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作用原理(名词解释+填空)
江苏自考27061催化作用基础2009.10

C 030·27061 催化作用基础试卷 第1页(共6页)
2009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061 催化作用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主族元素的单质由于只具有不大的电负性,反应性较大,故本身( ) A .很少被用作催化剂 B .很多被用作催化剂 C .不被用作催化剂 D .一定被用作催化剂 2.载体在催化剂中含量( ) A .较少 B .较高 C .固定不变 D .适中 3.没有主催化剂,( ) A .不存在催化作用 B .也存在催化作用 C .不发生反应 D .反应速度很快 4.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一类简单的固体,如果它们是以细小的结晶形式存在,尤其是在温度超过它们熔点一半时,( )
A .特别容易烧结
B .特别难以烧结
C .特别容易燃烧
D .特别难以燃烧 5.转化率和和选择性有如下关系:Y =X ( ) A .+S B .-S C .×S D .÷S 6.单程收率有时也称( ) A .选择性 B .转化率 C .得率 D .寿命 7.对于强的放热反应,为避免出现热点,并保持各部分恒温,有时需用固体粒子稀释催化剂,它们必须是惰性、( ) A .大热容的 B .小热容的 C .大颗粒的 D .小颗粒的 8.反应管直径和催化剂颗粒直径之比应大于( ) A .2 B .4 C .6 D .8 9.容量法测定比表面是测量已知量的气体在吸附前后体积之( ) A .和 B .差 C .积 D .商
10.一般而言,催化剂组分中重金属含量越高,则密度(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为零。
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三元催化器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的装置。
它主要
用于减少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
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的
气体。
在氧化反应中,CO和VOCs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
(H2O)。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为:CO+1/2O2→CO2,VOCs+O2→CO2+H2O。
在还原反应中,NOx与一氧化碳和氢反应生成氮气(N2)和水。
这个
反应可以表示为:NOx+CO+1/2O2→N2+CO2+H2O,NOx+H2→N2+H2O。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CO和NOx反应生成CO2和N2、这个反应可以表
示为:2CO+2NOx→2CO2+N2
在冷启动阶段,当引擎启动时,三元催化器还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催
化剂无法有效地催化反应。
因此,冷启动时的尾气排放会较高。
在正常工作阶段,催化剂达到了工作温度,可以有效地催化反应。
此时,三元催化器可以将大部分的CO、NOx和VOCs转化为无害的气体。
在氧化阶段,当发动机工作负荷较低时,尾气中的氧气浓度较高,可
能导致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过于强烈,使CO和VOCs转化为CO2和H2O的
速率超过NOx的还原速率,从而使NOx的排放增加。
总之,三元催化器通过催化反应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
的气体,从而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催化剂促进氧化、还原和氧化还原反应。
然而,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保持适当的工作条件,以确保催化剂的正常工作。
催化原理

1. 什么是催化剂什么是催化作用催化作用的特征有哪些工业生产中可逆反应为什么往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催化作用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2、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有限实际工业上催化正、逆反应时为什么往往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第一,对某一催化反应进行正反应和进行逆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进料组成)往往会有很大差别,这对催化剂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二,对正反应或逆反应在进行中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副反应会引起催化剂性能变化。
催化剂是如何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作用是通过加入催化剂,实现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途径,从而加速化学反应。
(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使化学反应所需克服的能垒数值大大减少。
结果:催化反应相对常规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温和得多,甚至常规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催化剂参与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3. 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的含义是什么活性是指催化剂对反应进程影响的程度,具体是指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催化剂的活性是判断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当反应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可以按照热力学上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反应时,使用特定的催化剂就可以对其中一个方向产生强烈的加速作用。
这种专门对某一化学反应起加速作用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催化反应所消耗的原料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
5. 催化剂为什么具有寿命影响催化剂的寿命的因素有哪些寿命指在工业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装置生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或满足上述条件经再生使用的累计时间,称为总寿命。
指催化剂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催化剂的重要性质之一。
名词解释(1)

