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WebSphere MQ介绍安装以及配置服务详解
IBMWebSphereMQ介绍安装以及配置服务详解

介绍安装以及配置服务详解IBM WebSphere MQ首先介绍一下MQMQ消息队列的简称是一种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方法。
说白了也就是通过队列的方式来对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通信。
而无需专用链接来链接它们。
MQ的通讯方式1.数据报的方式Datagram (Send and forget)应用程序在创建完消息后。
利用MQ的API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
它充分利用了MQ(once and once only )2.请求和应答方式Request/Reply发送消息之后需等待对方处理结果。
需考虑如下问题:a.等待应答的时间是多少?b.如果没有应答怎么办。
c.本次session是否需要保留?MQ的开发流程1.让应用程序与队列管理器链接,通过MQconnect调用来进行此链接。
2.使用MQOpen调用为输出打开一个队列调用将其数据放到队列上。
MQPut应用程序使用 3.调用打开输入队列 4.调用MQOpen 5.使用MQGet从队列上接收数据安装步骤。
(此处为转载文章,作者已经证实所有步骤。
)Windows下WebSphere MQ服务端的安装:(1)把WebSphere MQWindows版服务器CD-ROM插入CD-ROM驱动器。
(2)如果安装了自动运行,那么会启动安装进程。
如果不启动,则双击CD-ROM 上的根目录中的Setup图标以启动安装程序。
(3)请等待,直到出现WebSphere MQ安装启动板窗口为止。
(4)如果需要更改安装的本地语言,单击选择语言图标,然后从列表中选择所需的语言。
(5)选择必备软件选项。
选择典型安装后,安装界面上的每个安装项右边有一个对钩号(表示已安装),反之则为一个叉号(表示还没有安装,如果要装MQ,则必须先把这些软件装好)。
如果出现了叉号:1)单击项目左边的?号以显示安装连接;2)选择要使用的安装源的选项,从以下各项选择:WebSphere MQ CD ?.因特网?网络? ?符号。
IBM WMQ 产品介绍

IBM WebSphere MQ产品介绍© 版权所有 IBM Corp. 2004,2005。
保留所有权利。
1. 慨览什么是 Websphere MQWebSphere® MQ消息传递产品帮助业务应用在不同平台上交换信息并收发作为消息的数据,从而实现应用集成。
它们保护网络接口,确保‘一次性’的传递消息、处理通信协议、跨越可用资源分配工作负载、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帮助实现程序的可移动性。
因此,编程人员可利用其技能来满足关键业务要求,而不是致力于基本的网络复杂性。
MQ的功能Websphere MQ∙能够通过点到点的数据活动可视性来实现业务数据的广泛共享并管理复杂性,从而利用传统应用的现有投资。
∙降低更改现有应用的需求,同时使用最新的消息传递和标准和数据格式将这些应用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业务灵活性以快速响应动态环境。
∙可实现实时协作并减少信息使用错误,从而扩展现有应用的覆盖范围。
∙创建强韧的IT基础设施,支持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从而为企业演变成随需应变企业提供所需的灵活性。
∙通过业界标准来合并并简化业务应用流程,从而降低集成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
∙支持从桌面系统到主机的异构的任意到任意连接(支持35个以上的平台)。
∙全面的API,设计用于简化任何消息传递任务的编码。
∙允许企业集成单独的自主孤岛。
∙不受时间影响的通信。
∙有保证的一次性交付。
∙WebSphere MQ支持高吞吐量,客户日传输信息超过2.50亿条。
∙可连接当前企业中的任何商用系统。
∙不受网络中断的影响- 始终能够提供重要数据。
∙成为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技能和资源。
MQ 的技术特性:消息队列为构造以同步或异步方式实现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松耦合方法。
消息队列的API调用被嵌入到新的或现存的应用中,通过消息发送到内存或基于磁盘的队列或从它读出而提供信息交换。
消息队列可用在应用中以执行多种功能,比如要求服务、交换信息或异步处理等。
