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翻译理论.PPT
傅雷简介及翻译.ppt

• Fu Lei"s translation is "smooth in expression, rich in vocabulary and changeable in style". His works read smooth and fluent, thus become models for translators as the "Fu Lei-style translation". With his rich experience in translation activity and his deep thoughts on translation theory, he forms his own ideas on translation. He wants to edify Chinese people and rejuvenate China through his translation.
Fu Lei translated this biography several times in the "dark clouds covered the sky period." He would like to take great man to overcome the suffering of the heroic tragedy, to help us worried by the cruel fate. His struggle to promote perseverance, courage to challenge the gods Dayong doctrine. However, the torch of wisdom and faith of a little bright, Di Deguo ignorance, intolerance fostered by the dark it? Love for man, Di Deguo human hatred it? Yearning for truth, justice and ideals, Di Deguo rights struggle fame realistic?
傅雷翻译理论(共15张PPT)

• He studied Art and Art Theory in France from 1928 to 1932.
• He worked as a journalist until he took up translating.
• Translated over 30 literary works • His translation amounts to 5 million
TArnadnstlha•itsiontytph我eeoor并fy se不nten说ces原is c文lose的ly r句elate法d t绝o th对e c可onte以xt. 不管,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
《《欧欧也 也尼尼••葛 葛朗朗原台台文EEuu句ggéénnii法ee GGrr的aanndd,eett 》》但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
Fulei: Spiritual Resemblance
• 傅雷“神似”理论
第一页,共15页。
Outline
• Introduction • Translation style • Translation theory
• Comment
第二页,共15页。
Introduction
• Fulei (1908-1966) was a famous translator and art critic.
第八页,共15页。
• Formal resemblance means to keep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such as the text type, sentence structure, figure of speech and metrical pattern.
傅雷与翻译ppt课件

——王晴 15级翻译
1
• 1.傅雷认为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强调翻译工作者 必须认真了解对方(指原著及原著作者等)和了解自己, 必须加强自身的学识修养。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 由于我热爱文艺,视文艺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艺术品看作像歪 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介绍一件艺术品不能还它一件艺术品,就觉得不能容忍,所以 态度不知不觉的变得特别郑重,思想变得很保守。译者不深刻的理解、体会和感 受原作,决不可能叫读者理解、体会与感受。”
傅译:我记得有两位我年轻时很熟的老太太,都是那时代某些特征的代 表人物。一个是清教徒,一个是服尔德派。前者叹息“多少的诗歌都以 爱情为对象,不知爱情是一个毫无趣味的题材”。后者的意见却是: “没有人能议论我什么长短,但我一向说破坏第七戒不像破坏第六戒那 样罪孽深重,因为那至少要得到对方的同意。” (第七戒,戒淫;第六 戒,戒杀——译者注)
——《翻译经验点滴》
2
原文:Qu'est-ce que c'est que ça? J'espère que vous n'allez
pas encombrer ma salle àmanger de vos bouquins.
二改:
“这是什么东西?......”
一改:
“什么东西啊?......”
• 魏象乾— — 《潘清说》(清初) 茅盾— — 《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1921) 《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1 921 ) 闻一多— — 诗歌翻译,“ 精神” 和“ 气势” (1926) 陈西滢、曾虚白、王以铸— — 分别著文讨论过“ 神韵” (1929/1929/1951) 傅雷— — 《<高老头>重译本序》(1951年9月) 致罗新璋的信(1 963年1 月6日)
翻译理论ppt课件