可逆性:物理吸附是可逆的,通常很快建立平衡。化学吸附既能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吸附质脱附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化学吸附的证据。
例如,将少量Pt/SiO2催化剂混入WO3粉末中,再通入氢气,则黄色的WO3瞬间被还原为兰色HxWO3.在WO3中通入氢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因为Pt上解离吸附的H原子在硅胶及WO3表面移动,在WO3表面适当的活性中心上再结合,从而把WO3还原.
又如,在氢气中使Ni与硅胶粉末物理接触后,隔离掉Ni然后在硅胶上加入乙烯,就能得到乙烷,显示了在Ni上解离的氢移动到了SiO2上的效应.
ZSM-5沸石孔道尺寸(6 Å) 制止了C10 以上芳烃烃类的增长, 因此产物分布得到了控制。这种孔道体系也减少了结炭前期物多核芳烃的生成。这是因为其结构不易与沸石的通道体系相匹配。
9.举例说明金属催化剂的溢出效应。
吸附物种从一种活性中心溢出扩散到其他中心的性质称作溢出效应或溢流效应.可以发生溢流的反应基质有H2, CO, O2等.
-Fe-Al2O3-K2O-CaO
加氢
苯加氢制环己烷
苯酚加氢制环己醇
Ni-Al2O3
Raney镍(Ni-Al alloy)
油脂加氢
长链烯烃加氢制长链烷烃
Raney镍, Ni-Cu-硅藻土
加氢
己二腈加氢制己二胺
Raney Ni-Cr
蒸汽转化制氢
CmHn + mH2O →mCO + (m+n/2)H2
催化化学中的术语

催化化学中的术语催化化学是一门研究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学科,其在化学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催化化学中的常用术语:1. 催化剂(Catalyst):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2. 催化作用(Catalytic Activity):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生的影响。
3. 催化剂设计(Catalyst Design):根据反应需求,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
4. 催化剂制备(Catalyst Preparation):制作催化剂的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沉淀、浸渍、溶胶-凝胶等。
5. 催化剂表征(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通过各种表征技术(如X RD、SEM、TEM、XPS等)来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6. 催化反应(Catalytic Reaction):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7. 催化过程(Catalytic Process):包括催化反应及其相关的操作和设备。
8. 绿色催化(Green Catalysis):采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和催化过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9. 纳米催化(Nanocatalysis):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或催化载体,提高催化效果。
10.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生物催化剂(如酶、微生物等)进行化学反应。
11. 均相催化(Homogeneous Catalysis):催化剂和反应物在同一相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12. 多相催化(Heterogeneous Catalysis):催化剂和反应物在不同的相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13. 氧化催化(Oxidation Catalysis):催化剂促进物质氧化反应的过程。
14. 还原催化(Reduction Catalysis):催化剂促进物质还原反应的过程。
15.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催化剂促使反应物在两相之间进行转移的过程。
催化作用原理

催化作用原理催化作用是化学反应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现象。
通过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在反应速率和能量消耗方面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催化作用的原理,并探讨几个典型的催化反应案例。
一、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催化作用是指通过添加催化剂来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终态和平衡位置。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并提高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在反应进行中不参与反应,因此在反应结束后可以被重新使用。
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涉及两个关键概念:活化能和反应中间体。
活化能是指反应在进入过渡态时所需要的能量,而反应中间体则是反应过程中的临时生成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发生相互作用,可以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并稳定反应中间体。
这样一来,反应可以更容易地发生,并且反应速率得以提高。
二、催化作用的类型和机理催化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正常催化和自催化。
正常催化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存在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参与到反应机制中。
自催化则是指催化剂本身就是反应物之一,通过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与其他反应物反应。
催化作用的机理主要有三种:表面反应机理、中间体机理和溶解催化机理。
表面反应机理是指催化剂在表面上与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反应产物。
中间体机理则是指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形成中间体,然后再发生反应生成产物。
溶解催化机理则是指催化剂在溶液中与反应物形成络合物,调节反应速率。
三、典型催化反应案例1. 铂金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是环境中的污染物。
铂金催化剂能够催化CO和NOx与氧气(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氮(N2),有效净化尾气。
2. 马弗炉中的催化作用马弗炉是一种用于合成氨的重要装置。
在马弗炉中,铁铝石催化剂通过吸附和解离氢气(H2)和氮气(N2),促进氢气和氮气的反应生成氨气(NH3),实现高效合成氨的过程。
3. 催化裂化反应在石油加工中的应用催化裂化反应是石油加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将高碳烃转化为低碳烃。
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

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
三元催化器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设备。
它主要由陶瓷基体、贵金属催化剂和热稳定剂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CO2)、水(H2O)和氮气(N2),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氧化阶段,三元催化器通过氧化催化剂将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催化剂孔道排出。
在还原阶段,当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时,排放氧气含量较低,此时催化剂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
氮氧化物在催化剂表面与过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在存储阶段,当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或者尾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时,三元催化器将氮氧化物储存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储存,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再释放出来进行还原反应。
此外,三元催化器还包含热稳定剂,用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热稳定剂可以在高温下吸收和释放氧气,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并延长催化器的使用寿命。
CO+1/2O2→CO2
CnHm+(n+m/4)O2→nCO2+m/2H2O
2NO+2CO→N2+2CO2
2NO+2H2→N2+2H2O
2NO2→2NO+O2
NO+CO→1/2N2+CO2
NO+H2→1/2N2+H2O
总之,三元催化器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装置。
它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汽车用三元催化器的原理及作用

