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复习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 16 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基础导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 P F1 F2 黄圆×绿皱 ↓
黄圆 ↓⊗ 9黄圆 3黄皱∶3绿圆∶ ___ 1绿皱 ___∶
提醒 F2中重组类型(与P不同,不是与F1不同;指表现型而 非基因型)为黄皱和绿圆,所占比例为6/16(3/8),若亲本改为 黄皱×绿圆(均纯合),则重组类型变成黄圆和绿皱,所占比例 为10/16(5/8)。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1.假说 判一判 ⑴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 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 ⑵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 ⑶F2的基因型有9 种,比例为4∶2∶2∶ 2∶2∶1∶1∶1∶1(√ ) 2.图解
YR YyRr
3.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yyrr
1
1
1
1
想一想 提示
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杂交,则其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1.实质:___染色体上的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 非同源 非同源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
组合。 答案
A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实验方法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 多 遗传的研究,从_对到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的分析; 统计学 一 ④运用_____法 假说—演绎 (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 ⑴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把“遗传因子”叫做__。 约翰逊 基因 遗传学之父 ⑵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_____”。
第 16 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基础导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其过程为: P F1 F2 黄圆×绿皱 ↓
黄圆 ↓⊗ 9黄圆 3黄皱∶3绿圆∶ ___ 1绿皱 ___∶
提醒 F2中重组类型(与P不同,不是与F1不同;指表现型而 非基因型)为黄皱和绿圆,所占比例为6/16(3/8),若亲本改为 黄皱×绿圆(均纯合),则重组类型变成黄圆和绿皱,所占比例 为10/16(5/8)。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 1.假说 判一判 ⑴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 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 ⑵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 ⑶F2的基因型有9 种,比例为4∶2∶2∶ 2∶2∶1∶1∶1∶1(√ ) 2.图解
YR YyRr
3.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yyrr
1
1
1
1
想一想 提示
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杂交,则其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得出结论 1.实质:___染色体上的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 非同源 非同源
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
组合。 答案
A
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实验方法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 多 遗传的研究,从_对到_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的分析; 统计学 一 ④运用_____法 假说—演绎 (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 ⑴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___把“遗传因子”叫做__。 约翰逊 基因 遗传学之父 ⑵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_____”。
第20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
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 F1绿色无纹雕鸮 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
C 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D 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5.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
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
(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①
AaBbCcF1×甲
aaBBcc AAbbcc
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除了上述杂交组合外,还有_3__种杂交
组合也可以完成此探究目的.
(2)已探明这些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①现用绿苗松穗白种皮和紫苗紧穗黄种皮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
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F2是否都
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不_是__,为什么?_
有(199),无(602)
② AaBbCcF1×乙 aabbcc 有(101),无(699)
③ AaBbCcF1×丙 _ _ CC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 F1绿色无纹雕鸮 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
C 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D 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5.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
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
(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①
AaBbCcF1×甲
aaBBcc AAbbcc
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除了上述杂交组合外,还有_3__种杂交
组合也可以完成此探究目的.
