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看图找关系导学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

【K12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北师大版)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㈠数与代数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第三单元“分数”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 看图找关系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 看图找关系课件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看图找关系。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 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
No 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miáo shù)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shùxué)上册
看图找关系(guān xì)
第一页,共十二页。
教学(jiāo xué) 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 表的直观性; ❖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 力;
❖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 明了的特点,增强(zēngqiáng)数学应用的意识。
离家的距离(时间(shíjiān)
第六页,共十二页。
(2)
时间
试一试 2.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 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 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 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楼层(lóu cénɡ)
(5)从___1分到___分3 ,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4分0。0
第四页,共十二页。
我来说
我是1路公共汽车司机,现在开车从解 放路站前往商场站……
第五页,共十二页。
试一试 1.
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 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 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有序数对、坐标平面、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图形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2.难点:对于复杂图形的运动和变换,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章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案例分析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图形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章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序数对、坐标平面、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平面表示复杂图形的运动和变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精品试卷:三 分数 看图找关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精品试卷:三 分数 看图找关系

看图找关系
一、星期天,小明和哥哥到体育馆打乒乓球,他们到体育馆后,小明发现球拍坏了,就
回家修理球拍,哥哥就同别的小朋友打了一会儿球才回家,下面是两幅图,哪一幅描述的是小明,哪一幅描述的是哥哥。

二、小红从家去学校上学,走到一半的途中发现文具盒忘带了,就回家去拿文具盒,马
上赶到学校,下面哪幅图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
三、下面是一位病人某天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四、某车间计划10天生产机床零件2000个,实际提前2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
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部分答案:
四、2000÷(10-2)-2000÷10 = 50(个)。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PPT课件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看哪个组回答得好!)
自学指导(二)
看课本61页的内容,利用你了解到的信 息完成填空,然后说出你是利用哪些信息 解决每个问题的。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看看那个同学回答得棒!)
检测题
• 课本62页“试一试” 自己独立完成后,并和小伙伴交流 自己思考的过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Latest learning materials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资料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The latest information can be edited and modified for reference.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thank you
五年级上册数学

轴 看图找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 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 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 之间的关系。 3、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 会数学图形语言的简洁明了的特点。
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61页的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线往上画和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400表示什么意思? 3、横轴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 4、速度最快达到多少千米? 5、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 6、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什么意思?

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设计理念本课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数学,设计教学,用情境和方法两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既落实三维目标,亦提高人文素养。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乐学氛围,又讲求课堂实效,既注重师生互动,又注重生生互动,让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折线统计图、确定位置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尽管这样,在看图过程中,学生更多的还是凭感觉说出加速、减速等变化情况,而很少从两个角度(横轴和纵轴)来认识点,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线的变化。

这样的认识不仅较肤浅而且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事件或行为。

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从横轴和纵轴两个角度获取点的信息,分析线表示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通过谈话,使学生置身于抗震救灾的学习情境之中。

2.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某部队开车前往救援时,汽车的行驶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汽车的行驶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出主题图。

【设计意图:入课伊始,借助汽车行驶的声音迅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并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抽象出图,实现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知1.初步了解图中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结合横轴、纵轴认识点。

⑴师:一起来看看B点,你能获得什么信息?⑵师:B点会看了,那A点呢?汽车从部队到救援地点的行驶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B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

《看图找关系》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题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受1.创设有关成都的情境。

师:听着孩子们热火朝天的介绍着重庆,潘老师也想介绍我的家乡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里有漂亮的建筑,时尚的生活,还有厚重的文化,舒适的环境,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气息和谐统一的城市。

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成都吗?这是一幅有关成都居住地的绿化图(出示一幅所学过的折线统计图)。

从这幅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寻找图上的信息:具体描述各个年份的绿化面积。

师:刚才我听到他说到了2003,2004这些年份,他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是从横线上了解到的。

师:他还说了具体的绿化面积,又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我是从旁边的竖线上了解到的。

(课件展示横线、竖线)师:那你对成都绿化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成都的绿化是越来越好。

师: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结合横线和竖线上的信息,我们看出这幅图说的是时间与绿化面积的关系。

[评析:通过学生课前对自己熟悉的家乡——重庆的介绍,融洽课堂的学习氛围,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通过对家乡成都的介绍,从而引入第一幅有关成都的绿化图,这幅折线统计图既复习了横线和竖线的作用,也明白了这幅图说的时间与绿化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作了适当的铺垫。

]二、呈现图表。

寻找关系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师:在绿化越来越好的城市里,我的工作生活都很愉快,想了解我在成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吗?那就从我每天上班的交通说起,潘老师住在教师园,离川大附小只有一站路,我把有一天公交车的行驶情况绘成了一幅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课件

A
B
C
试一试 2.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一楼——食堂;二楼——美术课, 三楼——数学课,四楼——音乐课。
楼层
(1 )
时间
到( 四)楼上第一节课,到( 三 )楼上第二节课, 到( 四 )楼上第三节课。
试一试 2.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一楼——食堂;二楼——美术课, 三楼——数学课,四楼——音乐课。
楼层
(2)
时间
到( 三)楼上第一节课,到( 二 )楼上第二节课, 到( 四 )楼上第三节课。
试一试 2.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一楼——食堂;二楼——美术课, 三楼——数学课,四楼——音乐课。
楼层
(3)
时间
到( 二)楼上第一节课,到( 三 )楼上第二节课, 到( 四 )楼上第三节课。
xs
试一试 3.
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
(1)请标出在0秒、15秒、30秒、45秒时车的速度在 探究一: 图上的位置。 (2)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上升的线段反映出汽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增加。
公交车一分钟时车速达到了400米/分,并保持了2分钟。



探究二:
1
2
3
4
时间/分
(1)标出第1、第2、第3分钟时车的速度在图上的位置。
(2)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结论:水平的线段反映出汽车的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使)。
● ● ● ●
探究三:

15
30
45
60
时间/秒
(1)我会看图填空 。(2)从这幅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正在行驶的汽车速度是(400)米/分,第15秒速度降为是( 300) 米/分,第30秒速度是( 200 )米/分,第45秒速度是( 100 )米/ 分,第60秒时汽车停了下来,速度是( 0 )米/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分。
1、检查预习
2、回顾知识点:
说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交流
交流同学们的填写情况
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说说图表中都有哪些信息?
如何正确来看图表。
说说图表中的数量关系。
展示解决问题。
三、达标检测
课本62页第3题.小册子第47页第3题,第4题.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学习重点
认识图表,并从中获取信息,学会根据图表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看图找关系》
预习案
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们都会看哪些图表?
《看图找关系》导学案
单元名称
分数
课题
看图找关系
课型
新授型
主备人
审核人
有无课件
课时
本单元第23课时(共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找出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课前准备
图表等。
学习环节
学案
导案
一、自主学习
学生回答
自学我能行
观察课本61页公共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课本62页第1,2题.
小册子67页第1,2题.
认真观察,获取信息
想一想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先独立答题
组内交流
师生交流
五、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习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