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
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比较研究及启示

外资银行资本 充足 率监 管 比较研 究及启 示
王 刚 , 吴 畏 高 博 z ,
(. 海财 经大学 金 融学院 , 1 上 上海 2 0 3 ;. 04 3 2天津工业大学 法学院 , 天津 30 8 ) 0 34
【 摘 要 】 资本充足率是公认的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指标,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和有关国家银行法 中有关外资银行资
险程 度及损失做 出估 价 , 这必然 涉及 主观判断 , 准确性难 以保
证。
三、 各国银行 法有关外资银行资本充足 率监管规
定 比较分 析 在金融全 球化大趋势下 ,巴塞尔协议》 以“ 民待遇 ” 《 和 国 为 因此 , 任何单独 的资本充足率指标 都不足 以涵盖银 行全部 在 风 险因素及其资本需 求 , 也无法 达到 吸收 损失 、 护公众 信心 基础 的金 融服务贸易 自由化两股潮流并行 不悖 ,互相促进 , 维 的审慎监管基本要求 , 因此必须按照一 定规则进行指标 的系统 这一进 程 中各 国银行 法对 内外资银 行 的审 慎监管 规定逐步 趋 于一致 , 资本 充足率也不例外 。但 外资银行同 内资银行 的运作 。 整合 。 风险程度 、 监管要求 毕竟 有重要 区别 , 且不 同组织形式 的 二、 资本充足率监管国际标准: 巴塞尔协议有关规定 模式 、 根据上述 定义 , 资本充 足率包括 三大构 成要 素 , 即资 本来 外资银行 基于法律地位 的差异 也应 区别对待 , 因此各 国银行 法
一
、Hale Waihona Puke 资 本 充足 率概 念解 析
资本充足率又称 资本 充足条件 , 是银行保持 正常运营和健 康发 展所必需 的资本 比例 , 即资本 一定条件 下 , 也 银行 经营 资 产 的最大 限额 。 该指标 是监管当局监测银行抵御风 险能力 的核 心指标 。考 查各国对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 的历史 , 【 资本充 足率考核指标体 系包括 :1基本资本 比率 : () 指银行 资本与资产 比率 , 即美 国的杠 杆率 ( vrg t )( ) 也 1 eaer i ;2 资本与 负债 比率 : e ao 指银 行资本与存 款 比例 ,如卢森堡 货 币协 会可 在法定 范围 内 (%一 0 确定资本 与负债 比率 ;3 资本 与风 险资产 比率 : 3 1%) () 指 银行资本与风 险资产 比例 , 比率 是监管机构或 银行 自己确定 该
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业务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中心,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全球银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涉及到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银行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结合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借款人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管理。
同时,美国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市场环境、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
本文将从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出发,介绍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方法,分析信贷风险管理在美国商业银行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包括如何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周期、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如何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
本文将总结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银行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信贷政策的制定、信贷资产组合的监控以及风险应对策略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简单来说,信贷风险管理就是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信贷风险,以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和收益的稳定。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其资产主要由贷款和其他金融资产构成。
如果信贷风险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而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 的行业风 险 。
处置 问题银 行 , 进整个 银行 体系 的健康 发展 。 促
一
aeu c ) 资产质 量 ( s tq at)管 理水平 ( ng— dq ay 、 A s ul 、 e i y Maae me t、 i r ) 盈利 状 况 ( ann s 、 动性 ( iudt) 市场 E rig) 流 Lq ii 和 y
J i nn e r erh in f a c e ac l i s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 比较及对我国的启 示
张光 华
( 国银监会 吉林监 管局 吉林 长春 中 102 ) 30 1
商业 银行 在一 国经 济金融 发展 中起着 至关 重要 的 国联邦储 备委员 会 、 国货 币监 理署 、 美 联邦 储 蓄保 险公
风险识 别 的敏感性 和预 见性 ,更 多地将 监管 者 的角色 应 新 的监管 体制 架构 ,s 于 2 0 年 组织 力量 研 究开 FA 01
由事后 救助转 向事 前干 预与 纠偏 ; 另一 方面 , 一 时期 发 了 A 这 RROW 风 险评 级 体 系 。06年 又在 巴塞 尔 新 20 也提供 了大量倒 闭银 行 的样 本 数据 , 为监 管 当局分 析 、 资 本 协议 实施 背景 下进 一 步拓 展成 A RROW I 框架 , I 识别潜在 问题 银行 ,尤其是 运 用数理 统 计方法 建立 银 充 分 吸 收融 合 了包 括 C ME S评级 体 系 在 内 的先 进 A L 行 监 管评级 模 型提 供 了条 件 。 国主 要采 用 C E S 风 险评级 模 型 的有关 内容,代 表 了欧 洲银 行业监 管的 美 M A L 监 管评级 , 即为人 熟 知的 “ 驼评 级法 ” 该 评级 法是美 最新 成 果 。 国金融 监 管局 (S 运用 ARROW 系 统 骆 , 英 F A)
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辛子波 张 鹏①(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摘 要:现行的银行监管组织体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美国型、英国型和日本型,他们分别采用多元化管理体系、一元化管理体系、二元化管理体系。