(2)已探明这些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①现用绿苗松穗白种皮和紫苗紧穗黄种皮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
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F2是否都
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不_是__,为什么?_
有(199),无(602)
② AaBbCcF1×乙 aabbcc 有(101),无(699)
③ AaBbCcF1×丙 _ _ CC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 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答案 D
12/9/2021
题型突破
(1)F1产生配子时, 等位 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 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16 种。 (3)F2的基因型有 9 种,表现型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
12/9/202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方法:让F1(YyRr)与 隐性纯合子(yyrr) 测交。 2.目的:测定F1的 基因型(或基因组成) 。 3.理论预测: (1)F1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1∶1∶1∶1,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 yr 一种配子。 (2)测交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后代,即YyRr∶Yyrr∶yyRr∶yyrr=1∶1∶1∶1。
12/9/2021
<易错易混>
1.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 A中基因 a、b),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如图 B 中基因 A、C)的遗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2/9/2021
例1 (2014海南单科,22,2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 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答案 D
12/9/2021
题型突破
(1)F1产生配子时, 等位 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 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 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 16 种。 (3)F2的基因型有 9 种,表现型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
12/9/202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方法:让F1(YyRr)与 隐性纯合子(yyrr) 测交。 2.目的:测定F1的 基因型(或基因组成) 。 3.理论预测: (1)F1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1∶1∶1∶1,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 yr 一种配子。 (2)测交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后代,即YyRr∶Yyrr∶yyRr∶yyrr=1∶1∶1∶1。
12/9/2021
<易错易混>
1.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 A中基因 a、b),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如图 B 中基因 A、C)的遗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2/9/2021
例1 (2014海南单科,22,2分)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高三一轮复习-自由组合定律课件(市级公开课)

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 F2 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2)已知 H 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 1 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 H 基因导入基因型为 Mm 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 NAM,F1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 1 个或多个 H 基因,则以上所得 F1
_____________。
(2021,山东高考卷22题 16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 基
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mm 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 型为 MM、Mm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RR、Rr、rr 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 H 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利考用向分一离定自由律组解合决定基律因发的现自的由相组关合实及验连辨锁析互换问题
探究一 “拆分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思路: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 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1.请同学们完善以下图解,体验利用“拆分组合法”预测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和表型:
表型
表型
1AABB:2AaBb:1aabb
(2)自由组合定律与基因连锁(有互换)
表型
AaBb: Aabb : aaBb: aabb = 1:1:1:1
AaBb: Aabb : aaBb: aabb = 多:少:少:多
AaBb: Aabb : aaBb: aabb = 少:多:多:少
互换。 互换。
(2)已知 H 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 1 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 H 基因导入基因型为 Mm 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 NAM,F1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 1 个或多个 H 基因,则以上所得 F1
_____________。
(2021,山东高考卷22题 16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 基
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mm 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 型为 MM、Mm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RR、Rr、rr 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 H 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利考用向分一离定自由律组解合决定基律因发的现自的由相组关合实及验连辨锁析互换问题
探究一 “拆分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思路: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 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1.请同学们完善以下图解,体验利用“拆分组合法”预测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和表型:
表型
表型
1AABB:2AaBb:1aabb
(2)自由组合定律与基因连锁(有互换)
表型
AaBb: Aabb : aaBb: aabb = 1:1:1:1
AaBb: Aabb : aaBb: aabb = 多:少:少:多
AaBb: Aabb : aaBb: aabb = 少:多:多:少
互换。 互换。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Y Yy
y
R Rr r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
黄圆 YyRr
F1配子
YR Yr yR yr
1 :1 : 1 :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 种 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均为1:1:1:1
♀ ♂ YR
Yr
yR
yr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r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R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r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纯合体有哪几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
YYRR、YYrr、yyRR 、yyrr
YyRr
不完全杂合体有哪几种?YYRr 、YyRR 、Yyrr 、 yyRr
相对性状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实验数据 416
140
423
133
分离比例
3:1
3:1
实验结论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 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黄绿(Y/y),圆皱(R/r)
P 黄圆YYRR ×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F1
黄圆 YyRr
2.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 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W.L.Johannsen) 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第16讲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扫易错攻疑难课件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5__∶__1___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2__∶__1___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_8_∶__1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2_5_∶__5_∶__5__∶__1_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4__∶__2_∶__2_∶__1__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_6_4_∶__8_∶__8_∶__1____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6.(必修2P16“复习与提高”)现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秆为显性。如果要利用这两个 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需要正确 地预测杂交结果。按照盂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一 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请回答 下列问题。 (1)除了上述条件,其他两个条件是什么?
