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路安全专业名词解释
交通安全 名词解释

交通安全名词解释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中保障人身安全和交通秩序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它涉及到交通管理、道路设计、交通设施及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通过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行人、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一、交通安全的意义交通安全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首先,交通安全是基本的人权之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安全的交通环境。
其次,交通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因为交通事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此外,交通安全也是城市文明、社会道德的象征,良好的交通安全形象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观念的提高。
二、交通安全的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交通安全工作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综合治理原则:交通安全工作需要综合治理,包括交通管理、道路设计、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参与者行为的规范等多个方面。
3.责任追究原则: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需要依法追究责任,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要严肃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三、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1.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参与者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违反交通法规和道路信号,尊重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的秩序。
2.谨慎驾驶:驾驶员应当提高驾驶技能,不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保持车辆和自身的安全状态。
3.提高安全意识:行人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斑马线和行人信号,不随意穿越马路。
乘车人员要注意站稳、扶好扶手,不在车内乱动。
4.安全设施和标志: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设施和标志的维护和更新,确保交通参与者可以正确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四、交通安全的措施1.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加大交通执法力度。
2.强化安全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知识和认识。
道路交通课程名词解释

道路立体交叉: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信号周期:信号灯三种灯色循环显示一次所用的时间信号相位:不同灯色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平面交叉:相交的两条道路在同一高度相连接。
坡长:坡长指的是平距而不是斜距。
纵坡:竖向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停车视距:车从发现障碍物到车安全停下的距离和剩余距离之和。
会车视距:两车相向而行,从发现采取措施到安全停下所需距离。
超车视距:两辆同向行驶的车,后车经过加速超过前车,回复到原来车道所需最小安全距离。
路侧带:指车行道最右侧的缘石以外到红线之间的范围分车带:分隔纵向行驶车辆的一种物理设施路网密度:在一定区域内,路网总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道路面积密度:一定区域内,路面总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非直线系数:道路实际里程与空间里程之比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反映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设计速度:在正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一名熟练驾驶员所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临界车速:当交通量达到最大时所应对的车速设计小时交通量:每年8760个小时中交通量从小到大排列,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流:人流和车流的统称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数平均车头时距:两辆车到达同一断面的时间差视距三角形:从本身最外侧查到到相对最内侧车道形成的三角形范围道路:供行人和车辆移动的人工构造物交通:人和物在空间上的移动城市道路布置原则:1红线内布置各种设施2 保证远近期相结合3 改建合理横断面类型及适用条件:1 单幅路:机非,机机之间有隔离设施。
安全性差,速度慢,适用于流量小,道路窄的次干路及支路2 双幅路:机机之间有中央分隔带。
机动车速度较快,适用于机动车流大,非机动车流小的道路3 三幅路机非之间设有侧分带安全性高,有利于照明和绿化,适用于城市主干路4 四幅路:机机有中央分隔带,机非有侧分带速度快,安全性高,适用于快速路,郊区路。
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

1交通:人与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的位置变化。
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城市交通: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五种方式。
城市交通即是承担城市所需运输任务的各交通方式的统称。
主要分为市际交通、市内交通。
3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1)按交通组成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折算及混合等交通量。
2)按单位时间分:小时、日、周、月、年交通量。
3)按交通量变化分:平均交通量、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K值K=30HV/AADA4高峰小时交通量(PHT):是指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5交通密度:N为指定路段上的车辆数;L为路段长度,K=N/L(辆/公里)6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7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记为, 单位为米/辆。
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间距叫极限车头间距,是同向行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交通流理论和通行能力计算的重要依据8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单位为秒/辆,是交通流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指标。