世界各国银行监管组织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为我国的“分离式”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国际比较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3—0087—07一、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及其特点(一)美国银行监管组织管理体系及其特点美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采取“多元双轨”的监管模式,即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拥有对银行的监管权。
银行的监管机构由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大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及州政府银行监管部门组成。
各银行监管部门相互分工,各其负责,各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和重点。
将其监管的组织体系和监管权限范围归纳如表1:表1 美国商业银行监管组织体系及监管内容和权限监管机构监管内容监管权限货币监理署国民银行的立案注册与经营监管停止被监管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对被监管的有问题银行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联邦储备银行州立会员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国外商业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停止银行部分业务;撤销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处罚违法违规银行及有关管理人员;取消会员银行资格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州非会员银行实施监管;必要时也介入对其他参加保险的银行进行监管停止某些银行的存款保险、部分业务;撤销有问题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对被监管银行实施处罚州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州银行的立案注册和经营监管对有问题的州注册银行实施各种制裁;吊销不健康银行的营业执照;停止部分业务;撤销有问题银行的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从表1的内容来看,美国各银行监管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交叉,而联邦储备系统成为职能交叉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英美金融监管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O 6) 认 为 : 业经 营 、 一监 管是 国 20 等 混 统 际 发 展 的 主 流 。 从 与 国 际 接 轨 的 角 度
讲 , 我 国 应 该 实 行 混 业 经 营 。 支 持 现 有
化 。随着 金融监 管全球 化 的不断 推进 。 全 球 金融 活动 的联 动性及 风 险性增 加 , 这使 得 各 国联 合金 融监管 的呼声进 一步高 涨。 为 了应对 新 出现 的 问题 , 美等 国金 融监 英 管 出现近 似 的监 管手 段, 并朝 着大 体一 致
FN CE& E ON IAN C OMY 金 融 经 济
英 美金融监管 的实践及 其对我 国的启 示
’
口 冯梦雨冯 学荣Fra bibliotek李小 兵
( 中国人 民银 行延 安 市 中心 支行 , 陕西 延 安 7 60 ) 1 00
摘 要 : 监 会 成 立 后 , 国 正 式 形 成 银 我
大 联 邦监 管机 构和 各 州监 管机 构 共 同负
关键 词 : 一监 管 ; 能性监 管 ; 法 统 功 依 监 管 ; 融服 务 金 2o 0 3年 , 我国成 立 了中国银行 业监督
与 管 理 委 员 会 , 此 , 国 正 式 形 成 了银 至 我 监 会 、 监 会 和 证 监 会 分 业 监 管 的 金 融 监 保
美 国 的金 融监 管体 系特 别 是 银行 监 管体 系相 当完 善 , 在世 界 上亦 享 有盛 誉 。 近 年来 ,通过 巴塞 尔银 行 监 管委 员 会等
18 9 7年 颁 布《 行 法》 明确 了英格 兰银 银 ,
行 是 “ 国银 行 业唯 一 的监 管机 关 和银 英
美国银行业信息化监管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信息技术的监管作为全面风 险监管的重 到了 瞌管机 构之 间信 息 共享 。CAL 等保障业务开展或恢复生产的问题 。四 L
要组成内容。本文所叙述的信息化监管 R P R E O T由F C统 一收粜 ,向其他银 足电子银行业务 。土要是关注银行提 供 DI 包括如何 对银行的信息技术监昔和吏现 行监管机构 及时分发 ,各监管机构涉及 给消费者的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相关的
专 家 选 聘 和 内 部 审 l适 应 性 等 。九 是 业 十
员会 (FE F I C)颁布 了一 整套信息技 术 以保 障银 行业 信息 资产 的安 全件 、完 务外包 ,主要涉及临管者和银行如 何评 检查手册 , 该套检查手册共涉 及到 1 个 整 性 和 有 效 性 。 2
方而的 内容 ,对监管者 、银行机构和信 估建立 、管珲和监测业务外包过稃中的
维普资讯
2皙
藿
;林
经 i伟
美国银行 业信息化监 管 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 /安 徽 银监 杜 宗稳
随
喜
明确的指导意见 。三是做到银 行业 临管 涉及 的 丰要 内容 概 述 如 下 : 是 信 息 安
信息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同步 全 。主要关注银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业
监昔信息化两个方面 。
柑 监管对象 的 I T现场 捡
家土 风险 识别与控制 五是批 发支付系统
监管机掏实施 ,现场检查结果和非 现场 主要大注银行内部的支付信息系统 、银
一
美 国银 行 业信 息化 监 管 的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及启示

但监事会在各 国商业银 行 中的职 能是 基本一致的 ,即都是 履 的流失 。特别是企业 的现金和银行存 款业 务 , 日终 了 , 每 应及 时计算 当 日收入 、 出合计数 和结存数 , 日逐笔进行 日记账 支 逐
登记; 月份终 了, H记账余 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 , 做
到 日清月结 。同时, 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 保证账 实相符。这样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 , 保障企业财产安全 。
控 制框 架 及启 示
孔 莉