双显:显隐: 隐显:双隐= 1:1:1:1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1.孟德尔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做出了完美的解释,请你说出其中的要 点(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决定。 (2)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 组合。雌雄各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6.(必修2P16“复习与提高”)现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秆为显性。如果要利用这两个 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需要正确 地预测杂交结果。按照盂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一 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请回答 下列问题。 (3)获得的F2中是否有抗病矮秆品种?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获得纯合抗病矮秆品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2__∶__1___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____8_∶__1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2_5_∶__5_∶__5__∶__1_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4__∶__2_∶__2_∶__1_____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______6_4_∶__8_∶__8_∶__1____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6.(必修2P16“复习与提高”)现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秆为显性。如果要利用这两个 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需要正确 地预测杂交结果。按照盂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一 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请回答 下列问题。 (1)除了上述条件,其他两个条件是什么?
双显:显隐: 隐显:双隐= 1:1:1:1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1.孟德尔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做出了完美的解释,请你说出其中的要 点(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决定。 (2)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 组合。雌雄各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6.(必修2P16“复习与提高”)现有某作物的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秆为显性。如果要利用这两个 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杂交育种前,需要正确 地预测杂交结果。按照盂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一 个条件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请回答 下列问题。 (3)获得的F2中是否有抗病矮秆品种?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获得纯合抗病矮秆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7讲 自由组合定律

Yr
YY Rr
YY Yy r r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y y yy
rr
Rr
rr
两对遗传因子 两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随机
实验验证
结果分析: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
如果将C选项中改为重组类型比例,占多少?
下表是用棋盘方格分析两对基因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所得的结果,其中部分
基因型并未列出,而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
A.基因型RrYy的个体占 4/16B.1、2、3、4的基因型分别 为RRYY、RrYY、RRYy和RrYy, 表型都一样C.基因型出现机率的 大小顺序为4>3>2>1D.在此棋 盘方格中,RRYY只出现一次
(不定项)(2021·山东泰安期中)如图甲和乙分别为两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有关基
因组成,要通过一代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CD)
A.甲自交,验证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乙自交,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甲、乙杂交,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甲、乙杂交,也能验证B、b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7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一 两对相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
一、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分析
请你组织语言, 构建网络模型, 归纳并讲述孟德 尔“两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实验” 中的“假说—演 绎法”
发现问题: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棋盘)
YR Yr yR yr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特例解读课件(必修2)

D.若让 F1 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 F2 中灰色短尾鼠
占 2/3
解析
9.实验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旱植株的高抗旱基因 R 成
功转入到一抗旱能力弱的植株品种的染色体上,并得到下图
所示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75%,则目 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中的Ⅲ类型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 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A_B_,其中纯合子占 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F1 正
常株的基因型也为 AABb 或 AaBB D.实验一中,F1 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
(2)(aa或bb
或9A_B_∶3aaB_ 测交后代:1∶1
[演练3] (2014·上海高考)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 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 活。下图中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
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
那么 F1 自交后原本的 9∶3∶3∶1 可能是 9∶7、13∶3 或 15∶1,F1 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故 A、C、D 正确,而 B 中的 3 种表现型是不可能的,B 错误。
答案:B
4.(2016·石家庄一模)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 甲、乙、丙三株不同基因型的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 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 F1,再让 F1 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3。如果让 F1 自交,则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为双隐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 4 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9∶3∶4 15∶1
1∶1∶2 3∶1
(2)解题技巧 ①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 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的变形,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 ③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④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 比例。
(3)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bb∶Rrbb=1∶2,若全部抗病植株 自交,则后代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2/3×1/4=1/6,抗病植株的比例为5/6。 (4)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 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
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鼠,理论上F1自交后,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 的比例是
9
3
A.16
B.4
6 C.7
√9
D.14
解析
答案
二、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问题 例4 甜荞麦是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形状(棱尖、 棱圆)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 后代,F2性状统计结果如下(不考虑交叉互换)。
√C.F1中只有部分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
D.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yyDd
解析
答案
