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2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方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示范教案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用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
四、相关资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微观)》视频资源、《放热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图片胃酸如果胃酸过多该怎么办呢?一般我们可以用复方氢氧化铝片治疗,其中的原理涉及到本节课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吧。
【新知讲解】一、中和反应【过渡】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一部分同学说能反应,一部分同学说不能反应,还有另外一些同学说不知道。
那下面就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提供的药品】NaOH溶液、盐酸、无酚酞试液、紫石蕊试液。
【方案设计】(1)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恰好变成无为止。
(2)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3)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红为止。
(4)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强调】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并且还要边滴边搅拌,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什么时候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讲解】在上面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导学案

第十单元酸与碱课题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2)一、[学习目标]1.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2.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61页-64页后请你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来测定。
2.溶液的酸碱度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程度。
常用表示。
①pH的范围通常在之间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3.测定溶液pH的简单方法:4.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生长;测定雨水pH:因溶解有,正常雨水pH约为,而酸雨的pH 。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仪器与药品:pH试纸,玻璃片,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废物杯、废液杯、擦纸。
结论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探究二:测定一些生活中物质的pH仪器与药品:pH试纸,玻璃片,玻璃棒,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苹果汁,汽水,自来水,洗洁精,白醋,废物杯、废液杯、擦纸。
探究三:洗发剂和护发素的酸碱性仪器与药品:玻璃棒、玻璃片、pH试纸、洗发剂、护发剂、废物杯、废液杯、擦纸。
讨论:1、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洗发用品是酸性还是碱性的?2、有的洗发用品分为洗发剂(洗发香波)和护发剂(护发素)。
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3、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比较好。
为什么?四、[归纳验收]你能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吗?你能举例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巩固延伸]1.稀硫酸、氢氧化钠、和水,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H2SO4>H2O>NaOHB. NaOH> H2O> H2SO4C. H2SO4 >NaOH> H2OD. NaOH >H2SO4> H2O2.能区别稀硫酸、水和烧碱溶液的试剂是()A. 锌粒B.氯化钡C.无色酚酞试液D.紫色石蕊试液3.欲将pH等于5的盐酸变成pH等于7的溶液,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盐酸B.水C.氢氧化钠D.氯化钠4.两种溶液混合后的pH=7,这两种溶液的pH可能是()A、pH=0和pH=7B、pH=5和pH=6C、pH=8和pH=10D、pH=4和pH=135.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良碱性土壤B.改良酸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农作物产量6.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横坐标表示加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111p1pA B C D。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六,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活动七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学习重点:溶液酸碱度的测量和意义学习难点: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及应用学习过程三、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六,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加深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及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
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情境:出示一瓶碳酸钠溶液。
先问:碳酸钠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什么?——盐。
但是它有一个俗称叫纯碱,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用酚酞溶液试验,发现酚酞变红——碱性。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pH的范围:0~14之间2.pH的表示: pH>7,碱性pH<7, 酸性pH =7,中性3.pH的测量方法:用pH试纸(取下一张,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于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让学生注意观察使用pH试纸的操作)五、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活动7,了解实验目的,认真阅读实验步骤,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分组实验,以此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然后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结出下列内容。
)注:(1)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
(2)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但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只能是酸性溶液,如NH4Cl 溶液的pH小于7,但NH4Cl不是酸,是盐。
碱溶液的pH一定大于7,但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只能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的pH大于7,但它不是碱,是盐。