健全有效 的内部控制制度是 商业 银行安全 、有序经 营的 基础与前提 。西方 商业银行都致力于建立一套优质 、 高效的内 部控制制 度 ,以保 证其正常地经 营 ,实现预定 目标和发展 战 略, 化解 各种 金融 风险。国外商业银行在长期 的实践中积累了 丰富的内部管理 和控制 的经验 ,这对 于我国金融业走 向国际 行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的监督作用 。这种组织结 构的设计 为商业银行稳定的经 营与管理奠定 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 2建立在现代会 计信息 系统基础上 的完善 的会计控 制系 .
三 、 策 对
( ) 一 强化管理 者的 内控意识及 高层的控制职能 。企业 的
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 对企业经 营效 率的影响应有 明确 的认 识 ,
应走 出误 区 , 更新观念 , 强化管理 。要 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 完 善, 控制有效 , 相互激励 、 相互制 约、 相互竞争 的工作环境; 建立
理者和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 。美国会计学会(A ) 0 A A在6年代就 提出, 会计是“ 为了使信 息使 用者能够作为有根据 和决策 而确
认、 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 的过程 ” 。西方商业银 行通过建立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 严密的组 织结构设计和 明确合理 的职责分 工。 国外商业 银行 十分重视 对银 行内部组织结 构的设计 ,从决策层 到各 级 职能部 门都力争做 到职责分工合 理 ,使得各项业务从决策 到
历史与今天——浅论银行监管的得与失

· 159 ·时事文化参考【摘 要】银行监管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早期的银行监管暴露出许多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等国家银行监管无疑是成功的,而东南亚则是一种失败的结局。
本文梳理其发展过程,总结其得失,为今天的银行监管建言献策。
【关键词】银行监管 美国 东南亚 得与失历史与今天——浅论银行监管的得与失陆宇行 简 洁 陈贤威 张文璇 徐彤彤一、美国商业银行金融管制的启示美国商业银行滥觞于19世纪,而此时,自由主义经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大多呈现了一种自由状态,至《1863年银行法》的确立,创造了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制度,建立了货币监理署,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美国银行监管初具模型。
而随着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思想,在银行准入管理,银行日常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危机处理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全面而深入的监管体系。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了滞胀,原本的管理体制也适时而动,出现了松动,伴随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的界限逐渐被打破,这为商业银行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这也增强了金融业的垄断性,使金融服务成本降低,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得以提高,金融领域的稳定性增强。
在国际金融领域,也提高了国际金融行业的竞争性,确立了一个被纷纷效仿的金融管理体系。
诚然,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无法经历完整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历程。
中国只能按照中国国情从特定的时间、环境、维度进行改革。
从此层面上来看,中国金融自由化发展历程与美国金融自由化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美国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历程仍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对东南亚银行监管失败的剖析监管手段乏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东南亚各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落后,国内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主要的金融监管责任由政府承担,通过行政措施行使监督权造成因行政管理混乱,程序透明度低,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导致监管效率不佳,监管不独立,削弱了金融市场本身的竞争力和防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期(总第256期)2005年3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 i n anc i a l and Econo m i c IssuesNumber3(General Serial No1256)March,2005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①潘德平(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四川 成都 610074)摘 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跨入第四个年头,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在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业增加国际竞争力的工作中,有必要继续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F830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6X(2005)0320028205 一、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受到监管一般人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受到监管是为了保护存款人或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监管商业银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既依赖于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高效率的运转,中央政府在运用灵活有效的经济政策或货币政策时,也高度依赖于稳健的商业银行系统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商业银行所属的金融业的外部性具有正、负双重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金融业既是经济运转中社会多余资金向资金短缺而又急需的地方流动的媒体与渠道,又因其自有资本相对较少,是一个运营风险度高、自身经营风险波及面广的行业。