5.(2018·菏泽期中)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
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
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死亡)。让灰色鼠
归纳 总结
(1)原因分析
“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序号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 1
同一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 2 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
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当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 3
A.甲AAbbcc,乙aaBBCC C.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
解析
答案
例3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
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 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 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 合是
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
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
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
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
√C.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可育个体占
归纳 总结
“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比例 (1)致死类型归类分析 ①显性纯合致死
F1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 a.AA和BB致死 基因型个体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
F1自交后代:6(2AaBB+4AaBb)∶3aaB_∶2Aabb∶1aabb[或 b.AA(或BB)致死 6(2AABb+4AaBb)∶3A_bb∶2aaBb∶1aabb]
√C.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相同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答案
审题关键 (1)因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2有16个组合,说明 该 植 物 的 花 色 遗 传 遵 循 基 因 的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 还 可 以 推 知 F1 的 基 因 型 为 AaBb,又因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 并且可以累加,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2)F1的基因型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 现型与F1相同。 (3) 用 F1 作 为 材 料 进 行 测 交 实 验 , 测 交 后 代 的 4 种 基 因 型 分 别 是 AaBb 、 Aabb、aaBb、aabb,由题意可知,只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
跟踪训练
1.某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得
F1,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得F2,F2表现为9紫∶6红∶1白。若F2中的紫花植
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25紫∶10红∶1白
√B.4紫∶4红∶1白
C.1紫∶1白
D.1紫∶2红∶1白
一模)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一、9∶3∶3∶1的变式(等于16和小于16) 例1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 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 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1)若为图1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若自交,则 所得子代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 (9∶7)×(3∶1)→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 花药小瘦果棱圆=27∶9∶21∶7;其若测交,则所得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 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1∶3)×(1∶1)→花药正常瘦 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 1∶1∶3∶3。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
审题关键 (1)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 式,说明水稻的抗病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RrBb。 (2)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 感 病 ) , F1 自 交 转 化 成 2 个 分 离 定 律 问 题 : Rr×Rr→R_∶rr = 3∶1 , Bb×Bb→BB∶Bb∶bb = 1∶2∶1 , F2 弱 抗 病 的 基 因 型 及 比 例 是 RRBb∶RrBb=1∶2。
1 4
D.BBEE和bbEE杂交,F1连续自交得到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
解析
答案
例2 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 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 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 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 为1∶4∶6∶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跟踪训练
4.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 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 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 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 B.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均为YyDd
归纳 总结
(1)表现
“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比例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跟踪训练
3.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
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克。甲桃树自交,F1每桃重150克。 乙桃树自交,F1每桃重120~180克。甲、乙两桃树杂交,F1每桃重135~ 165克。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为图2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产生的配子 种类和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其若自交,则所得子 代的基因型通式及比例为A_B_C_∶A_bbcc∶aaB_C_∶aabbcc=9∶3∶3∶1, 则表现型为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_B_C_)∶花药小瘦果棱尖(aaB_C_)∶花药小 瘦果棱圆(A_bbcc+aabbcc)=9∶3∶4;其若测交,则所得子代的基因型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其表现型及比例为 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圆 (Aabbcc+aabbcc)=1∶1∶2。
A.Aabb×AAbb
√C.aaBb×AAbb
B.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
审题关键 (1)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 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 4种基因型控 制。 (2)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6∶3∶2∶1,为 9∶3∶3∶1的特殊比,可推出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 野生型鳞鱼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 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鱼为纯合子,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 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 野生型鳞鱼杂交所得F1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和aa;亲本基因型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
9∶3∶4 15∶1
1∶1∶2 3∶1
(2)解题技巧 ①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 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的变形,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 ③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④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 比例。
(3)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bb∶Rrbb=1∶2,若全部抗病植株 自交,则后代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2/3×1/4=1/6,抗病植株的比例为5/6。 (4)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 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
