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由心生,心生万相——论紫砂壶“影蕴莲馨”的文化意境

合集下载

莲含清韵 壶融禅意——浅论紫砂壶“莲韵禅心”的创意和内蕴

莲含清韵 壶融禅意——浅论紫砂壶“莲韵禅心”的创意和内蕴
术 风格 趋 向多元 化 、 多样 性 的一种 探索 和 反映 。 新 近
体塑 成一 个倒 置 的莲蓬 。 蓬梗 弯 曲成 壶 的提梁 , 壶身 表 面上勾 画 出莲 蓬 熟 透后 出现 的筋 纹 .这一 根 根线 条 动 势应 照 , 富 有韵 律 , 凝重 而 质朴 。更 为生 动传 神 的设 计 , 是将 壶 的底 部 制作 成莲 的精华 部 分 。 十几 颗
佛 在心 中 的虔 诚 。下 面 , 浅
论“ 莲 韵 禅 心壶 ” 的艺术 创 意 和文化 内蕴 。
讲究 , 以质 朴 而不 媚俗 的亲和 感 得到 称颂 。“ 莲 韵 禅
心壶 ” 没 有 采用 常 见 的绿 色或 粉 色 的砂 泥 . 而是 选 择 接 近成 熟莲 蓬 色泽 的老黄 色段 泥 .使 之 显示 浑 厚 敦 实、 端庄 沉 稳 , 突 出收 获和 圆满 的寓意 。此壶 看 似平 淡 无华 , 却 内蕴 宽博 , 壶 艺 中可 以见 到物 象 精 神 , 以 及 莲 花 的真情 、 真 趣 和传统 文脉 。
和 契合 , 用 荷 莲 的 塑型 承载 佛 教 精神 的理念 。涤 尘净 心 , 茶 道 之本 , 也是 佛 道之 途 , 这 把“ 莲 韵禅 心 壶 ” 洋 溢 了陶艺 审美 和佛 界 情致 的文 化 内涵 。 关键词 紫砂壶; 花器 ; 莲 与禅
宜兴 紫砂 壶 的学 问博大 精深 .探究 它 的艺术 发
有一 个 美丽 幻化 的佛影 .就如 紫砂 壶 的 空空 大 腹 接
壶” 、 凌锡苟的“ 荷塘清趣” 等等 , 既 为我 们 年 轻 人 提 供 了宝贵 的经 验 。 同时也 考验 我 们 的理想 和 追 求 , 要
别 出心 载 . 显现个性与特色 。 在 同一 题 材 中 , 使 才 智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是其独特之处之一,“莲瓣”造型的紫砂壶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本文将从造型特点、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等方面,探讨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莲瓣”造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形态优美。

紫砂壶“莲瓣”造型以莲花为灵感来源,整体形态优美、端庄大方。

壶身线条流畅、柔美,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

其次是工艺精湛。

紫砂壶“莲瓣”造型工艺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制作工艺包括挤拉、成型、雕刻、打磨、镶嵌等,需要匠人耗费大量心血和时间,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莲瓣”紫砂壶。

再次是图案精致。

紫砂壶“莲瓣”造型的图案设计精致细腻,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和意境,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壶面上的莲花图案精美细腻,犹如真实的花朵般绽放。

最后是文化内涵丰富。

紫砂壶“莲瓣”造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纯洁、高雅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莲瓣”紫砂壶成为了人们赏析和收藏的对象,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紫砂壶“莲瓣”造型的艺术内涵也是其广受喜爱的重要原因。

“莲瓣”紫砂壶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极简、淡泊的艺术境界。

“莲瓣”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气韵,浸润在茶道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

“莲瓣”紫砂壶具有丰富的寓意,莲花的高洁、清雅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紫砂壶“莲瓣”造型不仅在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被誉为“中国工艺品的明珠”。

而“莲瓣”紫砂壶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华传统工艺品的瑰宝。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莲瓣”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花开见佛性,一念心清静——浅析紫砂作品《悟莲》的文化意境

花开见佛性,一念心清静——浅析紫砂作品《悟莲》的文化意境

花开见佛性,一念心清静——浅析紫砂作品《悟莲》的文化意

张琴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2(56)1
【摘要】以莲入壶,是紫砂壶创作中常用的素材,尤以花器为最,通过造型花的设计及色彩的搭配将荷之样貌塑造得栩栩如生。

相较于这种侧向于莲的生态写实与形态塑造的写实的创作手法,紫砂壶艺作品《悟莲》,打破了常规,它更偏向于写意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的特征在于它选择性地忽略了莲的客观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是通过一些具有设计感的文化符号强调其内在的精神象征与文化内涵的表现。

