酸⽣成过多所致,主要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疾病,暂不需要⼿术治疗。

就诊科室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是否医保是英⽂名称hyperuricemia是否常见是是否遗传是并发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结膜炎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性治疗临床症状⾎尿酸增⾼、关节疼痛、蛋⽩尿、⾎尿好发⼈群中⽼年男性、饮⾷习惯不良者、肥胖者、存在肾部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服⽤利尿剂者常⽤药物别嘌呤醇、苯溴马隆、⾮布司他、拉布⽴酶常⽤检查⾎尿酸测定、X线检查、尿酸测定原发性⾼尿酸⾎症原发性⾼尿酸⾎症多是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聚集发⽣有关。

继发性⾼尿酸⾎症继发性⾼尿酸⾎症是某些系统性疾病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或药物引起。

⽆症状性⾼尿酸⾎症通常指的是⽆临床症状,但是⾎值提⽰尿酸升⾼,如果⾼于480以上的话,常会合并⾼⾎压和糖尿病。

病因⾼尿酸⾎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嘌呤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主要为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产⽣,⼩部分由外源性富有核酸的⾷物分解⽽来。

因⼈类缺乏尿酸氧化酶,故尿酸是⼈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也与体内尿酸产⽣过多或排泄过少有关。

主要病因尿酸排泄减少肾是尿酸排泌的主要器官,传统认为主要通过下列⼏步途径,⼏乎全部由肾⼩球滤过;近端⼩管起始部重吸收;近端⼩管中部分泌;近端⼩管终末部的第⼆次部分重吸收。

髓袢升⽀和集合管也可对尿酸进⾏少量重吸收,故在肾⼩球滤过率下降、近端⼩管分泌减少和重吸收增加的情况下,均可发⽣⾼尿酸⾎症。

过量饮酒可以通过增加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分解,促进尿酸形成,并阻断尿酸从肾⼩管的分泌。

因此,⼤量饮酒可以引起⾼尿酸⾎症。

痛风系列之五-药物治疗帮您忙

痛风系列之五-药物治疗帮您忙

药物治疗帮您忙痛风系列教育之五2降尿酸药物的作用机制5药物治疗的目的4急性期用药3降尿酸药物的分类目录contents1痛风药物治疗概述6常用治疗指标1痛风药物治疗概述降尿酸物在痛风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

使用降尿酸药指征包括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

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357umol/l(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

3降尿酸药物的作用机制根据降尿酸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主要把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分为两类: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

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

2一般降尿酸药分为两类3降尿酸药物的分类1)促尿酸排出药:①丙磺舒②苯磺唑酮③苯溴马隆●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

●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

●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目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2)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别嘌呤醇●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4)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

●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

●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3安全合理使用降酸药●急性发作平熄●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监测不良反应●目标水平:维持长期稳定,血尿酸<6.0mg/dl使痛风石吸收,血尿酸<5.0mg/dl急性期用药原则●按照痛风自然病程,分期进行药物治疗。

降尿酸最好的药

降尿酸最好的药

降尿酸最好的药
降低尿酸的药物比较多,这方面的药物西药功效会更好一些,它具有抑制尿酸合成的作用,在促进尿酸代谢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抗尿酸的药物最重要的就是秋水仙碱,它能够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另外还有别嘌醇,对于原发和继发性的高尿酸血症,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降尿酸最好的药
★1、秋水仙碱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
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家族性地中海热。

★2、别嘌醇
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②反复发作和慢性痛风者;③痛风石;④尿酸性
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⑤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3、丙磺舒适用于发作频繁的痛风性关节炎伴高尿酸血症者及痛风石,但必须:①肾小球滤过率&gt;50~60 ml/min;②无肾结石或肾结石史;③酸性尿不强;④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者。

★4、苯溴马隆本品为强有力的促尿酸排泄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石。

5、非布司他非布司他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尿酸盐浓度而发挥作用,是一种治疗痛风的新药。

临床研究表明非布司他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方面具有
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可快速降低血尿酸水平,尤其对于存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第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

其代表药是别嘌醇(别嘌呤醇)。

别嘌醇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不受肾功能的限制,故痛风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尿酸排出过多应首选本药。

与促尿酸排泄药合用有协调作用。

因药源充足、廉价,是较理想的降尿酸药之一。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次黄嘌呤,有较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可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

该药能在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存在时转变成相对应核苷酸,消耗PRPP使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

适应证:⑴尿酸合成过多而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⑵肾功能严重损害而不能使增大的尿酸负荷排出者。

⑶大剂量尿酸排泄促进剂无效或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⑷肾尿酸结石反复形成者。

⑸每日尿酸排泄超过5.9毫摩尔(1000毫克)者,易发生尿酸性肾结石的危险。

⑹有较大的多部位痛风结节者(需要两种药联用以阻断尿酸的产生和增加尿酸的排泄)。

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细胞毒制剂治疗前的患者,否则大量尿酸从肾排出,可发生急性肾小管阻塞。

