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分封制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分封制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分封制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分封制。

分封制
是指君主将中央政权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与他有关系的亲戚贵族,并分封给他们一定的土地与百姓作为封地的管理对象。

这种制度
在我国史书上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影响深远。

第一、为什么有分封制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分封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分封制有利于维护天下的统一。

自商朝之后,不同的诸侯
国逐渐形成,因地理的原因,这些诸侯国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

为了维持天下的一统,中央政府采取了赐封的办法,通过分封推
行中央的统辖。

第二、分封制的具体措施
分封制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分封制、进行分封、废除分封、
以及事后对分封的评价等等。

秦朝实行“郡县制”来代替分封制;
汉代华阴侯吴芝令将自己的封地让给江山县,宣示了废分封制的
开始。

第三、分封制的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分封制在劳动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推行分封制,维持天下的一统,使得古代中国能够保持着
风雨无阻的国家统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二,推
行分封制,对于古代中国的领土扩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促
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之间的融合;其三,分封制也促进了
古代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分封制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它的影响依然深远,使
得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加富有多样性和底蕴。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中的分封制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加深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

分封制的名词解释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度,是指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君主将国家的土地划分为一片一片的封地,并将这些封地授予诸侯、官僚和其他有权势或功绩的人物,作为其统治和管理的基础。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约两千五百年,主要起源于周朝,终结于秦朝。

在分封制度下,君主通过授予封地来回报和奖励臣下的忠诚和贡献,并将他们与自己的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封地上,封建者享有继承权、土地经营权、军事权等特权,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如纳贡、提供军队和劳动力等。

封建者与君主形成了类似上下级、主从关系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者可以自主管理和统治封地内的人民,实行各种制度和政策,享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

在分封制度下,国家的权力高度分散,政治权利被各地的封建者掌握,各个封地形成割据局势,对中央政府的管控力减弱。

封建等级制度也导致社会流动性较低,血缘关系和地主阶级的地位成为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

此外,分封制度也存在着世袭现象,封地和封号通常通过世袭的方式传承给封建者的后代,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然而,分封制度也有一些积极的一面。

首先,分封制度为君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官僚的方式。

君主通过授予封地来赏罚臣下,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和动力,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分封制度为封建者提供了一个财富和权力积累的机会,激发了封建者的敬业和进取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分封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相对平衡,有助于避免国家权力过于集中和滥用的问题。

总的来说,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特征,它通过将国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分成一片片的封地,并将其授予一些有权势或功绩的人物,以达到维护君主统治和管理国家的目的。

尽管分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它也为君主和封建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分封制度的延续和变革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汉初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汉初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汉初分封制知识点归纳汉初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前身。

它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封建专制政治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就七年级历史的汉初分封制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汉初分封制的来源汉初分封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就已经开始出现分封制度了,这种制度是为了管辖更大的领土和更多的人口,同时也为了保证王权的稳定性。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集中大量权力到中央,统一了天下,所以分封制被废除了。

到了汉朝,随着汉武帝的社会改革,汉初分封制得以再度建立。

二、汉初分封制的实施汉初分封制主要是在汉文帝时期建立的,当时几乎全国都被分封,世袭制度也开始得到长足发展。

分封制度的原则是“以功封赏”,即根据功绩大小来进行封赏。

最高的封号是王,其下分别是侯、卿、伯、子、男六个级别。

除了王以外,其余五级不得世袭,并且被封为什么级别就只能居住在该级别规定的居住地。

三、汉初分封制的影响1. 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初分封制虽然为每个封地都设立了官僚机构,但这些机构都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监管和控制,因此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2. 造成了社会不平等。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上的阶级分化更加严重,致使社会不平等更加明显。

3.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限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四、汉初分封制的结束1. 汉武帝时期的征战。

由于汉武帝大力扩张国土,所以封地数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分封制度逐渐失去了限制中央权力的作用。

