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五位美女翻译

合集下载

美女翻译——张璐一鸣惊人,一译成名

美女翻译——张璐一鸣惊人,一译成名

美女翻译——张璐:一鸣惊人,一译成名作者:蒋海军来源:《中学生英语·学生综合天地》2010年第05期智慧、才能比美貌更重要!温总理记者会的美女翻译张璐,让大家眼前一亮,不仅总理的翻译工作做得精湛,服饰妆容也大方得体,可谓是完美职场女性。

她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职场中的魅力。

当温家宝总理以“华山再高,顶有过路”的古语发表致辞时,总理身边就是身材高挑,气质超好的美女翻译——张璐。

许多媒体报道称,人大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再次以睿智和博学、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

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许多人说张璐是美女,但我更认为她是才女。

温总理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有很巧妙的地方,“汉语习惯说‘九死’,英语一般要死上a 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

”认为张璐把“九”翻译成“a thousand times”非常贴切。

翻译张璐的走红,出乎所有人意料,但却是一个好现象。

要说张璐的外貌,当然出众,但也谈不上绝色;而她之所以能让众人折服,靠的是深厚的中国诗词修养和绝佳的气质,毕竟要能准确地翻译出中国诗词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在现场短短数秒的时间内。

从广义上讲,证明了精神世界的真善美一定能够战胜假丑恶。

希望以后,会出现更多的“美女翻译张璐”,净化网络空气。

巧译古诗词总理翻译网络“走红”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张璐现场流利翻译受网友热捧,行家称很地道,微博人气超刘翔。

发布会第二天,网络上就出现了“总理背后的女翻译家是谁”的询问帖,张璐就此“走红”。

今天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外事翻译张璐”,能找到相关网页约826000篇,而张璐在微博的点击排名超过了刘翔。

专家评价:巧译诗词总体翻译得很地道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把兴西学、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道。梁启超“翻译强国” 的目的性极为明确,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 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2).译书“当首立三义”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深人地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目 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 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梁启超指出:西人之强,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 科学技术。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 西对照表,以为参照;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 可沿用。 3)养能译之材 这是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华文和西文, 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才是好译本。

其他翻译理论建树:

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译者 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也有论述。 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而滥。 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他的译文一 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 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具备 专门知识。


主要贡献:
严译八著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伦理、社会学等诸多 社科领域。 1931年,商务印书馆汇集上述八种,出版《严译名著丛书》,在翻 译史上被称为严译“八大名著”或严译“八经”。 严复所选择的这些书都是西学的精髓,都是反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重要的社会科学名著,这些著作合在一起, 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治国的思想体系。所以,严复的翻译有着 明确的政治目的。总体服务于“救亡图存、启蒙思想”的大目标。 他的八大名著的翻译意义,已远远超过翻译本身,而成为中国资产 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译著即当时所谓的“西学”,宣 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勒振聋发聩的 启蒙作用。使他成为我国近代翻译大家,和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 化、制度的第一人。

她是我国首席翻译官,颜值高气质优雅,凭借古诗词翻译惊艳全国!

她是我国首席翻译官,颜值高气质优雅,凭借古诗词翻译惊艳全国!

她是我国首席翻译官,颜值高气质优雅,凭借古诗词翻译惊艳全国!今年两会期间,在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担任翻译的仍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那个人——张璐。

这已经是她第9此担任总理翻译了。

她是我国的首席翻译官,自2010年来,除去2013年,其余9年全部是由张璐担任记者会翻译,因此张璐也被人们称为“翻译官中神一般的存在”!张璐就聪明好学,虽然家境普通,但是她却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因初中成绩出色,张璐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在山东属于顶尖的中学,放言全国也是一流名校。

张璐从小便有英语天赋,英语成绩相当突出,因此她高考时报考了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但是在毕业之后,出于对英语的兴趣,她并没有从事法学相关工作,而是决定报考外交部翻译室。

众所周知,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时是相当严格的,需要经过难度极大的初试和复试,及时最后通过了复试,考生还要接受淘汰率高达96%的“淘汰式”培训,张璐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学生,顺利通过了所有测试。

成功考入外交部的张璐并没有停止学习,她又考取了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慢慢的开始在翻译界崭露头角。