WebSphere MQ传输环境搭建和测试

WebSphere MQ传输环境搭建和测试IBM公司的WebSphere MQ产品可以方便地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的消息传递。
对于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使用MQ进行数据通信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适用于异构环境(如NT和多种UNIX之间通信)。
本文主要介绍:MQ核心组件简介、MQ环境的搭建以及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对MQ进行测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MQ核心组件简介MQ的核心组件包括:队列管理器(QueueManager)、队列(Queue)、通道(Channel)、消息(Message)和集群(Cluster)。
队列管理器(QueueManager)提供队列服务,管理属于该队列管理器的队列和通道等所有MQ对象。
队列(Queue)是用于存储消息(Message)的数据结构,有四种类型:本地队列(LocalQueue)、远程队列(RemoteQueue)、别名队列(AliasQueue)和模型队列(ModelQueue),最常用到的是本地队列和远程队列。
通道(Channel)是提供了从一个队列管理器到其他队列管理器的数据传输路径。
通道类型有若干种,其中常用的是发送方通道(SenderChannel)和接收方通道(ReceiverChannel)。
消息(Message)是应用程序之间传递的一系列字节数据,MQ传递的消息有两部分组成:消息描述符(MessageDescriptor)和应用数据(ApplicationData)。
默认最大传递的消息大小是4MB,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最大可到100MB。
集群(Cluster)是分布式网络上的多个队列管理器的集合,本文不涉及集群的具体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相关资料。
二、MQ环境的搭建本文搭建的环境以Windows平台为例,搭建步骤如下:(一)、准备工作准备2台Win2000环境(XP也可),通过以太网连通。
机器A:IP地址为:10.1.1.1机器B:IP地址为:10.1.1.2均安装MQ 5.3,如需进行第三部分的程序测试,需要安装JDK并设置相应的类路径。
IBMWEBSPHEREMQ客户端--服务器端安装配置

一:安装1,使用虚拟光驱加载,运行setup.ext2,进入安装主页面3,进入软件需求,一般第一次安装的时候第二项的eclipse会显示未安装,单击eclipse前面的“+”,在选从cd-rom安装,安装完后进入网络配置项4,网络配置,选否,直接进入websphereMQ安装项一直下一步到安装类型界面注意此时一般选择定制,可选择安装路径及安装的组件下一步路径根据需要自行设定6,下一步到功能组件界面如果需要安装服务器则windows客户机可以不选,其他选项最好全选,不用考虑太多建议:可将服务器,客户机资源管理器java消息传递和soap transport还有开发工具全部选中,日后无论做客户机还是服务器就不需要有所改动了如下图7,然后开始安装,耗时较长8,安装完成后会进入配置界面,一般都默认下一步,但是在网络配置那一项时选择否,其他的全都是默认不要在进行任何改动,9,快完成时会遇到缺省设置,一般无需设置,当安装配置完毕后进入资源管理器中自行设置,所以不点击缺省设置,直接单击下一步直至完成即可。
二.服务器—客户端配置首先设置服务器1,可根据资源管理器中的帮助文档进行配置2,帮助—〉帮助内容—〉webspheremq 帮助中心—〉webspheremq教程3,如果只需要配置客户端—服务器端的话按照如下步骤1新建一个队列管理器2在此队列管理器下新建一个本地队列(仅仅是本地队列,输入队列名称直接点击完成即可)3在高级选项里面的通道,新建一个服务器连接通道,输入通道名后下一步,选择MCA 项在mca用户标识中输入MUSR_MQADMIN即可,单击完成此时便配置好了服务器客户端配置客户端无需进行配置只需要安装mq的客户机便可,其实不用安装也可以实现同服务器的通讯客户端与服务器所谓客户端就是任何一个终端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的ip地址将消息写入服务器的队列或是读取服务器端中队列的消息,所有的消息都存储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可以不用安装mq,通过程序可以直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例如下面这段代码:import com.ibm.mq.