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20世纪初表现主义美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表现主义美学探讨

直觉即表现

情感在未经直觉时(在直觉界限以下)还是无形式的,一旦经过直觉, 它才为心灵活动掌握,得到形式,亦即转化为意象“对象化”了。所 以,在这个过程中,直觉相当于“心灵综合作用”,直觉不但表现了 情感,同时还创造了表现情感的意象。 “心灵的综合作用”是“表现”
艺术即直觉


“事物触到感官(感觉),心里抓住它的完整的形 象(直觉),这完整形象的形成即是表现,即是直 觉,亦即是艺术。”艺术的直觉是抒情的直觉“艺 术永远是抒情的”,“一切艺术都是音乐”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 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他认为, 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 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 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 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 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总结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美学是20世纪初西方美 学出现的一个重要美学流派。它不仅对西方现代美学诸 如生命本体论美学、直觉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语 义主义美学等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也直接波及 到20世纪初在美学界和艺术界所展开的表现主义的争论, 是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流派的理论支柱。库列科娃在《哲 学与现代派艺术》艺术中说:“直觉主义、弗洛伊德主 义和存在主义——这是支撑现代西方‘上流’艺术结构 的三大‘台柱’。”
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
成功—美—整一—快感—正价值
心灵的综合作用
不成功—丑—杂多—痛感—反价值
对克罗齐美学的评价

贡献:1、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2、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 错误:艺术即直觉说是非理性的,是从他的主观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只强调精神是唯一的 实在,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 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这一观点彻底割裂了 艺术同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联系。他把单纯感觉 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的直觉,把直觉和抽 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 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 接的关系。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2023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参考书真题笔记资料

2023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参考书真题笔记资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研信息初试招生目录参考书【艺术基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第五版《美学原理》叶朗《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学原理》王一川《艺术原理》科林伍德《艺术是什么》沃特伯格《西方美学与艺术》杨向荣《谈美》朱光潜《美的历程》李泽厚【电影方向】陈旭光《影视鉴赏》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郑亚玲《外国电影史》杨远婴《电影概论》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戴锦华《电影批评》《看不见的剪辑》鲍比·奥斯廷《故事》罗伯特麦基《救猫咪》系列《当代电影》期刊近两年《电影艺术》期刊近两年《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近两年【广播电视方向】《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文化产业导论》向勇《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林一《戏剧学导论》顾春芳《中国电视》期刊近两年《中国广播影视期刊》期刊近两年《现代传播》期刊近两年【音乐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周映辰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毕明辉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近两年《中国音乐》期刊近两年《人民音乐》期刊近两年考研真题874 音乐表演艺术论述题1.怎么理解音乐剧的现代性,具体阐述说明。

2.请以一个演奏家或者演唱家为例,谈谈其艺术表演的风格。

论述选做题3.你认为音乐有高雅通俗之分吗?请具体阐释说明。

4.歌剧白毛女改编成音乐剧。

中戏北舞音乐舞蹈类考题论述题1.谈一谈规定情境在音乐剧演唱中的重要性(中央戏剧学院)2.谈一谈舞蹈审美特征(北京舞蹈学院)336艺术基础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属性25分2.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什么是艺术趣味25分二、论述题结合艺术史上的作品,谈一谈艺术风格和其意义50 分三、材料题材料是Arnold Hauser的一段话《艺术社会学》讲的是美学、社会学、心理学都只关注艺术品个别方面:美学强调形式;社会学强调社会动机;心理学强调个人动机和需要。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科林伍德-任何再现艺术都是伪艺术——关于科林伍德《艺术原理》报告学生:指导教师:***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而任何再现艺术都是名不符实的艺术,都是所谓‘伪艺术’。

----- R.C.科林伍德一、科林伍德及其美学思想科林伍德(RobinCrearge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

主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心灵的思辨》(1924)、《艺术原理》(1938)、《历史的观念》(1936)。

在西方当代美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即表现论。

它是西方一度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在理论上的总结。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

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克罗齐美学在20世纪前五十年的西方美学界始终居于统治地位。

他的美学是其心灵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觉表现为核心,提出的基本命题有: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语言即艺术。

科林伍德后期的《艺术原理》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他继承了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

他的主要美学观点有: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是想象性经验,艺术是一种语言等。

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承接性,但科林伍德也并不只是继承,他对克罗齐的理论也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哲学上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按其获得真理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五种经验形式: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它们分别在不同水平上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

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与克罗齐一脉相承,他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即表现”说,把美感同艺术等同起来,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表现情感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表现情感不是有意识地描述情感,也不是发泄情感或通过某种手段去激起对象的情感,而是在想象中不自觉的显露某种感情。

因而艺术的两重性表现为“表现性”和“想象性”。

艺术的想象是一种先于逻辑判断的“活动”。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本质论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1.情感说:与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有关,如(法)维隆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法)柏格森,直觉主义(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把主观的表现看做“真正艺术”的特征。

20世纪西方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张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奥)弗洛伊德(瑞士)荣格“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德)康德提出,席勒系统化,斯宾塞发展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二,从主客体解释美术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德)黑格尔:“理念”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唯物: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唯心:意识决定存在或创造存在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模仿(英)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法)萨蒙·雷纳克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黄金分割荷加斯《美的分析》变美的基本规则“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

1有意味形式说: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英)克莱夫贝尔、罗杰佛莱贝尔《艺术》:艺术为“有意味(激起审美感情)的形式”弗莱也是影响: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媒介说(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艺术是媒介”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形式(德)恩斯特·卡西尔《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情感意象=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影响:这是西方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

