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组工干部如何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

组工干部要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典范为政之要,重在履职,贵在成事。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中央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干部是干事的关键之所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才名至实归。
组工干部担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更应该从服务发展、服务大局出发,率先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典范。
率先垂范,坚定想干事的心。
想干事是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前提。
组工干部要坚定想干事的心,为人处事讲‚谦和‛,部门内部讲‚融合‛,服务基层讲‚亲和‛。
要强化党性。
组工干部要始终作出表率,有全局观念,有全局思想,有全局意识。
懂得全局、融入全局、促进全局。
要勤于服务。
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要始终以一种服务的意识凝聚思想高度,搭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发展的舞台。
要爱岗敬业。
组工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思想道德是其他党员干部的模范和表率,要有敬业精神,要有进取意识,要有拼搏思想,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来对待,当作一份人生事业来经营。
本色长存,培育能干事的脑。
能干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组工干部要能干事,必须练强本领,培育能干事的脑。
一要更新理念。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的思想不能停滞不前。
做到解放思想,开放心灵,开阔胸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
要不断地强化工作本领,加强业务学习、综合知识学习。
要主动工作,做思考的脑,不做等令的手。
二要刷新知识。
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组工干部要带头勤于学习,掌握政策,不断刷新知识。
要做组织业务的‚活字典‛,干部人才的‚活档案‛,为党员干部服务的‚活雷锋‛。
三要要创新效果。
随风润物细无声,春华秋实听惊雷。
要以工作创新推动效果创新,把创新成果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
坚持创新,需要力量;坚持创新,才有力量。
创新效果,要常照镜子多谋事,打破思维禁锢;常照镜子多干事,力求点面结合;常照镜子多总结,推动效果示范。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 • • • •
善于凝聚智慧,贵在用人的长处; 要借取他人智慧,学习、否定、创新; 要借用现代化信息工具; 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要更新思想观念、升级思维,让思想有非 凡的高度。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 不干,半点意义也没有,只有把嘴 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 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公司 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做到了家。
对一个干部来说,想干事的 愿望,来自于“在其位、尽其责” 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自于进步、 发展的紧迫感,来自于心系公司、 员工的情怀。
总有一些话语发人深省,总有一些警句被人牢记:
• 想干事 • 能干事 • 干成事 • 不出事
“想干事”是一种态度; “能干事”是一种能 力; “干成事”是一种结 果, “不出事”是一种艺 术。
一、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
干事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前 提。“实践出真知”,一个人只 有通过干事,才能增长才干,增 长智慧;一个干部只有多干事、 干成事,才能为员工所认可,为 工作所需要,才能在更宽广的舞 台上展现自己。
四、不出事
不出事才是硬道理,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工作行为上不出差错,二是自我约束 中不犯错误。 工作行为上不出差错是事业心、责任 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综合作用的结果。 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细致周全,工作就 不会出差错;在自我约束中不犯错误是一 个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问题。
如何做到不出事? 如何做到不出事?