*;public class Client {/*** @param args*/@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String hostName = "192.168.1.4" ;String channel = "HH" ;String qManager = "QM_APPLE" ;String qName = "Q1" ;/**//*设置MQEnvironment 属性以便客户机连接*/MQEnvironment.hostname = hostName ;MQEnvironment.channel = channel ;SID = 1381;MQEnvironment.properties.put(MQC.TRANSPORT_PROPERTY,MQC.TRANSPORT_MQSERIES);/**//*连接到队列管理器*/try {MQQueueManager qMgr = new MQQueueManager(qManager);int openOptions = MQC.MQOO_INPUT_AS_Q_DEF |MQC.MQOO_OUTPUT;MQQueue system_default_local_queue = qMgr.accessQueue(qName, openOptions);//与队列连接MQMessage hello_world = new MQMessage();hello_world.writeUTF("Hello World");MQPutMessageOptions pmo = new MQPutMessageOptions();system_default_local_queue.put(hello_world,pmo);//将消息放入队列中// MQMessage receiveMsg = new MQMessage();// receiveMsg.messageId = hello_world.messageId;// MQGetMessageOptions gmo = new MQGetMessageOptions();// system_default_local_queue.get(receiveMsg,gmo);// String msgText = receiveMsg.readUTF();// System.out.println("the message is: " + msgText);// qMgr.disconnect();} catch (Exception e)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e.printStackTrace();System.out.println(e);}}}客户端不用安装mq也可实现读写信息。
IBMWebSphereMQ安装及配置详解

IBMWebSphereMQ安装及配置详解1. 打开MQ安装程序,选择下⼀步,默认安装WebSphere MQ,2. 完成MQ的安装⼯作,启动WebSphere MQ,3. 服务器配置,选择新建队列管理器,创建名为 "mq"的队列管理器,其他选项默认不变,点"下⼀步"4. 允许在 TCP/IP上进⾏队列管理器的远程管理,点击"下⼀步",完成MQ队列管理器的创建。
5. 新建本地队列,在mq下创建名为"MQ_send"的本地队列(⽤户可以根据⾃⼰的需求更改本地队列的名字和数量),其他选项默认即可。
6. 在 mq下创建名为"MQ_CHL"的服务器通道,其他选项默认即可。
7. 在MQ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户中添加MQ客户端所在计算机的系统⽤户。
例如:我的MQ客户端所在的计算机⽤户名为Administrator,则在服务器端系统中添加名为"Administrator"的⽤户。
具体步骤如下:<1>点击"开始"->"控制⾯板"->"管理⼯具"->"计算机管理"->"本地⽤户和组"->"⽤户",选择Administrator点右键,打开属性⾯板,选择“⾪属于”把mqmt添加进去。
如下图所⽰:(如果客户端计算机使⽤的其他的⽤户名,在服务器端新建⼀个⽤户名,同样操作,把⽤户名添加⾪属于mqm组⾥⾯)注意:1. 客户端连接MQ服务出现2035错误MQRC_NOT_AUTHORIZED2.找到mq的安装⽬录下的bin⽬录,在cmd环境下执⾏命令runmqsc 然后执⾏命令 alter qmgr chlauth(disabled) 把权限验证下掉就可以了,如下图所⽰:3. MQ常⽤命令:登录MQI,⼀般是cd到MQ安装⽬录下bin,然后切换mqm账户,mqm账户是mq默认的管理员账户。
IBM MQ 安装介绍和配置

