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们变态的饮食追求
明朝东厂太监御膳食谱名字

明朝东厂太监御膳食谱名字
明朝东厂太监的御膳食谱名字有很多,我将从不同角度为你列举一些常见的御膳食谱名称。
1. 宫廷御膳食谱:
《御膳秘笈》。
《御膳香谱》。
《御膳珍谱》。
《御膳宝鉴》。
《御膳瑰宝》。
2. 时令御膳食谱:
《御膳春风》。
《御膳秋香》。
《御膳冬雪》。
3. 药膳御膳食谱:
《御膳养生谱》。
《御膳补身谱》。
《御膳滋补谱》。
《御膳健康谱》。
4. 地方特色御膳食谱:
《御膳京味》。
《御膳鲁菜》。
《御膳川菜》。
5. 节庆御膳食谱:
《御膳元宵》。
《御膳端午》。
《御膳中秋》。
《御膳年夜饭》。
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御膳食谱名称,它们可能涵盖了明朝东厂太监的饮食习惯和特点。
然而,具体的御膳食谱内容和名称可能因时代变迁和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
历史趣谈:史上最牛太监 身挨三百刀 照样吃两碗稀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上最牛太监身挨三百刀照样吃两碗稀饭!
导语:知道历史的人对于太监这一词一定都不陌生,太监就是指男人的某特殊部位被去掉之后,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优雅一点儿来讲也被
知道历史的人对于太监这一词一定都不陌生,太监就是指男人的某特殊部位被去掉之后,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优雅一点儿来讲也被叫做宦官。
今天,大师就来讲一讲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最牛的太监,看完也不禁感叹:太监能做到这个程度,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了!
这位最牛太监名叫刘瑾,也许很多人都认识他,没错他就是那个深得皇帝宠爱、坐拥朝廷大权的那个明朝太监。
这刘瑾本命姓谈,在六岁的时候被太监抚养,后来也就净身成了太监,此后便改姓为刘了。
在当时,刘瑾可是情商与智商“双高”的太监,为人十分不简单,不仅巧舌如簧,善于巴结,甚至可以说是阴险狡诈。
刘瑾为人好拍马屁,在明武宗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时,他就已经开始瞄上了武宗,百般讨好。
在明武宗当上皇帝之后,刘瑾便每天都向皇上进献歌舞、鹰犬玩物、摔跤等游戏,还经常引导皇上微服出行,说是微服出行,也就是刘瑾安排的下乡旅游罢了。
就是利用这些小把戏,刘瑾赢取了皇帝的欢心,也因此升了官。
但是,老百姓们的日子却不好过了,皇帝整日沉迷游戏,荒废了国家制度的建设(虽然我们知道这明武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刘瑾还善于干扰政治。
在明武宗即位以后,明孝宗遗诏要废除宦官监枪和各城门监局,但是这些都遭到了刘瑾的阻止,在之后并没有得到执行,可见当时的刘瑾已经是将皇帝蒙的团团转了。
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称刘瑾为“立皇帝”,明武宗为“坐皇帝”,真真是大大
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太监是怎样奸淫嫔妃 真相让人不忍直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太监是怎样奸淫嫔妃真相让人不忍直视导语:自古以来,就只听过太监和宫女对食,但没怎么听过太监奸淫妃嫔的,毕竟妃嫔是皇上的女人,不要命了才会有这种念头。
但是,你有所不知的是,自古以来,就只听过太监和宫女对食,但没怎么听过太监奸淫妃嫔的,毕竟妃嫔是皇上的女人,不要命了才会有这种念头。
但是,你有所不知的是,太监奸淫妃嫔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真相却是让人不忍直视的。
长期与皇帝的夫妻生活接触,自然对太监们产生了很大的刺激。
有人认为这就是太监娶妻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年之中轮不到皇帝宠幸的嫔妃非常之多,所以敬事太监常年都会受到她们的孝敬。
嫔妃的签牌要想有机会放在盘中,就需要太监的帮忙。
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的太监就可以对这些女性下手,当然,处女他们是不能乱来的。
但是一经皇帝宠幸之后,妃嫔智慧大开,可能兴趣渐浓。
自然,当她们欲念旺盛时,也会饥不择食地选择太监的。
毕竟太监总算是一个男性,年轻的小太监常得到亲近的机会,称“上床太监”,已经是宫中公开的秘密。
如此一来,太监自然会乐此不疲,那么他们就会娶妻法定了。
所以,日本的学者研究这个问题时,提出了“摆脱孤独心理说”,认为这是太监娶妻的原因。
寺尾善雄在他研究太监的力作《宦官物语》一书中写道:“太监与女性组成家庭主要是摆脱孤独的心理,他们在世间受白眼,遭人蔑视,所以要求得到妻子的温暖,这倒也是不难理解的。
”太监的妻子大多为宫中女官。