同时,由于战争和征服的需要,使得中央政府对各封地的控制更加直接和集中。

2. 律令制的建立。

律令制度建立后,各地法律的统一使得分封制度的意义越来越小,封建贵族的权力被削弱。

综上所述,汉初分封制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分封制度有其积极作用,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最终,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律令制的建立,分封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七年级西周分封制知识点

七年级西周分封制知识点

七年级西周分封制知识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把京师周公城周围的土地上的部落和贵族分封给各个诸侯,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封国组成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有着长期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一、西周分封制的成因西周分封制的形成,与周武王的征服行动有关。

周武王在血战商坼后,消灭了商朝残余势力,统一中国境内的各个诸侯国家。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他使用封地制度来平息周边的部族反叛,并且通过委任部落首领的方式,来实现地方政权的管辖。

最终构建起一个多层级的封建体系,这就是西周分封制的成因。

二、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 多层次:西周分封制是一个多层级的封建体系。

从周王府开始,分别是藩国、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直到世袭的实封地。

2. 分封国家变化:在西周分封制的最初阶段,周王权力较大,在封国的设置上也比较宽松,各地的封国也相对更“自由”。

而后来,周王的权利逐渐被依附诸侯和藩国所削弱,国家逐渐分裂。

3. 依附关系紧密:作为封建制度的一种,西周分封制中也有明显的依附关系,即诸侯和藩国相互依附在周王的身边。

而周王则通过封授和镇压这些部族首领的权力和地位,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三、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创立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建立,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也为后代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2. 强化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西周分封制通过委派诸侯来管理各地的部族,强化了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这也为后代的中央集权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3.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西周分封制的建立,为中国社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制度下,各诸侯国之间的商业、文化、科技等领域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综上所述,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42个)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42个)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42个)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中国的政治文明
【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
②职权分明;
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1。

初一历史上册分封制的考点知识

初一历史上册分封制的考点知识

初一历史上册分封制的考点知识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分封制的考点知识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崩溃的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⑥发展历程:西周确立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分封制的考点知识】。

考点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考点2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05
【答案】A
4.(2014·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 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
1
第四,历史作用不同。
2
分封制体现了“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 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
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答案】D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两 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分封制,从提问方式“周初的这一做法”来,说明考查的 是分封制的影响,时间是周初;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等 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 维护了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从“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 臣扞(捍)城”,说的是周初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维护了 统治, B项错误,故C项正确;周初,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 体制,故D项错误。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3题)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 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 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 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 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 属于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考试的难点,一般的同学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我们要做对比,历史君还结合了一些历年来的考题,同学们比较后,并将联系一一试做!【高考练兵】一、选择题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确立 D.郡县制的实行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宗法制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 D.规定义务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 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④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世袭制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一、考情分析
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
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
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
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
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
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
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
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 / 4

(4)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
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
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
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
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
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
弱。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
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
面。

2.分封制xx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
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
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
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
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
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 / 4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经典例题
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涉及的主
题是()。

A.xx制度B.分封制度
C.xx制度D.郡县制度
1.【答案】B。解析:古代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故选B。
2.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周朝政治状况是()。
A.主权大大加强B.中央集权制建立
C.分封制受到破坏D.xx法制寿终正寝
2.【答案】C。解析:鼎代表着周王的权力,而楚王问鼎,则表现了分封制
开始衰落。

3.《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说明西周实行的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3.【答案】B。
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
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河南省简称豫,河北省简称冀,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故
排除A;湖南省简称湘,湖北省简称鄂,与西周封国国名无关,排除B;山东省简
4 / 4

称鲁,西周时封周公子伯禽与鲁,陕西省简称晋,西周时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当
时西周的统治范围还未到达广东、广西地区,排除D。5.《三字经》写道:“周
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的实行,使周代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了
惊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试分析分封制的涵义、作用与影响。

5.【参考答案】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
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
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国之主为“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
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分封制的实行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政
治风格,使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维护了周代的统治秩序。然而,随着实力的
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分封
制日益瓦解。秦统一后,分封制为郡县制取代。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
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
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
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