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和比地应用知识点及相关应用
六年级比的应用知识点

六年级比的应用知识点比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法,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工具。
在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比的概念、比的性质和比的运算。
下面将介绍六年级比的应用知识点。
一、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工具。
比的表达形式是a:b,读作“a比b”,a和b分别称为比的两个项,a称为被比较数,b称为比较数。
二、比的性质1. 等比例关系:若两个比相等,即a:b=c:d,则称a与b成比例,c与d成比例。
2. 互为倒数:若a:b则b:a,称a与b互为倒数。
3. 倍数关系:若a:b,则n*a:n*b,即比的两个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的值不变。
4. 约分:若a:b可以约分为a':b',则称a':b'是a:b的约分形式。
三、比的运算1. 比的加法:只有两个比的项相同,才能进行比的加法。
对于a:b和c:b来说,a:b+c:b=(a+c):b。
2. 比的减法:只有两个比的项相同,才能进行比的减法。
对于a:b和c:b来说,a:b-c:b=(a-c):b。
3. 比的乘法:比的乘法就是项以及项之间的分别相乘。
对于a:b和c:d来说,a:b × c:d = ac:bd。
4. 比的除法:当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比时,可以进行比的除法。
对于a:b和c:d来说,(a:b)÷(c:d) = a:d × c:b。
四、应用题通过以上比的应用知识点,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应用题,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题1:若梨子的价格是每斤5元,苹果的价格是每斤3元,比较梨子和苹果的价格。
解答:梨子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多2元,比为5:3。
例题2:小明一分钟可以跑100米,小红一分钟可以跑80米,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解答:小明的速度比小红的速度快20米/分钟,比为100:80。
例题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3小时可以行驶45公里,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
解答:自行车的速度为45公里 ÷ 3小时 = 15公里/小时。
六年级 比的重要知识点

六年级比的重要知识点在六年级,比的概念是学生们需要深入掌握的数学知识点之一。
比作为一种数学关系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比较和描述不同物体、人物或现象之间的大小、多少、程度等特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关于比的重要概念和运算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知识。
一、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用来表示两个实物或概念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通常用冒号(:)表示,比的前后两个数称为比的项。
比的两个项可以是相同物体或不同物体,比的结果用等号(=)连接。
二、比的表示方法1. 冒号表示法:如2:3表示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的2/3。
2. 分数表示法:如2/3表示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的2/3。
3. 百分数表示法:如50%表示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的50%。
4. 小数表示法:如0.6表示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的0.6。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比的表示方法。
三、比的运算方法1. 比的等比换算:在某个比中,如果等号左边的数是已知的,可以求等号右边的数。
例如:已知4:5 = 16:x,要求求出x的值。
可以通过等比换算得到:4/5 = 16/x,进而求出x的值。
2. 比的比例关系:当两个比相等时,它们的比例关系相等。
例如:已知a:b = c:d,那么可以得出a:b = c:d = (a+c):(b+d)。
3. 比的实际应用: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说,在购物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来做出判断。
四、例题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比的知识,我们来解析几个实际例题。
例题1:小明和小红比身高,小明身高160cm,小红比小明矮三成。
请问,小红的身高是多少?解析: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小明的身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等比换算来求出小红的身高。
已知小红比小明矮三成,可以表示为小红:小明 = 7:10。
由此可得小红的身高为:160cm * 7/10 = 112cm。
例题2:某机器每分钟可以生产10件产品,而另一种机器生产同样产品需要15分钟。
六年级比的知识点

六年级比的知识点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比是用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运算符号。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与比相关的知识点。
一、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比的定义:比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量进行比较大小的运算。
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分数表示和百分数表示。
1. 分数表示:在分数表达中,比的形式为 a:b ,其中 a 和 b 分别表示被比较的两个量。
陈述“a 比 b 大”可以用 a:b>1 来表示,“a比 b 小”可以用 a:b<1 来表示。
2. 百分数表示:在百分数表达中,比的形式为 a:b ,其中 a 和b 分别表示被比较的两个量。
陈述“a 比 b 大”可以用 a:b>100% 来表示,“a 比 b 小”可以用 a:b<100% 来表示。
二、比的性质比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反比性:如果 a:b>1 ,那么 b:a<1 。
2. 同比性:如果 a:b>1 ,那么 ka:kb>1 (k为正数)。
3. 连比性:如果 a:b>1 且 b:c>1 ,那么 a:c>1 。
4. 平行比性:如果 a:b>1 ,那么 a±x:b±x>1 (x为正数)。
三、比的应用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1. 比的比较:用比可以比较出两个物品的大小关系,比如:小明的身高是15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30厘米,可以表示为150:130>1 ,即小明比小红高。
2. 比的倍数关系:用比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比如:李华拥有300个苹果,小明拥有150个苹果,可以表示为300:150>1 ,即李华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两倍。
3. 比的分数关系:用比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分数关系,比如:小明和小红的体重分别是45千克和40千克,可以表示为 45:40>1 ,即小明的体重是小红的9/8倍。
六年级数学第四章比的知识点

数学六年级第四章主要涉及比的知识点,包括比的表达、比的意义、比的大小关系、比与分数的关系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一、比的表达:1.按照顺序比较大小:比如比较两个数a和b的大小,可以用a<b表示a小于b,a>b表示a大于b。
2.按照相等关系比较:如果两个数a和b相等,可以用a=b表示。
二、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指用来比较大小的关系。
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哪个数较大或较小。
三、比的大小关系:1.比的大小关系是指通过比的表达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应用于整数、分数、百分数等多种数的比较。