因为宫廷生活与世隔绝,只有宫内女官才能与太监成双作对,这样就可以相互依靠?太监由于已经被阉割,身体上自然会发生很大变化。
变态的身体慢慢会导致变态的心理,他们的性格也不能用正常的观点来看待。
他们生活常识分享。
没有生理需求 太监们为何都想要有个对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没有生理需求太监们为何都想要有个对食?导语:在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难以置信,尤其是在明嘉宗时期。
在皇宫里面就发生了一起这样一起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时掌管乾清宫管事监兵在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难以置信,尤其是在明嘉宗时期。
在皇宫里面就发生了一起这样一起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时掌管乾清宫管事监兵仗局掌印的太监魏朝就是一名宫女客氏的对食。
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啊!相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魏忠贤这个人吧!魏忠贤这个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大贪官也是一个太监。
而魏忠贤的崛起全部是由于太监魏朝的提携才有了他如今的地位。
那个时候太监魏朝玉这名宫女确定了对食关系。
而魏朝也与魏忠贤两人结为兄弟,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两个人平步青云。
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魏忠贤与这名宫女也确定了对食关系,到了最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让魏超知道这件事。
当时魏超非常生气觉得是这个宫女和她的兄弟都已经是背叛了他。
所以在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时刻两个人争吵了起来。
很不凑巧的是让当时的皇帝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他就把这个宫女叫过来问他到底是喜欢哪一个,可能是这个宫女早就和魏忠贤串通好了,就说我喜欢魏忠贤,当时两个人还有过着样的一个赌约,就是他喜欢谁,那么另外的哪一个人就要离开皇城。
所以到了最后我们当时的皇帝就把魏朝安排去守皇陵,终身不允许踏进皇宫,可是在半路的时候他就死于非命了。
想想看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死去了,那么久会有下个人来代替他,所以理所应当的魏忠贤就代替了他的位置,从此那个时期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黑雾一样。
当然到了最他也是落了一个身败民利的下场,但是最受伤的还是我们这些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东厂太监大公共收藏的御膳食谱名字

明朝东厂太监大公共收藏的御膳食谱名字明朝东厂在历史上以其特殊的角色和活动而闻名,而其中东厂太监大公共更是备受瞩目。
不仅他们负责情报收集和维护朝廷安全,还负责贴身服侍皇帝和内廷成员。
除了这些任务,东厂太监大公共还拥有一项令人惊叹的特殊技能:擅长烹饪和制作精美的御膳。
这些来自明朝东厂太监大公共收藏的御膳食谱名字承载了这段历史的丰富内涵。
一、尝“古意”1. 始制凤冠捞粥:这道粥由东厂太监大公共亲自设计,凤冠捞粥以其独特的做法和口感成为御膳中的瑰宝。
2. 馥郁宫廷羊腿:这道菜肴选用上等羊腿,经过特殊的烹饪工艺,肉质鲜嫩多汁,肉香四溢,堪称宫廷美味。
二、宴“品味”1. 金陵赛蟹宴:此宴盛会上邀请了各地的厨师精选最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烹饪出一道道口味独特、肉质鲜美的蟹品佳肴。
2. 红雪泛舟宴:此宴以红雪为主题,以制作精美的红雪糕点和美味的舟菜,给宾客带去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三、悟“岁月”1. 皇城国宴招待大礼:这个宴会被认为是明朝东厂太监大公共对外展示实力和威严的重要场合。
在这个宴会上,以海洋为主题的菜肴被精心准备,以彰显东厂太监大公的智慧和才华。
2. 彩云伴雾盛筵:这是一个色彩绚丽且氛围祥和的宴会,以花卉和素食为主题,旨在展示出大公对自然与美食的领悟和眷恋。
四、品“华章”1. 神州烤全羊宴:这道菜肴以制作工艺的复杂和独特烹饪方式而闻名,将整只羊烤至金黄酥脆,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成为宴会中的焦点。
2. 贝丘寿宴:这是东厂太监大公共庆祝生日或寿辰的盛宴,菜单上的每道菜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精美的菜肴让来宾享受诱人的味道,也祝福东厂太监大公的健康和长寿。
五、尚“品味”1. 飞龙在天宴:这个宴会突出了精巧的烹饪技巧和精美的装饰,每道菜肴都以龙为主题,以表达对东厂太监大公的敬意和祝福。