2007年,张璐第一次在外交部记者会上作为翻译亮相,开启了她梦幻般的翻译生涯。

2010年,她第一次成为总理记者见面会翻译官,在现场流利的翻译出总理引用的古诗词《离骚》,瞬间走红,随后的十年里,她9年都担任总理记者会翻译官。

张璐凭借巧妙绝伦的古诗词翻译惊艳全国,同时她还拥有着高颜值和优雅的气质,一时间获得粉丝无数,被称为国民翻译女神。

下面是几条她的翻译作品,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翻译为:For the idea that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ill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pth to die。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翻译为:I shall dedicates myself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life and death irrespective of personal will and world。

中国现代翻译家

中国现代翻译家

伍光建(1867-1943年),原名光鉴,字昭,笔名君朔、于晋,广东新会人。

【个人简历】幼年启蒙就读于麦园村书塾,成绩冠县郡。

15 岁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每试名列第一。

毕业后奉派赴英国,入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深造。

后转入伦敦大学,习物理数学,转习文学。

光绪十八年(1892年),伍光建学成归国,任天津水师学堂助教。

之后,历任出使日本大使随员、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一等参赞、学部二等咨议。

宣统元年(1909 年)参加留学生廷试获赏文科进士出身;海军处成立,任顾问兼一等参赞。

次年改设海军部,历任海军部军法司、军枢司、军学司司长。

宣统三年(1911年)6月,中国教育会成立,伍被推为副会长。

民国成立,他历任财政部参事、顾问,盐务署参事、盐务稽核所英文股股长,时间长达10载。

北伐军兴,南下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

不久,定居上海,专事翻译文学作品,为我国现代著名翻译家。

1943年6月10日,伍光建在上海逝世,终年76岁。

伍的一生译著甚多,所译哲学、历史、文学等书籍和作品共130余种,近千万字。

清末出版的有《中国英文读本》5册,《帝国英文读本》9种;文学译著代表作有大仲马的《侠隐记》、《续侠隐记》以及狄更司的《劳苦世界》、歌德的《狐之神通》、布纶忒的《狭路冤家》等。

1979年初,伍氏后人在上海寓所发现伍光建近300万字的翻译遗稿,主要是历史与传记作品,如《英国第二次革命史》等。

1981 年收其生前未发表的译稿19篇,出版《伍光建翻译遗稿》。

杨必(1922-1968),夏志清《重会钱锺书纪实》写为杨璧,当为作者误会。

女。

祖籍无锡。

著名翻译家。

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22年生于上海。

因排行第八,父亲用“八”字的古音“必”给她取名。

30年代在工部局女中就读。

高中毕业入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大学最后一年失怙。

毕业留校任助教,兼任震旦附中英文教师。

曾任傅雷之子傅聪的英文老师。

在傅雷的鼓励和钱锺书的指导下开始翻译文学作品。

译者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薛绍徽

译者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薛绍徽

译者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薛绍徽本文转自:福建丽正文化“碧天莽莽浮云,云烟变灭沧桑里。

鲲身睡稳,鸡笼唱罢,竟无坚垒。

莫问成功,可怜靖海,原来如此。

算槐柯邦国,黄粱梦寐,只赢得,豪谈美。

说甚蓬莱蜃市。

忽跳梁、长蛇封豕。

鲸吞蚕食,戚、俞难再,藩篱倾圮。

汹汹波涛,金厦相关唇齿。

对春潮夜涨,深惭漆室,为天忧杞。

”——《海天洞处·闻绎如话台湾事》这首长调大气磅礴,意境空阔,沉郁苍凉,他的作者就是就是薛绍徽——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同时也是福建近代十分有名的一位才女。

近代福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出现了众多才女,薛绍徽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薛绍徽,字秀玉,号男姒,清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在侯官。

母亲邵孺人略通《诗》、《礼》,成了薛绍徽的启蒙老师。

薛绍徽5岁学写字,6岁学《四书》、《毛诗》等儒家典籍,还兼学围棋、画画、洞箫等,8岁读《左传》,开始学作诗,并做些刺绣之类的女红。

薛绍徽9岁时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她寄养在姨娘家中,靠做女红维持生计。

在姨娘家,薛绍徽仍坚持作诗不辍。

1879年,年仅14岁的她冒充哥哥的名字参加地方文人举办的作诗比赛,作品被列为上选,名震榕城,也带来一段良缘。

当时在福州诗坛颇负声名的陈寿彭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回到福州,慕名向她求婚,得到了认可,并于次年完婚。

