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锅牛杂的做法和配料

合集下载

正宗牛杂做法及配方

正宗牛杂做法及配方

正宗牛杂做法及配方牛杂粉丝汤材料海鲜,细粉丝,香菜,葱姜,咖喱粉,调料,盐,八角,胡椒粉,鸡精。

做法1.海鲜磨碎,放进锅中,加料酒、葱姜、八角,加水煮VTM290。

2.粉丝用温热水泡开。

3.锅热油。

煸炒海鲜,沥回去油后加水煮上开,放进粉丝,提少许咖喱粉、盐、鸡精、调料、葱姜、胡椒粉,最后利沙上香菜即可。

麻辣牛杂汤材料牛肠,牛肚,牛心,牛肺各克,辣豆瓣酱、姜末、花椒粒、高汤、葱段、辣椒粉、胡椒粉、花椒油、盐、鸡精、香菜段、植物油各适量。

作法1、牛肠、牛肚、牛心、牛肺分别洗净,一起焯水,捞出放凉。

2、牛肠阻断,牛肚切块,牛心、牛肺分别切片。

3、炒锅放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放入辣豆瓣酱、姜末、花椒粒炒香,加高汤、牛肠、牛肚、牛心、牛肺,放入葱段、辣椒粉、胡椒粉、花椒油、盐,大火烧沸。

4、将烤炉中的材料全部放入砂锅中,盖章炖熟,摆鸡精调味,抛进香菜段即可。

十全大补牛杂材料牛肠公克,牛肚公克,牛筋公克,姜片50公克,药材:6公克,熟地6公克,川芎6公克,白芍6公克,甘草6公克,枸杞6公克,黄耆6公克,红枣6公克,桂枝6公克,淮山6公克,米酒半瓶,盐3茶匙,鸡精粉2茶匙作法1.将牛杂用滚水汆烫5分钟后用冷水洗净脏污,沥干备用。

2.挑一炖锅搅拌约八分八十煮滚,再放进作法1中处置不好的海鲜及所有中药材、甜点米酒、姜片,砌上锅盖后炖约60分钟。

3.时间到后,打开锅盖再加入盐及鸡精粉续煮约30分钟即可。

小贴士可多准备点姜丝在食用时撒上可增添美味,另外可以搭配辣椒酱沾食,味道更好。

海鲜的营养功效牛肚:即牛胃,亦为补益之品。

牛胃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能补中益气,养脾胃、解毒。

用于病后虚赢,血气不足、消渴、风眩。

牛肝:牛肝为牛的肝脏。

牛肝为优质完全蛋白质食品,每百克不含蛋白质21.8克;含铁9毫克,维生素a高达国际单位,维生素b22.3毫克,烟酸16.2毫克,维生素c18毫克。

互外尚含钙、磷、铜、维生素b1、d及多种酶。

让你难忘的美味牛杂配方

让你难忘的美味牛杂配方

让你难忘的美味牛杂配方
原料:牛百叶 150 克,牛肠100克、牛蹄筋100 克,牛舌头100克、牛肚子100克、黄喉100克、牛肝菌100克、色拉油100 克,芹菜、香菜少许.
调料:秘制麻辣料 20 克,盐 10 克,味精4 克,姜20克、蒜子20 克,料酒10克,水淀粉 5 克,香葱段15 克,麻辣油 100 克,牛肉酱5克,芝麻5克。

制作方法:1、将牛杂改刀成小长块,凉水下锅,加入香葱段10 克、姜10克、料酒10 克,小火煮40 分钟,捞出备用。

2、锅入油下蒜米炒香,秘制麻辣料20克、牛杂、料酒10 克,翻炒,加入汆过水蔬菜翻炒,加盐、味精、牛肉酱勾芡,盛出来撒上芝麻、香菜、芹菜段.3、起锅将麻辣油烧至六成热浇在牛杂上即可。