2. 莫里筵开宴:此宴会以猛兽和特色菜肴为主题,展现了大公的威严和美食制作的独创性。
通过明朝东厂太监大公共收藏的御膳食谱名字,我们可以窥见明朝时期食品文化的繁荣和宫廷饮食的丰富多样。
[古代太监是如何解决需求的]古代太监娶妻是为了什么-第一点实在很可怜
![[古代太监是如何解决需求的]古代太监娶妻是为了什么-第一点实在很可怜](https://img.taocdn.com/s3/m/a38f0f0a1ed9ad51f11df223.png)
[古代太监是如何解决需求的]古代太监娶妻是为了什么?第一点实在很可怜太监,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
去势之人,没有生育能力。
在中国漫长的千年封建社会里,太监作为专侍皇室的官员,也曾出现过不少风云人物,有的甚至爬上了权力的巅峰,几欲祸乱朝政,其中就有魏忠贤、张让之流。
那么这样一群“绝世”的男人,在没有性能力以及生育能力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娶妻呢?说来既悲惨也好笑。
古时候,太监娶妻也叫对食。
之所以娶妻对食,不外乎三点:网络配图第一:身后需要。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们由于没有生育能力,又是打小进宫,久居深宫之中几十年到退休。
人也老了,家里人也不在了,老太监到了退休年龄就会被赶出宫,自己过活,不过因为几十年积蓄,颇有家财,一般饿不死。
但是就算不能生育,人老了也想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她们往往会娶上几房妻妾,在领养几个儿子女儿,一边享受夫妻温存之乐,还能有人老来送终,晚年不至于凄惨。
网络配图第二:嫔妃笼络。
这第二个原因就与太监本事没有太大关系了,而是起因于常年备受冷落的嫔妃。
古时候的皇帝,三宫六院,嫔妃众多,有些一年到头都不能被皇帝宠幸几回。
失了宠,打入冷宫,那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敬事太监颇得这些失宠嫔妃的崇拜、孝敬。
毕竟侍寝签牌上的文章可是能被这些太监鬼斧神工调换的。
就因为这个原因,敬事房的太监们就会对这些女性下手。
有些嫔妃欲念旺盛时也会找些年轻太监解决生理需求。
久而久之,太监娶妻也就发生了。
网络配图第三:心理需求。
太监多为去势之人,没有性能力。
但作为男人,都会有生理需求。
这群太监作为曾经的男人,无法接受现在的身份。
常常会因为好奇和逆反心理作怪,十分渴望夫妻生活。
太监多有乖癖的性格,他们心灵空虚孤独但是脾气又喜怒无常。
也会因为外界的不认同而自卑软弱。
所以也会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和占有欲娶妻对食。
并且有些太监心理扭曲,变态至极。
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太监出现了两千多年了,算是时代下诞生的悲惨产物吧。
明史:太监与宫女的“对食”之风为何如此强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史:太监与宫女的“对食”之风为何如此强悍导语:太监,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割去男根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们是专门侍候皇帝及其皇室成员的仆役。
但是,作为帝王与后妃仆役的太监,在走进皇太监,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割去男根后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们是专门侍候皇帝及其皇室成员的仆役。
但是,作为帝王与后妃仆役的太监,在走进皇宫之时必先去势,称之为“净身”,使他们成为“六根不全”的人。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后宫秽乱,以保证后妃的贞洁。
既然,太监都是经过阉割去势之人,那么,他们怎么会有桃色新闻的呢?纵观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最残忍的制度可以说非太监制度与宫女制度莫属。
而历朝历代无不坚持这样最残忍的制度的太监制度与宫女制度,于是,就出现了大批的男人无妻儿、无数的女人无丈夫的畸形现象。
为了缓解太监和宫女的心中的怨恨和生理上寂寞,于是,一些朝代的统治者被迫让太监和宫女结成“伴侣”关系,历史上称之为“对食”。
所谓“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其实,“对食”指的是太监和宫女短暂的“伴侣”关系,而太监与宫女保持的长久稳定夫妻关系的则被称之为“菜户”。
太监与宫女结成“对食”关系的或保持“菜户”关系的,在明清时期尤为普遍。
古代皇宫实行的太监制度与宫女制度,迫使无数太监宫女被长期幽禁在深宫之中,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因而产生了“对食”的畸形现象。
这种畸形现象自汉代至清代,史籍及笔记一直记载不绝。
