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是一部详尽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混战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阅读这部书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北洋军阀史》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格局。

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各个军阀为了争夺权力,互相勾心斗角,导致了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这种政治格局不仅使得国家无法统一,也使得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通过对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描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稳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除了政治格局,书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军事动态。

各个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这些战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通过对这些军事动态的描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危害,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除了政治和军事,书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状况。

当时,由于政治混乱和战争频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通过对这一时期经济状况的描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社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同时,这部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当下社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革和动荡,北洋军阀的崛起和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关于北洋军阀史的相关文献和著作,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正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之中。

无论是政权更迭、外来势力的干涉还是内部分裂,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北洋军阀的崛起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北洋军阀通过控制军队和地方势力,逐渐获得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实际掌控权。

但很快,他们之间的内讧和权力斗争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难题,导致国家的治理陷入了混乱。

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繁多,其中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以其独特的政治手段和权力运作方式闻名。

阅读北洋军阀史的过程中,我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行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历次政变和独裁措施,试图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皇权体制,但最终失败。

段祺瑞则是以军阀身份长期掌握北洋政权,他的政策更加偏向外国势力,导致了中国主权的削弱。

冯国璋则以其反对袁世凯的立场而著称,但他的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并不长久。

这些北洋军阀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北洋军阀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疲弱和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汲取历史的教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不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段历史时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我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总的来说,阅读北洋军阀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吸取教训。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展现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混乱和动荡。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这段历史充满了战争、混乱和内战。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各个军阀势力争夺权力,导致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民的生活也备受煎熬。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北洋军阀史》中,作者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政局的复杂性和混乱程度。

在这个时期,各个军阀势力之间互相争斗,国家政权处于分裂状态,各地的政治局势也非常不稳定。

这种政治现象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得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对这段历史的政治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了政治现象,作者还对北洋军阀时期的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这个时期,各个军阀势力之间的军事冲突不断,国家的军事力量也处于分裂状态,这使得国家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经济方面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人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对这些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部著作的阅读,能够让更多的人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对中国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读后感(一):了解北洋军阀旧事夏来新的北洋军阀史,关于北洋军阀兴起、强盛和衰亡的历史部分写得非常细致,很值得对北洋军阀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夏来新的历史研究,并不是像现在很多不成熟的历史爱好者东拼西凑或者从几本历史书中拼凑出的快餐历史,而是基于很多真实的档案资料整理而成。

开篇,夏来新讲述自己在范文澜教授的历史研究室和同事一起对百余麻袋杂乱无章的档案清理分门别类的故事。

夏来新的一手档案们都是来自如同爆土扬尘的工地一样的过程中检索而来的----这可一下刷新了我们对历史研究者的老印象,曾经他们如何穷首皓经,曾经如何眼镜片厚得如同啤酒杯等,如今这些灰蒙蒙的眼镜片,鼻孔下面一条黑杠,旧紫花布制服,外衣一层土等等,才是那时真实的历史研究者。

这是题外话。

夏来新的《北洋军阀史》原是作者在大量文献著述、历史档案、报刊杂志、方志笔记和文集传记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北洋军阀的研究对象、范围、分期问题,特点、地位、影响及阶级基础等重大问题的再研究。

并于1983年完成初稿《北洋军阀史略》,后又对北洋军阀斗争史和有关历史人物活动方面,特别是北洋军阀混乱的具体战役、战斗和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拓展和深入分析,形成了目前针对北洋军阀通史性的著述《北洋军阀史》,这也填补了北洋军阀的空白,供历史爱好者们阅读和研究。

中国历史就是一个战争史,历史上类似于北洋军阀这样的混战有春秋战国,有五代十国。

这个在近代19世纪未形成于辛亥年间的北洋军阀,一度左右历史风云,但最终仍被历史淹没,他们的政争,割据和混乱和历史上的各种混战并不相似,差异最大之处在于,北洋军阀时代是在列强入侵,清帝退位之时,新旧思想激烈碰撞,国人意识形态混乱而变革乍起。

