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学设计(一)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学设计(一)语文初高中衔接教学设计目标•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散文、小说等–教授阅读技巧,如概括、总结、归纳、提炼等–练习解析和解答各类阅读理解题目2.写作能力的提升–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段落结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写作练习,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修改和改进3.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学习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要素–通过课外阅读和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思维能力4.考试技巧的训练–教授考试相关的技巧和策略,如时间管理、解题技巧等–练习模拟考试,帮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分析和解答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和高考命题思路教学方法1.组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和指导意见3.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4.布置作业和课后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检测其掌握情况教学评价1.利用课堂表现、作业评分和考试成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估和批判思维能力3.教师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结束语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语文学科,并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不断进步和成长。
课程计划和时间安排第一月•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周: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练习解析和解答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第三周:写作基础知识和技巧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第四周:写作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并进行互评和反馈第二月•第一周:文学鉴赏教学,学习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方法•第二周:文学作品解读,分析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第三周:考试技巧训练,教授解题方法和高考命题特点•第四周:模拟考试,学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并进行评估和反馈第三月•第一周:学习高考历年试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策略•第二周:作文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一次长文写作,并进行修改和改进•第三周:综合性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语文能力评估•第四周: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附加活动•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各类好书和心得•带领学生参观文学名人故居或文化展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组织文学讲座或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以上是一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语文能力。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一般都在语文语言技能、文学素养、语文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衔接。
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语言技能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重点是深入学习语言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
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之上。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包括字音、字形、词义、语法、语法关系、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学习,以帮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文学素养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这需要基础扎实。
初中教学要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形式等方面进行剖析,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三、语文思想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还需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语文文化素养的综合发展。
这一方面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挑战、独立思考、自我表达。
同时,还应加强对语文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语文文化素养。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只有在初中阶段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初高中语文衔接

浅析初高中语文衔接
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
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思维等方面对初高中语文的衔接进行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文学常识的培养。
初中阶段主要
是对汉字、词语、句子和作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而高中语文则以文学常识和文学
素养的培养为主,学生需要阅读名著和优秀作品,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艺术和人生哲理。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接
触文学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高中语文的学习。
初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要有衔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注重语言
的训练和技能的培养。
而高中语文则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初中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逐渐过渡到
高中阶段的阅读与思考。
初高中语文的衔接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思维。
初中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应试为目标,
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而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增强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官方语言,一直都是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衔接教学。
本文将就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语文是一个具有传统和创新的学科,它同时承载着我们的文化遗产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作文等方面。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学、修辞、阅读和写作等技能,同时还需要学习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两种文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条不紊地进行衔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我们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确保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掌握。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字基础、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初中的语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字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这为他们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高中的语文学习,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们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上不断地提高,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意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这些能力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后,我们还要关注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两种文体,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则进一步深化为文言文、白话文以及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方面。
我们在初中教学内容之后,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文言文的预习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内容。
我们也要在高中教学中兼顾初中知识的复习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掌握。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随着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到来,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
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阶段各有特点,所以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
如何在两个阶段之间进行衔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和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而高中语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需要考虑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习惯,所以教师们可以采用讲授和演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而在高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们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所以在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中,教师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角色转变。
我们需要重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延续性。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所发展和深化,不能简单地重复初中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们在进行衔接研究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适应困难。
研究高一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探讨如何有效地过渡和融合这两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有必要深入探讨高一语文教学的特点、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衔接性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是当前语文教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关乎学生在学业转型过程中的学习适应能力,也关系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改进。
研究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良好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减少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如何加强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构建优质的语文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从理论意义上看,研究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有助于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教学的连续性与发展规律。
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语文教育理论,拓展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深入探讨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高一语文教学特点高一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性研究随着义务教育的完成和高中阶段的开始,高一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学业的连续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性研究。
要实现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需要理解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初中阶段的教育成果。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
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成果是学生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的阅读能力。
基于这些差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结合高中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结合初中阶段的教育成果和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逐步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高中时期是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阶段。
高一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提高学习效果。
高一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关注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语文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人们接受高尚人文精神熏陶、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完善积极向上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升入高中后经常出现教学衔接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教师的正常教学。