秘制麻辣料配方
A:草果5克、白蔻5克、香叶5克、白芷5克、红蔻5克、肉蔻3克、干草2克、筚拨5克、山奈3克、草蔻5克、丁香2粒、香茅草10克、桂皮5克、香草5克。

B:花椒100 克,青麻椒50克,香菜籽50 克、灯笼椒100克,四川朝天椒200克;豆瓣辣酱250克。

猪油500克,色拉油1000克,葱、蒜、姜适量.
制法:1将色拉油、猪油烧至四成热,A 料,小火炸20分钟捞出冷却后搅拌成粉待用.2、炸过A料的油继续加热放入B料炒出香味、加入A料粉熬成麻辣料。

牛肉酱料:柱候酱50克、海鲜酱50克,保卫尔牛肉汁30克、牛肉粉10 克,黑胡椒20 克,南乳汁10 克,味精50 克,美极鲜20 克,广东米酒 200 克,蚝油10克、鲍汁10 克,小火熬制成牛肉酱.。

省心菜之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干锅牛杂做法

省心菜之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干锅牛杂做法

省心菜之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干锅牛杂做法
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做法详细说明
省心菜产品原料:精选优质的牛肠、牛肚、牛舌、牛心等
省心菜烹调方式:干锅牛杂、五香牛杂钵、小炒香锅牛杂
省心菜主料:王栏树香锅牛杂
省心菜调配料:小米椒段50克、洋葱片50克、大蒜叶20克、高汤500克、盐5克、味精10克、生抽5克、老抽10克、阿香婆牛肉酱
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烹饪方法:
1、将王栏树香锅牛杂预制菜自然解冻后拆包待用;
2、将小米椒放入油锅内煸香,放入牛杂大火煸炒;
3、高汤煨透,再依次放入调料,收干汤汁即可。

省心菜产品特点:香味十足,回味无穷
省心菜烹制要领:烹饪时加入少许陈醋去腥味
王栏树香锅牛杂省心菜产品说明:
王栏树香锅牛杂是精选优质的牛肠、牛肚、牛舌、牛心等做原料,制作精细,采用的也是王栏树独特的清洗、卤制、切配等工序,大小均匀,香味扑鼻,真正做到“色、香、味、形”俱全,是下酒的佳肴!
“内和五脏,外养容颜”这八个字就是对牛杂功效的最经典诠译。

深圳牛杂的做法

深圳牛杂的做法

深圳牛杂的做法
深圳牛杂是一种传统美食,以牛杂为主要食材,搭配辣椒油和蒜泥汁等特殊调味料,口感鲜香,具有独特风味,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材料
牛杂:心、肝、肺和肠子等4种,约500g。

辣椒油:干辣椒50克、花椒20克、油100ml、生姜3片、蒜头2瓣、盐适量。

蒜泥汁:蒜头6瓣、盐适量、姜黄粉少许、芝麻油15ml。

配料:香菜、黄瓜丝、花生米、醋。

步骤
1. 准备材料
将牛杂洗净,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焯水,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干辣椒、花椒用锅煎烤至微黄色,趁热用豆浆机碾成粗粒状。

生姜、蒜头洗净切碎备用。

2. 炒调味料
将炒锅烧热,加入适量的油,放入粗辣椒和花椒煸炒,放入姜、蒜、盐炒香。

3. 炒牛杂
将锅中多余的油倒掉,留下少量,放入牛杂翻炒,炒至牛杂变色,加入刚刚炒好的调味料,继续翻炒。

4. 做蒜泥汁
将蒜头、盐、姜黄粉放入研磨碗中磨成泥,加入芝麻油,搅拌均匀备用。

5. 装盘
将深圳牛杂装盘,撒上香菜、黄瓜丝、花生米,淋上蒜泥汁和醋即可。

小贴士
1.牛杂的处理非常重要,最好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用面粉或盐水
搓揉一下,去除掉多余的血液和杂质,制作出来的牛杂口感更好。