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太监势力急剧膨胀,以致出现了“常侍黄门亦广妻娶”的情形,汉桓帝时单超等“五侯”,更是“多娶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
”这表明娶妻纳妾在东汉时期已成为太生活常识分享。
东汉大太监张让有多奢侈 吃饭要奴婢嚼碎对嘴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汉大太监张让有多奢侈吃饭要奴婢嚼碎对嘴喂
导语:提到东汉末年的张让,很多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他的,但是您肯定不知道张让有多奢侈,吃饭的时候都要奴婢嚼碎了对嘴喂食,身上污秽之物不
提到东汉末年的张让,很多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他的,但是您肯定不知道张让有多奢侈,吃饭的时候都要奴婢嚼碎了对嘴喂食,身上污秽之物不能直接落地,大小便专门有人用嘴接。
据说,很多奴婢受不了吃屎,自杀的不下几十个!
那么,张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汉大太监张让
张让,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
延熹八年(165年),汉灵帝时张让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张让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
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
扶风人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
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
”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一拜而已。
”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
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
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
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这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太监们变态的饮食追求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09期
宫中的太监们特别擅长以不人道的方式料理食物。
活鸭活鹅被用清水洗净,放在铁板上,温度升高后,活鸭活鹅无处驻足,只得不停奔走,被烤得口干舌燥只得主动喝些调料止渴,这样的炮烙鸭鹅”毛尽脱落,未死而肉已熟矣!”
《水浒传》中卖茶的王婆帮西门勾搭有夫之妇开出了“潘驴邓小闲”的条件,后三样条件也适用于老饕。
要吃出食物的精妙,“邓通的财”“绵里藏针的忍耐”和“有闲”,都是必须的,古时候占得这三样的除了皇族贵胄、富商巨贾还有一群身份和身体都十分特殊的人:明朝巨珰,即有政治地位的太监。
明朝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太监可以获得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权势与社会地位。
宫中的大太监权倾朝野,远庙堂的镇守太监雄踞一方,权柄之大可能连宫中的大太监也未比赶得上,俸禄优厚又仅司监察地方官员一职,平日里无所事事便钻研着怎么吃。
太监们可能是一群有生活情趣的人
寂寞深宫中,常有宫女与太监结为对食。
对食,顾名思义,就是一起吃饭。
然而太监虽为畸余之人,也假假算半个男人,因此“对食”所追求的,也不仅是温饱这么简单了……
太监们向饕客的演化原是迫不得已,宫中的太监宫女众多,厨房只供白饭,下饭的菜需自备,太监便和宫女做“对食”“菜户”以求温饱。
宫女们最喜欢做饭做得好的太监,而那些厨艺好的太监往往都是饕客,因此大内的深夜食堂里没有孤独的美食家。
酒足饭饱思淫欲,世俗夫妻式的传闻从幽深的宫中飘出来。
太监们不见得占了“潘安的貌”,“驴大的行货”则必然是没有的,吃得精些、吃得好些可能是生活上为数不多的乐趣。
太监客氏记明熹宗时事的《天启宫词》中有一阕“秋深御宿禁梨霜,酒泛缥罂月转廊。
纤王剥啄双郭索,落花蝶舞唾生香味。
”说的是深秋八月宫中食用蒸熟的蟹,用指甲挑净蟹肉,保持蟹壳和八只脚的完整,在摆盘成花或蝴蝶的姿态,色香形味兼具,甚是有生活的闲趣。
太监们可能是一群有生活情趣的人,但如鲁迅先生在《坟·寡妇主义》中说:“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
”肉体上的损伤所引起的心理变态在食事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万历年间的宫中太监刘若愚写过一部《酌中志》,其中记载“内臣多好吃中驴不典之物”,名为“挽口”,另有被唤作“挽手”的牛鞭、被唤“羊白腰”的羊睾丸以及被名贵的“龙卵”,即白马的睾丸。
这些被净了身的太监吃这些不曲之物连“以形补形”的名目都挨不上,也不怕吃着吃着睹物思人,想起自家的小兄弟来?