陈寿彭,字逸儒,侯官人,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是清末名士陈季同的胞弟。

1883年,陈寿彭游学日本;1886年又被聘为船政出洋监督,游学英、法。

在丈夫出国期间,薛绍徽居家学习填词,研读《史记》、《汉书》等。

1889年,陈寿彭回国后,夫妻俩购书千卷并筑书斋,斋名“黛韵楼”。

19世纪末叶,戊戌维新思想风起云涌,兴女学、倡女权领一时风骚。

薛氏与家人陈寿彭、陈季同、赖妈懿(陈季同的法国妻子)均积极参与戊戌变法,1898年,陈寿彭到宁波供职于“储才学堂”,主讲中西学。

这时上海绅商设办第一份以妇女为对象的报纸———《女学报》,请薛绍徽主持办报。

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新中国的今天,翻译界早已将郑永慧视作法文翻译的大家,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翻译的泰斗,其成就可与傅雷比肩。

但何曾想到,60多年前,郑永慧的翻译,还因为有傅雷,受到了不少出版社的冷落。

郑永慧出生于1918年,祖籍广东香山,生于越南海防。

1942年,郑永慧在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历任助教、讲师。

郑永慧原名郑永泰,取“永慧”之名,是为了感激妻子。

郑永慧之子郑若麟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往往每天要译至深夜,母亲总是在旁服侍,还做宵夜慰劳。

父亲为感激妻子,特取母亲邓慧群名字中的“慧”字,组成译名“郑永慧”。

他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他翻译的第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苏城舞会》、《猫打球商店》和《钱袋》三部全集。

由于当时傅雷也在翻译巴尔扎克,国内的巴尔扎克译本几乎全是傅雷版。

事实上,就在郑永慧完成上述三部巴尔扎克译稿后,出版社却不敢出版。

因为当时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很受读者欢迎,尽管这三部小说傅雷尚未翻译,但出版社却也不敢出版郑永慧的译本,怕引起傅雷不安。

不过,时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的李采臣欣赏郑永慧的译文,将其推荐给了国际文化服务社,郑永慧的译本才得以出版。

从此,他就走上了翻译之路。

随着翻译作品越来越多,郑永慧被认为翻译成就比肩傅雷。

他逐渐意识到,法文翻译要做到“信”很不容易。

一次在翻译《高龙巴》时,郑永慧发现傅雷的旧译本中,由于理解错误和自以为是的发挥性注解而“任意删削”的错误达到几十处。

郑永慧纠正了这些错误,并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世界文学》上。

在文章结尾,他说:“由此可见,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信’,是何等困难。

傅雷尚且如此,遑论我辈!在翻译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多一分谦虚谨慎,才能少一分失误。

”郑永慧一生共翻译40余部共600多万字的法文作品。

法语翻译家余中先对郑永慧有这样的评价:“我曾翻译过梅里美和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但这些东西之前都已经由郑先生翻译过了,所以仔细研究了他的译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忠实于原著。

郭延礼谈中国20世纪初女性翻译家

郭延礼谈中国20世纪初女性翻译家

二十世纪第一个二十年近代女性翻译家群体的脱颖郭延礼随着西学东渐,19世纪的70年代,中国出现了翻译文学,有翻译诗歌、翻译小说、翻译戏剧、翻译散文、翻译童话和寓言等。

其翻译主体多为男性。

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知识女性开始介入文学翻译活动。

最早的一位是福建诗人薛绍徽(1866—1911),字秀玉,号男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她是一位诗人,著有《黛韵楼诗集》4卷、词集2卷、文集2卷,辑有《清闺秀词综》10卷。

1900年,她与丈夫陈寿彭(字逸儒,一作绎如,陈季同之弟)合作译了法国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的科学小说《八十日环游记》,这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西洋科学小说。

《八十日环游记》(作者署名房朱力士,即儒勒·凡尔纳不规范的音译),37回,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世文社刊,署薛绍徽译,1906年小说林社再刊,署陈绎如译,改书名为《寰球旅行记》,实系《八十日环游记》的翻刻本。

同年又有“有正书局”刊本(署名雨泽译),改37回为37节,书名同上。

短短数年间,再版三次,由此可见这部最早译入中国的科学小说受到读者欢迎的程度了。

《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不是据原文翻译的,而是据桃尔(M.Towel)和邓浮士(N.D.Anvers)的英译本转译的。