首先介绍一下MQMQ消息队列的简称是一种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方法。
说白了也就是通过队列的方式来对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通信。
而无需专用链接来链接它们。
MQ的通讯方式1.数据报的方式Datagram (Send and forget)应用程序在创建完消息后。
利用MQ的API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
它充分利用了MQ(once and once only )2.请求和应答方式 Request/Reply发送消息之后需等待对方处理结果。
需考虑如下问题:a.等待应答的时间是多少?b.如果没有应答怎么办。
c.本次session是否需要保留?MQ的开发流程1.让应用程序与队列管理器链接,通过MQconnect调用来进行此链接。
2.使用MQOpen调用为输出打开一个队列3.应用程序使用MQPut调用将其数据放到队列上。
4.调用MQOpen调用打开输入队列5.使用MQGet从队列上接收数据安装步骤。
(此处为转载文章,作者已经证实所有步骤。
)Windows下WebSphere MQ服务端的安装:(1)把WebSphere MQWindows版服务器CD-ROM插入CD-ROM驱动器。
(2)如果安装了自动运行,那么会启动安装进程。
如果不启动,则双击CD-ROM上的根目录中的Setup图标以启动安装程序。
(3)请等待,直到出现"WebSphere MQ安装启动板"窗口为止。
(4)如果需要更改安装的本地语言,单击"选择语言"图标,然后从列表中选择所需的语言。
(5)选择必备软件选项。
选择典型安装后,安装界面上的每个安装项右边有一个对钩号(表示已安装),反之则为一个叉号(表示还没有安装,如果要装MQ,则必须先把这些软件装好)。
如果出现了叉号:1)单击项目左边的"+"号以显示安装连接;2)选择要使用的安装源的选项,从以下各项选择:•WebSphere MQ CD•因特网•网络(6)安装完成时,单击项目左边的"-"符号。
IBM WEBSPHERE 网络部署系统安装配置报告

目录1. 应用服务器安装 (3)1.1安装环境 (3)1.2主机列表 (3)1.3WAS6ND集群配置 (3)1.4安装步骤 (4)1.4.1 WAS6安装 (4)1.4.2 WAS Cluster配置 (19)1.4.3 配置全局安全性 (20)2. WEB服务器安装 (40)2.1安装环境 (40)2.2主机列表 (41)2.3安装步骤 (41)2.3.1 安装IBM HTTP Server 6.0 (41)2.3.2 安装WEB服务器插件 (44)2.3.3 安装IBM HTTP Server 6.0.2.0补丁 (48)2.3.4 安装WEB服务器插件补丁 (49)2.3.5 在WAS 6 ND中添加WEB Server (49)3. 部署应用程序 (56)4. 日常管理与维护 (57)4.1使用WAS管理控制台 (57)4.1.1 检查Application Server状态 (58)4.1.2 检查Cluster状态 (58)4.1.3 部署应用程序 (59)4.1.4 监控应用服务器性能 (60)5. 常用命令 (61)5.1D EPLOYMENT M ANAGER 启动与停止 (61)5.2A PPLICA TION S ERVER 启动与停止 (61)5.3N ODE启动与停止 (62)5.4HTTP S ERVER启动与停止 (62)6. 常见问题 (63)6.1WAS6ND管理控制台密码丢失 (63)7. 附录 (63)7.1D EPLOYMENT M ANAGER服务器HOST文件(/ETC/HOSTS) (63)7.2WEB服务器HOST文件(HOSTS) (63)7.3LDAP服务器现有用户(LDIF) (63)7.4WEB服务器配置文件(HTTPD.CONF) (63)7.5WEB服务器插件配置文件(PLUGIN-CFG.XML) (64)1. 应用服务器安装1.1 安装环境AIX 5.3.0.3(patch 5300-03)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6.0.0.1(安装路径:/usr/IBM/WebSphere/AppServer)安装前请务必确认各主机间网络通讯没有问题,防火墙端口已经打开;已经配置好/etc/hosts文件(AIX)、C:\WINNT\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WinNT/2K/2003)。
Linux下的IBMWebsphereMQServer安装测试文档

