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歌朗诵三篇美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诵》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诵》课教学设计一、引言诗歌朗诵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诗歌的朗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旨在通过《诗歌朗诵》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的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选择合适的诗歌进行朗诵;2.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如停顿、语调等;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音响设备,准备所需的诗歌材料;2.排列教室座位,确保学生面向全体能够清晰听到朗诵声;3.准备相关道具和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很美妙的诗句?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或老师自己朗诵一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调,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诗歌朗诵的基本要素,如停顿、语调、节奏等,并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应该如何朗诵一首诗。
同时,讲解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如古体诗、现代诗等。
4.实践(30分钟)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求他们认真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
鼓励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情,同时督促他们注意诗歌的语调、停顿等技巧。
5.讨论(10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朗诵的诗歌,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6.总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朗诵中的收获。
引导学生明确今后继续发展自己的朗诵技巧和兴趣的重要性。
七、课后拓展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自主朗诵。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小学美文片段诵读教案

小学美文片段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美文片段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文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美文片段的选择: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美文片段,内容包括寓言故事、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美文片段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意义。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美文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音乐。
2. 提问学生对美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第二步:美文片段选择和分发(5分钟)1.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美文片段,确保内容简洁、生动有趣。
2. 分发美文片段给学生,并让他们自行阅读一遍。
第三步:诵读技巧训练(15分钟)1.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讲解正确的发音和语速。
2.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
3. 进行小组朗读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四步: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美文片段的主题和情感,提问学生对于文章中的细节和意义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文章的意义,并与同伴分享。
第五步: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美文片段进行朗读。
2.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练习朗读技巧和协作能力。
3. 每个小组进行朗读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 美文片段的选取和准备。
2. 图片或音乐等用于导入的教具。
3. 学生课本、笔记本和朗读练习材料。
儿童诗词朗诵课程设计

儿童诗词朗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儿童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能够了解诗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不同朝代的诗词特点。
3. 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注重语气、语调、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诗词创作和改编,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诗词进行表达和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词,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诗词朗诵中,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学会关爱自然、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儿童诗词朗诵课程,旨在通过诗词的学习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诗词有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诗词的基本知识教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小学语文二年级诗词选编》为教材,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诗词进行教学:1. 《静夜思》——李白2. 《春晓》——孟浩然3. 《悯农》——李绅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1. 诗词《静夜思》学习:了解作者李白,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诵。
2. 小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画面,进行诗词改编。
第二课时:1. 诗词《春晓》学习:了解作者孟浩然,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指导学生正确朗诵。
2.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诗词。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
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
“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小学诗歌朗读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技巧。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和意象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诗歌《春晓》的文本。
2.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
3. 朗读示范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春天事物。
二、诗歌朗读1. 教师范读《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诗歌理解1.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具体画面和意象。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四、诗歌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喜欢春天?”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诗歌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2.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欣赏。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朗读《春晓》,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美文片段诵读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美文片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1. 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美文片段。
2. 难:理解美文片段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美文片段、多媒体课件、音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美文片段,了解作者及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美文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段美文吗?为什么?3.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文的感受。
二、初读美文片段1. 学生自由朗读美文片段,注意字音、字义、词句的节奏。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品读美文片段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品读美文片段,注意停顿、重音、语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文片段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感悟美文片段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文片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与美文片段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文的魅力。
2. 学生模仿美文片段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文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诵读美文片段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美文片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 加强师生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结合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美文片段,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诗歌朗诵三篇美文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ree beautiful articles in primary school poetry reading
小学诗歌朗诵三篇美文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
小学诗歌朗诵三篇精选美文
小学生朗诵诗歌:歌颂校园
篇一:校园早晨
风儿带走夜的鼾声,
校园从甜梦中醒来了,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姐姐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书包,
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大哥哥跑进校园里来了,
拿着零食,
津津有味的吃着。
小同学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里来了,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
和同学们玩着游戏。
1、《冬思》
秋风起,落叶飘。
站在风中微觉一丝凉意。
随手捡起一片树叶,
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悲哀。
树叶呀,树叶。
你为何要在秋天枯萎?
你为何不?
我多希望有一天,
走在树旁不再有落叶。
我多希望有一个地方,
树常年是绿色的。
我喜欢绿色,
更喜欢那绿色的世界。
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来了,就像黄莺在唱歌,
同学们有序得走进教室,
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里,手上抱着厚厚的讲义,
为同学们送来丰富的知识,新的一天开始了……
篇二:母校
伟大的母校,
您是春天的太阳,
慢慢升起,
让我们有了温暖,
我们被您感动,
我们因您而骄傲。
您是翅膀,
带我们在知识的太空翱翔;
您是水,
悄悄地流进我们的身体里。
您是风,
把我们吹走,
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
您无私的奉献,
让我们成为世界上最炫丽的花朵。
我渺小的心灵,
为您绽放,愿母校越来越美丽。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