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编 号: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指 导 教 师:孟庆欣 研 究 生:贾思琪 提 交 时 间:2016年5月18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论 文 编 号: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究成果层出不穷,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初中是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升阶段,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但从语文终身学习的整体性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是处于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系统之中的。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承担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语文课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对人的影响是需要各个学段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因此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很有必要。可是综观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发现由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产生裂缝,学生的高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甚至丧失语文学习信心,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进入到举步维艰的状态。

从目前的科研成果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仅就语文教学中的某个方面的衔接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成果呈现零散状态,这就使得虽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在钻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学习心理论为指导,从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追本溯源,从“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初高中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七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对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材提出改革建议,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提出可行的衔接策略,并给学生提出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本研究重点突出前人忽视的地方,希望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借鉴范式,为初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法指导,为初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方法指引。

关键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deepening reform of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teach study outcomes emerging disciplin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terface between educator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Junior is the basic stage of gener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general education upgrading stage, although both belo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teaching, but the holistic view of lifelong learning languages, languag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is in a continuous, complete system among. Language education as a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is the bearer of national culture, students gain knowledge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form proper values and attitudes, language cours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 h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role. Effect of language courses on human interaction is needed to complete each section of the school, so do th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dapter is necessary. Looking at the moment, but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we find educational purposes, curriculum goals,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student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akes cracks, students language achievement is not ideal, and even loss of confi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and therefore struggling to enter the state.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 study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onvergence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most researchers only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some aspect of Cohesion question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research findings showing scattered state, which makes although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onvergence problem has been a long time, but still not an effective solution strateg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nquiry previous to philosoph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anguage learning psychology ethics as a guid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ure, trace the origin, from the "knowledge dilute" the impact of thought, language courses the standard does not converge, differences college entrance exam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xtbooks and ways of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neglect, sev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racks generated, and thus the goal of the cours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reform proposals put forward,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Cohesion policy from the aspect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ubmit a detailed and specific study method. Emphasis on predecessors' neglect, this study hopes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high cohesion,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reference paradigm for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to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provide better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guidance.

Key words:Junior and Senior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connection; strategy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绪论 (1)

一、选题缘由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概念界定 (2)

四、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3)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5)

第一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6)

一、哲学理论依据 (6)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7)

三、语文学习心理论依据 (8)

第二章问题的提出 (9)

一、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9)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9)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 (11)

(一)关于学习成绩的调查 (11)

(二)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调查 (12)

第三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原因 (14)

一、“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 (14)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 (14)

三、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 (19)

四、初高中语文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 (20)

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 (21)

六、教师方面的原因 (21)

七、学生方面的原因 (22)

第四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解决策略 (24)

一、宏观做好调控 (24)

(一)课程目标的衔接 (24)

(二)中考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衔接 (26)

(三)初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及其处理方式的衔接 (26)

二、学校重视 (27)

(一)研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27)

(二)开设逻辑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8)

(三)鼓励初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28)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28)

(一)树立衔接意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28)

(二)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29)

(三)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结合 (30)

(四)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30)

(五)学法指导科学化 (30)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策略 (31)

(一)树立完整的语文学习观 (31)

(二)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32)

(三)学会合作学习 (33)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一: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39)

附录二:教师访谈纲要 (40)

附录三:普通高中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41)

致谢 (43)

个人简介 (44)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两年的专业硕士学习时间,我们被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见习、为期一个月的研习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从县级的普通初中走到沈阳市的示范性高中,了解到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众多一线教师习得许多难得可贵的经验。在这些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引起我注意的问题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对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的抱怨和高一新生对语文学习的困惑。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发现这些问题已经困扰初高中学生和老师已久,并非刚刚产生。抱着疑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并非没有,但并未引起一线教师的注意。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论作数量并不多,二是这些论作大多局限于“怎样教”的策略探讨,而忽视了一场改革是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个系统的共同努力。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入学开始直至大学毕业,甚至步入社会后都要接触并学习的一门课程,它的连续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是由它的母语性决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段的教育目的变化、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师的变更、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等都为语文学习的连续性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这些变化阻碍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和谐过渡,使得高一的新生面对语文学习时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困惑重重,也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面对教学时感到心余力绌,这样的衔接困难现象被一些研究者称为“裂缝”或者“断层”。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框架了解甚少,并不能明确的说出初中教学应该为高中教学打下什么样的基础,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也不清楚相应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初中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初高中语文教学完全被割裂开来,初高中语文教师们各自埋头做自己本阶段的教学工作。这种情况是普遍的存在的,也是极其不正常的。在语文教育这个具有有连续性的课程系统中,我们不能把它每个阶段的教学分裂开来,各管一段。面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我们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制度层面到教学细节方面都有衔接的意识,每一阶段都能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立足整体为其他阶段的教学做好基础。

