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命的兴起和失败第⼀节第⼀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新课导⼊⼀个犹太商⼈⽤价值50万美⾦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向⼀家银⾏申请⼀美元的贷款。
乍⼀看,似乎让⼈不可思议。
但看完之后,你就不得不为那位犹太商⼈的聪明才智⽽折服。
犹太商⼈申请⼀美元贷款的真正⽬的是为了让银⾏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
按照常规,像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库的保险柜中,但是犹太商⼈却悖于常理,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为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每年只需要付出6美分的贷款利息。
闹钟,其传统⽤途只是催醒,然⽽,英国⼀家钟表公司,⼜给闹钟增添了⼀种催眠功能。
这种催眠闹钟既能发出悦⽿动听的圣诗合唱和鸟语声,催⼈醒来,⼜能发出柔和舒适的海浪轻轻拍岸声和江河缓缓流⽔声,催⼈⼊眠,使⽤者可以各取所需。
这种新颖独特的闹钟深得失眠者的钟爱。
在很久以前,德国某个造纸⼚因为配⽅出错,造出的纸太洇⽔⽽没法写字。
有位技师⽤肯定的视⾓看待这件事,开发出了吸墨纸。
还有⼀位发明家,他所研制的⾼强度胶⽔⽣产出来后粘性很低,他不以为失败,沿着粘性低的思路造出了不⼲胶。
还有发明家受“吹尘器”的启发发明了“吸尘器”。
在荷兰某城市,曾经发⽣过垃圾污染的问题。
⼈们不愿意或不习惯使⽤垃圾桶,把整个城市弄得乌烟瘴⽓。
市政府⾸先采取增派巡逻⼈员、提⾼罚款数额、加⼤执法⼒度等措施,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后来,改⽤了奖励性措施——垃圾⼊桶者可听到垃圾桶播放笑话或者幽默故事且内容每周更换⼀次。
此举深受市民欢迎,特别是爱听故事的孩⼦们,常常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扔进桶内,以便欣赏那些能让⼈笑出眼泪的故事。
做⽣意应该及时地转换思路,从事⾰命⽃争何尝不是如此?孙中⼭领导的⾰命屡屡失败,共产党领导的⼯⼈⽃争也以失败告终。
怎样才能取得⾰命胜利?这就要转换思路,由各⾃单枪匹马到联合进⾏⽃争。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次国共合作。
⼆、知识结构⽗母之命:共产国际指⽰媒妁之⾔:马林向孙中⼭建议(1921年)共产党眼中的国民党:ok 背景相见恨晚国民党眼中的共产党:good时间:1924年初地点:⼴州喜结良缘⼈物:陈独秀、李⼤钊、⽑泽东、孙中⼭等经过内容:新三民主义,三⼤政策洪波涌现: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意义(三)重点难点分析为什么说孙中⼭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了“联俄、联共、扶助农⼯”的三⼤政策?和旧三民主义相⽐,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提干大纲之基本常识考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提干大纲之基本常识考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冯玉祥北京政变1924年囚曹锟,推翻直系——进步兵变;军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二、五卅运动1925年反帝爱国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群众基础。
直接起因:五卅惨案。
性质:中共领导、工人为主力反帝爱国运动。
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影响最大——省港大罢工。
特点:世界罢工史上最长。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奠定基础主要消灭陈炯明势力。
北伐军胜利进军(一)背景:1.可能性:(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政治基础;(2)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建立—军事基础;(3)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基地;(4)五卅运动兴起—群众基础。
士兵提干,张为臻博客。
2.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进攻革命(直接原因:帝国主义支持;根本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打击)(二)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三)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经过:两湖战场——吴佩孚江西战场——孙传芳(另有福建、浙江战场)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五)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合作,方针正确;2.工农群众大力支持;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一)工人运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
(二)农民运动:湖南最为迅猛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北伐期间,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进制。
目的:维护利益人民反帝斗争。
最大成果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一、原因:(一)客观:1.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镇压中国革命;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江浙财阀、上海流氓头子支持加蒋掌握实权);(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革命局部失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武汉——大革命完全失败。
高一历史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北阀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 难点:北阀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 北伐战争1. 背景北伐战争的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某某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北伐战争的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X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某某国民政府,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X作霖。
主要战场:某某、某某。
4.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X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5. 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某某,连克某某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某某,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某某。
(3)迁都某某: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某某迁到某某,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X作霖: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某某,奉军被迫撤退;从某某北上的北伐军占领某某。
6.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2)工农支持: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北伐军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将士奋勇: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模X先锋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案【知识点拨】大革命的失败1.大革命失败的过程①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指导权孙逝世后,以邹鲁、谢持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反对孙的三大政策,破坏国一一共,在另立“中央〞,与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
进展排挤一一共产党,争夺指导权的活动。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舰事件〞。
1926年,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把一一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指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
此后蒋介石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指导权。
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局部失败“四·一二〞政变标志着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蒋介石右派集团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敌人。
大革命在蒋介石控制地区遭到失败,国一一共在局部地区破裂。
③“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召开国民党中央“分一一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一一共产党分裂。
汪精卫等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一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展血腥大屠杀。