汽车用三元催化器的原理及作用一、引言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汽车行业引入了三元催化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用三元催化器的原理及作用。
二、三元催化器的原理三元催化器是一种通过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装置。
其原理主要基于三个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还原反应。
1. 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会将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氧化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这个反应能够有效地减少一氧化碳和氢气对环境的污染。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将氮氧化物(NOx)还原成氮气(N2)和水(H2O)。
这个反应可以降低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3. 氧还原反应氧还原反应是指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通过氧的参与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同时转化为二氧化碳(CO2)、氮气(N2)和水(H2O)。
这个反应综合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能够同时减少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三、三元催化器的作用三元催化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减少一氧化碳排放三元催化器能够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长时间暴露于一氧化碳中会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2.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三元催化器能够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3. 降低颗粒物排放三元催化器能够将一些颗粒物捕获和转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颗粒物是由燃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会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4. 提高燃烧效率三元催化器能够提高燃烧效率,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减少燃料的浪费。
这不仅可以节约燃料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结论汽车用三元催化器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
持续发展。
2、催化裂化:是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裂化气、汽油和柴油等
过程。
3、加氢裂化: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
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
4、催化重整: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从石油轻馏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或芳香烃的工艺过程。
5、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石油馏分中含硫、氮、氧的非烃组分发生脱除硫、
氮、氧的反应,含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生氢解反应,同时,烯烃发生加氢饱和反应。
6、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吸收而导致大气层温度升高,地球
变暖的现象。
7、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
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消耗的化学物质。
催化作用: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8、活化:通过还原或硫化使催化剂活性组份由金属氧化物变为金属态或硫化态的过程。
9、化学吸附是反应物分子活化的关键一步,反应物分子与催化活性表面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学
物种——反应活性物种。
10、吸附现象: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的现象。
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
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固体。
吸附态:吸附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后存在的状态。
吸附中心或吸附位:通常吸附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局部位置,这样的位置。
吸附中心与吸附态共同构成表面吸附络合物。
吸附平衡:当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脱附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时,表面上气体的浓度维持不变的状态。
11、积分吸附热
在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平均吸附1mol气体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积分吸附热q积。
微分吸附热
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气体从n mol 增加到 (n+d n) mol时,平均吸附每摩尔气体所放出的热量。
12、化学吸附态一般是指吸附物种在固体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时的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和几何构
型。
13、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B酸)