二、研究意义

首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认的问题,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衔接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本研究希望引起教育制度层面工作者的注意,从宏观

调控出发,使得初高中语文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标准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其次,广大一线教师既没有好的理论指导,又没有前人成熟的经验做榜样,同时又被教学任务压身,没有时间做系统研究,大多摸着石头过河,得过且过。本研究希望给众多一线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初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

再次,教学的主体在于学生,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研究者大多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进入高中前都了解到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异,知道“高中语文更难学习”,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还是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必须从我们的学生入手,以学定教,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才是重中之重。

本研究将在借鉴其它学科相关成果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并试图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追本溯源,从源头开始提出衔接建议。希望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无断层桥梁。

三、概念界定

(一)衔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衔接”的解释是“事物相连接”①,在笔者看来,实现衔接的双方应该处于互通、互接、相互切合的状态,两个事物之间的连接点一定是顺畅并且切合的,否则就会出现缺口、甚至错位的现象。就如同螺母和螺杆,相同尺寸的螺母和螺杆才能相互连接,发挥作用,而不同的螺母和螺杆不仅不能衔接,强行使用还会酿成大祸。

(二)教学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集中反映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及价值的实现。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所以,我们研究教学衔接,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要考虑到当下的教育体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及其带来的影响。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③,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需要引起广泛注意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以有效的策略完善这一部分的过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

①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N].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78年第1版,第1365页.

②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①由此可见,高中教育要以义务教育为基石,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量继续增长、技能继续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继续完善。各个方面的步步提高、层层加深体现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紧密联系,要使这些联系点互通互接、无缝切合,就需要在初高中过渡阶段搞好所谓的“衔接”。

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当是指由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内,从宏观的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教材体系到微观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教学要素之间的和谐过渡。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从上至下的进行改革和探索。“裂缝”,是指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不能得到良好衔接,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教师教学产生困难,导致语文学科的教学陷入一种寸步难行的境地。

四、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2006年赭美霞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中,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的脱节现象,首次将这种脱节现象称为“裂缝”。赭美霞主要从系统论知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研究、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四个方面阐述了“衔接”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从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学习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裂缝”的表现,她将“裂缝”的成因归结为学生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原因、社会人为原因。从语文教学目标的衔接、语文教材衔接、语文教学方法衔接、语文学习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衔接对策。赭美霞的论文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我们从之后的各类论文中都可以发现她的影子。

2006年刘东玲《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探究》中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难度差异,从教学方法差异、学习方法差异、中考高考的差异几个方面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刘冬玲的研究特色在于她进行了长期的教学衔接实验,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进行教学衔接的试验班级中,语文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信心。刘冬玲提出的衔接建议中,最为直接有效的在于:她在教学内容衔接的操作中,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计划、教学建议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在制定计划、做好上课准备、专心上课、及时复习、课外学习等方面都提出了细致的学习指导方法,并提出了八项初高中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提出要在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衔接的训练,但并未提出具体的训练策略。教学方法的衔接运用中,刘冬玲提出了温故知新、情感熏陶、民主研讨、防止在初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等四个建议,并依照上述建议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衔接优秀课例,具体而细致,让人叹服。但是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她的论述大多从

实践中总结经验,而缺乏理论的结合,从而显出局限性。

2011年韩林峰在《乌海市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的研究和对策》论文中从学生心理、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断层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标研究、教材衔接、教法学法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韩林峰在论文中提出“断层”问题,与赭美霞的“裂缝”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用准确的词语一针见血的概括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的问题脱节现象。但其整体论述还是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缺乏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