9AADT:年均日交通量10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11D/M/N:定长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的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2M/E K/N:泊松输入、爱尔郎分布的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3M/M/1:单通道排队服务系统14M/M/N:多通道排队服务系统15M/D/1:泊松输入、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6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1、交通参数:描述交通流特性的参数2、W ADT:周平均日交通量3、地点车速:或称瞬时车速及点车速。
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横断面时的瞬间速度4、OD调查: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止点间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5、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6、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λ=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居民总人口〔公式见书〕7、城市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8、路拱: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叫路拱。
9、分车带: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局部。
10、完全互通式立交:一种完全互通式立交桥,由地面层和高架桥两局部组成,地面层包括两条跨越机动车道,双向匝道围绕在跨越点的四周,并与相邻机动车道相连通,在双向匝道及双向匝道外围机动车道的外侧依次设有地面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高架桥由高架非机动车道和其外侧的高架人行道组成,高架非机动车道通过高架引桥与地面非机动车到连接,高架桥四周架设的行人天桥用于连接地面人行道与高架人行道。
11、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的环境的统称。
12、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人流的统称。
13、ADT:任意期间的交通量累积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
14、顶峰小时交通量:指的是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日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5、行驶车速: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有效运行时间之间所得的速度。
16、交通密度:一条道路上车辆密集程度。
17、车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的数量与距离的乘积。
18、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用地总面积19、交织点: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的统称。
交通法名词大全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交通法名词的部分解释:
-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 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考研总结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一.车辆基本学问车辆自重---- 汽车完全装备好的重量,又称空车重量。
车辆载重---- 汽车最大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滚动阻力---- 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滚动阻力系数一单位车重所产生的滚动阻力。
空气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坡度阻力---- 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惯性阻力---- 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豫东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道路阻力系数(路面摩擦系数)一一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的代数和。
动力因数---- 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也是能够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力量。
汽车爬坡力量(升坡力量)一以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力量imax来表示。
二.道路基本学问交汇交通流一一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运动的状态。
合流——两条分别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的一种流向;分流一有一条车道的交通流分成两个分别车道上的车流流向。
交织一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一一交通量(流量)、速度、密度。
交通量一一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道路服务水平一一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力量之比来综合反映。
道路通行力量一一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随道路等级、线形、路况、交通管理与交通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基木通行力量一一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掌握和气候环境均处于抱负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的匀称段或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力量。
可能通行力量一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猜测的道路、交通、掌握和气候环境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匀称段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交通安全名词解释

交通安全名词解释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保障人员、车辆和物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以下是一些常见交通安全名词的解释。
一、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和标线是指为了指引和警示交通参与者而设立的一种视觉提示系统。
交通标志通过图案、颜色、文字等方式传达特定的信息,例如指示车辆行驶方向、限速、禁止停车等。
标线则通过划线的形式标示道路的边界、交叉口等信息。
1.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和禁令标志等。
指示标志用于标志道路方向、行驶路线等信息,如指示前方有“直行”、“左转”、“右转”的箭头标志。
警告标志用于警示路段存在的危险,如施工标志、道路减速标志等。
禁令标志用于告知行驶者禁止执行某些行为,如禁止停车、禁止调头等。
1.2 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用于划分车行道和路缘石、指示车辆行驶方向等。
常见的交通标线包括实线、虚线、黄色实线、白色虚线等。
实线一般不允许车辆跨越,虚线则表示可以跨越。
二、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是用于控制交通流量并指示交通参与者行动的一种设备。
交通信号灯一般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组成,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交通指示。
