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精选.)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
的车辆数)
2、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
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3、通行能力:也称道路交通容量,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
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它是正常条件下道路交通的极限值)
4、横净距:是指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汽车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
5、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制动停车所
需的最短距离。
6、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时,采取纵向调运还是就近路外借土之间的限度距离。
(经济运距
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
7、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采取制动措施安全停车,
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
24、垭口:是在分水岭山脊上的凹形地带
25、硬路肩:指的是与车行道相邻并铺以具有一定强度路面结构的路肩部分(包括路缘
带)
26、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道勘名词解释、简答

th
th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t
t
㌠
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控制在 0t5 − 0th m/ 间较适当。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除了考
虑保证规定的最小长度外,当圆曲线部分按规定需要设置超高时,还应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
的要求,即还要满足 L
十一、行车视距的定义、类型和标准的选用
(1)定义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
1.将对向车流分开,避免车辆任意调头,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能力。
2.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以防止对向车灯产生的眩光,又美化路容和环
境。
3.为沿线设施的设置提供场地。
4.为公路分期改建提供储备用地。
5.显示行车道位置,起视线诱导作用。
六、路基横断面的设计步骤
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2.根据路线和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坡度、
性和局限性。
(2)纸上选线
优点:
1.野外工作量较小;
2.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
3.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综合平衡平、纵、横三方面因素,所选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
道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道路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一条三维空间构造物。
2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环境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3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
4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5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具体数值由交通调查和交通预测确定。
6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7设计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它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8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个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表示。
9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10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11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12服务水平: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运行条件和驾驶员与乘客所感受的行车质量的量度。
13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14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15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16路线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17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18同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19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20汽车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中南土木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运行速度: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运行速度服务水平: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琐感受的质量量度经济运距:路基土方纵向调运与路外借土费用相等时的纵向运距设计高程: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pcu/h表示(辆/小时)缓和曲线: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动力因素: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是衡量纵断面线形的重要指标(ip=H/L)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最短距离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与视距进线之间的距离临界高程: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及地表积水的影响,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路槽底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高度据点: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重要城镇或地点,这些点即为据点。
道路建筑限界:指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行的最小空间要求超高值:超平曲线设超高后,道路中线和内,外侧边线与设计高程之差h问答题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是什么?设计速度起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的作用;而运行速度则是针对设计速度的不足,避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而引入的,主要用于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以修正后的运行速度为依据确定线路其他设计指标。
道路勘测设计

一、名词解释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2.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3.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4.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5.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6.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
8.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9.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叫横向力系数。
10.定测: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二、简答题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
(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超高缓和段长度Lc ;(3)缓和曲线长度Sl。
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
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
道堪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到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3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4道路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由净宽和净高两部分组成高速、一二级净高5.0 三四级4.5)5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为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的测量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6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指标理想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不限长度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7坡长:纵断面相邻边坡点的桩号之差8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9合成坡度:指道路坡度和横度的矢量和10竖曲线:指在道路纵坡的边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11爬坡车道: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工慢速行驶的附加车道12避险车道: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13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肩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14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15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虽能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前方路面上障碍物或迎面而来,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路程16 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17卵形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18 C形曲线: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相互形式19回头形曲线: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度,在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形式20垭口: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21螺旋展线: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抽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以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现方式22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量测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交点法、坐标法)2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24视距三角形:有想到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25识别距离:为暴增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的,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26交织长度:所谓交织是指两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分离的过程。
道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道路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一条三维空间构造物。
2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环境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3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
4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5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具体数值由交通调查和交通预测确定。
6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7设计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它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8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个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表示。
9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10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11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12服务水平: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运行条件和驾驶员与乘客所感受的行车质量的量度。
13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14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15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16路线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17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18同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19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
20汽车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实用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实用)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2、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4、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运距。
17、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
的车辆数)
2、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
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3、通行能力:也称道路交通容量,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
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它是正常条件下道路交通的极限值)
4、横净距:是指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汽车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
5、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从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制动停车所
需的最短距离。
6、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时,采取纵向调运还是就近路外借土之间的限度距离。
(经济运距
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
7、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采取制动措施安全停车,
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
22、汽车最小稳定速度指满载在路面平整坚实的水平路面上汽车稳定行驶的最低速
度
23、道路设计线道路中心线的空间形状尺寸和结构
24、垭口:是在分水岭山脊上的凹形地带
25、硬路肩:指的是与车行道相邻并铺以具有一定强度路面结构的路肩部分(包括路缘
带)
26、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