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主要人物及特点一览表格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历史人物总结表格

教育学历史人物总结表格
教育学历史人物总结表格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教育学历史人物总结表格的示例,涵盖了一些历史上重要的教育学人物。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样本,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内容。
序号
姓名
生卒年月
主要贡献
代表作品或著作
1
孔子
前551年 - 前479年
儒家学派创始人,强调礼仪、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
《论语》
2
亚里士多德
前384年 - 前322年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形而上学、逻辑学等理论,对西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3
孟子
前372年 - 前289年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恶论善”等观点
《孟子》
4
罗素
1872年 - 1970年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提倡数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儿童教育的自由
《西方哲学史》、《论自由》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
这个表格只是为了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在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国语报告》
8
蒙特梭利
1870年 - 1952年
意大利医生和教育家,创立蒙特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自主学习
《蒙特梭利自传》
9
沃茨基
1896年 - 1934年
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社会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和教育有深刻见解
《心理学与教育学》
10
霍尔丁
1902年 - 1989年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了教育的课程设计
5
弗洛伊德
1856年 - 1939年
奥地利心理学家,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有深刻影响
《儿童性学》、《梦的解析》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综人物及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人物篇一、“之父”大汇总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2.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5.冯特——心理学之父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0.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二、人物-中国——教育家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2.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墨子——素丝说4.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铄论代表人物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7.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8.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0.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1.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13.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14.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着名职业教育理论.15、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三、人物—西方-教育家1、苏格拉底 -“产婆术”.2、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教育目的——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灵魂论”、德智体三育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和谐发展4、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5、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6、孟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7、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8、凯洛夫-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9、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10、马卡连柯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等,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平行管理模式代表人物.11、培根-英国-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1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泛智主义”;泛智主义课程理论13、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14、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开先河者.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5、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一本书、二个基础、三个中心、四个阶段”;教育目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17、福禄倍尔-德国-人的教育;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代表人物18、第斯多惠-德国-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叫人发现真理”.19、斯宾塞-英国-教育论-“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预备说;实用主义课程理论20、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复习是学习之母”,体现了巩固性原则21、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零个目的、一本书、三个中心观点、五个阶段;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2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一般发展”23、苏霍姆林斯-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2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掌握学习理论25、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26、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2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性本能”.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动机说”.28、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代表人物29、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身心成熟机制制约人的发展、内发论代表人物30、高尔顿——遗传的天才3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32、舒尔茨——人力资本力量33、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奥地利着名的生物学家,提出“关键期”34、涂尔干——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在,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5、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公民.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6、赫钦斯——“永恒主义”教育家.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社会本位代表人物.37、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社会学创始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38、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39、福勒、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40、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41、布鲁巴奇——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42、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4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全人”的教育目的.“患者中心疗法”.44、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45、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课程评价目标模式46、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模式”.47、斯克利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提出者48、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提出者49、桑代克——遗忘的“消退说”;联结-试误说;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1、陆钦斯——“量水试验”定势52、邓克尔——“蜡烛实验”功能固着.5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5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55、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5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58、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59、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6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61、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62、海德——成败归因理论六个因素63、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64、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社会学习理论65、贾德——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66、科勒——学习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完形-顿悟说、6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按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学习者获知学习材料意义的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的间繁程度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认知-同化理论、先行组织者技术、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68、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6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70、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7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模型7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73、德鲁克——班级目标管理74、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代表人物75、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76、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77、普莱西——设计程序教学法数字篇一、首次提出者大汇总1、孟子——“教育”一词的提出者2、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者3、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提出者4、朱熹——“启发”一词提出者,“因材施教”一词的提出者5、孔颖达——“课程”一词最早使用者二、“第一”大汇总1、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所学校——公元前2500年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埃及2、泥板书舍——公元前3500年有考古证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3、孔子——中国启发式教育第一人孔子——世界启发式教育第一人4、苏格拉底——西方启发式教育第一人5、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6、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学法的着作.7、“壬寅学制”——1902年,近代第一个颁布的学制8、“癸卯学制”——1903年颁布,1904年实施,近代第一个实施了的学制9、“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10、“壬戌学制”——1922年,近代第一个仿美的学制1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2、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三、闹人的“二三四五六七”整理1、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3、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4、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5、“两基本、一进入”,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6、“四有”“五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7、旧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8、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9、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0、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1、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12、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13、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7、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8、七技:四、重要的年份1、、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2、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3、1903年-1904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4、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5、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6、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培养目标是:留意儿童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7、1951年,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幼儿教育3~7岁;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8、1957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9、1958年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现行的学制是最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0、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教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状况,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有: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中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改革.11、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确立.1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1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主要人物及特点一览表