从意识形态到势力割据,前所未有的不清晰。

夏来新的这本《北洋军阀史》帮我们梳理了北洋军阀诞生前后的历史大背景,也对他们的生存发展消亡作了全面的解读。

这对我们理解这些改朝换代的历史间隙中的混乱有非常大的帮助。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作为一名资深的文案专家,我对《北洋军阀史》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以扎实的历史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动态以及军阀们的兴衰变迁。

读完这本书,我的思绪如同河水般波澜起伏,让我深思不已。

本书以北洋军阀时期为背景,将其分为多个历史时期,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细致剖析,使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对于事件的调查和叙述十分细致入微,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动荡而又纷乱的时代。

首先,本书深入挖掘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动态。

作者通过对当时政治背景的分析和政治家们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特别是对于军阀之间的权力争夺和政治合纵连横,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使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本书还通过对军队建设、战争与和平等方面的研究,展示了北洋军阀时期军阀们的军事才能和策略智慧。

作者对各个战役的经过和结果都进行了详细剖析,使我对历史战争的发展和影响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本书还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北洋军阀时期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不仅仅关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发展,还将北洋军阀时期置于社会历史的背景之下,探讨了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对于北洋军阀的影响。

这种多角度的研究,丰富了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认识。

读完《北洋军阀史》,我深感历史的波澜壮阔、变幻莫测。

军阀时代,虽然动荡不安,但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本书对这个时期的研究,不仅启迪了我的思绪,也使我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总结而言,《北洋军阀史》这本书通过扎实的历史研究、精准的叙述和深入的剖析,向读者呈现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画卷。

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深入研究的深度,让我深感敬佩。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和军事变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下,更好地面对未来。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以及各个军阀的兴衰沉浮,展现了这个动荡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我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各个势力争夺着国家的控制权。

军阀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往往置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于不顾。

《北洋军阀史》通过揭示这些军阀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纷争,给读者们展现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当时的历史人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无论是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还是张作霖,他们都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军阀人物。

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战略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逐渐认识到他们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也反映了当时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表现。

此外,《北洋军阀史》还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民生问题的描述,使我对当时社会的状况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艰难。

军阀们的军事行动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社会秩序的崩溃使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北洋军阀史》通过揭示这些背景,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北洋军阀史》,我深深地反思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动荡,无论是内忧外患还是内战纷争,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难的奋斗,最终使得国家得以重建和发展。

通过阅读《北洋军阀史》,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的启示。

历史是我们前进的催化剂,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中国人民的警醒,警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不能让军阀割据再次出现。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是一部详细记录中国20世纪初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书籍,读完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

通过阅读,我对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北洋军阀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那个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书中详细描述了清朝末年的政治衰败和北洋政府的成立,以及军阀们之间的明争暗斗。

我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力量重新洗牌的时期,各个地方的军阀竞相崛起,掌握权力,争夺领土和资源。

这种政治混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使整个国家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乱。

其次,在读《北洋军阀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军阀们的权力和野心。

他们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掌握军队和地方政权,享受特权和财富。

一些军阀以私利为重,无视人民生活困苦,对农民和工人进行剥削。

这种腐败和专横的统治导致了更大范围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分化,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与此同时,书中还揭示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军事状态。

这个时代军阀之间互相攻讦,不断争斗,形成了多个地方的战争割据。

军阀们不仅仅为了权力和资源争夺,还考虑到国际势力的干涉。

这使得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被分割和削弱,无法有效地对外防御。

同时,军阀们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经常出兵抢夺、压榨地方。

这种战争状态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灾难。

最后,《北洋军阀史》也给我留下了对人民苦难和智慧的深深思考。

那个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生存环境恶劣。

受到军阀们的剥削和战争的影响,人们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团结一心,通过各种方式抵抗军阀的统治,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他们的智慧与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通过读《北洋军阀史》,我对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这个时期各种政治、军事和社会现象。

同时,在我看来,这本书也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

通过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同时也可以总结历史经验,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北洋军阀史>读后感》在翻开《北洋军阀史》这本书之前,我对那个动荡而复杂的时代只有模糊的概念。