寥寥数笔下、深勾浅勒中,已然是莲花处处开。

花开见佛性,一念心清静,是为“悟莲”。

【总页数】1页(P163-163)
【作者】张琴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莲由心生,心生万相——论紫砂壶“影蕴莲馨”的文化意境
2.一念清净,一念自在——论紫砂壶“古莲子”的文化意境
3.心是莲花开——论紫砂壶“莲心”的文化
意境4.心若莲花开馨香满归途——简述紫砂作品“心莲如意壶”的创作构思5.花开见佛——浅述紫砂作品《圣莲》的文化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泻露玉盘倾,润莲醉人心——浅述紫砂壶“润莲”的艺术特征

泻露玉盘倾,润莲醉人心——浅述紫砂壶“润莲”的艺术特征
—震糯 强

泻露玉盘倾 , 润 莲醉人 心
— —
浅 述 紫 砂壶 “ 润莲 ” 的艺 术 特征

霍 红 文
( 宜兴 2 1 4 2 2 1 )
宜兴紫砂起于宋元 , 盛 于 明清 , 繁 荣 于 当代 , 作 为一 门优 秀 的手 工 艺 , 它包 罗万 象 、 流芳溢彩 , 是 当
之无 愧 的 中华 艺 术瑰 宝 。 在 悠 久 的发展 历程 中 , 经过
向上 卷起 , 动 静 结合 , 妙不可言 , 这 是 整 把 壶 最精 妙
之处 , 带 给人 蠢蠢 欲 动 的视觉 审美 感觉 , 将润 莲 的经 典 形象 完 美地 诠释 于 壶上 ; 盖 顶 中央一 颗 珠钮 , 愈 显 高耸 , 其 形 犹 如 一颗 真 实 的小 莲 子 , 画龙 点 睛 , 不 可 言喻 ; 壶 体 前后 , 三 弯 流 胥 出 自然 , 大 圈 把如 美 人 手 臂 作叉腰 状 , 妖娆 而独 显亭 亭玉立 之 姿 。 整 把壶通 过
化气质 , 而文 化 元素 更是 构 成 一把 壶 的灵 魂所 在 , 并
具 体 表现 在题 材 主 旨、造 型装 饰 、大 小容 量 等 内容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0 1
2 o 1
对 筋 纹 造 型 的独 特解 析 ,更 为形 象 地 将 自然 界 的 润
格, 北 宋 思 想 家 周 敦 颐 的著 名 散 文 《 爱莲说》 中便 赞
誉其“ 出淤泥 而不 染 ” , 赋 予其 深厚 的文 化 渊源 。佛家
有“ 莲 由心 生 , 心 生万 相 ” 的 道理 。另 外 , 莲 子更 有 清
妙惟 肖的展 现 出来 。壶 身丰腴 饱 满 。 壶腹 外 鼓 , 给人

浅谈“莲子壶”的清雅之美

浅谈“莲子壶”的清雅之美

1 ) 造型古朴 , 整体搭配清新而淡雅 , 自然 和 谐 , 十分优美 , 平 静 中孕 育 着 动 感 。 观其 身筒 , 壶身似莲子 , 弧度 饱 满 , 线 条 圆 润 有
力、 灵动优 雅 ; 壶 肩 圆 滑 自然 , 流、 把协调 , 张力 十足 ; 大 口盖 ,
隽永无穷啊。” 朱熹品尝着莲子汤 , 也 细细品位母 亲这番意味
砂 光 货 以朴 素 、 凝 练 为显 著 特 征 的艺 术 风 格 。 “ 莲子壶 ” ( 见 图
富。 古 代 就 有 不 少 以莲 子 为 题 材 的 名 诗 佳 作 , 至今广 为流传 。 比如 南 朝 乐 府 中 的 一 首 诗 《 西洲 曲》 : “ 采莲 南塘秋 , 莲 花 过 人 头: 低头弄莲子 , 莲 子 清如 水 。 ” 描 写 了一 名 青 年 女 子 思 念 情 人 的 痛苦 。 其中“ 莲子” 谐音 “ 怜子” , 意 思 是 爱你 。 “ 低头弄莲子” ,
“ 莲子壶 ” 历来造型各异、 形态不一 。 “ 莲子壶” 源 于 明朝 崇
祯年间的“ 莲子罐 ” , 当时 莲 子 的 造 型 是 直 口垂 肩 圈 足 , 鼓 腹 长
深 长 的 话 语 沉 思 良久 , 终 于 悟 出 此 中之 意 : 莲子 , 即怜 子 也 , 慈
大气 端庄 ; 口盖 子 母 线 精 确 地 将 壶 盖 、 壶1 3分 割 开 来 , 口 盖 线
母 怜子的心是苦的 , 待 日后学有所成时 , 那慈母的心就像抽掉
苦 心 的 莲 子 一 样 变 得 甘美 无 比 了 。 从 那 以后 , 朱 熹更 加 废 寝 忘 食地求学上进 , 常常苦读直至深夜 , 最 终 成 为 历 史 上 著 名 的理 学家 、 思想家 、 文学 家。“ 莲 子壶” 实用美观 , 握 在 手 心 可 以把 玩. 同时 它 蕴 含 的文 化 韵 味 又 能 清 心 怡 人 。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中,有一种非常经典的造型,那就是“莲瓣”造型。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莲瓣紫砂壶的历史渊源、造型特点以及艺术魅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可以追溯到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当时紫砂壶工艺逐渐成熟,壶款也开始增多,莲瓣壶便是其中之一。