因此,本文从高中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初高中教学衔接困难的根源,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对策,为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探寻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对策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及反思语文教学包含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表层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又包括深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但很多人不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认为衔接研究千头万绪,在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可以衔接,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其研究意义是不大。
(一)未考虑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衔接。
然而,国家将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负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偏重积累,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
普通高中的任务则和初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肩负着为国家选取栋梁的任务,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积累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初高中阶段执行不同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要求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课外阅读量要求不高,对文学欣赏水平要求不高,阅读理解以课本内容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指 导 教 师:孟庆欣 研 究 生:贾思琪 提 交 时 间:2016年5月18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论 文 编 号: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摘要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究成果层出不穷,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
初中是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升阶段,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但从语文终身学习的整体性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是处于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系统之中的。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承担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语文课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对人的影响是需要各个学段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因此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很有必要。
可是综观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发现由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产生裂缝,学生的高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甚至丧失语文学习信心,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进入到举步维艰的状态。
从目前的科研成果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仅就语文教学中的某个方面的衔接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成果呈现零散状态,这就使得虽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本文在钻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学习心理论为指导,从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追本溯源,从“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初高中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七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对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材提出改革建议,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提出可行的衔接策略,并给学生提出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
本研究重点突出前人忽视的地方,希望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借鉴范式,为初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法指导,为初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方法指引。
关键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AbstractAt present, deepening reform of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teach study outcomes emerging disciplin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terface between educator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Junior is the basic stage of gener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general education upgrading stage, although both belo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teaching, but the holistic view of lifelong learning languages, languag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is in a continuous, complete system among. Language education as a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is the bearer of national culture, students gain knowledge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form proper values and attitudes, language cours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 h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role. Effect of language courses on human interaction is needed to complete each section of the school, so do th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dapter is necessary. Looking at the moment, but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e find educational purposes, curriculum goal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student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akes cracks, students language achievement is not ideal, and even loss of confi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and therefore struggling to enter the state.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 study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onvergence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most researchers only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some aspect of Cohesion question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research findings showing scattered state, which makes although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onvergence problem has been a long time, but still not an effective solution strateg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nquiry previous to philosoph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anguage learning psychology ethics as a guid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ure, trace the origin, from the "knowledge dilute" the impact of thought, language courses the standard does not converge, differences college entrance exam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xtbooks and ways of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neglect, sev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racks generated, and thus the goal of the cours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reform proposals put forward, and put forwardfeasible Cohesion policy from the aspect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ubmit a detailed and specific study method. Emphasis on predecessors' neglect, this study hopes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high cohesion,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reference paradigm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to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provide better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guidance.Key words:Junior and Senior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connection; strateg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二、研究意义 (1)三、概念界定 (2)四、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3)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5)第一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6)一、哲学理论依据 (6)二、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7)三、语文学习心理论依据 (8)第二章问题的提出 (9)一、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9)(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9)(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10)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 (11)(一)关于学习成绩的调查 (11)(二)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调查 (12)第三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原因 (14)一、“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 (14)二、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 (14)三、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 (19)四、初高中语文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 (20)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 (21)六、教师方面的原因 (21)七、学生方面的原因 (22)第四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解决策略 (24)一、宏观做好调控 (24)(一)课程目标的衔接 (24)(二)中考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衔接 (26)(三)初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及其处理方式的衔接 (26)二、学校重视 (27)(一)研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27)(二)开设逻辑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8)(三)鼓励初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28)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28)(一)树立衔接意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28)(二)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29)(三)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结合 (30)(四)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30)(五)学法指导科学化 (30)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策略 (31)(一)树立完整的语文学习观 (31)(二)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32)(三)学会合作学习 (33)(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结论 (35)参考文献 (36)附录一: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39)附录二:教师访谈纲要 (40)附录三:普通高中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41)致谢 (43)个人简介 (44)绪论一、选题缘由两年的专业硕士学习时间,我们被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见习、为期一个月的研习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从县级的普通初中走到沈阳市的示范性高中,了解到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众多一线教师习得许多难得可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