然而,随着一页页文字的展开,仿佛一幅波澜壮阔又荒诞离奇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铺陈。

北洋军阀时期,那可真是一个乱哄哄的时代。

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

他们就像是一群为了争夺糖果的孩子,只不过他们争夺的是土地、权力和财富。

书里描述的那些军阀头目,一个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行事风格。

比如说袁世凯,这位老兄可是个野心勃勃的主儿。

他一心想着当皇帝,搞出了一场复辟的闹剧。

那场面,就像是一个过时的演员非要重新登上舞台,却发现观众早已不再买账。

他以为自己能掌控全局,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闹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还有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

他脾气火爆,手段强硬,可有时候又显得有些刚愎自用。

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种种作为,就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吴佩孚呢,虽说也是个风云人物,但他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

一会儿风光无限,一会儿又陷入困境,真可谓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只不过他这演技有时候也不怎么高明。

在那个时代,战争是家常便饭。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士兵们的生死搏杀,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每一次战役的描写,都让我仿佛能听到枪炮声在耳边轰鸣,能看到鲜血在土地上流淌。

那些无辜的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家园被摧毁,生命被剥夺。

他们的哭声和呼喊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刺痛着我的心。

有一次,书里讲到一场发生在某个小镇的战斗。

原本宁静祥和的小镇,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

房屋被炮弹炸得千疮百孔,街道上到处是尸体和伤者。

一个小女孩在废墟中哭泣着寻找她的父母,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心碎。

而那些军阀士兵们,却还在为了所谓的“胜利”而疯狂地厮杀,根本不顾及百姓的死活。

除了战争,政治斗争也是书中的一大看点。

各个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政客们在背后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
(一)
这里要说说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

两人的关系很复杂。

他们是晚清那段历史的一个写照,有人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就没有晚清。

此言并不为过。

鸿章的父亲是曾哥老朋友,因此鸿章24岁中进士的时候就拜在曾哥门下,然后偶尔去拜访一下讨论些扯淡问题拉近关系。

6年后,曾哥被派往湖南团练,鸿章被派往安徽协助侍郎吕贤基团练。

这几年两人没什么联系,光打仗了。

如今,鸿章与侍郎吕贤基被太平军围在舒城,正好鸿章的老爹如今死了,死的很是时候也救了儿子一命,鸿章赶紧借机跑路,留下侍郎一个人留守,没多长时间就被破城自杀了。

不久鸿章被安徽巡抚福济聘为幕僚,福济这哥们被太平军追着打,鸿章就说了:这么跑不行啊,要决战啊。

福济就问能打赢吗。

鸿章二话没说就说能赢,还写了军令状,福济看了看军令状,没错,按了手印儿,就把军权叫给了鸿章:你去打吧。

也不明白鸿章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只是从后来的战绩看,他绝对是在扯淡。

他被打得比福济还惨,不但被追着打,老婆与儿子都被杀了,都被追到炕头上了,多牛逼的军事将领。

后来他就到各处督抚去请战,人家一看鸿章来了就跑啊躲的,生怕沾上。

后来他听说曾哥在江西督军,就办法设法写了信过去,好歹也是个脸熟啊。

结果
曾哥早忘了有这么个人了。

后来还是曾哥的手下说了好话,要紧意思是鸿章尽管原先干过些傻逼事,但是那是人家宝贵的失败经验啊,失败是成功之母啊。

最后曾哥让鸿章当了一个幕僚,掌管文书。

但是这两人性格不与,要紧是生活习惯不与。

曾哥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所有人到齐了才开饭。

鸿章呢。

晚睡晚期,但是又不敢迟到,由于他不到曾哥不开饭。

后来曾哥也急了,当着人跟鸿章说:我的地盘就讲诚信二字。

扭头就走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只是鸿章批阅公文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时间长了,曾哥觉得鸿章这方面表现不错就夸奖了几句,鸿章这才高兴的屁颠屁颠的。