莲瓣壶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莲花的崇拜和赞美。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雅、清洁、纯洁的象征,而莲瓣壶的设计就是借鉴了莲花的特点,使其外形在雕刻和工艺上更加独特和优美。

二、造型特点莲瓣造型的紫砂壶外形整体呈现出了莲花瓣的造型,壶的壶身呈扁平圆形,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壶盖呈圆拱状,如同莲花的花瓣一般,整个壶身线条流畅,线条之间变化有度,灵动而不失稳重,展现出极高的雕刻和工艺水平。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还有一种常见的壶身造型,那就是壶身下部向外鼓起,如同莲莲蓬。

整个造型简洁而不失精致,线条流畅而不失简练,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三、艺术魅力莲瓣造型的紫砂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工艺的精品。

莲瓣壶的造型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使其在外观上就表现出了高雅、清洁、纯洁的气质,成为了艺术品。

莲瓣壶在制作工艺上也经过了精雕细琢,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对紫砂壶的材质和纹理的运用也尤为讲究,使得整个壶身看上去更加通透、坚实,线条也更加流畅。

莲瓣壶还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深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莲瓣造型的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了紫砂壶制作中的一个经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莲花的赞美和崇拜,同时也是紫砂壶制作工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这种壶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工艺的精品。

希望莲瓣造型的紫砂壶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世人带来更多艺术的享受。

论紫砂壶“莲子”的自然意趣

论紫砂壶“莲子”的自然意趣
紫砂壶制作技艺丰富,从光器、筋纹器到花器,都 有其独特的工艺技术,“拍打成型法”、“泥片镶接 法”、捏塑、镂雕、陶刻、贴花等装饰技艺,仅是观看 其制作过程就让人叹为观止,那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宛 如人的身体,壶嘴、把、盖、的子如同人体的五官四 肢,一把真正成功的作品能通过作者精湛的工艺技法、 恰到好处的造型设计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紫砂壶“莲 子”(见图1)是一款成功的花器作品,花器来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以自然中的事物为原型设计而成,通过自 身对事物的观察和敏锐的觉知,利用合适的工艺技法模 拟事物的自然形态而制成的,紫砂花器形象生动、栩栩 如生,表现出强烈的自然情趣和生活意趣,让人从中感 受到清新自然之美,给人以美好的遐想。紫砂壶“莲 子”以自然界中常见的莲为原型,整壶身筒呈一朵饱满 的徐徐绽放的莲花,其花瓣次第展开,一片一片雅致清
论紫砂壶“莲子”
的自然意趣
高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是实用器,更具有深 厚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它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美妙的故 事,引导人们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从中有所感悟,升 华出亲近人心的意味,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紫砂壶“莲子”以莲为创作对象,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让 人感受到清幽淡泊的意境,舒缓了心灵,放慢了生活的脚 步,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让 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紫砂壶相融,提升了作品的人文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莲子;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宜兴紫砂壶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沉淀了太多时代 的特征。发展至今,除了实用价值,人们愈发注重紫砂 壶的精神价值,陶艺家开始更多地表现自我个性的艺术 追求,在创作观念上、空间上探索新的可塑性,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也在逐步扬弃,使古老的紫砂焕发出新的 生命活力。现代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吸取前 人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紫砂壶造型和装饰的艺 术之美、形式之多、题材之广泛,是当今任何陶器所无 法比拟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去接受它,接受它的文 化影响,它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

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

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浅析《莲子壶》的艺术内涵周新(江苏宜兴214200)摘要:把天然界、动植物界的天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茶壶,人们称之为“花器”。