第一次国一一共终于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历教训①失败的主要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权利过于强大,它们结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反叛革命,国一一共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年幼的一一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理论经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一一共中央和一一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指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让步,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指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指导权。
②大革命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一一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一一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一一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局部革命武装;第三,广阔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根底。
③教训:使中国一一共产党认识到要指导人民获得革命成功,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指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想一想: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㈡ 领导五卅运动
1、原因: 日英制造五卅惨案
2、经过:
⑴领导: 中共,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⑵主力: 工人阶级
⑶组成: 省港大罢工
⑷结果:
3、意义: 为北伐准备了群众基础
㈢ 进行两次东征
1、原因: 陈炯明叛军准备进攻革命政府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 先北上扫除吴佩孚,再东进围歼孙 传芳,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
4、过程: ⑴两湖战场⑵江西战场⑶郑州会师 5、原因: ⑴方针正确⑵群众支持⑶作战勇敢
㈤ 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注意 收回汉口租界的直接原因: 英国制造一三惨案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 制造“七一五”政变
附:中共三大 1、概况: 1923年、广州
2、内容: ⑴正式决定合作 ⑵确定合作方针
3、问题: 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思考:改组后国民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
3、作 想一想:
1、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
2、结果:
全歼陈炯明叛军
3、意义: 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 奠定了军事基础
㈣ 发动北伐战争(1926-1927) 想一想:
到1926年,国共两党为北伐作了哪些准备?
1、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 2、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 3、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两次东征
㈣ 发动北伐战争
1、目的: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江阴市青阳中学姚惠民【知识体系】1、背景:(1)国际(2)国内2、北京政变:(1)经过(2)结果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1、孙中山北上(1)时间(2)北上宣言(3)影响2、国民会议运动(1)对内要求:(2)对外要求:三、工人运动的高涨1、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发生:(2)起因:(3)领导机构:(4)结果:2、省港大罢工(1)发生:(2)领导机构:(3)特点:3、意义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背景2、概况3、结果及原因4、意义【重点、难点】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
因此,工人阶级是先进生(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
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利益一致,是反动2(1)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
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
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
④工人和农(2)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3、国民革命的兴起主要表现时间:国民党一大后到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前基本特点: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各派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展开初步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政治倾向,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
具体表现: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开展,使北方的革命形势一度高涨。
②以五卅运动为标志,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沉重打击。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学习目标]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必然性。
2.掌握中共初期的活动、斗争情况和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正确评价陈独秀的功过。
3.掌握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过程,分析革命统一战线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
4.理解并掌握国民大革命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阶段特征]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
国民革命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它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中,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右倾错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1.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有五个前所未有的特点:(1)国共两党合作,四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形成,是国民革命的起点。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这场大革命,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
(2)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使这场革命的群众基础空前扩大。
(3)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空前规模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大进步,是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所不能相比的。
(4)国民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振全国。
高一历史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ppt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4)工人阶级有条件复工 (5)省港大罢工-省港罢工委 员会-16个月-当时世界上最长 (6)五卅运动的意义:反帝爱 国运动的高潮,打击了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为北伐战争准 备群众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1925年两次东征陈炯明 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省港工人 和东江农民支持。 (2)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国 民革命军的统编。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国 民革命军北伐奠定了基础。
复习课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 的兴起和失败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 条件(1)二七罢工后中共 认识到,要战胜敌人,必 须争取一切可能的 同盟者,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必要性)
(2)合作对象:国民党,因 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 有国民党比较是真正的民主 派”。 (3)国民党的领导人孙中山 真诚欢迎中共同他合作。 (可能性) (4)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 (外部条件)
复习课
第三节:国民革命的发展
背景 北伐 工农运动
反帝活动
一、直奉军阀联合和“三 一八”惨案 直奉结成反革命统一战线
段祺瑞制造三一八惨案
2、北伐军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打倒帝 国主义,推翻军阀统 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 孙传芳、张作霖
2、北伐经过
湖南
汀泗桥 贺胜桥 湖北 占武昌
消灭吴佩孚主力!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 纵容反动军官叛乱 “七一五”分共会议 标志:国共合作全面 破裂,大革命失败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大革命的历史功绩 2、失败原因 3、在新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经验教训