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鼠,理论上F1自交后,F2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 的比例是
9
3
A.16
B.4
6 C.7
√9
D.14
解析
答案
二、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问题 例4 甜荞麦是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形状(棱尖、 棱圆)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 后代,F2性状统计结果如下(不考虑交叉互换)。
√C.F1中只有部分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
D.F1中黄色长尾和灰色短尾的基因型分别是Yydd、yyDd
解析
答案
5.(2018·菏泽期中)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
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
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而死亡)。让灰色鼠
归纳 总结
(1)原因分析
“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序号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 1
同一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 2 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
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当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 3
A.甲AAbbcc,乙aaBBCC C.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
解析
答案
例3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
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 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 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 合是
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
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
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
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
√C.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可育个体占
归纳 总结
“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比例 (1)致死类型归类分析 ①显性纯合致死
F1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 a.AA和BB致死 基因型个体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
F1自交后代:6(2AaBB+4AaBb)∶3aaB_∶2Aabb∶1aabb[或 b.AA(或BB)致死 6(2AABb+4AaBb)∶3A_bb∶2aaBb∶1aabb]
√C.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相同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答案
审题关键 (1)因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2有16个组合,说明 该 植 物 的 花 色 遗 传 遵 循 基 因 的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 还 可 以 推 知 F1 的 基 因 型 为 AaBb,又因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 并且可以累加,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2)F1的基因型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 现型与F1相同。 (3) 用 F1 作 为 材 料 进 行 测 交 实 验 , 测 交 后 代 的 4 种 基 因 型 分 别 是 AaBb 、 Aabb、aaBb、aabb,由题意可知,只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
跟踪训练
1.某植物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得
F1,F1表现为紫花,F1自交得F2,F2表现为9紫∶6红∶1白。若F2中的紫花植
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25紫∶10红∶1白
√B.4紫∶4红∶1白
C.1紫∶1白
D.1紫∶2红∶1白
一模)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一、9∶3∶3∶1的变式(等于16和小于16) 例1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 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 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1)若为图1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若自交,则 所得子代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 (9∶7)×(3∶1)→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 花药小瘦果棱圆=27∶9∶21∶7;其若测交,则所得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 为(花药正常∶花药小)×(瘦果棱尖∶瘦果棱圆)=(1∶3)×(1∶1)→花药正常瘦 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 1∶1∶3∶3。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
审题关键 (1)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 式,说明水稻的抗病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RrBb。 (2)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 感 病 ) , F1 自 交 转 化 成 2 个 分 离 定 律 问 题 : Rr×Rr→R_∶rr = 3∶1 , Bb×Bb→BB∶Bb∶bb = 1∶2∶1 , F2 弱 抗 病 的 基 因 型 及 比 例 是 RRBb∶RrBb=1∶2。
1 4
D.BBEE和bbEE杂交,F1连续自交得到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
解析
答案
例2 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 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 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 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 为1∶4∶6∶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跟踪训练
4.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 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 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 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 B.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均为YyDd
归纳 总结
(1)表现
“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比例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跟踪训练
3.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
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克。甲桃树自交,F1每桃重150克。 乙桃树自交,F1每桃重120~180克。甲、乙两桃树杂交,F1每桃重135~ 165克。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为图2所示关系,二者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AaBbCc,其产生的配子 种类和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其若自交,则所得子 代的基因型通式及比例为A_B_C_∶A_bbcc∶aaB_C_∶aabbcc=9∶3∶3∶1, 则表现型为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_B_C_)∶花药小瘦果棱尖(aaB_C_)∶花药小 瘦果棱圆(A_bbcc+aabbcc)=9∶3∶4;其若测交,则所得子代的基因型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其表现型及比例为 花药正常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尖(aaBbCc)∶花药小瘦果棱圆 (Aabbcc+aabbcc)=1∶1∶2。
A.Aabb×AAbb
√C.aaBb×AAbb
B.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
审题关键 (1)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 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 4种基因型控 制。 (2)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6∶3∶2∶1,为 9∶3∶3∶1的特殊比,可推出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 野生型鳞鱼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 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鱼为纯合子,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 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 野生型鳞鱼杂交所得F1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和aa;亲本基因型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