本安装文档的实测安装环境为较老的Red HatEnterprise Linux 5.5 64位版操作系统,使用的MQ版本为WebSphere MQ7.1Linux试用版,正式版或其他版本的安装步骤可能略有不同,请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MQ安装文件名及下载地址为:WMQ_7.1.0.3_TRIAL_LNX_X86_64_ML.tar.gz。
安装步骤:1. 将安装文件解压到当前目录(使用光盘安装则跳过此步骤):tar -xzvfWMQ_7.1.0.3_TRIAL_LNX_X86_64_ML.tar.gz2. 运行许可证程序:./mqlicense.sh3. 根据提示,输入数字1接受协议。
4. 安装WebSphere MQ for Linux 服务器,即分别安装Runtime、SDK 和Server 软件包:rpm -ivhMQSeriesRuntime-7.1.0-3.x86_64.rpmrpm -ivh MQSeriesSDK-7.1.0-3.x86_64.rpmrpm -ivhMQSeriesServer-7.1.0-3.x86_64.rpm没有必要一次性安装太多组件,如果仅仅是作为服务器使用,安装下面的三个包就足够了。
其它的MQ组件可以按需安装,MQ发行包中包含的主要组件的明细请参见附录。
5. 之后出现提示要验证系统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提示的信息及验证结果类似下图:6. 为稳妥起见,我们应将所有标为“FAIL”的检测项调整到“PASS”;例如,针对上图所示的不合格项,我们可以修改 /etc/sysctl.conf文件,添加或修改其中的一些值:kernel.sem = 500256000 250 1024fs.file-max =524288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300要立即使这些sysctl值生效,输入命令 sysctl–p即可。
然后打开/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添加或修改如下配置,设置mqm 用户的最大文件打开数限制:mqm hard nofile 10240mqm soft nofile 102407. 修改完毕之后,重新运行sumqm -c "/opt/mqm/bin/mqconfig"确认我们的修改已经生效,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否则重新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介绍一下MQ
MQ消息队列的简称是一种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方法。
说白了也就是通过队列的方式来对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通信。
而无需专用链接来链接它们。
MQ的通讯方式
1.数据报的方式Datagram (Send and forget)
应用程序在创建完消息后。
利用MQ的API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
它充分利用了MQ(once and once only )
2.请求和应答方式 Request/Reply
发送消息之后需等待对方处理结果。
需考虑如下问题:
a.等待应答的时间是多少?
b.如果没有应答怎么办。
c.本次session是否需要保留?
MQ的开发流程
1.让应用程序与队列管理器链接,通过MQconnect调用来进行此链接。
2.使用MQOpen调用为输出打开一个队列
3.应用程序使用MQPut调用将其数据放到队列上。
4.调用MQOpen调用打开输入队列
5.使用MQGet从队列上接收数据
安装步骤。
(此处为转载文章,作者已经证实所有步骤。
)
Windows下WebSphere MQ
服务端的安装:
(1)把WebSphere MQ
Windows版服务器CD-ROM插入CD-ROM驱动器。
(2)如果安装了自动运行,那么会启动安装进程。
如果不启动,则双击CD-ROM 上的根目录中的Setup图标以启动安装程序。
(3)请等待,直到出现"WebSphere MQ
安装启动板"窗口为止。
(4)如果需要更改安装的本地语言,单击"选择语言"图标,然后从列表中选择所需的语言。
(5)选择必备软件选项。
选择典型安装后,安装界面上的每个安装项右边有一个对钩号(表示已安装),反之则为一个叉号(表示还没有安装,如果要装MQ,则必须先把这些软件装好)。
如果出现了叉号:
1)单击项目左边的"+"号以显示安装连接;
2)选择要使用的安装源的选项,从以下各项选择:
∙WebSphere MQ CD
∙因特网
(6)安装完成时,单击项目左边的"-"符号。
注意:对于定制安装,可能不需要所有的必备软件。