2012年胡海鸥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论文中分析断层产生原因时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仔细比对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存在的差异,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梯度过大等几个方面是教学断层产生的原因。主观方面,他分析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街接意识的断层、教师教学方法的断层,同时也分析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产生的原因,由此提出策略构想。

2012年高晓宇发表论文《新课程标准下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从其论文框架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论述受赭美霞和刘冬玲的影响较大。在教法策略和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建树,但是从高晓宇的论文内容来看,其论点与刘冬玲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不做赘述。

2014年李莉的《初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围绕教学方法的改进,他从重视提升自身素养、重视教法的多样和有效、重视教学内容的联系、重视课标的全面解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和谐师生间关系六个方面来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举措。因此忽视了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要素,忽视了在教学衔接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刘月的论文发表于2014年,她的论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相较于前人,有了很大的进步性,在系统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方面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但是也不难看出她并没有跳出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提出的策略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反复阐述。

上述七篇论文都是以“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为中心的硕士学位论文,相较于其他发表于期刊杂志的论文更为系统全面。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的发表于期刊杂志的文章也有50余篇,但大多从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入手,侧重于衔接策略的探讨,浅尝辄止,提出的论点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综合来看,一线的初高中语文教师和学校实践层面的研究者已经关注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为我们呈现的科研成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通过深入到各个初高中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依然存在,这些科研成果并没有为初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衔接策略,从调查来看,初高中语文教师面对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依然毫无头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弊端:理论不够成熟,实践意

义过小。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主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对相关研究现状作出综述,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作出界定。

第二部分:探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学习心理论”为理论支撑阐明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运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做出详细分析,提出本研究问题的由来。

第四部分:运用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中考和高考评价标准的差异、初高中语文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七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

第五部分: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第一做好宏观调控,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中高考考试评价制度、语文教材提出衔接构想,第二从学校角度提出学校层面在衔接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采取的策略,第三提出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第四提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策略。

第六部分: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的总结,提出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希望给初高中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沈阳市的一所重点高中一所重点初中的师生发放问卷。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交流,与沈阳市的重点初高中教师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教学行为和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心理看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考试评价标准、教材编制及处理方式的差异比较,提出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

第一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是指由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内,从宏观的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教材体系到微观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教学要素之间的和谐过渡,这就需要与初高中语文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紧密联系,前铺后垫,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一、哲学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我们可以把人的一生的学习过程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初中和高中在这个整体中占有很小的比重,成为这个整体的部分。而把整个中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初中和高中就各自为一个部分。语文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别,进而在各个阶段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中语文对初中知识在横向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在纵向上更是对初中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两个阶段的学习要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唯物辩证法认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做好局部工作,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在我国的高考考试制度下,学生往往受到“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们认为初高中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过程。因此面对初高中这一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从上至下,构建最优的教育体系。也需要初中和高中每个学段的教师和学生都树立衔接观念,要看到学段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要把握好各个学段间的相互关系,初中的语文教学对高中的语文教学起到铺垫作用,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有所提升。从初中到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不断加深拓展,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把握好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也要考虑各个阶段教学的连续性等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功能完全体现,以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连续的、系统的、持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语文教学是一个立足整体、目光长远至学生终身发展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涵盖在其中,同时衔接教学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教学如果不重视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只片面地、孤立地发展某一学段的教学,整体教学功能的发挥势必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教育目的的实现也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践中应该重视

到衔接教学这一构成要素。如果说整个学习过程是建一栋大厦,各个学段教学是砌起大厦的砖石,那么衔接教学就是粘住这些大厦的水泥,虽然不起眼,但作用却举足轻重。只有把两个阶段都彼此连接好,才能使得语文教学功能得到最优化发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与高中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过渡性的影响下,中学生往往既有儿童时期的幼稚性特点又有成熟期的理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依然存在。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学生解决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辩证思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的学习状态,他们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出现不适应状况时,很容易自怨自艾,不仅不能自我调节而且由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他们不愿与老师、家长分享,因此还容易错失获得帮助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新环境的重压下丧失信心、放任自流。在这样的不稳定情况下,学生很难理性的面对初高中生活环境的变迁、学习状态的转变,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极易产生断层,形成了“心理裂缝”,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危害。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这些裂缝,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考虑到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的对学生心理上的“裂缝”进行及时有效的修补。

(二)学习迁移理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这就是迁移”①。据此,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和谐过渡,就不能忽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初中所习得的知识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由此看来,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并非人为的强拉硬拽,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存在的。新知识的习得需要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相应的旧知识基础,在头脑中对二者进行整合和同化,最终建构出新的知识框架。因此,要使学生更好的接收新知识、完善其认知结构,我们就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而这些联系点就是我们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关键。

按照学习迁移理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的迁移,其中包括语文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各方面的迁移。根据奥苏伯尔的迁移观,要想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从初中到高中平稳、无断

①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6页.