用法:别嘌醇开始每天10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可逐渐增至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毫克为宜。

血尿酸浓度正常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次100毫克,每日1~2次。

其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肠胃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①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血尿酸浓度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②定期复查周围血象、肝功能等。

第二类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药。

主要用于无明显肾功能损害、60岁以下的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人,尤适用于痛风结节较多者。

用药后尿液酸碱度(pH值)迅速下降者要大量饮水并同服碱性药,以减少尿酸盐在肾脏沉积,防止结石形成。

痛风的用药及急性期治疗

痛风的用药及急性期治疗

一、降尿酸西药分类/作用机制/使用原则: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

可通过24小时尿尿酸检测,来明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排泄过少。

如果测出来尿中24小时尿酸明显增高,说明是尿酸合成过多,就应该选用抑制生成的药物;如果尿中24小时尿尿酸水平低于600mg/d,那就是排泄减少,可以选择使用促排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用法用量:需从小剂量起始。

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2~5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最大剂量600 mg/d。

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 1.5 mg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病3-4期患者推荐剂量为50~100 mg/d;肾脏病5期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

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超敏反应与HLA-B*5801 阳性密切相关。

非布司他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0~40 mg/d,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d。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1~3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CKD4—5期)患者慎用。

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 25~50 mg/d,2-5 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75 mg/d 或 100 mg/d,早餐后服用;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或肾移植患者,eGFR 20~60 ml/(min·1.73 m^2)患者推荐 50 mg /d。

eGFR<20ml/(min·1.73m^2)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的风险。

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一定要大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 ml以上,同时口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3次/日)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调整至 6.2~6.9,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尿酸盐在肾间质及尿道中形成结晶。

它们是痛风的特效药每天早晚喝一杯或助你尿酸悄悄降下来

它们是痛风的特效药每天早晚喝一杯或助你尿酸悄悄降下来

它们是痛风的特效药每天早晚喝一杯或助你尿酸悄悄降下来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关节疼痛和炎症。

针对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在药物治疗中,一些药物被认为对于治疗痛风尤为有效。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被认为是痛风的特效药,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别妥(TM)(Allopurinol)别妥是一种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酶类反应来减少体内尿酸的产生,从而降低尿酸水平。

别妥一般每天用药1-3次,每次150-300毫克,具体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 舒林美(Turapurinol)舒林美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和预防痛风的药物,它通过减少尿酸的生成和增加尿酸的排泄来发挥作用。

通常,成人每天使用舒林美一次,剂量为100毫克。

在开始使用舒林美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华法林合剂(Huaforin Compound)华法林合剂是一种中药方剂,据说具有治疗痛风的特效药效。

它由多种草药制成,如芦笋、天麻、川芎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使用华法林合剂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用药方法的调整。

4. 杞花地黄丸(Lycium Chinense Mill Compound)杞花地黄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常用于治疗痛风。

它由多种中药材制成,如杞花、地黄、白芍等,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10克,每天2-3次。

在使用杞花地黄丸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上述药物都是用于治疗痛风的特效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药物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同时,尽量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减少酒精和咖啡摄入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环节。

什么药降尿酸最好

什么药降尿酸最好

什么药降尿酸最好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药降尿酸最好》的内容,具体内容:尿酸高也是一种疾病,是很多人不合理饮食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吃了酸性含量的食物,那么就会诱发尿酸高的现象,那么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降尿酸最好的...尿酸高也是一种疾病,是很多人不合理饮食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吃了酸性含量的食物,那么就会诱发尿酸高的现象,那么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降尿酸最好的药排尿酸处方药:排尿酸药主要包括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该类药物可以阻止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副作用就是多排尿酸的同时也把人体其它微量元素也排出体外,会造成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所以不能长用,而且还对肝、肾有副作用,更不能长用。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2013年临床上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别嘌醇。

该药是一种强力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也是迄今为止惟一能有效减少尿酸生成、降低人体内尿酸水平的药物。

虽然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碱化尿液的药物: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本无降尿酸作用但可碱化尿液,增加尿酸在血中的溶解度,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而形成结晶。

降尿酸的饮食1.应供给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如对心肾无不利影响,应多饮水,以及一些利尿的降酸茶。

2.烹调方法多用烩、煮、蒸、氽等,少用煎、炸、熬方法。

食物应尽量易消化。

3.多选用富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食物。

可用食物:米、面、馒头、牛奶、鸡蛋、水果及各种植物油。

4.蔬菜除龙须菜、芹菜、菜花、菠菜、香菜外,其他均可食用。

5.禁用动物内脏、鱼籽、骨髓、沙丁鱼、牡蛎、小虾皮、鲭鱼、淡菜、肝、肾、脑、蛤蜊、蟹、鱼、肉汤、鸡汤、豌豆、扁豆、蘑菇、各类海鲜等,各种强烈的调味品及加强神经兴奋的食物如酒、浓茶、辣味品等。