(7)安装完所有的必备软件,然后选择"网络先决条件"选项。
(8)选择"WebSphere
MQ"安装选项
(9)选择启动WebSphere
MQ安装程序,然后等待,直到显示了带有欢迎信息的"WebSphere MQ 安装"窗口为止。
(10)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11)阅读面板上的信息和许可证条款,选择接受,然后单击"下一步"。
(12)如果机器上未安装过此产品的前一个版本,则显示"安装类型"面板。
选择希望的安装类型(一般选择"典型"安装即可),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13)"WebSphere
MQ安装"窗口显示"安装WebSphere MQ就绪"信息。
该窗口还显示用户选中的安装摘要,单击"安装"开始正式安装。
(14)成功安装WebSphere
MQ后,"WebSphere MQ安装"窗口显示以下信息:安装向导成功完成。
(15)单击"完成"按钮启动"准备WebSphere
MQ"向导。
安装图示
应用分析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MQ服务端的基本配置,如队列管理器,队列以及通道的建立, 且包含JAVA实现的客户端程序。
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客户端-服务器的流程。
服务端配置
1)点"开始"->"所有程序"->"IBM
WebSphere MQ"->"WebSphere MQ 资源管理器",进入WebSphere MQ 资源管理器界面。
如下图所示:
图9 服务端配置
2)创建名为"QM_JACK"的队列管理器
<1>选中"队列管理器"->"新建"->"队列管理器",如下图所示:
图10 创建名为"QM_JACK"的队列管理器
<2>在队列管理中输入"QM_JACK",其他选项默认不变,点"下一步":
图11 在队列管理中输入"QM_JACK"
<3>设置队列日志(本步骤采用系统默认设置),点"下一步":图12 设置队列日志
<4>启动队列管理器,创建服务器连接通道,允许在TCP/IP上进行队列管理器的远程管理,点击"下一步":
图13 创建服务器连接通道
<5>设置队列管理器QM_JACK的侦听端口:8927(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更改端口号),点击"完成"。
图14 设置队列管理器QM_JACK的侦听端口
<6>系统进入等待界面:
图15 系统等待界面
<7>队列管理器QM_JACK创建成功
图16 系统队列管理器QM_JACK创建成功
3)在QM_JACK下创建名为"QUEUE_RECV"和"QUEUE_REPLY"的本地队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更改本地队列的名字和数量,这里创建这两个本地队列只是为之后的MQ_Tuxedo项目作准备):
图17 定义本地队列
图18 定义本地队列
设置队列名后其他属性全为系统默认值,点击"确定"。
4)在QM_JACK下创建名为"CNN_JACK"的服务器通道。
图19 创建服务器连接通道
图20 创建服务器连接通道
通道名称设为CNN_JACK,其他选项保留为系统默认设置,点击"确定"。
5)在MQ服务器端的计算机用户中添加MQ客户端所在计算机的系统用户。
比如我的MQ客户端被Suse
Linux下的root用户使用,那么,我们就需要在MQ的服务端(也就是Windows xp系统中添加名为"root"的用户)所在的计算机系统中添加名为"root"的用户。
具体步骤如下:
<1>点击"开始"->"控制面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户",点右键,选"新用户",如下图所示:
图21 创建系统用户
<2>创建新用户:root(注意:这里的用户名"root"是MQ客户端所在系统的用户名,用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图22 创建系统用户
随意设置一个有效密码,选中密码永不过期,点击"创建"。
<3>将新用户加入mqm组(注意:这里的mqm组是我们安装完MQ Server后系统自动创建的)。
具体操作如下:
图23 设置系统用户所在组
点击"属性":
图24 设置系统用户所在组
点击"添加":
图25 设置系统用户所在组
输入对象名称:mqm,点击"确定":图26 设置系统用户所在组
root用户被添入mqm组中:
图27 设置系统用户所在组
点击"应用",点击"确定"。
重启机器。
至此,MQ服务端的配置完成。
/barter/blog/1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