层的过渡,我们要保证学生己有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上,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对相应的初高中语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新旧知识的相似、交叉或者对立点,从学生所熟知的知识或者事物入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三、语文学习心理论依据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发展。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详细而言就是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图式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建构是离不开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主体接收到新的信息,将新的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比对,通过过滤和改造,将新的信息整合到认知结构中,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同化;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主体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原有图式以满足新环境的生存需要,这就是顺应;当环境需求与主体图式相适应时,就是平衡状态。主体通过自我筛选和调节主动的建构自己的认知发展过程,平衡即是主体发展的最终目的。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这一从同化、顺应到平衡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衔接”过程。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的完成学习的同化和顺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里包括语文知识、实践能力、思维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可以说是教学衔接的重中之重,它能够决定学生能否从初中很好的过渡到高中,在皮亚杰的认知观下,我们第一要保证所教的学生具备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及能力,第二要帮助学生连接好新旧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能够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

初中的学生进入到高中进行生活和学习,出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新教师的不适应、对新的紧张的学习状态的不适应、对新的教材模式的不适应等现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环境之间发生冲突,这些不适应就造成了“同化”这一过程的举步维艰,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衔接“裂缝”。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各方面欠缺,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完成从同化、顺应到平衡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更高学段的学习。

第二章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直接表现就在于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语文成绩的下滑和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以及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困难重重。基于此,我对本市两所重点初中和高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将语文教学现状提供给大家。调查对象包括14位初中教师和24位高中教师,其中,特意选择了两位具有代表性初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李老师和姜老师进行访谈调查。对学生的调查则选取了该重点高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刚经过了三个月的高一学习生活,共20个班级,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48份。以下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反映,初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认识到衔接问题,其中83.3%的高中语文教师认为衔接很有必要并在教学中注意衔接问题的解决,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57.1%的教师认为衔接可以顺其自然,在教学中过程中只有28.6%的教师会很重视教学衔接问题,可见高中语文教师比初中语文教师更加重视语文教学衔接问题。

尽管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衔接问题上都有一定的必要性认识,但是我们看到很少有教师对此采取实际行动,连最基本的对彼此的课程目标及知识框架都少有研究,初中语文教师只有14.3%表示非常了解,而高中的25%,经过问询,其中66.7%的教师是由于曾在初中任教过,所以了解。78.9%的初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间的交流与教研很有必要,但仅有15.8%的教师做过此类活动,但次数都不超过4次。由此可见,初高中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已经形成,但是并少有付诸行动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彼此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并不了解,也没有动机和行动去了解彼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这些数据反映了初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具体的衔接问题解决策略的茫然无措。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姜老师认为初高中衔接问题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她指出高一新生新入学后的一些学习状态:一是对语法知识的欠缺,很多高一新生甚至弄不懂主语、谓语、宾语是什么,更别提理解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类题型,语法知识的欠缺直接导致文言文、病句修改类题型教学的困难。二是对诗歌鉴赏题的不适应。学生在进入高中前,没有接触过诗歌鉴赏题,对诗歌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之前背诵,二对于赏析部分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失分尤为严重。三是对阅读题的不适应,高中语文的阅读题很多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情况十分严峻。四是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缺失,而很多学生不清楚文体知识,写出的文章“四不像”既不是议论文又不是记叙文也不是散文,也有些学生不会确定中心立

意,写出的文章缺少中心,作文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姜老师表示只能一步步引导,帮助他们慢慢适应。在姜老师任教的年组中,许多老师会在高一语文课开课前,询问学生的语法知识学习状况,如果觉得学生基础不行,就拿出一两节课的时间帮他们重新学习,如果学的还可以,就会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步渗透。