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面临市场经济大潮,一个人必须要通过学习、实践和锻炼,使自己成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行家里手,这是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之路。
一、关于想干事。
一个正常的自然人,肯定具有想干事的动力和初衷,这也是学习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基础和源泉。
一个人如果连想干事的想法都没有,整天混吃混喝,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那肯定不是一个正常之人。
当然,人的知识、能力、阅历等不同,其想干的事的大小、范围、难易程度也不同,此属正常。
二是关于能干事。
能干事的前提是应具有相应的体能、知识和素质。
这就需要加强学习,不但要学知识学文化,更要学技能学本领。
三是关于会干事。
能干事不等于会干事。
一个人只有善钻研、勤思考,才容易会干事。
否则,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粗放型蛮干,效果不会太好,甚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是关于干成事。
人们生产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干成事,按照事先设定的目标,经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达成目标要求,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事业、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一步步地更上一层楼。
五是关于不出事。
就是确保自己所干事项及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不触及有关安全、质量、廉洁、保密及道德等“红线”。
否则,一旦出事,或一年白干,或白干一年,甚至触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受到惩处。
所以,不出事是每个人干事创业的“底线”,必须时刻警钟长鸣,牢记在心,不可逾越。
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好共事

心态决定状态,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情,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因利择之。
因此,想干事,就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
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识问题。
能力、水平、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
我们所说的干成事,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事,是百姓满意的事。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则与干成事背道而驰;还有些事,初衷不可说不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如有的工程竣工了,却是“豆腐渣”工程;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但徒有虚表,形式大于内容。
因此,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在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用效果检验干成事。
分析一些领导干部出事的原因,不论是因失职渎职而出事,还是因腐败而出事,都是道德修养缺失,都是对制度底线的触犯。道德修养有利于夯实底线,对制度敬畏的人有利于固守底线。底线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固定下来,是可以避免、防范和坚守的。
干事,是一个过程。干事前,须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干事中,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须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干事后,须有评价反馈,听一听百姓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干成事,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想干事、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想干事而不去干、坐而论道不行;能干事而干不成、没效果也不行。
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好共事
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
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让人民得实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归宿,就是要实现“富民强县”,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人认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立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三环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真抓实干,让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解放思想要立足“想干事”“想干事”是工作心态问题,是首要问题。
如果不立足“想干事”,谈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奏好“宗旨”曲,营造“想干事”的浓厚氛围。
第一,宗旨意识是“想干事”的前提。
增强宗旨意识,是“想干事”的前提和基础。
要想有想干事的浓厚氛围,必须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宗旨意识是个老生常谈的根本性问题。
有的同志对此不以为然,这其实就是宗旨观念淡化的表现。
有的人对于老百姓的要求,一听而过,懈怠推诿;有的人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而是当人民的“老爷”;有的单位或部门门不难进、脸不难看,但就是事难办;有的人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等。
这些对群众漠不关心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竭尽所能,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看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思想与具体工作中,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
第二,速度意识是“想干事”的激励力量。
新的历史时期,没有加速发展,“想干事”就缺少激励力量,所以,速度意识是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
事实雄辩地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事业发展的速度,慢发展也是不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速度意识,保持“想干事”的昂扬斗志,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才能实现赶超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大转移,使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拥有着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一位领导同志曾经说过: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看似简单的九个字,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既是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关系到我们事业能否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干事是一种态度,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三者有机组成,缺一不可。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想干事。
这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是会干事、干成事的前提。
它意味着胸怀壮志,表明一种干事业的激情。
这种激情,就是要有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工作中,一些同志满足于“领导交给啥就干好啥”,甘于当那种“来了文件上送,有了批示下传”的收发员和传令兵,以致该抓的工作没有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该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工作毫无生气。
从这个角度上看,干不干事,能否干成事不单纯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首先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
遇到难题,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设法化解;畏难者则想的是如何一停二看三回避。
一样的难题一样的挑战,却有不同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且必然带来不同的发展局面。
因此,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少琢磨些私事多琢磨些公事,才能突破难点,干出实绩,不断提高本领。
会干事。
想干事不一定能干成事,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会干事。
毛泽东曾把会干事比作过河的“桥”或“船”,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可见,会干事是一项基本的素质,是“能力强、办法多”的代名词。
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

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同是一个“事”字,其含义也有不同。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事”是事业之“事”、职责之“事”。
不出事之“事”,是党的纪律、法纪法规所不容、所禁止之“事”,是以权谋私之“事”。
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出事,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之必然。
一、想干事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
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
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
想是愿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想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
心态决定状态,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情,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
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因利择之。
因此,想干事,就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学校、学院和自己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该同志在工作中具有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该同志在工作中以提供高效的平台系统和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己任,以提高继续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开展各项工作。
