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第一章复习要点(含答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仔细比较了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_森林古猿___.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它的生活环境是热带丛林,而现在类人猿仍过着树栖的生活。
3、人类的进化: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简单的工具。
4、人类的发展:经过苦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__工具__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
使大脑的发育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5、人类起源的标志:a、直立行走;b、使用和制造工具;c、群体间产生语言;d、火的使用;e、大脑发达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生殖器官是_睾丸__,其功能是产生_精子_分泌_雄性激素__;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的器官是__卵巢__,其功能是产生_卵细胞_,分泌__雌性激素__。
3.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
4.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5.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再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6.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
7.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羊水中,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___经母体排出。
8.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9.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成熟,大约要经过266天大约38周。
10.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1.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子宫__12.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图,并表示排卵、受精等过程,请分析回答:(1)器官1的功能是__产生卵细胞_____和____分泌雌性激素___。
(2)卵细胞成熟后,由[1]__卵巢__排出,进入[2]_输卵管__。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那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老师阐述:然后引入课题:人的由来。
二、教学新课:学习目标:(1分钟)1、说出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说出人类进化主要经历了几个作业阶段。
(一)人的由来。
自学指导1:(5分钟)“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自学指导2:(5分钟)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XXX,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XXX少女。
1929年,XXX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地面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从事劳动大脑发达语言文字人类社会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体系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表示图):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阴囊:保护(1)内生殖器附睾:储存和输送(3)外生殖器输精管:输送:排精、排尿(2)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卵巢:发生卵细胞和渗出雌性激素(1)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2)外生殖器:即外阴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3、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1)概念: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5、怀孕(1)概念: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高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1.1.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 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 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 是怎样的? 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 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它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 的?
问:1、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2、整个人类又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人 类的起源问题)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以下 两大类看法(观点):
• 1、神创论: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等等。 • 2、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19世纪提出, 认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进化论 还有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学说。 • 作为一种观点的提出,需要具有一定的依据 (事实)才行。
2 . 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一处有二十八亿年 历史的地层中,发现几百个这类带有凹槽 的金属球。
3.一九一二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 电子厂员工签名证实发现了这只从三 亿年前的煤里掉出的铁锅。
4. 在一八五一年的《科学美洲》中曾刊 载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场岩石爆破中,发 现了一个精致的金属花瓶,据估计有 10 万年历史。
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 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 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 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 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 化学说。
髋骨较窄
P3练习2 类人猿 运动 方式 现代人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使用各种简 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同步训练》
○本届内容学生接受较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要点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一)人类的起源1.神创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认为人类是由神创造的,生物间无任何亲缘关系。
“女娲造人”就是人类起源的古老传说之一。
2.进化论: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1809-1882),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现代类人猿与人类1.类人猿:类人猿是灵长目猩猩科和长臂猿科的统称,常见的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
2.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三)森林古猿1.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靠前肢攀援和采集食物。
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森林古猿中的一部分一直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现代类人猿。
3.由于特殊的因素,森林古猿的一支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一)森林古猿进化的原因1.外因:地壳运动剧烈,地形、气候均发生变化,一些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
2.内因:下地生活的部分森林古猿形态结构、生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逐渐进化成人类。
(二)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证据1.古人类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发现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说明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曾经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
2.露西的化石:从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的能力都大大增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3.石器化石:分析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的遗物化石可以知道,他们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三)森林古猿进化到古人类的历程1.进化过程2.发展变化(1)行走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这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人类的进化过程:1、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地形气候的环境变化)2、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3、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4、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是否直立行走。
5、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程: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利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变得强大6、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受精过程中,众多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最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数是:1个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在8.5-9.5岁,男孩在10.5-11.5岁二、生殖过程1、在输卵管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
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胚泡发育成胚胎。
胚胎经过5周左右形成胎儿。
胎儿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类人猿 的数量日益减少? 3、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有许多相似,它 们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根据图片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 交流、讨论尝试回答课本P3这三个问题。
大猩猩
生活在非洲 西部和东部 的赤道地区。
长臂猿
生活在南亚、 东南亚地区 以及我国云 南省
黑猩猩
生活在非 洲中部和 西部的热 带森林中。
东 非 大 裂 谷
约旦河谷
莫桑比克
森林 消失,古猿不得不 下地 生 活,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身体形 态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 前肢 解放 出来,逐渐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现代 人类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现代 类人猿
距今300万年前的化石 ——”露西(Lucy)”少女
上肢细短 1、就“露西”少女的骨 下肢粗长 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 髋骨前后扁,左右阔 肢是否有区别?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 形态,想象一下她的 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1、“东非人”用 当作工具,用来 图中所示的石块 砍砸和削刮物体 做什么?
2、从石块的形状 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 来推测,“东非 初步具有制造和 人”已经具有什 使用工具的能力 么能力?
直 立 行 走
使 用 工 具 制 造 工 具
小
人类的起源:
结
达尔文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森林古猿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环境变化 3、原因_______________ 化石 4、证据_______
自我评估
一、没问题
1、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猕猴 B、长臂猿 C、恒河猴 D、大叶猴
答案:B
2、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答案:C
3、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答案:B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长臂猿 B、猩猩 C、森林古猿 D、黑猩猩
答案:C
自我评估
二、搞的定
神创论观点 进化论观点来自人是由神创造的 达尔文
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 并推测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和黑 猩猩有亲缘关系。达尔文在比较 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 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 --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猩猩
生活在亚洲 的加里曼丹 和苏门答腊 的热带森林 中。
1.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 什么共同点?
• 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
虫等食物生存,适应树栖生活; • 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 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2、为什么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而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 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 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 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等。
3、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有许多相似
能 够 用 火
大 脑 发 达
产 生 了 语 言
人 类 变 得 越 来 越 强 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 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 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 生存方式: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 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 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猿的一支朝着人的方向进化的?有什么证 据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交流、讨论,尝试回答讨论题。
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引起 的森林变成冰川、草原。
1、在距今约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开始向人类和类 人猿这两个不同方向进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类人猿仍生活 在 热带丛林 的环境条件下。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① 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主要是直立 行走。②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 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 的工具。③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重量约为500 克,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重量约为1500克,具有很强的 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结构相似 相同 表情相似
3、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有许多相似, 它们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制造工 具能力
臂行
直立行走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 不会制造工具 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小 400mL 没有语言能力 脑容量大 1200mL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脑发育 的程度
• 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
上月球后,美国、欧洲接连向火星、木星、 土星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我国也不甘落 后,发射了神州系列载人飞船,但至今仍 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 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 的家园。
“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 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郭沫若《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