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合集下载

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根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有权利根据自身情况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内,劳动者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有更多的了解,提前三天通知有助于用人单位做好招聘和培训工作。

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1. 提前通知:劳动者在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提前三十日或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书面通知应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

2. 正常上班:在通知之日起,劳动者仍需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正常上班,直至劳动合同解除之日。

3. 工作交接:在通知期满后,劳动者应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做好工作交接,包括但不限于资料、设备、工作成果等。

4. 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在劳动合同解除之日起,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 未提前通知:劳动者未按照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擅自离职:劳动者在通知期满前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第三十七条的意义1. 保护劳动者权益: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赋予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有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提前通知和正常上班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降低用人单位因劳动者突然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3. 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有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程序和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充分了解和遵守该规定,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离职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离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提出离职。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文将从离职的原因、离职程序、离职后的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离职原因1. 劳动者个人原因劳动者个人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原因、身体健康原因、个人发展规划原因等。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应提前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离职申请,并说明离职原因。

2. 用人单位原因用人单位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经营原因、管理原因等。

当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解除合同的,可以办理离职手续。

3. 双方协商一致双方协商一致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二、离职程序1. 劳动者提出书面离职申请劳动者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申请。

书面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日期、联系方式、签名等。

2. 用人单位回复离职申请用人单位收到离职申请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劳动者。

如同意离职,应与劳动者协商办理离职手续。

如不同意离职,应说明原因。

3. 办理离职手续双方确认离职事宜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手续包括: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等。

4. 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在办理离职手续后,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不再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和待遇。

三、离职后的权益保障1.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离职后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

如有加班工资、奖金等,应一并支付。

2.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确保劳动者在离职后能够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3. 经济补偿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具体标准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37条

劳动合同法37条

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本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辞职要提前30天”。

毋庸置疑,辞职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强制劳动者劳动。

但是为了防止劳动者滥用辞职权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法律对辞职权加了一个程序上的限制:30天的解除预告期。

因此一般正式员工辞职,需要提前30天通知单位。

从立法逻辑来看,本条的“三十日”的并没有特别指明为“工作日”,因此应该是自然日。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辞职应该提前30天通知单位,好让单位安排新的员工做好工作交接。

30天后无论单位是否同意,均可离职。

通俗地说就是:“辞职是我的权利,我提前30天来辞职,不是来征求你同意的,我是来通知你我辞职的。

”另外要注意,劳动者请辞时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因为这是确定30天的解除预告期时间起算点的证据,实践中一般表现为提交辞职报告。

本条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互相考察的期限,劳动关系并不像转正后那样正式和稳固,因此试用期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只有3天,形式上也不要求一定要书面通知,口头通知亦可。

试用期内劳动者辞职提前3天通知单位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全文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全文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旨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五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如实告知对方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

第六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八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第九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一、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解除: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当雇主和劳动者在合同期限内达成一致,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在合同期限届满时解除。

3.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者可以提前通知雇主解除合同,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的通知期。

4.劳动者因合同违法解除:当雇主违反劳动合同,严重侵害劳动者的权益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

5.劳动者辞职: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但需要提前一个月的通知期。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经过以下程序:1.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明确解除的原因和解除的日期。

2.劳动者履行通知期限: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履行合同规定的通知期限。

3.结算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结算工资和福利待遇。

4.归还工作证件和物品: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归还工作证件和工作物品。

三、劳动合同解除后的权益保障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应当享有以下权益保障:1.工资和福利待遇:雇主应当结算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按时支付给劳动者。

2.经济补偿: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合同后,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包括解除通知期内的工资、法定经济补偿金等。

3.劳动保障权益:劳动者在解除合同后,仍享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劳动保障权益。

4.劳动争议处理:如果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等途径解决。

四、注意事项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合同期满自动解除:劳动合同在合同期满时自动解除,无需另行通知。

2.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雇主,并明确解除原因和日期。

3.保留证据: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保留相关证据,以防发生劳动争议。

4.与雇主协商解决争议:如果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首先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终止劳动合同。

1. 在下列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被解除:
a) 双方协商一致;
b) 一方提前通知另一方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c) 一方严重违反合同条款,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

3. 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应当及时结清尚未支付的工资和福利。

4. 如果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履行,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办理解除手续。

5. 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应当互相交还对方的工作证件、资料
和财产,并进行结算。

6. 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应当履行其他相关的法律义务和约定。

7. 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双方均有权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

8. 其他与劳动合同解除有关的事项,双方应当依法协商解决。

以上为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的范本内容,具体条款和表述应根
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务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条款明确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

具体来说:
1. 提前通知: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这是为了给用人单位足够的时间来安排工作交接和人员调整。

2. 试用期内:如果劳动者处于试用期内,提前通知的时间可以缩短至三天。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和适应的阶段,因此解除合同的通知期相对较短。

3. 书面形式:通知必须是书面形式,以确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劳动者已经履行了提前通知的义务。

4. 解除权:劳动者有权利根据本条款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拒绝或设置不合理的条件。

5. 解除后果: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和经济补偿。

6. 违反解除规定:如果劳动者未按照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合同,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条款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确保用人单位的运营不因突然的人员变动而受到影响。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法条内容: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释义内容:【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程序的规定。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从保护劳动者权益出发,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本法对此项权利也做了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原则性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这样有利于劳动者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志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身潜能,从而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劳动者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遵守解除预告期劳动合同的解除预告期是各国劳动立法的通行做法。

劳动者在享有解除劳动合同自主权的同时,也应当遵守解除合同预告期,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后还应继续工作至少三十天,这样便于用人单位及时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保持劳动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这样也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化;否则,将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二、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

因为这一时间的确定直接关系解除预告期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劳动者的工资等利益,所以必须采用慎重的方式来表达。

本条还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做了规定。

试用期既是用人单位对新招收职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的期限,看劳动者是否具备录用条件,也是新招收职工用以考察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是否符合劳动合同规定的选择期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法条内容: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程序的规定。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从保护劳动者权益出发,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本法对此项权利也做了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原则性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这样有利于劳动者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志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身潜能,从而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劳动者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遵守解除预告期
劳动合同的解除预告期是各国劳动立法的通行做法。

劳动者在享有解除劳动合同自主权的同时,也应当遵守解除合同预告期,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后还应继续工作至少三十天,这样便于用人单位及时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保持劳动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这样也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化;否则,
将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二、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

因为这一时间的确定直接关系解除预告期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劳动者的工资等利益,所以必须采用慎重的方式来表达。

本条还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做了规定。

试用期既是用人单位对新招收职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的期限,看劳动者是否具备录用条件,也是新招收职工用以考察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是否符合劳动合同规定的选择期限。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劳动者对是否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仍有选择的权利。

为此,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与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介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者发现自己不适于从事该工种工作,以及存在其他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无须任何理由,可以通知用人单位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应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