而对于笔者提出的,到相应的初中进行听课活动和了解,姜老师当时苦笑一下,觉得并不可行。她说高中的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去做教学以外的工作。对于衔接策略的建议,她说除了高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新旧结合,慢慢引导,别无他法。

李老师在初中任教已经二十三年,她表示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在初中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初中的语文教学是在中考的指导下进行的,大致呈现出中考考什么初中语文教师教什么的状态。而中考考试的试题难度很低,大多题型简单,更注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背好教材内容,再背一些阅读题型的答题模式就能够很好的应对中考,许多学生初一初二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初三突击一段时间就能在中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她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最大成因在于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的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她说:“初中教材一共有六册,每册有三十篇左右的文章,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深入研究每一篇文章,这样的三年也养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很多学生如果进入高中还是像初中这样浅尝辄止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初中的语文教学这么大的教学量,我们面对这个问题也是力不从心。”

李老师还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初高中语文教师双方面的事情,首先初中教师的认识应该提升上来,了解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需要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给学生。但是她也表示,这样的状态任重而道远,许多教师习惯了这样的教学状态,让他们忽然改正,也是很难的。

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

(一)关于学习成绩的调查

你的语文成绩和初中时相比?

上升了差不多,没什么变化下降了

89(13.7%)129(19.9%)430(66.4%)

高中语文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是哪部分?(可多选)

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基础知识

395(61%)428(66%)324(50%)389(60%)242(37.3%)

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可多选)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中考结束,很多同学在假期就要进行初高衔接学习了,暑假期间,优秀的高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重点。今天的内容,是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初高衔接的六大重点。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初中阶段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第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如今,高考题目已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作文多写应用类文体,阅读有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语文与现实的关联。 第二,培养审美能力。初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则要求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提高鉴赏能力。高考试题中,有对诗歌的赏析,也有对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赏析,而且,高中的阅读题都是“因文设题”,实实在在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不像初中那样可以照着模板回答。

三、学习内容的差异 1.从教材选文的角度看,高中的阅读文本篇幅加长,特别是文言文篇增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 2.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比如一些初中不涉及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如语法知识的学以致用,积极修辞的鉴赏等。 3.体现在试题中,中考多是知识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一位将课本知识掌握透彻的同学就能得高分,而高考试题注重考查日常积累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多死记硬背的考生会感到力不从心。 初高中语文的六大衔接 1.教材体例的衔接 假期可以借阅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心得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心得 韩建平 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问题的最好办法显然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用前引后连方法实现学生心理和知识的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又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以旧带新,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刘敏老师在执教《归去来兮辞》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传记《五柳先生传》和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回忆对陶渊明的了解。然后才开始新课《归去来兮辞》。熟悉初中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温故”也能“知新”。 2、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研究初高中本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编写的专用材料,是联系教和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只有对初高中各本教材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初中教学才能做到“顾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高中教学才能做到“瞻前”,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生自然衔接。相反,如果教师在处理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上,有不当之处,这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让个别敏感的学生认为,进了高中还在学习初中时学过的知识,教材的内容出现了重复或断层,因而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但刘敏老师能从宏观角度入手,把握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及各知识间的联系,并施之于教学实践中,刘敏老师在教授《归去来兮辞》时就是利用初高中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合衔接的对象高一学生的教学方法。执教者在选择切入点时是利用调动学生的回家体验,目的是为了一开始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很清晰,以“乐”字为线索,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考情分析 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 一、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或运用语文了。进入学校之后,语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语音、字词等练习成了小学语文课永远的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升,语文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 外国的作家作品,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以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编 号: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指 导 教 师:孟庆欣 研 究 生:贾思琪 提 交 时 间:2016年5月18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论 文 编 号: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究成果层出不穷,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初中是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升阶段,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但从语文终身学习的整体性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是处于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系统之中的。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承担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语文课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对人的影响是需要各个学段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因此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很有必要。可是综观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发现由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产生裂缝,学生的高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甚至丧失语文学习信心,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进入到举步维艰的状态。 从目前的科研成果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仅就语文教学中的某个方面的衔接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成果呈现零散状态,这就使得虽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在钻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学习心理论为指导,从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追本溯源,从“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初高中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七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对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材提出改革建议,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提出可行的衔接策略,并给学生提出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本研究重点突出前人忽视的地方,希望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借鉴范式,为初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法指导,为初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方法指引。 关键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一、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词的构成: 1、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单音节语素:天、地、日、月 双音节语素:惆怅、苗条、芙蓉、吉普 多音节语素:哈尔滨、可口可乐。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单纯词:花、草、傍徨、伶俐、蚂蚁 2、合成词: 并列式:道路、辛苦、追赶、开关 偏正式:红花、绿树、雪白、实干 支配式: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陈述式:花开、花落、年轻、日食 附加式:老虎、阿姨、队员、绿化 名量式:花朵、人口、布匹、书本 重叠式:爸爸、星星、哥哥、姐姐