Example 1 林语堂在《成功之路》一书(马尔腾著,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译者序第2页)的译者序 中林写道: “关于译笔的好坏一点声明:原文不是纯粹 的文艺作品,而是兴奋激励青年的文字,所以 在翻译时,不强从直译,而帷尽力于保持原文 的浓厚的兴奋性,激励性。为要达到这个目的, 文即使蒙不忠实之识,也在所不惜的。”
一、序跋对于译者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性
余光中:“一本译书只要够分量,前面竟然没有 译者的序言交代,总令人觉得唐突无凭。”
Function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 注重与读者的交流
function 1
对翻译批评产生积极作用
译者的信息处理及翻译策略
翻译生产的外部环境与翻译的关系
• 译者通过内省寻求译作赖以产生的知识, 让译者把他们翻译的经历记录下来,而 后与之交谈。这种方法应该为叩开“黑 箱”提供一条独具启发意义的途径。
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中讲到; “……1848年西欧确立究制时,……工厂无产阶级当 时几乎还没有存在,而大生产中的无产阶级(如霍普 特曼所描写的德国织工,以及里昂城的织工),还是 一群粗野的入众,只能举行骚动,而绝对不能提出什 么政治要求” (中译本九十三页)时,译者加了一个 注说“霍普特曼(18十年代西里细亚织工起义情 形的《织工》剧本。”
神似论和中文写作论
• 傅东华在《飘》的译序中写道:“我的目的是求 忠实于全书的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 节。”因此对于那些“冗长的描写和心理的分 析,觉得它跟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并 且要使读者厌倦的”,“就老实不客气地将它 整段删节了。”(傅东华译,1979:译序第3-4 页) 页)
• 面临选择,做出取舍 • 困难?局限?主客观牵制?最大努力去体现原 作精神?达到某一效果? • 公正客观地评价译作,建立多元化的批评标准。
(傅雷)翻译理论解析

Life
1934: Vie de Tolstoi by Rolland《 托尔 斯泰传》 1934: Vie de Michel-Ange by Rolland 《米开朗基罗传》 1942: Vie de Beethoven by Rolland 《贝多芬传》 1949: Eugé nie Grandet by Balzac 《欧也妮· 葛朗台》 1950: Le Pè re Goriot by Balzac 《 高老头》 1953: Colomba by Mé rimé e(梅里 美)《嘉里美科隆巴》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 《约翰· 克里斯朵夫》 1963: Philosophie de l'art by Taine Persondata 丹纳《艺术哲学》
1931 translate French literature and develop his own style, the "Fu Lei style," and his own translation theory
1932 got married to his cousin(his wife and secretary), two sons Fou Ts'ong, a world-renowned pianist, and Fou Min, a special-class English teacher 1957--1965 labled as rightsit , the couple commited suicide at home His family letters to his son Fou Ts'ong,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死后出版) and have become a bestseller in China.
傅雷谈翻译。

傅雷谈翻译。
关于傅雷,多的是感动。
联想到他与钱钟书夫妇的好交情,即是后天之耕耘与先天之资质。
很多译稿一改再改,终极版确是回归了最初的译本。
雕琢之工,终不敌直觉之准。
语言本身,在乎习惯与感觉,而文法次之。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手,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达到迻译。
理解致力于达意,领悟作用于传神。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艺术为本,技巧只是手段。
没有技巧,提高不了作品的艺术性;有了技巧,卖弄文笔,喧宾夺主,也会破坏艺术的完整。
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同,文法与习惯的不同,修辞格律的不同,俗语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想方式的不同,感觉深浅的不同,观点角度的不同,风俗传统信仰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表现方法的不同。
测验"适应"与否的第一个尺度是对原作是否热爱,因为感情与了解是互为因果的;第二个尺度是我们的艺术眼光,没有相当的识见,很可能自以为适应,而实际只是一厢情愿。
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
长句并非不困难,但难的不在于传神,而在于重心的安排。
the genuine grandeur of soul译成"心灵真正的伟大",光是这一个短句似乎还行,可是放在上下文中间就不成,而非变成"真正伟大的心灵"不可。
外文都是分析的,散文的,中文却是综合的,诗的。
这两个不同的美学原则使双方的词汇不容易凑合。
煦良有句话说得极中肯,他说:字典上的字等于化学符号,某个英文字,译成中文某字,等于水是H20,我们在译文中要用的是水,而非H20。
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不失为中文,第一要放大胆子,尽量放大胆子;只问效果,不拘形式。
原文风格之保持,决非句法结构之抄袭。
(当然原文多用长句的,译文不能拆得太短;太短的要像二十世纪的文章。
)有些形容词决不能信赖字典,一定要自己抓住意义之后另找,处处假定你是原作者,用中文写作,则某种意义当用何种字汇。
傅雷的翻译思想