2.蒜泥汁可以提前做好,可以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生抽和醋进行调整。

3.辣椒油一定要炸一下,可以让调味料的味道更加爆发,口感更加香辣浓郁。

4.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喜好的调整食材的比例,使口感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

干锅牛杂家常做法

干锅牛杂家常做法

干锅牛杂家常做法干锅牛杂是一道口味独特的家常菜,选用新鲜的牛杂和一些调料烹制而成。

它有着麻辣鲜香的味道,深受大家喜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干锅牛杂的家常做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食材。

牛杂是关键的主料,可以在当地的菜市场或超市购买。

此外,还需要一些配料如黄豆芽、豆腐皮、木耳等。

这些配料可以增加菜品的口感和层次感。

其次,对食材进行处理。

将牛杂用冷水稍微浸泡一下,然后将其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黄豆芽可以摘去顶部的根,木耳可以剪去硬梗。

豆腐皮可以用开水焯烫一下,然后切成适合的形状。

接下来,准备调料。

通常来说,用于干锅牛杂的主要调料是辣椒、花椒、蒜瓣和生姜。

辣椒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调整用量,如果喜欢更辣的口感可以多放一点。

花椒可以用烤锅炒一下然后研磨成粉末,这样会更加香味浓郁。

然后,开始烹饪。

先将锅加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然后放入蒜瓣和生姜爆炒出香味。

接着,将切好的牛杂倒入锅中,翻炒至变色。

随后,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继续翻炒均匀。

这时,锅中会冒出浓郁的香辣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然后,加入调料水。

调料水的制作相对简单,只需将适量的鸡精、盐、老抽和生抽以及一些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将调料水慢慢倒入锅中,注意不要倒太多,留一些水分来炖煮。

最后,加入配料。

首先放入豆腐皮和木耳,煮几分钟让其入味。

然后放入黄豆芽,快速翻炒均匀,再略炖一会儿即可。

这样,一道美味的干锅牛杂就完成了!它麻辣可口、口感丰富,是一道适合宴客、聚餐或者家庭聚餐的美食。

干锅牛杂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比如,在炒牛杂的时候,要快速翻炒,以免过火导致变老变硬。

此外,放入配料的顺序也需要注意,优先放入需要更长时间烹饪的配料。

干锅牛杂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肴,麻辣可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通过以上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在家享受到这道美味。

不仅如此,根据个人口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减调料和配料。

希望大家尽快试试这道美味,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品味干锅牛杂的独特魅力。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其口感鲜香,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牛杂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家轻松制作出美味的牛杂。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新鲜的牛杂原料,包括牛肚、牛百叶、牛心、牛肝等。

将这些原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备用。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牛杂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些料酒和姜片,再煮沸后焯水,捞出后沥干水分备用。

然后,将焯水后的牛杂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煸炒至变色后捞出备用。

接着,将葱、姜、蒜切成末,放入炒锅中炒香,再加入适量的豆瓣酱、辣椒酱、郫县豆瓣酱等调味料,炒出红油后,将煸炒好的牛杂放入炒锅中,翻炒均匀。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加入一些盐、鸡精、味精等调味料,翻
炒均匀后即可出锅,撒上适量的花椒粉和香菜末进行装盘。

这样,一道美味可口的牛杂就制作完成了。

将其盛装在盘中,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

通过以上的制作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制作牛杂的技巧和要领。

在家中也可以轻松享受到地道的牛杂美食,既方便又健康。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享受美食的乐趣。

干锅牛杂:一道绝对够味的麻辣川菜,又好吃,又滋补!

干锅牛杂:一道绝对够味的麻辣川菜,又好吃,又滋补!