教育学主要人物及特点一览表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人物汇总

教育学人物汇总

人物汇总利拓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孟禄(美):心理起源说米丁斯基:劳动起源说凯洛夫:劳动起源说,《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孟子学生乐克正:《学记》孔子:《论语》孟子:性善论、内发论墨翟:墨家代表人(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引导)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社会本位论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发展、分时期教育、《论灵魂》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培根:创立时期观点——科学归纳法,首次提出教育要独立夸美纽斯:创立时期观点,教育学之父、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 康德:《教育论》、首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卢梭:《爱弥儿》、自然发展、个人本位论洛克:创立时期观点(《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外铄论裴斯泰洛齐:自然发展、个人本位论赫尔巴特:教育学创立时期观点、社会本位论、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学创立时期、教育无目的论、课程分类(经验课程)、课程理论(学生中心主义(经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论)克伯屈:经验课程怀特海:综合课程斯宾塞:教育学创立时期、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课程分类(学科课程代表人物)马卡连柯:教育学发展时期、教学原则——集体教育、个人教育、平行教育、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课堂管理(平行管理)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性的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科中心(结构中心)课程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认知结构说)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各类著作,不做太多要求布鲁姆:掌握、目标,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弗洛伊德:内发论,遗忘原因——动机说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威尔逊:基因复制——内发论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内发论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内发论高尔登:“优生学”—-内发论荀子:性恶论、外铄论华生:《行为主义》“一打婴儿”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行为主义创始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泛化)、恐惧形成实验(婴儿对兔子的恐惧)孔德: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社会本位论罗杰斯:个人本位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育学人物一览表

教育学人物一览表

教育学人物一览表1.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把教育看作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知识与知识的运用”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美国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主张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儿童为中心”4.柏拉图在雅典城郊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院,这是西方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

5.库姆斯陈述的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6.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是儒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论语》中体现。

主张“有教无类”“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7.墨瞿,墨家与儒家并为显学。

主张“兼爱”“非攻”。

他认为获得知识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8.老子和庄子,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9.汉代的董仲舒把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10.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重视起初教育重视兴业省的思想品德,讲究教育方法。

11.王阳明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12.王夫之:“行可兼知。

”13.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有名的是“问答法”或“产婆术。

”14.柏拉图《理想国》他的名言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理性的训练是主要思想。

他认为灵魂是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

1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段教学。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一切的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17.卢梭启蒙时期的思想家,《爱弥儿》强调“儿童为中心”18.康德《教育论》,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他。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1,“问答法”、雄辩2,(产婆术),启发式教学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1,第一次提出学前教育,“胎教”2,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数、几何、天文、文学)3,“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4,把人分为三个等级(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登、霍尔、彪勒)(遗传决定论包括:高尔登的血统论、柏拉图的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中国的性恶性善论)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先提出并论证“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确定教育年龄分期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2,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五、瑞士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德》1,把教育看做“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2,“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六、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尔》1,自然教育理论2,“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3,启蒙主义教育家代表人物4,“儿童是教育主题”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七、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16世纪的欧洲八、德国哲学家------康德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2,教育学最早在大学里教授,始于康德。

1776年于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3,“活动课程”的思想(杜威及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八、英国哲学家-----洛克1,“白板说”2,《教育漫画》3,“绅士教育”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2,个体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主张“一切的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4,“泛智教育”的提出者十、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1,第一个提出教育学成为科学,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学人物汇总

教育学人物汇总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典型代表人物都不同。

萌芽时期: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创立时期:培根、康德、卢梭、洛克、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斯宾塞;发展时期:布鲁纳、布鲁姆、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等;接下来把其中重要人物相关的考点进行一一介绍。

1.孔子①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人性无太大的差别,所以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强调教育针对所有人都是机会平等的。

②因材施教:朱熹曾经总结过孔子的教学: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孔子弟子有三千,但是每个人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针对每位弟子孔子都有不同的对待。

体现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③启发性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讲的是不到一个人不想知道的时候千万别启发他,不到一个人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千万别引导他。

孔子提到的启发性教学原则比较早,所以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人。

④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认为作为学生不能单纯的只听老师讲解,应该有自己思考。

2.苏格拉底①产婆术:又叫做问答法,是老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得出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四步:讥讽、助产士、归纳、定义;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点,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所以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倡启发式教学的人。

3.柏拉图①著作:《理想国》这本著作中主要是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社会安定和谐,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②寓学习于游戏的提倡者。

4.亚里士多德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③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

5.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方法的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6.夸美纽斯①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②泛智教育:把广泛的知识教给广泛的人。