科林伍德艺术想象论

科林伍德艺术想象论

1 前言:作为美学家的科林伍德对于科林伍德这样一位具有强大而特立独行的心灵的人来说,我们 甚至可以说,仅仅根据几条基本的提议,他就能独自发展出大量的他自己的思想。

无论如何,科林伍德不能被归结到单纯追随者之列。

他自己的独创性体现在他坚定地寻找艺术的区别性特征,反对各种方式的事情与艺术的混淆,……——门罗·C·比厄斯利1在西方美学史上科林伍德是公认的表现主义美学代表,他对克罗齐的艺术表现论作了进一步阐释和独到发挥。

尤其当《艺术原理》(The Principles of Art,1938)出版后,许多评论家便把他们的理论联系在一起探讨,称之为“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说”;甚至于有论者认为,“那些想为克罗齐的门徒科林伍德画肖像的人,几乎可以忽略这两个人的区别”。

不可否认,克罗齐对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某些共同性,科氏自己在信中也坦承前者“在所有思想领域中、尤其是在美学领域中对他的启示”。

2但是当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重新关注科林伍德的艺术哲学之时,便会发现其中为以往研究者们所忽视的一面,那就是,科氏作为英伦本土美学家在他身上所折射出的英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光芒,以及他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家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从某个方面而言,也就是他与克罗齐的差异性。

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公认的表现主义美学家的冠冕之下,努力发掘科林伍德艺术哲学思想中富有个性色彩和坚强生命力的理论内核。

前述比厄斯利所指出的他对于“艺术的区别性特征”的“坚定地寻找”就表明这种学术个性或者说“独创性”客观上的存在。

正如很多论者所指出,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

在《艺术原理》的序言中科氏自己也坦承他的艺术哲学中存在着一种“改变”,这种转变正如本书的译者王至元所指出,“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前期那种与克罗齐不尽相同的美学思想,从许多方面向克罗齐靠拢”3。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实际上也表明科林伍德与克罗齐之间存在的理论差异,说明表现主义美学观只是科氏后期1 门罗·C·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5-2962 以上引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69美学主题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意象或幻影; 而喜欢艺术的人则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艺术家所指示的那 一点上, 从他打开的裂口朝里看, 并在他自己身上再现这个意象。” 克罗 齐认为, 他的这一段话已为艺术下了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定义, 而且概括了艺 术的生产和艺术的欣赏两个过程。 直觉是什么, 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为什么直觉可以涵盖艺术创作的过程?
克罗齐在《美学纲要》中提出了5个否定
• 1.艺术不是物理事实,自然美不存在 •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批判审美的快感主义 • 3.艺术不是道德活动,道德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而艺术作为直觉是一
种认识活动。 • 4.艺术不是概念活动或者逻辑活动。 • 5.艺术不可分类
克罗齐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 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历史上将艺术不同程度地混 同于哲学、历史、道德的种种观点, 然后, 经过条分缕析, 归纳演绎, 把人们 视为十分错综复杂的艺术创作活动, 概括为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公式: 艺术即直觉, 直觉即表现。 • 他说: “ 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 艺术是幻象或直觉。艺术家造了
• 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 首先通过直觉,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人的心灵所具 有的一种能力, 与感受、知觉、联想的区别与相互关系, 来界定直觉的特征。他在 该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 “ 知识有两种形式: 不是直觉的, 就是逻辑的; 不是 想象得来, 就是从理智得来的; 不是关于个别的, 就是关于普遍的;不是关于诸个别 事物的, 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 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 就是概念。
20世纪初表现主义美学
贝奈戴托·克罗齐
1866——1952
意大表现主义美学代表人物,1920——1921曾任意大利 教育部部长,墨索里尼上台后被撤职。
科林伍德美学观点深受克罗齐影响,克罗齐美学 观点深受桑克斯蒂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大 背景
• 这段话说明, 在克罗齐的哲学体系中, 直觉虽然是一种达到真理的认识能力, 但已 经不是指一般意义或哲学意义上的直觉,而是具备了审美的艺术品格。因为, 第一, 直觉有赖于想象力, 而不是三段论; 第二, 直觉的结果是可供观照的意象, 而非概念 或某一结论; 第三,克罗齐还指出, 直觉活动的正价值为美, 反价值为丑。我们认为,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 克罗齐所说的直觉正是审美直觉。
公认是克罗齐美学的继承者,谈到表现主义美学 就是“克罗齐——科林伍德”美学
•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通过直觉与感觉、知觉、联想的关系来考察, 那么直觉所具有 的艺术品格就更清楚了。克罗齐认为, 直觉不同于感觉。后者不过是在直觉之下 的一种被动的感受能力, 它是消极、模糊、混沌的, 其意义只在于提供粗糙的、尚 处于自然状态的材料。只有当人们发挥心灵的主动综合作用, 借“ 造作、赋型” , 使混杂无状、混沌无形的材料, 获得某种形式, 对象化为一个美的意象时, 这个过 程才是直觉的过程。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R.G.科林伍德(1889-1943)(Robin George Collingwood)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主 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心灵的思 辨》(1924)、《艺术原理》(1938)、《历 史的观念》(1936)
• 克罗齐又进一步指出, 直觉也不同于知觉, 因为它并不囿于感官的直接把握, 而知 觉却是“ 对于现前实在的知识, 即说某某事物是实在的那种知识” , 对于直觉来 说, 对象置于眼前也好, 是非实在的存在也好, 人们都可以通过直觉活动产生意象, 因为直觉所依靠的是心灵的综合作用, 它突出地表现为创造性的想象力的活跃, 它 既可超越感觉的界限, 也可以突破知觉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又能跨越回忆、联想 的樊篱, 达到全新的自由创造的境界— 艺术直觉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