因带有浮雕、半圆雕或圆雕装饰,别称“塑器”花器有吉、祥、福、瑞四类,分别是“吉兽器”、“祥枝器”、“福物器”、“瑞果器”,吉、祥、福、瑞四类常见交叉搭配、融合贯通、或作树木形,或作花果、或做动物形都别具一格,件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关键词:紫砂陶;紫砂壶;莲花;佛家;莲子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029-01莲子借用佛家的偈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莲,以其清新高洁不染尘俗之形象,深得世人喜爱,亦为佛教宝花。

花货莲子以自然界中荷花、莲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变形为壶。

莲子壶中有素色的,代表性作品有清代陈鸣远的莲形壶、民国王熙臣的莲蕊壶、现今束凤英的莲子壶。

莲心壶为民国制壶名家王熙臣首创,后成为紫砂茶具中的传统产品,壶艺泰斗顾景舟与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均制作过莲心壶,他们的传世精品已成莲心壶的典范。

《莲子壶》又名《莲花壶》、《莲蓬壶》,以荷花为基型,既摹拟莲形,壶身若莲花花苞,花瓣微张,如立风中;壶身以荷花瓣组成,盖似饱满的莲蓬,空心鼓凸,内镶活动的莲子,粒粒饱满,生动自如,摇动时灵灵有声;壶钮浑圆如珠,圈口,壶流像藕叶,短嘴,壶的把作嫩藕状,由一节粗壮的藕形弯曲而成,藕节之间,节节相连,错落有致,形象和抽象巧妙结合,生动有趣。

全壶构思奇妙,美观实用,制作规整,气度饱满,充满田园气息。

莲,以其清新高洁不染尘俗之形象,深得世人喜爱,亦为佛教宝花。

身若莲花,花瓣微张,如立风中,是如此的妩媚动人。

莲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深受大家的喜欢,它不但美观,而且是一种代表宗教和哲学的植物,有这极其神圣的植物,更是因为它的清白、圣洁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
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论紫砂壶“影蕴莲馨”的文化意境
钱张荣
(宜兴 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凝结了无数艺人的灵感和创意, 形成精彩纷呈的造型艺术体系,逐渐摆脱传统粗陶匠气,集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于一体,成为享誉中外的紫砂艺术。

紫砂壶艺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在不失古色古香
之韵的同时,又呈现出新颖的现代气息。

紫砂壶“影蕴莲馨”以莲入壶,展现出莲花的
优雅清美之态,将佛文化融汇其中,整壶形神兼备,高雅的意境呼之欲出,带给人由
衷的领悟和思考。

关键词紫砂壶;影蕴莲馨;雅俗共赏;佛文化
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凝 结了无数艺人的灵感和创意,形成精彩纷呈的造型 艺术体系,集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不
失古色古香之韵的同时,又具有新颖的现代气息。


于紫砂壶而言,最高的境界是“雅俗共赏”,不仅要满 足人们的实用要求,也要让人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
别样的美感,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1紫砂壶"影蕴莲馨"的材质美
图1影蕴莲馨壶
紫砂壶由独特的材
质紫砂泥料制成,紫砂产 于宜兴,具有良好的气密
性和发茶性,用它制成的 紫砂壶泡茶香不涣散,养
之越久而越发温润光亮, 既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
值,又让人体验到泡养的 乐趣。

紫砂质朴温润、素面素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本
色美的代表。

原矿紫砂泥是一把好壶的基础,质感细 腻、颗粒隐现,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

“影蕴莲馨 壶”(见图1)由优质原矿降坡泥制成,此泥是在穿越
黄龙山、青龙山之间的陡坡处发现的,它是红泥和紫 泥混生的一种原矿泥,富含红颗粒、黄颗粒,烧成后
色泽橙红中泛黄,清丽高雅、古色古香,具有良好的 透气性。

可以说,紫砂的双气孔结构在降坡泥身上体
现得淋漓尽致。

降坡泥清新亮丽而不乏古韵,呈现出 优雅的视觉观感,与造型相辅相成,整壶宛若一位温
柔婉约、清丽端庄的美人款款而来。

2紫砂壶“影蕴莲馨”的造型美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离不开好的器型,离不开
艺术元素的整合,紫砂壶讲究身架的协调,在造型中 讲究对称统一、虚实对比、动静结合、上下平衡的规
则特点。

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只有各部位相互
协调搭配,才能呈现出整体美和艺术美。

众所周知,
紫砂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紫砂壶 “影蕴莲馨”是典型的筋纹器,筋纹器讲究造型的规
整对称,整壶以流畅的筋纹线条将壶身划分为若干
均等的部分,筋纹线以壶钮为中心点往下延伸,上下 贯通、凹凸分明,呈现出饱满灵动之感,韵律十足。