教育学人物列表(中国)

教育学人物列表(中国)

中国教育学人物简表
1、孟子:最早提出“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
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
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
3、《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①“建国君民”“化民成俗”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

③“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⑤“学不躐等”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4、荀子:《劝学》,性恶论
5、墨子:兼爱,非攻
6、董仲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8、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9、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1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教育现象的著作
11、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直结)
12、李吉林:情景教学法
13、黎世法:异步教学;单元教学综合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容。

3、论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严慈结合;对所有子女一视;重视通用语言;注意道德教育;主可以体罚孩子。

愈:1、性三品,上中品人可以教育,下品只能以刑罚制之。

肯定教育在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又认为作用是有限的。

2、重视人才的培育和识别;重视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论尊师重道: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以“道”为求师的标准。

三、理学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朱熹:1、南宋著名教育家。

编撰《四书章句集注》。

2、教育作用:存天理,灭人欲。

论“大学”和“小学”——小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

小学“学事”,大学要“明理”。

3、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王守仁:1、教育作用:为善去恶,“致良知”。

2、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即教学要顺应儿童诗集能ilhe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3、论教学:“六经皆史”的教学容。

4、论儿童教育: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四、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黄宗羲:主要观点——公其非是于学校。

学校不仅培育人才,改进社会风气,还应该评论国家大事。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的思想,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颜元:1、主持漳南书院。

主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实行分斋教学(分科设教),教学容为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

2、强调“习行”的教学方法——亲自观察与实践、人获得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行”、“实用”,“习行”是培养经世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近代教育思想:康有为:1、教育改革主——废除八股、创办学校,改变教育容,传授科学技术。

2、《书》教育思想: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倡导公养、公教,重视学龄前教育,主男女教育平等。

梁启超:1、教育作用:开民智,伸。

教育目的:培养“新民”。

2、论学制:最早倡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确定学制。

3、《变法通议·论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教育的文章。

《变法通议·轮女学》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变法通议·论幼学》倡导用西方的教育方式来改革中国儿童教育。

严复:教育作用: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文化教育观:“体用一致”。

蔡元培:1、教育方针——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

2、北大改革: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教授治校,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学术和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独立。

六、现代教育家的理论:贤江:1、教育本质——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需要,教育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也有影响。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黄炎培:职业教育探索——《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职业教育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科学化。

职业教育的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

晏阳初:1、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机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3、化农民——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农民化——知识分子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

梁簌溟:1、乡村建设理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乡村建设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新组织构造的运动,重点是乡村教育。

2、乡村教育的实施:在邹平、建设实验区。

鹤琴:1、活教育实验——1919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主“活教育”。

创办《活教育》杂志,标识“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课程论: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自然活动、文学活动、艺术活动。

4、活教育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行知:实践——1927年,办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932年,在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1939年,在创办“育才学校”,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小先生制”,即知即传。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的教育格拉底: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伦理道德问题是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智慧即德行,德行可教。

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一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柏拉图:教育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最高培养目标是“哲学王”。

教育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灵魂论与教育——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这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教育能发展人的理性。

二、古罗马的教育西塞罗:教育的目的:培养雄辩家——需要广博的知识、修辞学修养、优雅的举止风度。

著作《论雄辩家》。

“人道”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著作《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教学组织:分班教学。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教师观:德才兼备、兼于教学的能力、宽严相济、耐心、因材施教的态度。

奥斯古丁:基督教神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著作《忏悔录》。

主“原罪论”。

三、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洛克: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代表作《教育漫话》。

认识论基础:“白板论”。

教育容:体育、德育、智育。

斯宾塞: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教育论》。

教育目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容:知识价值论;教学方法原则:遵循心里发展的特点。

爱尔维修: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观点:教育万能论。

主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教育平等,教育化。

狄德罗:法国人,肯定教育的作用,反对教育万能论,主剥夺教会办教育的权利,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拉夏洛泰: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主要倡导者,《论国民教育》阐述国家办学的思想。

第斯多惠:被尊为“德国师教师之父”。

影响人的发展三个因素:天性、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教育目的: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教学论:形式教学(智力发展为主)与实质教学(传授知识为主),二者相互相成。

教学原则:遵循自然、遵循文化、连续性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论教师:自我教育,有崇高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乌申斯基: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的作用: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论教学:知能结合;古典和实科结合;教学符合心里发展的特点。

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

贺·拉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教育家,“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教育目的: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教育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德育、教育。

论师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西欧近代教育。

夸美纽斯: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教育目的:性——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现实性——认识事物,享受现实的幸福。

教育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个人发展。

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教育要服从儿童成长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