应该重点掌握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这几种构词类型,便于推断词义。(二)短语的构成: 并列式: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求全责备 偏正式:大连人、完全相信、美好生活、在家学习 动宾式:热爱工作、做作业、 主谓式: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后补短语:红得发紫、好极了、 方位短语:大树下面、学校东边 的字短语:你的、年长的、爱唱的 能愿短语:会跳舞、能弹琴 连动短语:去操场锻炼 趋向短语:唱起来、走过去 兼语短语:让他去、请人来 介宾短语:在新的岗位上、 双宾短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短语和能愿短语应重点掌握,便于推断词义。(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

据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重点了解单句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 主谓句: 1、主谓谓语句:他‖态度和蔼。 2、双宾语:我‖给他一本书 3、连动句:她‖收完作业就给老师送去了 4、兼语句:大家‖〔都〕选他当班长,“他”既是“选”的宾语,同时又充当“当”的主语。 5、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其实文言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刘备天下枭雄。前一句去掉者也,就更明显了;而后一句就是一模一样。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非主谓句:上课了。快。走。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与应对策略).doc

苏州易优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材(讲义)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考情分析 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 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 B、C 、D、 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 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 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 的能力层级。 对 A、 B、 C、 D、 E 、 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 一、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1、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衔接。 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心理上的衔接。 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和方法指导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

初高语文衔接教材(全)

精心整理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语文初高中衔接材料(讨论稿) 初中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多是限制于课本。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基本就不成问题了。 而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是高考,高中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篇幅长,思想深刻,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的要求比起初中提高了很多,课堂容量明显加大。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训练模拟高考题型,这些考试按《高中课标》和《高考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不再像中考那样有具体的考试范围。 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抽象 语文能力,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好。 长的。 度和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考做好准备,切不可抱着“来日方长”和“现场发挥”的思想。 乃至高考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要求: 1.字词 2. 包括各种文体知识(如诗歌、小说 例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朝代演变、纪年计时方法、名胜古迹等。试题举例: 1...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余首,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代表作有《卖炭翁》《观刈麦》等。 C.《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呼唤个性解放,感人至深。 D.美国着名作家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②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③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苏轼范仲淹李煜 D.红楼梦庄子水浒传哈姆莱特 4.文化常识填空 (1)《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2)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 归入"生"中。 3.语法知识 现在中考不考语法,所以有些学校在教学中不涉及语法知识,这对升入高中后的文言文学习,语病的

2018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2017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 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 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是 (6)表相似的, 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 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 如:快、慢、迅速 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语文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语文衔接方案 高一语文组 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因此,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教研员的带领下,特研究制定了以下语文学科初高中的衔接方案。 1、课时安排:开学之初,我们准备用12个课时来上初高中衔接的内容。 2、课程内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高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和夯实基础增加后劲 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4、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题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 初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短时间,为了处理和把握初中生初入高中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初高中教学衔接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我们依靠科研,把“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探微”课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此做过有益的尝试,但是有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个衔接可以自然地完成,再加上对“衔接”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这个本来就起步晚的研究课题,至今没有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衔接现状的调查结果和个人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衔接的策略构想。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从知识链条到学习习惯的种种断层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现状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语文课程教学理念、语文教材序列、