红灯表示停止,黄灯表示警告,绿灯表示行进。
三、安全带安全带是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用于保护乘车人员安全的装置。
安全带通常由织物、皮革等材质制成,可固定在人体躯干部位,如腰部和胸部。
在车辆发生碰撞或急刹车时,安全带可以减少乘车人员的伤害。
四、呼吸防护装置呼吸防护装置是为了预防交通事故现场的有害气体、烟雾等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而设计的一种装置。
呼吸防护装置包括防毒面具、呼吸器等,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的呼吸环境。
五、盲区盲区指车辆在行驶时,驾驶员视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
在盲区内,驾驶员很难察觉到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存在,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为了减少盲区带来的安全隐患,车辆通常装备有后视镜和倒车雷达等辅助设备。
通过了解这些交通安全名词的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行车安全意识。
道路交通事故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事故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事故名词解释
一、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发生在道路上的交通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所致的
双方车辆、行人、物体的损害或伤亡。
二、交通发生的:
交通发生的是指发生在道路上的交通交通活动,包括驾驶车辆、参与行人等行为。
三、交通违法行为:
交通违法行为是指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法规或车辆运
行操作规定的行为。
四、双方车辆:
双方车辆是指发生交通事故时,负有责任的双方车辆,包括依法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车辆。
五、行人:
行人是指参与交通事故进程中的行人,包括经常乘坐交通工具或使用公共道路的行人。
六、物体:
物体是指参与交通事故进程中的物体,包括道路上物体,如树木、公路隔离带等。
七、损害:
损害是指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车辆、行人、物体等受到的不利
后果,可以是损坏的财产、伤害的身体、损失的生命等。
八、伤亡:
伤亡是指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车辆、行人、物体等受到的伤害,可以是轻伤、重伤或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道路安全专业名词解释
2015-08-15 驾考宝典
科目一,又称科目一理论考试、驾驶员理论考试,是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一部分。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考试内容包括驾车理论基础、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相关知识。
科目一要怎么学呢?有些学员反映,及时看书、或者使用驾考宝典软件,均不能完全理解记忆,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题目中的专业名词不理解。
因此,驾考宝典整理了部分专业名词,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记忆,并做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而不是马路杀手。
1、匝道:
上下公路连接的部分,与变速车道相接,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出。
2、行车道:
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行车道和慢车行车道。
3、变速车道:
高等级公路上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4、加速车道:
供车辆驶入高速车流之前加速专用的车道。
5、减速车道:
供车辆驶离高速车流之后减速专用的车道。
(公路1━匝道━加速车道━公路2━减速车道━匝道━公路3)
6、(路侧)人行道:
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门供人行走的部分。
7、分隔带:
沿公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行车道用的带状设施。
8、中央分隔带:
沿路中线设置的分隔带。
9、路肩:
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
为保持行车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
高速公路临时停车后,在路肩或停车带加速。
10、路缘带:
路肩或中间带的组成部分,与行车道相连接,用行车道的外侧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来表示。
其作用主要是诱导驾驶员视线和分担侧向余宽功能,以利于行车安全。
11、路缘石:
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物分界处的标石。
一般用石块或混凝土块彻筑。
侧向余宽:从行车道边缘至路旁障碍物所应保持的一定的横向距离。
12、路拱:
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
其作用是利于路面横向排水。
13、铁路道口:
铁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的地方。
14、人工直接供油:
是指将燃油箱或者自制油箱放高,使之高于化油器而形成自动向化油器喉管注入燃油,这种作做法极易使燃油外溅及化油器回火而造成火灾事故。
15、实习驾驶员:
领取驾驶证不满12个月的驾驶员。
16、交通标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旅游区标志: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
17、视野:
人在静止状态时,眼球向正前方凝视不动时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
车速40km时,视野为90度到100度,车速为70km时,视野为65度左右,车速为100km时,视野为40度左右。
18、临时停车:
是指车辆在非禁止停车的路段,驾驶员不离开车辆,岔道路右边按顺行方向作短暂停留。
19、路幅:
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
20、远光灯:
夜间没有路灯或路灯照明不良时,前方无来车或不尾随其它车辆行驶时使用的前照灯。
一般应能照清车前方约100m至150m远的障碍物。
21、近光灯:
两车相会时使用的近距离照明用前照灯;还用于夜间以下情况:
a.尾随前车与前车相距30~50m时;
b.在有路灯照明的城市道路上行驶;
c.通过交通指挥岗位之前。
白天在有雾、降雪、暴雨或多尘区行驶视线不清时,可使用近光灯代替雾灯。
22、夜间:
是指在生理能见度的30米以内能看清行人、车辆、静态障碍物开始到完全看不清为,即为夜间。
这也是路灯开启的依据。
23、窄路、窄桥:
是指路面、桥面宽度在3.5米一下的路段。
24、干路:
是指路面较宽、流量较大、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完善、规定行车速度高的道路。
25、支路:
相对干路而言,路面较窄、流量较小、安全设施、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规定行车速度较低的道路。
26、导向车道:
划有导向箭头的用于指引车辆行驶方向的车道。
27、导向箭头:
划在导向车道内的箭头。
28、中心圈:
平交路口内,用于区分车辆大小转弯的标线。
左转弯导向线也有此功能。
29、车道中心线:
用于分割对向交通流的交通标线,分为中心双实线、中心单实线、中心虚线、中心双实线。
30、车道分界线:
分割同向交通流的交通标线。
31、车道边缘线:
行车道的外边线。
32、停车带:
为使汽车停车而不妨碍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的供临时停车用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