2.当比较整数时,可以通过比较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的大小,来判断整数的大小关系。
3.当比较分数时,可以通过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分数的大小。
4.当比较百分数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百分数的大小。
四、比与分数的关系:1.比可以与分数互相转化。
比如一个比1:2可以转化为分数1/22.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分数形式,然后比较分数的大小关系。
五、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运用比的知识点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1.比例问题:在一些比例问题中,可以运用比的知识点来判断或计算未知数的值。
2.分数应用问题:在一些分数应用问题中,可以将比转化为分数来计算。
3.百分数问题:在一些百分数问题中,可以通过比的知识点来判断不同百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例题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例题,通过解题分析来进一步理解比的知识点:例题1:比较0.25和0.3的大小。
解题思路:将0.25转化为分数1/4,将0.3转化为分数3/10,然后比较1/4和3/10的大小关系。
例题2: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10,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10,问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哪个多?解题思路:将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3/10与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7/10相比较,通过比的大小关系可以得知哪个人数多。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知识点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大小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比的知识点。
一、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比是一种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大小的方法,用于衡量不同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可以用冒号“:”表示,例如2:3表示“2比3”。
二、比的基本性质1. 比的基本意义:比的基本意义是用一个数与另一个数进行比较,并求出它们之间的比值。
2. 比的顺序:比的顺序可以调换,但比值保持不变。
例如,2:3与3:2的比值都是2/3。
3. 同比例变化:如果两个数同加或同减同一个数,它们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例如,3:5与6:10是同比例的。
三、比的应用1. 比的扩大和缩小:将比中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比值保持不变。
例如,2:3扩大3倍得到6:9。
2. 比的比较: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可以判断两个比的大小关系。
分子大的比较大,分母大的比较小。
3. 复合比:当比的前项与后项相等时,称为复合比,可以将复合比简化为简单比。
例如,2:3与4:6是复合比,可以简化为1:1的简单比。
四、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可以用等号表示。
在比例中,有四个元素:两个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号。
例如,2:3=4:6表示“2比3等于4比6”,其中2和4是前项,3和6是后项。
五、比例的性质1.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中的四个元素之间可以互相调换位置,但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2. 幂比:如果一个比例中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同一个数的若干次幂,那么这个比例称为幂比。
例如,2²:3²=4:9是幂比。
3. 反比例:如果一个比例中,前项和后项互为倒数,称为反比例。
例如,2:3=3:2的倒数是3:2。
六、应用题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中,还涉及了很多关于比的应用题,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的知识点。
这些应用题可以涉及购物、时间、长度、面积等。
通过解答这些应用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比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知识点比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在六年级数学上册,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比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工具。
在比中,我们常常使用冒号(:)表示,如3:5。
冒号前面的数被称为“前项”,后面的数被称为“后项”。
比的分号(:)两边的数字一般是整数,但也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二、比的性质1. 相等性质:如果比的两个项相等,那么这个比就是相等的。
例如,2:3和4:6是相等的比。
2. 倍数性质:如果比的两个项都乘以同一个数,那么比的值不变。
例如,2:3乘以2得到4:6,仍然是相等的比。
3. 约分性质:如果比的两个项可以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那么比的值不变。
例如,4:6可以约分为2:3,仍然是相等的比。
三、比的应用1. 合理选择:比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比较大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2. 比例关系:比可以用来表达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平面图中,比可以表示两个物体的实际大小比例。
3. 分享问题:比可以用来解决分享问题。
例如,将一块巧克力按照2:5的比例分给两个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每个人能得到的巧克力块数。
四、比的运算在六年级数学上册,学生将学习比的四则运算。
比的四则运算包括比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 比的加法:将两个比进行加法运算时,要求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加。
例如,2:3 + 1:4 = 3:7。
2. 比的减法:将两个比进行减法运算时,要求这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减。
例如,3:5 - 1:3 = 8:15。
3. 比的乘法:将一个比与一个数进行乘法运算时,要求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例如,2:3 × 4 = 8:12。
4. 比的除法:将一个比除以一个数进行除法运算时,要求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这个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相关练习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 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6,乙∶丙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同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0:120=(180÷60):(120÷60)=3:2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2×18)=3:4 5、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