3.“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3.“神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再现 原作的艺术魅力,达到“形”与“神”的和 谐的审美效果,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必不可 少的手段。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 傅雷曾指出: 傅雷曾指出 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 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 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那么,译 本就是译者的再创造。
译中阶段—— 译中阶段——
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纯粹之中文, 纯粹之中文 在翻译中为传原作之神韵,实现神似与形似的 神似与形似的 无生硬拗口之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当 和谐统一,傅雷常假定译文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中文写作, 和谐统一 中文写作 中文不足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 以克服在翻译中不利于传神的因素。傅雷说:“假 “采用西洋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 定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 使中国读者体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 的意义与精神,译者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 再创造,既不是完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 顾,不至于再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不是独具“神韵”的“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 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利,和谐地融为一体,既符合 西欧原作风格,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句法新奇而仍不 失为中文。
1931年秋回国后, 傅雷致力于法国文 学的翻译与介绍工 作
1932年,与青梅 竹马的表妹朱美馥 结婚,育有两子, 傅聪和傅敏
四重身份及历史地位
翻译家 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 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 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音乐鉴赏家 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 扎特和肖邦的赏析 文学评论家 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 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 典范 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 《傅雷家书》 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PPT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 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 《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 《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 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 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 译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 译时期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Q:你所知道的翻译(理论) 家有哪些?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师、著名
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 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 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 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 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史上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18
9
• I do not mean that we can neglect the stuctures of the original sentences. On the contrary, we have to retain them as far as possible. However, no matter how novel these sentences are, the translation has to read like Chinese.
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 变化。
2020/9/18
7
Spiritual Resemblance
In terms of effect, translating is supposed to be like painting. What is sought for is not formal resemblance but spiritual resemblance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 神似。”
The translation should convey the spirit of the source text and at the same time keep fluency in Chinese.
“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利”
2020/9/18
11
Practical problem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eal with is the rendering of the simplest, clearest and shortest sentences.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represent the tone, sentiment and ambience of the original. And this type of senten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xt. If the above elements cannot be transferred successfully, the contextual aura and spirit would be lost.
2020/9/18
5
• “你很想知道我是谁,干过什么事,现在又干些什么。你 太好奇了,孩子。哎,不用急。我的话长呢。我倒过楣。 你先听着,等会再回答。我过去的身世,倒过霉三个字儿 就可以说完了。我是谁?伏脱冷。做些什么?做我爱做的 事。完啦。你要知道我的性格吗?只要对我好的或是我觉 得投机的人,我对他们和气得很。这种人可以百无禁忌, 尽管在我小腿上踢几脚,我也不会说一声哼,当心!可是, 小乖乖!那些跟我找麻烦的人,或是我觉得不对劲的,我 会凶得象魔鬼。还得告诉你,我把杀人当作——呸——这 样的玩艺儿!”
• He was born near Shanghai. • He studied Art and Art Theory in
France from 1928 to 1932. • He worked as a journalist until he
took up translating. • Translated over 30 literary works • His translation amounts to 5 million
Fulei: Spiritual Resemblance
傅雷“神似”理论
2020/9/18
1
Outline
• Introduction • Translation style • Translation theory • Comment
2020/9/18
2
Introduction
• Fulei (1908-1966) was a famous translator and art critic.
——选自《高老头》
2020/9/18
6
"Fu Lei-style translation"
• Fu Lei's tra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ation is "smooth in expression, rich in vocabulary and changeable in style"
• Convey meaning and the feel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2020/9/18
8
• Formal resemblance means to keep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such as the text type, sentence structure, figure of speech and metrical pattern.
2020/9/18
12
• “Elle pue le service, l‟office, l‟hospice” • After-dinner scents seem to be mingled in it with smells
words
2020/9/18
3
Romain Rolland (罗曼·罗兰)
《贝多芬传》
Vie de Beethoven
《米开郎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Vie de Tolstoï
2020/9/18
4
Balzac (巴尔扎克)
《欧也尼•葛朗台 Eugénie Grandet 》 《高老头 Le Père Goriot 》 《贝姨 La cousine Bette 》 《邦斯舅舅 Le cousin Pons 》 《夏培尔上校 Le Colonel Chabert》
• 我并不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 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 而仍不失为中文。
2020/9/18
10
It seems that an ideal translation is the original author‟s writing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