观整壶,壶身在圆器的基础上以筋纹线划分,鼓腹饱
满,宛如一片片娇俏美丽的花瓣将壶身包裹,优雅别 致;肩部转折明显,肩线呈现出规律而有韵致的曲线
状,契合花瓣的形态特点,肩部至壶盖的过渡向上盈 起微微的弧度,饱满而有张力,体现出花朵勃勃的生
机;盖面与壶身浑然一体,壶钮呈桃心状,精致饱满,
宛如玲珑有致的花蕊;壶流从壶身自然胥出,三弯流 纤长高雅,挺拔有力,给人以向前伸展的视觉感,优
雅如天鹅的脖颈;提梁呈自然尔雅的圆弧,对称协
调,与壶身衔接处采用如意云纹的线形,给人以吉祥
温馨之感,提梁形成优雅的虚空间,呈现出一种活泼 的、极具生命感的韵律美,动静相宜。

“一抹娇红映画
屏,田田莲叶满池馨。

辗转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霖,点 滴霖霖,不惯起来听。

那份不期而至的素朴与安详,
收稿日期:
2019-05-02
A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77
就这样在无声处,滋润着世人尚未宁静的心灵”。

作品以莲花为主题,表现出莲花纯洁高雅、清静超然之美,花瓣包裹成壶身,聚鼎而成壶口,壶盖呈微拱之势,却无惊澜之意,壶钮为净客缩影,屹然于上,牵引出作者的襟怀、气质和思想。

3紫砂壶“影蕴莲馨”的文化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是君子的代名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莲全身是宝,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莲,有着为人称道的品格,莲花高尚纯洁,从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自我,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清洁和高贵,安静地美丽着。

一脉莲馨与“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莲花是佛教的宝物,佛祖坐在莲台上,引导信徒到达内心的净土,不为红尘俗世所扰,获得淡然自在的心境。

此壶印证了佛家“莲由心生,心生万相”的沉敛品性,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有时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也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

保持一颗守拙清净的心灵,生活也变得简单轻松、无惧亦无忧,正如莲花之高洁品格:处于红尘但不被红尘所染,行于世俗但内心纯洁,美丽而不争艳,高贵而不居上。

4结语
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递着超然出世、随心随缘的价值观,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舒缓了人们的心理压力,看淡得失,享受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紫砂壶“影蕴莲馨”以莲为创作题材,呈现出清幽雅致的意境,融汇了佛家思想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升华了作品的主题,感染着人们的内心,焕发出超脱而传神的韵味。

参考文献
[1]邵立平.论紫砂壶的造型设计[J].江苏陶瓷,2013(5):27,30.
[2]刘冰.浅析紫砂"莲芯壶”的创作[J].江苏陶瓷,2013(5):60,64.
(上接第74页)
气而不失原则。

做人既要有坚强的意志、坚毅的性格,也要有宽容的性情、豁达的心态,如此才能顶天立地于世间,如这把“高石瓢”一般,沉稳从容、俯仰自在,既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然,也有勇于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

紫砂壶艺倡导“以壶传情”,紫砂壶只是一个载体,真正深入人心的是作者背后的内涵意境。

紫砂壶创作体现了人们天马行空的思想,也体现了人们严
(上接第75页)
要学会珍惜,也要学会放手,遗憾才是生活,无常才是人生,以赤诚之心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份缘,无愧于心,不负相遇,足矣,只愿生命中每个陪伴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能“万事胜意”。

通过这把“心意壶”,作者将人生的美好希望和情感寄托其上,体现着独一无二的艺术之美和情感之美,呈现出古朴雅致的独特韵味。

紫砂壶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中品味到生活的情趣,感受到悠然雅致的氛围,既放松了心情,又体味到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无形中谨认真的制壶态度。

艺人们通过扎实的技艺,通过形神兼备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融入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精神,提升了整壶的艺术境界,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采,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推崇。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谈"守拙壶”的风姿[J].江苏陶瓷,2013(05):35-36.
[2]谈文华.三足鼎盛,吉祥祝福——漫谈紫砂壶“鼎盛”[JJ.江苏陶瓷,2013(05):66.
陶冶了情操,得到精神上的感悟。

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具有造型美、空间美、艺术美和文化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为一把壶注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使之成为源远流长的经典,是每个紫砂从艺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紫砂作品“心意壶”制作精细、线条简练、造型优雅,通过对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的相互融合,塑造出一个好的形象,体现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江晓燕.紫砂“团圆如意壶”的文化考析[J].江苏陶瓷,2015
(02):5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