干锅牛杂:一道绝对够味的麻辣川菜,又好吃,又滋补!牛杂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而它向来以肉美、汤鲜、味香、色佳闻名于世,在民间一般是以牛杂小吃为主。

但是牛杂小吃吃多了,是不是刚考虑换换口味呢?干锅牛杂是利用牛杂烹制的一道菜肴,喜欢吃川菜的人就没有不爱吃干锅的,这种烹制方法做出的菜肴可是分分钟诱惑着我们的胃,那么干锅和牛杂能碰撞出什么激情的味道呢?干锅牛杂干锅牛杂是一道绝对够味的麻辣川菜,喜欢吃的你一定很在意,这道美食有没有什么营养呢?干锅牛杂的主要营养就是来源于牛杂的,牛肚、牛肝、牛肾等都是比较滋补的食材,尤其适合体质虚弱的人。

牛肚:牛肚就是牛胃,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可以补中益气,滋养脾胃,还能帮助解毒,适合气血不足的人,病后初愈吃一些用来进补。

牛肝:在每100克牛肝中含有蛋白质21.8克、铁9毫克、维生素A18300国际单位、维生素B22.3毫克、烟酸16.2毫克、维生素C18毫克,它还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其中的钙铁磷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酶都是很丰富的,对于营养不良和贫血的人是不错的食物。

干锅牛杂牛肾:在牛肾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是比较丰富的,另外,磷、铁、维生素(B1、B2、C、A)、尼克酸等也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牛肾具有补益肾气,益精和祛湿的功效。

干锅牛杂是一道川菜,光是干锅就已经戳中不少吃货的心房了,嚼劲十足的牛杂用辣椒、调味料制成美味的干锅菜,又是一道无法割舍的美味!快点行动起来,看看干锅牛杂是怎么做的吧。

干锅牛杂主料:泡菜、杏胞菇、药芹、胡萝卜、牛肚辅料:大蒜头适量、姜适量、生抽适量、白糖适量、蚝油适量、辣酱适量、料酒适量、老抽适量、李锦记蒜蓉酱适量步骤:1. 所有食材洗净切片、切段。

2. 牛肚切条。

3. 热锅热油煸大蒜、杏胞菇。

4. 倒入泡菜。

5. 倒入牛肚(买的半成品,先放水中焯过,尝尝是否软烂,这样炒正好)6. 倒入调料翻炒烧入味。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制作方法
牛杂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牛杂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新鲜的牛杂原料,包括牛肚、牛百叶、牛心、牛肝等。

将这些原料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接下来,将切好的牛杂放入开水中焯水,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1-2分钟即可。

焯水的目的是去除血水和腥味,使牛杂更加鲜嫩可口。

然后,将焯水后的牛杂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在另一锅中烧开清水,加入适量的料酒和姜片,将牛杂放入煮熟。

煮牛杂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牛杂变得老而不嫩。

一般情况下,煮熟的时间为5-8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牛杂的大小和厚薄而定。

当牛杂煮熟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接着,将葱、姜、蒜切成末,放入锅中爆香,然后加入适量的盐、鸡精、胡椒粉等调味料,翻炒均匀。

最后,将煮熟的牛杂放入锅中,翻炒均匀,让调料充分渗透到牛杂中。

待牛杂均匀上色后,即可出锅装盘。

牛杂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上适量的香菜、花椒粉等调料,增加口感和风味。

通过以上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牛杂。

希望大家在制作牛杂时,能够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制作出更加美味的牛杂,让家人和朋友都能品尝到正宗的美味牛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锅牛杂的做法和配料
原料:牛腩、牛肚、牛肠各150克、蒜、姜各10克、干辣椒5克、蒜苗15克。

调料:盐5克、味精2克、鸡精2克、豆瓣50克、卤汁500克。

烹饪步骤:
1、锅上火,倒入卤汁,放入牛腩、牛肚、牛肠卤熟,待凉后切块,蒜及姜切片,蒜苗切段。

2、锅上火,油烧热,放入蒜、干辣椒、姜片、豆瓣炒香。

3、放入卤好的牛杂,加入上汤,调入调味料,撒上蒜苗,焖入味后盛出,装入干锅里,上桌即可。

烹饪小贴士:
1、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

2、在冬季食用牛肉,还有暖胃的作用,实为寒冬补益之佳品。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

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盘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