(3)酸的pH小于7,酸溶液越稀pH越大,但不会大于7;碱的pH大于7,碱溶液越稀pH越小,但不会小于7(4)溶液pH发生变化的几种情况:⑸生活中常见溶液的pH问题:⑴黄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易存在于酸性环境中,凉拌黄瓜要加点什么调料?为什么?⑵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水果,对吗?(情境体验:生活中这些例子我们考虑过为什么吗?吃“皮蛋”、“米豆腐”时要加什么调料?为什么?)4.溶液酸碱度的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学习导引:自学课本58-60页,填写)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已知:Na+ + Cl—→ NaCl,猜想:H+ + OH—→ ________。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 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处理工厂的废水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请写出胃酸(HCl)与这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中和反应演示实验【10-9】: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 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 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 _,最终呈____ 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 _性,此时溶液显_____ 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图10-13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___ _(填离子符号)与稀盐酸中的____ (同上)结合形成了____ , _____ (同上)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最终溶液变为无色。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欢迎品鉴!酸碱中和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导学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3.通过过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进一步加强对酸、碱溶液知识的掌握。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度的测定,加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情境导入1、常见的酸有:,酸溶液中都含有;常见的碱有:,碱溶液中都含有。
2、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酸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碱溶液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一)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讨论】玻璃片上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 HCl =NaOH + H2SO4 =以上三个反应中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种生成物都是由和组成,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pH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是人教版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进行讲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溶液pH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意识:通过了解pH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pH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溶液pH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测量误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 1 】取一支试管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 现 象 : 液,再逐滴滴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 【实验 2】 1.滴入无色酚酞后, 1. 取 一 支 试 管 加 入 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滴 溶液变成____色 入几滴无色酚酞 2. 逐 滴 滴 入 稀 盐 酸,并不断振荡试管直 至试管中溶液刚好变成 结论 能否判断氢氧化钠 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 反应?_____
①用___________中和酸性土壤; 用碱中和酸, ②用________中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酸性废水 降低酸性 ④蚊虫叮咬后可涂稀__________中和; ⑤胃酸过多可服含__________的药物。 ⑥用_______中和被碱液溅到的皮肤; 用酸中和碱, ⑦农业上可用碳酸水灌溉植物,中和碱性土 降低碱性 壤。
1.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呈 _____性。
2. 该反 应为 ______ (填“放热”或“吸
无色,停止滴加稀盐 酸,量出此时溶液的温 度。
热”)反应
【讨论】 1.在【实验 2】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在该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3.在【实验 2】中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呈什么性?盐酸为什么逐滴滴入? 4.在反应中不断振荡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能否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质呢? 稀盐酸具有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是因为溶液 中含有_____,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了什么? 【 结 论 】 稀盐酸和 氢氧化钠 反应生 成了 ______ 和 ______ , 该反应化 学方 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应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一、中和反应: 1.定义: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属于反应) 2.中和反应的本质: 3.盐: 盐=( )+( ) 二、中和反 应用 生活实例 化学方程式 应的应用
三、自我测评
1.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 2 滴紫色 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蓝色 C、紫 色 D、无色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烧碱 pH 3 9 7 10 12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 的物质,是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 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烧碱 D.食醋 3. 现有以下物质:⑴ NaOH ;⑵ Fe(OH)3 ;⑶ HCl ;⑷ H2SO4 ;⑸ HNO3 ;⑹ NaCl ;⑺ KHSO4;⑻O3;⑼CuO; ⑽ H2O;⑾ CO2;⑿Na2CO3。(填序号)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4.Zn、Fe(OH)3、KMnO4、CaO、 稀 H2SO4、H2O 等物质中,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反 应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 5. 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关粒子间反应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 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6.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 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石灰水 A 稀盐酸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B D 7.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 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 硫酸铜 C 铁 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 沉淀生成 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九年级化学 导学稿
课 题 审核人 教师寄 语 级部审 核 课 型 复习课 讲学时间 执笔 人 丁建霞
第 周第 讲学稿
只有切实抓住“今天”,才能巩固“昨天”的成绩,获得“明天”的果 实。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 学习目 应的实质; 标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课前预习】 1.常见的酸有:,酸溶液中都含有; 常见的碱有:,碱溶液中都含有。 2. 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酸溶液使 __________ 变红;碱溶液使 __________ 变 红,使________变蓝。
【情境导入】新闻链接
20**年 8 月 16 日下午,在 323 国道某路段,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汽车被撞坏管道阀 门,车上硫酸泄漏,腐蚀路面,并有泻入附近水库的危险,一时情况十分危急,有 关部门紧急调运三吨熟石灰用来抢险。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课本 P58 实验 10-9 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