例如:0.75:0.2=(0.75×100):(0.2×100)=75:20=15:46、一个比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按照化简分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化简小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例如:0.5:53=21:53=5:6 0.5:52=0.5:0.4=5:4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六年级下册比的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比的知识点总结比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运算方式。
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六年级下册比的知识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运算以及比的应用等内容。
一、比的概念比是用来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方法。
比的概念是数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通过比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二、比的表示方法1. 冒号表示法比的表示方法有冒号表示法和分数表示法两种。
冒号表示法是比的一种常用表示方法,它的格式为“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两个不相等的数,冒号“:”表示“与”的意思。
2. 分数表示法分数表示法也是比的一种常用表示方法,它的格式为“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两个不相等的数,a被称为分子,b被称为分母。
通过分数表示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数之间的比值。
三、比的运算1. 比的比较在比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操作就是比的比较。
当我们有两个比,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时,我们可以将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形式,然后进行比较。
2. 比的化简比的化简是指用最简形式表示比。
比的化简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看出比的大小关系。
化简比的方法是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直到分子和分母不能再简化为止。
3. 比的扩大和缩小在比的运算中,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或者缩小比的分子和分母来改变比的大小。
比如,将比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比将会变大;将比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比将会变小。
四、比的应用比是一个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它。
比的应用主要包括比例、比例尺、百分数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1. 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量之间的比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例这个概念,比如物品的售价和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食谱中原料的比例等。
2. 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长度的比例关系。
在地图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比例尺这个标注,它告诉我们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比和比的应用知识要点第三单元(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2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10 = 15÷10= 例如152∶∶∶∶比值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同类量的比)。
也3可以表示两路程÷速度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费同类量的比),例:时间。
= 4、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6比值后比号“:”项前比项商数法除被除数除号“÷”除分母分分数值分数线子分数“—”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意义不同: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1 关系。
实用文档(2)表示方法不同:作为一种运算,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3)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有求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商;而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1)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2)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因为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特殊情况: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除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商不变。
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分数的基本性质:除外),分数值不变。
除(0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外)、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2 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 4.化简比:①两个整数的比: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依们的最大公因数。
据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1)②两个分数的比:的基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本性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实用文档(2)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32 ∶10 = = 3如:15∶10 = 15÷2(三)比的应用这种方法通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1比为B,则总份数可以看做单位“如:已知两个量为A、B,A的ba:ba B),的,A是单位“1”的(,=a + b ,A是B的B是A ab是单位“)。
1”的(解题方法:)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解答:先求出总份1(数,再求出每份是多少,最后求出各部分对应的具体数量。
)转化成分书问题来解决: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2(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基础练习::7。
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倍。
5。
2.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12??。
(1)连环画的本数与故事书本数的比是????。
(2)故事书的本数与这两种书的总本数的比是?? 3.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实用文档????(2)。
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4。
)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例1:一种混泥土搅拌的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其中水泥有32吨,还需要沙子和石子各是多少吨?(题型1:已知单位“1”中各部分的比和其中的一个分量,求另外几个分量)解析:这里把混泥土看作单位“1”,其中水泥占混泥土的(),沙子占混泥土的(),石子占混泥土的(),根据水泥有2吨和对应单位“1”的分率是(),根据“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可以先求出这种混泥土的总数量,再求出沙子和石子的数量。