一方面曾哥想磨炼他,而鸿章逐步觉得自己挺牛逼,比老哥还牛逼。

后来江南大营被太平军第二次攻破了,朝廷任命曾哥为两江总督,事实上没屌用,由于两江都在洪秀全手里。

就像共产党任命你当美国加州州长一样,扯淡。

鸿章借机劝曾哥建立水师。

曾哥同意了让鸿章全权办理。

等鸿章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曾哥也满意,但是朝廷说,不行,别弄了。

鸿章又只能当文书了。

后来,曾哥想把大本营建在安徽祁门,这里地势很低,像个锅底,鸿章又跳出来反对说:这里太被动,只能挨打。

曾哥想的是这里易守难攻。

事实上两种办法各有道理。

后来,曾哥的爱将李元度被曾哥派去守徽州,结果徽州失手。

曾哥大怒要惩处李元度。

事实上人家曾哥也就是生个气了事,毕竟是自己的爱将,又是用人之时。

这时鸿章又跳出来了,说:你明明白李元度的毛病
还派他去,这不是他的错,是你自己的错啊。

再说了,这是你的爱将,关系那么铁,怎么你也不能杀他啊。

你要杀他我就跟你急。

说实在的,鸿章有点二,人家想惩戒一下儿子,你跳出来干什么,还义正词严。

曾哥也来劲了,说:务必严惩。

鸿章说就不行。

曾哥说,不行我自己写告示。

鸿章说,你自己写也不行,你写我就不干了。

曾哥说你不干就不干,我还屌你。

后来鸿章脸上实在不好看就只能走了。

给曾哥留下的印象是不能共患难。

这样,鸿章闲了半年多,这半年来,曾哥的军事形势一片大好。

因此两人又有了书信来往,我估计鸿章要紧是捧臭脚。

曾哥后来觉得也不太合适,就说,你要是没地去就还回来吧。

鸿章觉得这么回去很没面子,推脱再三,终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说:你这么盛情邀请,我要是再不给面子,那我也太不是人了。

信刚发出去,人已经在去安庆的路上了。

回到曾国藩的帐下,鸿章觉得还是在这老实呆着挺好。

后来上海吃紧,上海人想请曾哥去护驾,曾哥呢也觉得自己军饷能够从上海多弄点,但是派谁去。

本来想派弟弟曾国荃去,但是曾国荃尽管能打仗,但是人际关系是弱项,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弄到更多的军饷啊,因此李鸿章的机会来了。

就这样,李鸿章回老家招募淮军然后去担任江苏巡抚。

这是一只很惊奇的军队,一方面他们操着合肥土话,脚穿草鞋,身着大脚裤,头裹破布,浑身散发出恶臭的叫花子般的异味;另一方面却在虹桥之战以三千对太
平军十万的绝对劣势取得了大胜。

自这场战役后,东南战场被完全扭转,往常的大清军队在此地战必败的记录被洗刷,官兵与朝廷都看到了与太平军作战必胜的希望。

连情节也有点像《投名状》。

至此,李鸿章站稳脚跟,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最近翻阅台湾丁中江先生写的《北洋军阀史话》,两百多万字的巨着,断续花了两个月时间才看完。

北洋时代是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时代,写这段全史的大陆书籍很少,丁先生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此项空白,具有相当影响力,据说世界上凡中文图书馆,必藏有此书。

书的风格,明达永佳感受与通常的大陆书藉是完全不一致的,大陆的史书,大多中规中矩,爱憎分明,略缺人文气息,丁先生的书,则象是一个学问高深的长者在讲故事,洞悉人情,提纲挈领,有血有肉,娓娓道来,引用的史料也非常丰富而严谨,公文、通信、日记类的原文很多,比如袁世凯给清廷的奏折、军阀之间电报原文等,令往事栩栩如生,让读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陈鲜。