再见
一、帝国主义的干涉 英美日增兵上海 英美制造“南京惨案” 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华士国际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
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
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
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1.革命统一战线习题1: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⑶.影响: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2、新三民主义习题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材料二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三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险(5)保护女工、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2)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原则区别?答案:(1)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
因为当时革命主要对象为清政府。
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因为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2)明确提出与《人权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内容不同。
旧的三民主义民权只为少数资产阶级所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新三民主义内容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中共“二大”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项内容。
习题3: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并存的原因这一局面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
②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着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事实上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④由于反动势力强大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习题4:为什么新三民主义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占主导地位?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着工人、农民阶级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
②中国共产党初建,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③国民党在社会上的影响比较大,力量也比较强大。
3、大革命的失败习题5:如何正确认识中共在国民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
⑤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习题6:比较辛亥革命失败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内外因素的异同,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1)相同点:①客观上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镇压和破坏革命,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主观上都是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发动群众摧毁封建势力,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1927年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一部分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反动派妥协退让,并压制工农运动。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1927年大革命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④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人的力量;1927年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启示:两次革命的失败可以看出,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人民武装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四、单元相关专题1、有关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问题(1)革命统一战线。
原因: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组织形式:党内合作。
后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
组织形式:党外合作。
后果: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和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原因:打倒蒋介石,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需要。
组织形式:逐步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基础的政治协商制度。
后果: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4)爱国统一战线。
原因: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强国和统一祖国的需要。
组织形式: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基础,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者的结合。
前途:团结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奋斗。
2、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1)演变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度合作——再度对抗的曲折演变。
①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之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他认为国民党内成分复杂,需要改组,欢迎中共与之合作。
当时中共及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很弱小,“二七惨案”的教训充分说明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于是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旗帜的,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首次合作破裂。
此后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两党进入对峙时期。
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逐渐加剧,“华北事变”则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以大局为重,力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抗日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特别是西安事变的促使下,国共两党为了抗日大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其间尽管出现了一些摩擦,但这种合作关系一直维护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
抗日战争的结束,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共两党的不同的阶级利益,决定了两党关系的最终破裂。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1946年夏,蒋介石挑起内战,国共再度对抗,中国历史又进入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时期。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①两党的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共产党则是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为了完成某一共同任务(如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抗击日寇侵略),两党走向合作,但随着时局的变化,两党又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两次国共合作都受到共产国际的推动;而二战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则加速了国共关系的破裂。
3、孙中山精神2005年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80周年。
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100周年.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时,他嘱咐国民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三大政策,将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到底.我们要学习孙中山: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的爱国精神;②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③勇于开拓、创新、拼搏、与时俱进;④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