例2: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是多少吨?(题型2:已知单位“1”中各部分的比和总数量的具体数量,分别求出几个分量)解析:这里把混泥土看作单位“1”,其中水泥占混泥土的(),沙子占混泥土的(),石子占混泥土的(),根据总数量混泥土单位“1”有20吨,可以求出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数量。
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题型3:已知两个量的比和他们的和,求出几个分量)解析:关键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
这里把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看作单位“1”,根据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可分别找出其中一个锐角占单位“1”的(),另一个锐角占单实用文档位“1”的(),再求出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例4:有两堆货物。
甲堆比乙堆多18吨。
甲堆与乙堆重量的比是9:5,两堆货物各有多少吨?(题型4:已知两个量的比和它们的差,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多少)解析:可以把两堆货物的总重量看作单位“1”,甲堆货物占单位“1”的(),乙堆货物占单位“1”的(),两堆货物的差量18吨占单位“1”的分率是(),根据“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再分别求出这两个分量。
(四)能力拓展1.学校四、五、六年级共140人参加旅行活动。
四、五年级的人数比是2:3,五、六年级的人数比是4:5,问四、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解析:第一步:第二步:25第三部: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人数比为:。
::1432,,则: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解:设五年级的人数为单位135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
所以有:425140(人))÷(+1+=48432=32×48(人)3实用文档5(人)×=60484 60人参加了旅行活动。
答:四、五、六年级各有32人、48人、小结:这是一道连比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其中一个中间量(五,来找出三个年级的人数1”年级人数),一般都把中间量看做单位“比。
举一反三长方体棱长之和是88厘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同学们到达森林公园,平均分成3组准备给森林公园植树。
第一、二、三小组平均植1棵树的时间分别是2分钟、3分钟、4分钟。
现在有130棵树要植,如果规定三个小组要用同样多的时间完成任务,每组各应植多少棵树?解析:各小组在相同时间(取1分钟)内各植()棵树;则三个小组的工作效率比为(::);最后按照比例分配。
解:有题意可知;111,化简得:三个小组的工作效率比是::342工作效率比为6:;则:34 (棵))130÷(6+4+3=10 (棵)6×10=60一组:10=40(棵)×二组: 4 (棵)三组:3×10=30 答:每组各应植树6030棵。
棵、棵、40举一反三:加工一个零件,甲、乙、丙所用时间分别是6分钟、7分钟、8分钟,现在有365个零件需要加工,如果规定3人用同样多的时间完成各自的任务,各应加工多少零件?实用文档27。
如果再读:3.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54 。
这本书有多少页?页,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2:1转换过程中可以把总页数看作单这本书的总页数是不变的量,解析:)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5:4,也就是已读的占(,位“1”;如果再份,未读的占()份,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读:127页,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之比是2)份,未读的占数都变了,他们的份数也变了,此时已读的占()份,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同城把体重的不变在把关于比的问题转化为份数问题时,小结:。
1”量看作单位“举一反三:甲乙两袋糖果之比是3:2,如果把甲袋糖果拿出5kg放入乙袋,这时甲乙之比是1:1,两袋糖果各重多少?比和比的应用一、填空。
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把7.8:3.9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318 : ( ) =( )÷24( ) :163.==8( ) )(=5:8= 4.15÷()= 40实用文档5.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6.把2:5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倍。
7.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是()。
8.8.4: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59. 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则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男6生占总人数的()。
10. 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6:5,李明比王华高();王华比李明矮( )。
11.一份稿件,甲要4小时打完,乙要5小时打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212.一箱苹果,吃了,已吃了的和剩下的比是(),比值是3()。
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3小时:15分=1:5。
()1)(1,盐和水的比是∶9。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9)0。
…………………………………(4.比的后项不能是)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把120克糖放入10041::5 B.16 C.:A.14,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59:9 C.:455 B4A.:.,则乙数比甲数多(.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4:5 。
)实用文档A.20% B.80% C.25%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4天完成,乙队独做6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112 :3 C.3.A.:B2:64四、计算.求比值,并化简。
13713 0.27 ①:②:0.125 ③:54482米⑥小时:千克④0.25吨:25 ⑤60分10千米:800 3七、应用题3,上衣和裤子的价1. 一套西装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205格各是多少元?,这个花园4:3米,长和宽的比是2.一个长方形花园,周长是98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用3120cm3:2:1,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米,甲乙两队所修的长度比是360.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45 :4 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实用文档5.妈妈比小明大24岁,今年妈妈与小明的年龄比是5:1,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各是几岁?6.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要配制这种消毒药300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7.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药液30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8.配制一种消毒药,药液和水的比是1:50,现有水300千克,需要加药液多少千克?9. 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10. 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11. 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