粗粗看过,斗胆发几点感慨,错漏请达家明鉴:
一、家风淳朴亦军阀。

丁先生的书,既写军阀过失的一面,也写难能可贵的一面。

比如丁先生写吴佩孚的笔墨很多,文字间略微看得出丁先生对这位秀才出身大帅的赞许,吴以诚信待人,有风骨,不玩权诈,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政治舞台上确实算品格较高的,吴佩孚在最辉
煌的巅峰过后,因冯玉祥倒戈致兵败逃往天津,坚持不入使馆避难,坐船浮海逃生,从湖南东山再起,后又惜败于与奉系与北伐军两线作战,笔墨间也略看得出丁先生对吴佩孚的同情与赞许。

阎锡山,小学课本《刘胡兰》一文称之为阎匪,张作霖,大陆影视作品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一句东北风味的张骂,事实上除了象张敬尧一类少数军阀纵兵扰民、为害地方外,象阎锡山、张作霖一类的军阀关于乱世中保一方平安是相当有功的,有的军阀甚至为了避免内战靡烂地方,自动下野,比如湖南的赵恒锡,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民国之初的连年内战,确实祸国殃民,原因很多,不能归罪于某一个人头上。

军阀大多穷苦出身而身怀雄心壮志,一些人能在大富大贵之后仍旧保持淳朴的家风,丁先生书中的一件趣闻轶事令我印象深刻:因受段祺瑞知遇而获提拔发迹的靳云鹏,曾做到山东将军与民国总理,靳事母至孝,靳太夫人虽目不识丁,却能安贫乐道,其两子虽已大贵,但靳家家风仍极朴厚,袁世凯曾对靳母赞不绝口,每逢袁家请靳母吃饭,这位老太太必带四包礼物:鸡蛋十个,豆腐四块,煎饼六斤,咸菜一罐,而礼单上则写的是:吉子十个,都福赐快,坚兵禄金,贤才一贯,袁世凯必亲自点收,即席大嚼,宾主称快。

二、世事难料,命运浮沉
人生如梦,世事难料,命运多变,黄光裕从小贩到巨富,如
今又身陷囹圄,牟其中、唐万新从知名企业家再到阶下囚,观北洋历史,毫无二致。

袁世凯从出使朝鲜到小站练兵发迹,当民国总统辉煌再到搞洪宪帝制失败郁郁而死;段祺瑞从受袁世凯知遇而平步青云,到组阁操纵黎元洪傀儡总统,再到兵败于吴佩孚;曹锟从贿选而贵为总统,到成为冯玉祥兵变的阶下囚;吴佩孚从衡阳撤兵斩露头角到拥黎元洪复出操纵总统,再到因冯玉祥倒戈而兵败,东山再起后又受奉系与北伐夹击兵败;张作霖从绿林好汉受招安到成为东北王,再到打败吴佩孚而操纵总统,最后竟死于日本人的谋杀hellip;hellip;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应了那句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的规律,人生一世,短暂而多变,权位、功名、富贵实在是身外之物。

三、旧不如新
世界上的东西,有的时候是新不如旧,比如医生、古董是越老越好,有的时候候是旧不如新。

看北洋时代兵争,基本上是旧不如新:清朝的旧旗兵打只是新练的汉人管理的绿营兵,绿营兵又打只是袁世凯练的新军,北洋新军又打只是北阀军,北阀军(即后来的国军)又打只是共军(这是后话),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两军相逢勇者胜,在武器差不多的情况下,胜在士气,胜在将士肯用命,旧军队多搜刮自肥,越是旧的军队,搜刮多时,越有身家老小,谁肯用命。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四、英雄辈出
乱世出英雄,北洋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袁世凯、孙中山、段祺瑞、徐树铮、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蔡锷、冯玉祥、张宗昌、孙传芳、蒋中正hellip;hellip;不一而数,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内战连绵,兵患匪患层出不穷,民不聊生,正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

当今是法制与秩序的社会,是经济竞争的时代,与过去拉人拉枪抢地盘的山头英雄不一致,现在的英雄是创业英雄、知识英雄,打天下靠的是产品与服务,占领的地盘是市场份额。

社会从野蛮演化到文明是人类的进步,社会规范与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一致,但历史的规律,则依然如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