6.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尿酸的药物及分类
第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

其代表药是别嘌醇(别嘌呤醇)。

别嘌醇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不受肾功能的限制,故痛风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尿酸排出过多应首选本药。

与促尿酸排泄药合用有协调作用。

因药源充足、廉价,是较理想的降尿酸药之一。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次黄嘌呤,有较强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可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

该药能在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存在时转变成相对应核苷酸,消耗PRPP使IMP(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减少,从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

适应证:⑴尿酸合成过多而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⑵肾功能严重损害而不能使增大的尿酸负荷排出者。

⑶大剂量尿酸排泄促进剂无效或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⑷肾尿酸结石反复形成者。

⑸每日尿酸排泄超过5.9毫摩尔(1000毫克)者,易发生尿酸性肾结石的危险。

⑹有较大的多部位痛风结节者(需要两种药联用以阻断尿酸的产生和增加尿酸的排泄)。

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细胞毒制剂治疗前的患者,否则大量尿酸从肾排出,可发生急性肾小管阻塞。

用法:别嘌醇开始每天100毫克,每日2~3次口服,可逐渐增至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0毫克为宜。

血尿酸浓度正常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次100毫克,每日1~2次。

其副作用为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肠胃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①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血尿酸浓度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②定期复查周围血象、肝功能等。

第二类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药。

主要用于无明显肾功能损害、60岁以下的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人,尤适用于痛风结节较多者。

用药后尿液酸碱度(pH值)迅速下降者要大量饮水并同服碱性药,以减少尿酸盐在肾脏沉积,防止结石形成。

常用的促肾排尿酸药有苯溴马隆(痛风利仙)、丙磺舒(羧苯磺胺),属磺胺类药,对磺胺过敏者禁用,长期应用要定期查全血细胞,防止骨髓抑制现象发生。

磺吡酮(苯磺唑酮),可作为磺胺过敏者丙磺舒的替代物。

适用于尿酸排泄低下型高尿酸血症,如果肾功能有轻度损害也可应用,有时在促进尿酸排泄增多后,肾功能也可得到改善。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的排泄。

药物和用法:
(1)丙磺舒(羧苯磺胺):是一种有效的尿酸排泄促进剂,每天1克可使肾对尿酸的排泄平均增加50%,血尿酸平均下降30%。

开始时每次0.25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至每次O.5克,每日2~3次,如果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可每1~2周再增加0.5克,直至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

每日最大剂量2克以下。

高尿酸血症控制后可再逐渐减量维持。

约5%患者有皮疹、发热、胃肠刺激、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等副作用。

(2)磺吡酮(苯磺唑酮):是保泰松的衍生物,排尿酸作用强,但无消炎作用。

由于能增强丙磺舒的作用,故对于难治性病人,两者可以合用而起到协同作用。

开始每次50毫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为100毫克,每日3次。

每日最大剂量为600毫克。

该药副作用较丙磺舒小,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小,但有溃疡病者慎用,个别也有皮疹、药物热的报告。

(3)苯溴马隆(痛风利仙):苯溴马隆是是较前两者更强的降尿酸药。

开始剂量每日25毫克,每日1次,逐渐每日可增至100毫克。

毒性作用轻微,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可有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有皮疹、发热、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

第三类是促进肠道排泄尿酸药。

代表药为爱西特。

它是一种极微粒化活性炭,口服后在肠道吸附尿酸、肌酐等物质,增加肠道有害物的排出。

单独用降尿酸作用弱,和别嘌醇合用效果甚佳。

本药多用于肾功能不全较重的痛风病人,几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口服抗生素同用能降低抗菌作用。

必须提及的是,不论使用哪种降尿酸药,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以防用药量过大导致关节内尿酸盐结晶迅速析出、沉积,使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临床发现,此时即使用较小剂量的降尿酸药,也偶尔可见到急性关节炎发病,这是因为病人对降尿酸药过于敏感、用药后血尿酸降低过快所致。

为了避免这种“转移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此治疗阶段可合用少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消炎镇
痛药,以抑制炎症发展,能阻止前列腺素释放。

一般来说,关节内外尿酸浓度的平衡需要1~3个月,待这种平衡基本建立后继续用降尿酸药,关节炎极少再发生。

但是很多病人因为初期治疗时急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而误以为降尿酸药无效,甚至怀疑或否定痛风病的诊断而终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

另有些病人用药不规范,把降尿酸药当作消炎镇痛药使用,急性发作时用药,发作过后停药。

这种做法常适得其反,因为当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素骤然增加,肾脏排尿酸量增多,血尿酸下降,此时再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随之发生。

正确的做法是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尽量不用降尿酸药,待关节炎过后再用。

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痛风尚无根治办法,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地服药,多数病人可能要终身吃药。

如果吃吃停停,不但无益,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