它们的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引发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社会支付清算系统的瘫痪,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1]同时,由于人们难以获知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得知银行的问题所在,存款人和投资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因而把中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分为了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
中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运用自身的监管权力,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来保障它们的安全和稳固,称为直接监管;而间接监管则是要求各类商业银行充分披露其经营信息,以便存款人和投资者了解和监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缓解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遏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
二、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一)美国的商业银行监管11监管机构的设置。
(1)根据《国民银行法》于1863年建立的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管总署,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国民银行的注册及其分支行的设置、银行之间的合并,制订商业银行监管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并贯彻执行。
货币监管总署的最高负责人由美国总统任命,任期5年。
货币监管总署的总部设在华盛顿,在全美国设有6个大区办公室。
[1]货币监管总署有权停止有问题商业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或者将其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
它还有权对违①收稿日期:2004211216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211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潘德平(1954—),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
法、违规或从事高风险经营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及职员进行处罚。
(2)联邦储备委员会。
其主要职能是制订金融政策和金融规章制度,监督管理联邦储备银行和会员银行的业务,监督货币的投放与回笼,并充当联邦政府的代理人,定期公布有关联邦储备系统的情况和统计数字。
它是总部设在华盛顿,并由12个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及所属的25个分行组成。
联邦储备体系除主要负责对会员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外,还负责对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及外国商业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进行监管。
[2]联邦储备体系拥有许多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监管政策的实施。
这些手段包括:停止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撤销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违法违规经营的商业银行及其有关管理人员实施处罚,甚至取消会员商业银行资格等。
(3)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对加入保险的非联邦储备会员银行实施监管。
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积极介入对其他参加保险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民商业银行和州会员商业银行)的监管过程。
其宗旨是为了保障存款,防止个别银行的信用危机扩散到其他银行。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有权停止商业银行的存款保险,有权停止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有权撤销有问题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有权对被监管商业银行实施处罚。
它也有权帮助面临破产的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方向,组织清理和安排商业银行破产时的资产清理和债务偿还等。
[3]它的存在给存户提供了存款的安全感,解除了银行挤兑风险的发生。
(4)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在本州注册的商业银行。
这些机构同时管理着州内其他商业银行,如储蓄存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
它们的职责范围基本与货币监管总署近似,只是各州之间略有区别。
即包括批准新的州银行的成立,开设或关闭商业银行在本州内的业务范围,制定与州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等。
(5)除了上述主要监管机构之外,美国商业银行的活动还受其他一些机构的监督。
如司法部有权对拟议中的银行机构的改组与合并进行审议,必要时可对此提起诉讼。
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则重点管制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
全国信用社管理总局则作为统一管理全国信用社的中央机构,执行着监督管理职能。
由于历史上多次出现金融风险的经验教训,也是不断修正监管体制的结果,美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制较为复杂,实行的是国民商业银行和州立商业银行双重监管体制,法律不仅赋予联邦政府有监管商业银行的职能,也授权各州政府有监管商业银行的职责。
这种纵横交错的立体监管模式从多个方面监督、控制和调整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比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1监管的具体措施。
顺应商业银行打破“防火墙”,走向多种金融业务经营的趋势,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金融控股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经营多种金融业务。