但薛绍徽的译文虽也是用的文言,却很忠实于原著,几乎没有删节和增添。

我曾与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沙地的另一中文译本对照过,除文字更加精练外,几乎无懈可击。

这部小说的译者,各种版本署名不太一致,据多方面的材料考证,我以为薛绍徽也属于林纾类型的翻译家,即由丈夫口译,由她笔述。

此后,薛绍徽还译有《格致正规》10卷、小说《双线记》(一题《淡红金钢钻》,A Double Thread by Ellen Thorneycroft Fowler,上海:中外日报馆,1903)、英国厄冷的《外国列女传》7卷。

薛绍徽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位女翻译家。

中国四大美女英语欣赏

中国四大美女英语欣赏

兰陵王: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He has a very mysterious bloody family Background.also he was a Valiant Warrior (骁勇善战) .one of his shortcomings is money-mad.in his noon of life,he was dead Because of suffering a wrong. But as time goes by,his beauty cannot be Forgot.
有 从 多 院 在 在 活 那 悠 喜 了 此 年 ︐ 民 春 ︒ 种 然 欢 清 ︐ 的 心 暖 繁 空 那 晰 居 河 花 华 间 种 的 住 畔 开 之 ︐ 离 图 理 邂 的 外 尘 象 想 逅 日 的 不 ︒ ︐ 碧 子 宁 离 水 ︐ 静 城 庭 生 的
的 地 方 ︒
居 住 ︐ 我 更 喜 欢 安 静 点
工 作 在 繁 华 都 市 ︐
院 ︐ 该 买 了 ︕
暖 了 ︐ 花 开 了 ︐ 碧 水 庭
谢谢观赏
Thanks
潘安 He has many many fans Undoubtfully.when he went Outdoors,many lady would Follow him.yet,he was very Loyal to his wife. It is a pity that he didn’t have A happy sunset.
有 从 多 院 在 在 活 那 悠 喜 了 此 年 ︐ 民 春 ︒ 种 然 欢 清 ︐ 的 心 暖 繁 空 那 晰 居 河 花 华 间 种 的 住 畔 开 之 ︐ 离 图 理 邂 的 外 尘 象 想 逅 日 的 不 ︒ ︐ 碧 子 宁 离 水 ︐ 静 城 庭 生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翻译:吴莉莉。 大学毕业后, 吴莉莉去美国留学,认识了海伦。斯 诺和史沫特莱等人。“七七事变”后, 她回国参加抗日,就和史沫特莱一起 去了延安。Βιβλιοθήκη 毛泽东建国后的翻译:章含之
章含之与女儿
章含之与尼克松夫妇
尼克松访华期间,江青用“样板戏”招待 客人,唐闻生为他们担任翻译。现50岁以 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闻生。她因一口 纯正的英语,万里挑一给毛主席当英语翻 译,常年伴随毛主席左右,上视率、出镜 率几乎同毛主席相差无几,每当毛主席接 见外宾时,她给毛主席当翻译。白晰的脸 庞,梳剪整齐的短发,穿一身灰蓝色的列 宁装,在给毛主席做翻译的十多年中,这 一身装扮几乎没有变化过。
中国近代五位美女翻译
慈禧太后翻译:裕德龄 。裕德龄, 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 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 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 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 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 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
于德玲
宋美龄1927年12月与蒋介石结婚后,任蒋 介石秘书及英文翻译,活跃于外交场合。 她向蒋介石多方面介绍西方文化和政治, 推动蒋亲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全国妇 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并主持全国战时孤 儿收容会。1943年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 议。在蒋介石同美、英等国增加各方面合 作的外交活动中,她不仅是蒋的翻译和助 手,还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顾问。
• 张璐2009年陪同温总理到访英国担任翻译
张璐2009年陪同温总理到访英国担任翻译
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张璐生活照
外交部高翻费胜潮
外交部高翻雷宁
外交部高翻张建敏
外交部高翻邵廷娟
秦敏多次在李肇星记者招待会上做翻译
唐闻生与毛泽东
唐闻生近照
现代美女翻译
• 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张璐生活照
张璐在2011年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 会开始前进行准备工作
张璐在2011年两会杨洁篪外长记者招待会 上任翻译
• 张璐在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 上任翻译
2007年记者招待会翻译
• 2009年胡锦涛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 顿时任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