(1)、语法知识:目前初中教材只有语法知识的介绍,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学生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高中新课标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初高中写作思维的要求:高中新课标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而初中课标只有“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的要求。(二)、初高中语文衔接策略: 1、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衔接意识。教师要把初高中语文学习看成一个整体,主动钻研初高中课标与教材,主动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增强互动性。在教研组内,应形成研究衔接的教研气候,与初中教师相互沟通、合作,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记笔记、积累作文素材、写随笔,课堂积极思考,课下自觉、自主学习。学会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有自己的独见。广泛

浅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

浅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 【摘要】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学期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的演算。 【关键词】高中;语文衔接 1.原因浅析 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综上所述,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2.措施浅谈 前引后连,自然过渡;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又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doc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篇一: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 童永奇 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 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 一、“信心”是源泉。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 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 童永奇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主要

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 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多次领悟、反复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道题做完后,就应该进行反思,回味解题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这正是一个理想的领悟机会,也是我们自己反思、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的基础。解析几何的创建者笛卡儿说得好:“走过两遍的路就是方法”。解题时走了一遍,解题后又走了一遍,这就是两遍。这么一来,这道题在你手里就不再是一道题,而是一种方法。 C.要学好数学,就应该学会解题时如何进行思维。从心理学角度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 考学习! 1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 一、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我校在这 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初中语文课堂的容量加大,并有意识地将知识、学法“上挂”到高中阶段,可使初中学生的某些语文能力在高中的“学前教育”中“提前”形成;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恰当整合,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 养成。这两方面的“贯穿”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语文 素养的提高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必然。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有利于实现初高中语 文的良好衔接。 二、高中教师在“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 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了解高中 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 学术语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 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方法探析 1.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 一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一、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1、简洁()2、关心()3、知识()4、知悉()5、以前()6、积极()7、友好()8、友谊()9、渴望()10、愿望()11、火线()12、火红()13、专家()14、大家()15、底层()16、关闭()17、企图()18、咱们()19、意图()20、目的()21、限制()22、怎样()23、放假()24、特征()25、寒冷()26、成绩()27、成功()28、坚决()29、坚持()30、疑问()31、怀疑()32、使用()33、效用()34、约束()35、拘束()36、这里()37、热爱()38、可爱()39、多少()40、兴趣()41、兴奋()42、决定()43、决心()44、那些()45、存在() 46、失望()47、亲切()48、限度()49、它们()50、伟大() 二、下列虚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副词B、介词 C、连词 D、助词1、简直()2、关于()3、顿时()4、以及()5、罢了()6、假如()7、曾经()8、屡次()9、所以()10、极为()11、索性()12、虽然()13、根据()14、一再()15、着()16、其实()17、自从()18、对于()19、立刻()20、被()21、即使()22、终于()23、按照()24、况且()25、把()三、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1、经济发展()2、发展经济()3、描写景物()4、景物描写()5、我的弟弟()6、我和弟弟()7、历史悠久()8、悠久历史()9、我国文学()10、我国的文学()11、表达见解()12、表达的见解()13、市场繁荣()14、市场的繁荣()15、风俗习惯()16、变化规律()17、继往开来()18、整修一新()19、交头接耳()20、思维敏捷()21、讨论一下()22、前程远大()23、理想王国()24、襟怀坦白()25、竞选总统()26、销售计划()27、色彩缤纷()28、交通规则()29、风和日丽()30、激动不已()31、禁止吸烟()32、辛勤耕耘()33、巍峨挺立()34、不断发生()35、气氛热烈()36、打扫干净() 37、全神贯注()38、站在桥下()39、生动形象()40、联系实际() 四、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在写作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B、她从不显露她同.这些之中的矛盾。C、那时候,徐老师教给了我许多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D、离开王老师已经十多年了,他仍然没有忘记老师当初同.他说的那些话。2、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月考,大家一定要用.2 B铅笔填机读卡,不能用钢笔和圆珠笔。B、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解除这道数学难题。C、那件事发生时,我恰好在.教室里D、这次学生代表大会只通过..了一项决议。3、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假如我们人类都能像.树一样地活着,那么世界一定会变得和平宁静,变得进步美好。B、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我同样感到很吃惊的。C、只有2009年中考这一次,王伟光才比.刘平多考了16分。D、这铁一般的事实,给.了昔日侵略者一记响亮的耳光。4、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1)刚进高中,他就立志要考上他最理想..的北京大学。(2)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3) 我们认为这种处理办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