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业务由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管总署、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证券业务由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保险业务由各州保险监管署监管,该监管体系的具体监管措施有:(1)各监管主体之间,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定期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交流,既加强了不同监管者之间监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避免监管漏洞的发生;又通过直接与金融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沟通,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
(2)金融控股公司要定期向监管者递交自身内部风险评估报告。
通过对公司自身评估报告的阅读和对报告内容的核查,监管者可以了解公司面临的风险以及公司的风险管理程序是否有效。
在此基础上,监管者可以对金融控股公司或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状况做出评价。
(3)为确保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也为了有助于获得商业银行关于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足够信息,监管者可以实施现场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收集系统、决策系统的评价,以确保建立在信息收集基础上的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在现场检查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检查前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后,决定未来的监管策略。
(4)资本充足率管理始终是监管者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
美国监管当局除了按照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监管商业银行以外,正在试验一种新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方式:预先承诺制。
即监管当局设定一个测试92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期间,商业银行在测试期初向联储承诺其资本量水平,在整个承诺期间内,只要累计损失超过其承诺水平,美国监管当局将对其给予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惩罚。
这一方案主要适用于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较好的银行。
这样就减少了监管成本,激励了商业银行强化对风险的自我控制。
(5)对资产流动性的监管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的另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为了分散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要求商业银行把单一借款与银行自身的资本量挂钩。
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对任何单一客户的贷款不得超过该行自有资本的10%。
(二)英国的商业银行监管11英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组织机构。
英国实行的是以英格兰银行为中心的单一集中式的商业银行监管体制。
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始终是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核心机构,在商业银行的监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的《1979年商业银行法》正式赋予英格兰银行的监管权力。
该法规定作为英国商业银行的惟一监管机构,英格兰银行有权对接受存款的机构进行认可,授予或拒绝授予从业执照,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财务报表、信息资料等。
[3]此外,基于对存款人利益的考虑,英格兰银行还实施了存款保护计划。
英格兰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由该行的商业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和商业银行业监督局负责。
英格兰银行把这两个机构的职能划分得十分明确。
商业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是商业银行监督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每年发表执行商业银行法情况的年度报告,汇报依据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执行情况等。
而对商业银行的具体管理,则由商业银行业监督局全面负责。
商业银行业监督局下设许多主管专门业务对象的分部,每个分部下面又根据商业银行国别与规模划分成18个区域组。
各区域组之外,商业银行业监督局还设立了评审与检查委员会、检查支队、特别调查小组以及法律小组等4个特别机构。
其中,评审与检查委员会主要履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给予、取消、限制商业银行的授权,并向执行董事提供讨论和推荐意见;特别调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商业银行业监督局怀疑商业银行可能有内部滥用职权、经营管理不当、经理人员失职等情况下,对该商业银行的财务安全予以调查;法律小组的作用是给商业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商业银行业监督局等部门提供监管实施的法律指导和解释,以确保监管当局能按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行使其权利与义务,达到最有效的监管目标;而检查支队主要是代表商业银行业监督局对商业银行实施现场检查,以促进商业银行专业技能的增强,提高监督的效力。
21商业银行监管措施。
(1)英格兰银行对商业银行授权后会不断地对被授权机构进行评估和考查,若商业银行未能持续满足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授权标准,英格兰银行随时可限制或取消商业银行的授权,吊销其许可证。
(2)英格兰银行委派检查支队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状况、信贷评估与控制、业务管理以及会计等4个方面进行现场检查。
在检查支队完成现场检查后,须向英格兰银行提交一份检查报告,汇报该商业银行的体系控制的充足性和报表的准确性,或证实体系中存在某些重大失误。
根据检查支队提交的检查报告和商业银行自己提交的报表,英格兰银行将与被检查商业银行频繁举行各种会议,讨论和解决检查出的问题。
(3)英格兰银行还通过对商业银行报表的分析和监测来进行非现场监管。
监管的内容涵盖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大额资金风险和外汇风险等4个方面。
(4)当商业银行不能持续满足授权标准或不能履行商业银行法所赋予的义务,威胁到存款人利益时,英格兰银行有权寻求法院对该商业银行实施清盘或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