所谓酸(L酸),乃是电子对的受体,如BF3
固体酸:能给出质子或者接受电子对的固体称为固体酸。
14、相容性:
发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
除表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
15、d带空穴:
金属镍原子的d带中某些能级未被充满,称为“d带空穴”。
16、溢流现象是指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经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者自
由基的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别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17、结构敏感反应:反应速率对金属表面的微细结构变化敏感的反应。
结构不敏感反应:反应速率不受表面微细结构变化的影响。
18、沸石:自然界存在的结晶型硅铝酸盐(由于晶体中含有大量结晶水,加热汽化,产生类似
沸腾的现象,故称为沸石)
19、分子筛:人工合成的结晶型硅铝酸盐。
20、催化剂失活或衰变:在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反应活性(转化率)随运转时间而下降的现象。
21、结焦:或称积碳,是指催化剂表面上生成含碳沉积物的过程。
22、中毒:催化剂所接触的流体中的少量杂质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位上,使催化剂的活性(选
择性)显著下降甚至消失,称之为中毒。
23、选择性中毒:利用毒物分子对某些活性部位的选择性吸附来抑制或中毒不希望的催化活性,
提高催化选择性。
24、烧结:粉状或粒状物料加热至一定温度范围时固结的过程
催化剂的烧结:在使用过程中,微晶尺寸逐渐增大或原生颗粒长大的现象。
【填空】
1、“催化”一词包含三重意思,即指催化科学、催化技术和催化作用。
催化科学是研究催化作用的原理,而催化技术则是催化作用原理的具体应用。
2、中国的资源现状:缺油、少气、多煤。
3、石油炼制过程常见与催化有关的过程
1)催化裂化、2)加氢裂化、3)催化重整、4)加氢精制
4、加氢精制(加氢处理)典型反应如下:
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加氢脱氧(HDO)、加氢脱金属(HDM)
5、GTL:天然气制乙醇、CTL:煤制油、MTO:甲醇制烯烃、MTP:甲醇制丙烯;
MTH:甲醇制烃、MTG:甲醇制汽油、MTGD:甲醇制柴油。
6、绿色化学的现代内涵——5R原则
1.减量——Reduction、2.重复使用——Reuse、3.回收——Recycling
4.再生——Regeneration、5.拒用——Rejection
7、催化作用的特征:
1)通过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速度2)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化学平衡3)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寿命
8、催化作用的本质:改变反应历程;2)降低活化能;3)提高反应速度。
9、在评价一个催化剂的价值时,有四个最重要的因素:
1、活性,Activity 、
2、选择性,Selectivity
3、稳定性/寿命,Lifetime 、
4、价格,Cost
10、反应器与催化剂颗粒直径比5~10;反应器长度与催化剂颗粒直径比>50~100
11、载体的作用:分散作用、稳定化作用、支撑作用、传热和稀释作用、助催化作用
12、加入助催化剂的目的:1)帮助载体——载体助剂;2)帮助活性组分——活性助剂
13、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分:均相催化反应、多相(非均相)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
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分类:氧化还原催化反应、酸碱催化反应、配位催化反应
14、固体表面的酸性质包括如下几方面:
1)表面酸中心类型红外光谱法(鉴别酸中心类型:B酸、L酸)
2)酸强度正丁胺指示剂滴定法、气态碱分子吸附-脱附法(TPD)
3)酸量正丁胺指示剂滴定法、气态碱分子吸附-脱附法(TPD)
①吡啶吸附后红外光谱:
B酸:会在~1540cm-1处有一特征峰;
L酸:会在~1450cm-1处有一特征峰。
注:~1490cm-1处的特征峰代表的是两种酸中心的总和峰。
②NH3吸附红外光谱法:
B酸中心上IR特征吸收峰为1450 或3120cm-1;
L酸中心上IR特征吸收峰为3330或1640 cm -1
15、溢流现象的发生至少两个必要的条件:
(A)溢流物种发生的主源;
(B)接受新物种的受体,它是次级活性中心。
16、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叔正碳离子> 仲正碳离子> 伯正碳离子> 甲基
异构化推动:能量叔正碳离子< 仲正碳离子< 伯正碳离子
17、ZSM -5 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裂化助剂的作用: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或多产丙烯等低碳烯烃。
18、加氢脱硫(HDS)反应:RSH>RSSR‘>RSR’>噻吩
加氢脱氮(HDN)反应速度:
脂肪胺、苯胺等非杂环化合物>> 五元环(吡咯)氮化物> 六元环(吡啶)杂环氮化物含氧化合物的氢解反应(HDO)反应速度大小依次为:环烷酸> 酚类> 呋喃
19、当分子结构相似时,这三种杂原子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度大小依次为:
含硫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20、催化剂失活或衰变失活原因:化学的、热的、机械的。
结焦:酸结焦、脱氢结焦、离解结焦。
21、各类催化剂的主要失活原因:
固体酸:结焦、中毒
金属催化剂:中毒、烧结、结焦、组分挥发
金属氧化物:组分挥发,相变化、结焦。
22、失活原因:积炭、氯的流失、铂晶粒的聚结、中毒。
23、再生步骤:烧焦、氯化、氧化(更新)、还原。
24、ZSM-5分子筛:结焦失活、水热失活、中毒失活。
【催化剂】
例子:Pt-Re/γ-Al2O3-Cl:
分析:Pt:主要活性组分,具有较高的脱氢活性。
Re:助剂,与Pt晶粒的角、边和台阶上的低配位数部位键合,减少氢解活性(Re)部位,降低脱氢活性(Pt),抑制结焦,提高稳定性。
γ-Al2O3:载体,提供酸性;促进B酸(Mo)、抑制L酸(Co)。
-Cl:载体与调变型助剂,增加体系的酸性,异构化活性。
补:1、硅酸铝或是分子筛:提供B酸酸性,与中等强度的L酸协同。
2、Ir:脱氢环化能力越强,氢解能力也强(比Re强)。
3、如在催化剂Pt-Ir-Ti/γ-Al2O3-Cl中,Ti的加入可以弱化Ir的氢解能力,
4、Pt-Sn/γ-Al2O3-Cl中Sn没有氢解活性。
5、催化剂失活原因:积炭、氯的流失、铂晶粒的聚结、中毒。
金属催化剂失活:结焦、组分挥发、烧结、中毒。
6、再生步骤:烧焦、氯化、氧化(更新)、还原。