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A. 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 .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 .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 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 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 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 9: 5 B . 3: 2 C . 2: 3 D . 5: 93.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 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 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 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4、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 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s.5. 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 、6m/s;B、8. 3m/s ; C、7. 15m/s ; D、7.75m/s.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B.10m/sC.15m/sD.20m/s。
1.4平均速度(导学案)

天星乡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邹井华执教人时间教导处审批§1.4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2.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纪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学习重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2.理解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回顾】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明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知识引入】:由“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时: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理量。
4 .测量路程需要,测量时间需要。
5. 测量平均速度步骤。
(二)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3.分析实验:1.比较小车在两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吗?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当堂检测】: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
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2.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步骤。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1.4测平均速度学案

1.4测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学习停表、刻度尺的使用,学会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速度公式:
三.实验器材
停表,斜面(木板),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四.设问导读:
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
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
五.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脚控制在20以内),将固定在斜面底端。
3.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运动的,测量小车运动的。
5.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重复步骤3,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七.数据整理与误差分析
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2.误差分析
(1)使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可能由于估计值不同而出现误差。
(2)使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时,可能由于小车运动过快而导致记录
时间偏而出现误差。
3.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1。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五、布置作业
1.整理实验案。
【设计意图】:学会整理实验。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教后反思
审核签字审阅时间
(1)提醒学生实验时,要使木板保持很小的坡度,以方便测量时间,注意长度测量的正确性。
(2)以倒计时的方式统一计时开始时刻,避免了合作时个人反应造成的时间误差。
【设计意图】:巩固对停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4.处理数据
【学情预设】:设计表格,认真计算
导学
重难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平均速度的不同设计。
导学准备
斜面、小车、米尺、秒表
导学流程
师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情景引入
首先播放戏水乐园中滑水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骑自行车下坡。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1)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2)由于要测量的数据较多,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对应性。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理解。
5.交流评估
【学情预设】: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1)表格展示学生处理好的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2)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当堂训练
先个人整理实验并归纳分析,再小组讨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如何准确的测量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自主预习】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量程和分度值_,读数时,一定要有一位__估读__值。
2.使用停表:①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②停表的读数: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小盘:通常有30刻度(甲图)和60刻度型(乙图).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 的原因。
读数结果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
每次读完后要_归零。
实验前先多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
甲乙 【合作探究】探究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 =st.3.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和时间t 。
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实验装置图:5.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1)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最新导学案:1.4测量平均速度汇编

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的记录数据的作风.学习重点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学习流程备注知识链接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____ 速度快。
3.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1)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合作探究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达标检测备注1.小明在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 S1=75 cm t1=2.6s V1=28.85 cm/s2 S2=75 cm t2=2.5s V2=_____ cm/s3 S3=75 cm t3=2.4s V3=______ cm/s v=______ cm/s2.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1-4测量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测量平均速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预习案【基础感知】(1)自主阅读课本P23-P24(2)自学指导要求(用彩笔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①画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所需的物理量。
②画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步骤。
【新知突破】一、导学<一>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二>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__速度快。
★拓展——不同的速度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段内的速度。
例如:3-6s内小明的速度瞬时速度:某一瞬间的速度。
例如:第4秒小明的速度二、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_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_<三>了解实验仪器:(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1.测量平均速度】(1)你能否结合实验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进行实验】<一>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014新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 s1,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 t1;上半段的长是 s2,运动的时间是 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运动的时间 t3=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 =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v3= ;下半段路程 .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1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通过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到 E 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3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 .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 平均速度 vAC 偏 (填“大、小” ) 。
姓名:
编号: 8
6.数据记录: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s2= s3=
t 1= t 2= t 3=
7.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的
v1=
v2= v3=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 和 段平均速 有关。
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课后训练提升:
1.在测量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 路程为 ,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 2.5s ,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
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一、体验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 金属档片的作用 是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V 2= t 2= S 2= V 3=
t 3= t 1- t 2=
S 3=S 1-S 2=
V 1= t 1= S 1=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s
s
注意事项:
★要使斜面保持较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方便计时。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影响实验结果。
〖达标检测〗
1.如下图“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 s;vAB=_____m/s;vBC=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
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1
图3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 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BC=4m,
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那么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6.5 m/s
B.4 m/s
C.5 m/s
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
4.汽车在长100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
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
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一
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 ,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 ,则 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0m/s
B .4.17m/s
C .6.25m/s
D .5m/s
3. 小明去上学,以v 1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 2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
的平均速度为( ) A .
122v v + B. 212()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21
v v
v v - 7、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 ,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 ,
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8、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用了3min 穿过长度为1600m 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
车的长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