公公们干政逆天而行,在吃食上也要和时令对着干。
元宵节期间有豌豆大小的小葫芦可供玩赏食用,每枚大致一两银子,甚是昂贵。
明朝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京师大内之物,元旦有牡丹花,有新瓜。
”“新瓜”是旧历二月中旬进贡到宫中的黄瓜,又称“唐瓜”,是早期温室中长成的,个头不大,细长如美人的葱指,因为不到时节十分罕有,因此特别贵,民间有“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
”的竹枝词,极言小黄瓜的昂贵。
愈演愈烈的变态吃法
若说上述这些变态行径还算无伤大雅,京城的大太监在吃法上的创举可能会引起某种身心上的不适。
宫中的太监们特别擅长以不人道的方式料理食物。
鸭鹅等禽类皆遭炮烙之刑。
活鸭活鹅被用清水洗净,放在铁板上,上罩有铁笼以防逃脱,笼中放置酱油、葱姜等调味料。
安置好后在铁板下燃起炭火。
温度升高后,活鸭活鹅无处驻足,只得不停奔走,被烤得口干舌燥只得主动喝些调料止渴,这样的炮烙鸭鹅”毛尽脱落,未死而肉已熟矣!”
这种残忍的创意是不是受了刑部的启发已不可考,前人写炮烙动物以供食用的例子倒是有的。
唐代张鷟撰写的笔记体小说《朝野佥载》称武周时,宫中的男宠张昌宗及其兄弟喜欢吃碳烤活驴,不过所记述的做法不过是将活驴关在放了四盆炭火的小屋里,又置一盆酱料在屋内,待驴干渴便会自饮酱料,炭火燃尽驴子便熟了。
此书所记多有抹黑武周之嫌,所言之事极尽夸张之能事,加上此法比较像东北冬天生炭炉,不足以将活物烤熟,因此并不可信。
类似《朝野佥载》这样怪异残忍的例子民间并不罕见,南宋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中也记述有官员韩缜从活驴身上取肠子烹食的故事。
之所以从活驴身上取肠是因为驴肠煮久了太过熟烂,火候不到又嚼不动,驴子死得冤屈,固然要给韩缜记上一过,但韩府上手艺不精的厨子才是着仇怨的正主。
相比之下明朝太监更加残忍。
他们吃驴肉,“皆活取其肉,有肉尽而未死者,冤楚之状,令人不忍见闻。
”这种残忍的吃法在贵族阶层相当流行,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驴的惨叫、惨状都不影响他们的食欲,“血海肉林,恬不为意”。
除了宫中的记载,明时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对此也有所提及。
明代活剐驴肉的吃法并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太监权力的式微而销声匿迹。
清代,这种吃法流向了民间。
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陕西太原城南有一以烹驴闻名的酒馆,老板将驴子的腿绑在地上的四根木桩上,以横木固定驴的头尾,滚水浇湿驴身,毛刮净,顾客想吃哪部分自选,选好了由伙計快刀割下,烹炒上桌。
乾隆四十六年,官府查封了这个酒馆,酒馆的老板被斩首,伙计被充军。
此时,这家酒馆已经存在了十几年。
同年被斩首的还有朝中大员王亶望。
王亶望做过甘肃布政使和浙江巡抚,据传酷嗜驴肉丝。
家中有专人喂养膘肥体健的驴子数头,王所谓的“炒妙驴丝”是由家中厨师快刀在驴身上丰腴之处活割下一块肉来,洗净切丝,现炒上桌。
驴身上的伤口则用红铁烙了,以便止血。
一头驴断断续续地相继受凌迟与炮烙之刑,非死不能逃过此劫。
吃活驴身上的肉是要遭报应的。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述的屠户许方从活驴身上取肉来卖,手段和山西酒馆伙计相同。
活剐驴子或是吃活驴身上剐下来的肉是要遭因果报应的,许方后来浑身溃烂,哀嚎了四十多天才在痛苦中死去,形如他杀过的驴子。
许方的儿子在父亲死后改行杀猪,但也遭了断子绝孙的报应。
王亶望的下场不比许方好,因贪污被弹劾抄家后,家人和受牵连者被斩首近百人,没死的被发配充军。
(《壹读》戴桃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