在平台系统方面,为提升软硬件系统的指标深入了解各个平台系统的功能,主动关注新技术、新手段的发展,开展各类平台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时刻关注平台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保障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资源建设方面中,组织建设专业的课程建设录制室,制订《西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实施方案》,推动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参加多个高校联盟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工作,开拓课程资源建设的多种渠道。
在认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该同志还认真思考与学校和学院相关的各项工作,积极创新,拓宽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难题,思考学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案,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为充分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挖掘学校学术资源,组织建设“专家讲坛”学术讲座视频资源库(现有学术讲座240余讲),为继续教育学生和社会大众服务,该项工作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并作为特色案例荣获“2018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奖”。
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好共事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想干事”是一种态度,“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好共事”是一种美德,“不出事”是一种幸福。
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
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情,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
凡事想干了,才会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
想是愿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想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
对领导干部来说,获得权力的同时还获得干事的责任和义务。
想不想干事,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不干事的“官”就是“懒官”。
“懒官”决不是境界高尚的“官”。
心态决定状态,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情,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
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因利择之。
因此,想干事,就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
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胆识问题。
干事,是一个过程。
干事前,须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
干事中,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须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
干事后,须有评价反馈,听一听百姓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能不能干事,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还与胆识密切关联。
胆识决定气魄。
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贻误最佳时机。
能力、水平、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的。
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
干成事,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
想干事、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想干事而不去干、坐而论道不行;能干事而干不成、没效果也不行。
我们所说的干成事,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事,是百姓满意的事。
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则与干成事背道而驰;还有些事,初衷不可说不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如有的工程竣工了,却是“豆腐渣”工程;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但徒有虚表,形式大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
一位领导同志曾经说过: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看似简单的九个字,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既是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关系到我们事业能否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干事是一种态度,会干事是一种能力,干成事是一种结果,三者有机组成,缺一不可。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
想干事。
这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是会干事、干成事的前提。
它意味着胸怀壮志,表明一种干事业的激情。
这种激情,就是要有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工作中,一些同志满足于“领导交给啥就干好啥”,甘于当那种“来了文件上送,有了批示下传”的收发员和传令兵,以致该抓的工作没有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该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工作毫无生气。
从这个角度上看,干不干事,能否干成事不单纯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首先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
遇到难题,激情的勇者想的是如何设法化解;畏难者则想的是如何一停二看三回避。
一样的难题一样的挑战,却有不同的态度,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而且必然带来不同的发展局面。
因此,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少琢磨些私事多琢磨些公事,才能突破难点,干出实绩,不断提高本领。
会干事。
想干事不一定能干成事,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会干事。
毛泽东曾把会干事比作过河的“桥”或“船”,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可见,会干事是一项基本的素质,是“能力强、办法多”的代名词。
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做到会干事并不易,正所谓:找个干事的人不难,难的是找个能干事的。
一些同志光说不干,就算干,也是拖拖拉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来一气,结果事办得不咋样,却留下一串“尾巴”。
因此,会干事要求干事者业务精通,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领会上级反应快、提供情况拿捏准、前期准备工作细、具体实施作风实;尊重客观规律,敢干而不蛮干,苦干而不傻干。
既要注重抓全面落实,又要避免不分主次、没有轻重缓急;既要发扬认真严细的作风,又要避免慢慢腾腾“磨洋工”;既要有干事的决心和魄力,又要避免简单的“拍脑门”。
敢干事。
敢干事则干成事。
成功者总是有过人的胸怀,气魄,方式和途径.有谋略让你一分的条件做成十分的事情,做事必先做人,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为人的高手。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
毛泽东同志讲:“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俗话也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精神是支撑一个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东西,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人生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当一个成功者,必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有敢干事的负责精神。
要始终保持一股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干劲,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志气,一股“站在排头不退让”的精神,一股敢思敢想、敢试敢闯、敢做敢当的勇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及时在干事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错误,也要积极承担责任,做到“错了认点点”,同时要从对错中积极总结,从而保持作的激情和实干精神,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干成事。
干成事是一种结果要求,就是把想干的事干完、会干的事干好,是“干事”的最终目的。
成事是每名干部都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业绩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理念。
要多学,因为人不学,不知道;要多问,因为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要多想,因为“思则得之,不思则失之”;要多干,因为实践出真知。
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空谈误事,实干兴企。
工作中要存公心,排杂念,始终保持一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做到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地去抓。
有了成绩不争功,出现失误不诿过,不图虚名,不讲私利,不把规划当结构,不把预测当现实,使各项工作越干越好。
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用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分析力、洞察力和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打破传统,开拓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墨守成规、不畏首畏尾,以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弘扬正气,发扬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